:
DOI
10.13878 / j.cnki.jnuist.2017.02.001
迟楠1
,
2 乔梁1
,
2 赵嘉琦1
,
2 卢星宇1
,
2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 MIMO 技术研究现状
摘要
VLC
随着灯 光 与 光 无 线 通 信 技 术的 结
) 越来
合,基于 LED 的可见光通信(
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首先探讨了可
见光通信的基带处理过程. 为了提高室
内照明度,
LED 阵列渐渐被广泛使用,基
于此,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基于 LED 阵列
的 MIMO 技术也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因
此,随后介绍了两种 VLC-MIMO 机制,并
介绍了空时分组编码(
) 在 VLC-MI-
MO 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作为对比,最后
对 LTE 系统中的物理层处理过程和多天
线技术进行技术探讨,并大胆预测了可
见光通信基带处理后续可能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STBC
空时编码技术; 可见光通信; 发光二
极管;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中图分类号 TP929. 1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 2017-02-21
资助项目 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
10111002
作者简介
2016B0
迟楠,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上海 市 十 大
、
新 锐 等 荣 誉 称 号,为
IT
可见光通信标准组中国
先后获
上海市曙光学者
.
、
IEEE
名成员之
2
802. 15. 7
一
.nanchi@ fudan.edu.cn
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3
复旦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433
1
2
0 引言
的可见光通信(
随着灯光与光无线通信的结合,基于
]
LED
Visible
)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可见光通信是一
) 发 射 光 线 的 强度 变 化 来 传 递 信 息 的 技
它在照明的同时,可以提供信息的传输,这有利于降低网络接
具有性价比
VLC
因此,可见光通信
,
VLC
Light Communication
种利用发 光 二 极 管 (
术[
入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
高
被认为是
无需授权频谱和抗电磁干扰等特性
、
移动通信室内无线网络的可供选择的补充技术之一
相对于传统的无线通信,
安全性高
、
LED
1-2
.
.
.
.
.
5G
可见光通信技术最早由日本学者于
2000
年提出,他们通过仿真
年,日本在
]
4
量级的可见光通信实验[
.2004
]
3
探讨了将
关西国际机场通过实验验证了
LED
灯作为无线传输通信基站的可行性[
10 Mb / s
.
年,德国布来梅国际大学将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运用到了可
之后,来自英国的研究者
用于可见光通信,将可见光通信速率提升
例如,
研究中心,着重于
2006
见光通信系统,实验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
们研发了一种新型的
到
宾州州立大学联合佐治亚理工学院成立的
可见光通信系统与应用的创新研究
美国在可见光通信方面也开展了许多项目研究
[
]
6
10 Gb / s
COWA
LED
]
5
.
.
.
.
对于高速短距离光接入系统而言,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架构
.
]利用
push-pull
) 格式,实现了
成
、
器件方面,代表性的研究工作是加拿大麦吉尔大
的硅基马赫增德尔调制器,结合脉
的信号在单模光纤中传输
无载
、
丹麦科技大学的研
上实现了
) 等技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和偏振复用技术在直调
正交频分复用(
112 Gb / s
PAM、
OFDM
)
.
VCSEL
100 Gb / s
在高谱效率调制格式方面,
本和尺寸以及功耗
学的
Chagnon
冲幅度调制(
等[
7
PAM
CAP
10 km.
波幅相调制(
究团队结合
的信号传输[
的
系统进行了优化[
成功实现
PAM4
]
8
EML
.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多带
调制,在
上成功实现了超
100 Gb / s
]
9-11
文献[
CAP
15 GHz
传输,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对
技术结合波分复用可以
]利用
.
以上的信号在单模光纤中传输
12-13
DMT
400 Gb / s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国内关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一直到
最近
几年,复旦大学
北京邮
暨
电大学
、
南大学等都在开展相关研究,在政府资金和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下,
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信
2010
清华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30 km.
年才见报道
东南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
复旦大学利用
,成功实现了
、
、
.
RGBY-LED
8 Gb / s
.
411
号传输,这是基于商用
LED
的最高传输速率[
14
]
.
为了提高室内照明度以及保证室内灯光照明的
的照明
同时,为了提高系统性
全覆盖,接收机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多个
范围内,这将降低系统性能
能 和 传 输 速 率,多 输 入 多 输 出 (
LEDs
.
Multiple Input
) 技 术 成 为 了 最 直 接 的 技 术
Multiple Output
之一
,
MIMO
.
本文先对目前可见光通信的物理层处理过程进
行探讨,并介绍了目前可见光通信中
的研究
现 状,随 后 对 比 介 绍 了 无 线 通 信 中 的 物 理层 和
技术,并对未来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
技 术 提 出 了 可 实 施 性 的 技 术
MIMO
MIMO
MIMO
处理过 程 和
探讨
.
1 可见光通信物理层和 MIMO 技术
1. 1 可见光通信物理层过程
理论传输速率高是可见光通信的显著优点之
一,但是受器件带宽限制,特别是
传输速率一直徘徊在
LED
100 Mb / s ~ 1 Gb / s
量级
.
带宽的限制,
将单维的数据流传输变换成多维的数据流传
输,是一种直接的成倍提升系统传输容量的技术
多
维多阶复用的可见光通信系统被提及,以此提高可
]具体介绍了偏振分集复用
见光高谱效率
(
)
波分复用
(
)
频分复用
、
) 以 及 成 像
(
(
OFDM
) 和 非 成 像 空 间 分 集 复 用 (
,
,
WDM
,
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文献[
PDM
15
、
.
.
Non-imaging
imaging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
SDM
) 通信系统
.
图
1
频分复用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基带处理流程如
所示
来自高层的数据流通过使用不同调制方式调制
.
成不同的调制符号,并经过
符号进行发送
.
OFDM
处理产生
OFDM
迟楠,等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
.
,
et al.Research status of MIMO i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MIMO
.
技术研究现状
CHI Nan
为了达到室内照明规定的标准亮度,一般采用
阵列,这给系统提供了天然空间分集复用或者
]在可见
文献[
16-20
LED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硬件设施
光通信中引入了
根据收发端
MIMO
.
LED
技术
和探测器的映射关系 ,可将
.
可见光系统分成成像
和非成像
.
两种
MIMO
MIMO
MIMO
MIMO
和非成像
MIMO
其中成像
MIMO
区别在于,成像
MIMO.
技术的
收发机需要严格对准,每个
通过成像光学器件映射到指定对应的探测器
LED
因此,这种
系统接收端简化了接收机数据
上
,不需要收发端
处理的复杂度
严格对准,每个探测器都会接收到来自每个发射端
发射的光信号,因此,在接收端需要采用相关解
系统
LED
空分复用算法,以正确解调出信号
MIMO
虽提高了接收端算法的复杂度,但实用性更强
MIMO
而对于非成像
MIMO
这种
.
.
.
1. 2 VLC-MIMO 技术
1. 2. 1 成像空分复用可见光通信系统
文献[
]提出了一种成像空分复用可见光通信
21
为
系统,图
成像的
在发射端,采用两个
2×2
2
MIMO
实验系统
.
RGB-LED
,绿光
的可见光; 在接收端,采用两个
,蓝光
470 nm
520 nm
( 红光峰值波长
) 作为光源,可产
作为接
APD
)
和
在接收端
.LED
0. 5 A / W
620 nm
生
收机(
6 lm
处的灵敏度为
APD
APD 800 nm
的
10
前面,放置一个直径为
带宽分别为
3 dB
APD
的成像透镜,用作
验系 统 采 用 的 调 制 格 式 为
LED
和
100 MHz.
焦距为
76 mm、
成像到特定的
APD
Nyquist SC-FDE
QAM
入
映射
串并变换和训练序列的添加
、
滤波和上载到中频等过程
、
.
上采样
CP、
预均衡
、
生成的
生器(
放大,随后经过
AWG
Nyquist SC-FDE
) 中,
AWG
信号加载到任意波形发
的输出首先经过功率放大器
添加直流信号,再分别用来
bias tee
100 mm
该实
上
.
,包 括
插
、
图
1 VLC
基带处理流程
Fig. 1 Baseband processing in VLC
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
(
,
9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
) :
113-122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
2017
,
(
9
) :
2
113-122
511
图
2
2×2
成像
MIMO
可见光系统框图
Fig. 2 Block diagram of 2×2 imaging VLC MIMO
.
LED
APD
芯片
个不同的
经自由空间信道和透镜,
驱动
3
中进行光电转换,生成的电信号再由高
传输到
速实时示波器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后的信号送入接
其中,接收流程包
收端数据处理模块进行线下处理
括同步
下变频成基带信号
信道
、
估计和均衡以及并串变换等
串并变换
、
CP、
去
、
.
为了较好地对信道进行估计,文献[
]还提出
了一种时分复用的训练序列用于测试两个传输链路
间的串扰,如图
所示
21
3
.
.
图
3
时分复用的训练序列
Fig. 3 Training sequence in TDM
采用时分复用的训练序列的表达式为
) ,
(
TS1
0
T1 =
T2 =
(
0
TS2
) ,
(
)
1
T1
和
和
和时刻
T2
TS2
分别代表在时刻
分别代表同一个信道里的训练序列
的训练序列,
T1
采用
TS1
这种方式,不同发射机在不同时隙发送的信息可以
较好地实现正交
.
假设在时刻
和时刻
T2
.
,
Y1
,
2
Y1
,
1
和
,
1
Y2
,
2
T1
,
Y2
和
,
T2
RX2
RX1
,则信道矩阵
接收到的
可以表
H
信号为
示成:
) =
H =
H11 H12
H21 H22
和
Y1
1 / TS1
,
Y1
2 / TS2
,
Y2
1 / TS1
,
Y2
2 / TS2
,
, (
)
2
其中
H12
和
H21
分别表示两个信道链路中的干扰,
由于在成像的
H22
系统中,不同链路间的信号干扰基本可以忽
分别表示各自信道的响应
.
H11
MIMO
略,信道矩阵可以简化为
) =
(
H11
0
Y1
1 / TS1
,
0
) .
(
)
3
H =
(
(
MIMO
MIMO
因此,在成像
系统中,接收端无需采用额
解调算法,就可以独立恢复出原始信号
外的
.
在该系统信道响应的测试过程中,采用了频域平滑
技术,结果表明,成像
系统中空间信道间的干
扰很小
MIMO
.
最后,将经过预均衡的
16 /32QAM SC-FDE
LED
信号
光上,红光
信号,绿光和蓝光
信号,通过使用空
传输速率分别为
两
传输后误码
.
加载到红
绿
蓝
种不同颜色的
3
、
、
调制的是
调制的都是
LED
125-MBd 64QAM
LED
分复用技术,红绿蓝
125-MBd 32QAM
3
种颜色
,实现了速率加倍的效果
LED
和
1. 25 Gb / s
1. 5、1. 25
个信道的误码率性能一致,经过
率都低于
1. 2. 2 非成像空分复用可见光通信系统
3. 8×10 -3.
75 cm
成像的
VLC-MIMO
系统的优势是,通过光学成
像方式实现收发端的分集复用,但是,发射机和接收
机需要一一对应,因此并不需要采用额外的数字信
号处理算法进行
而其缺点和优点
一样明显,收发端需要严格的对准,这对处于移动状
态的系统来说是一大挑战,因为传输距离的改变或
者角度的改变,都会导 致 接 收 端 无 法 正 确 解 调 出
数据
的解复用
MIMO
.
.
非成像的
MIMO
VLC-MIMO
系统无需收发端严格对
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系统设计的复杂度,但代
价是在接收端需要采用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进
的解复用,通过提升数字领域的复杂度来
行
降低系统层面的复杂度,这种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
中更为现实
.
与成像
系统最大的区别是,非成像
VLC-MIMO
系统中的每个接收机都可以探测到来自
为了便于验证该系统,每个
VLC-MIMO
两个发射机的信号
上调制的是
理流经过自由空间传输
及示波器采集后的电信号处理,包括同步
125-MBd 4QAM Nyquist SC-FDE
LED
处
探测器的探测以
、
下变频
、
透镜聚光
、
信号
.
.
、
611
CHI Nan
迟楠,等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
.
,
et al.Research status of MIMO i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MIMO
.
技术研究现状
表成:
H =
其中
H11
) =
(
H11
H21
和
Y1
Y1
1 / TS1
,
2 / TS2
,
分别表示两个信道链路间的串扰,
2 / TS2
,
1 / TS1
,
,
Y2
Y2
4
(
)
CP
和频域均衡
移除
其中
衡通过训练序列同时完成
(
)
.
6
.
的解复用和信道均
MIMO
训练序列的设计采用式
.
非成 像
VLC-MIMO
系 统 中 信 道 矩 阵
可 以
H
H21
H12
和
利用获取的信道信息矩阵,可以恢复出发射的
分别表示各自信道的增益
H22
.
/
/
5
(
(
)
)
) ,(
(
)
H22 × H11 - H12 × H21
H22 × H11 - H12 × H21
原始信号,具体恢复公式如下:
X1 = (
X2 = (
)
H22 × Y1 - H12 × Y2
)
H11 × Y2 - H21 × Y1
6
从恢复公式可以看出,获取的信道信息对后续
的解复用和后均衡至关重要,因此采用时域平滑和
从频域上
频域平滑方式来获取更精准的信道信息
看,每个频点
周围的频率成分都会对其造成影
响,因此可以采用长度为(
的滑动窗进行平滑,具体平滑过程如下所示:
左右长度各为
、
2m + 1
wk
m
)
.
.
(
Hi
wk
k +m
1
) =
) 表示第
2m + 1 ∑
n = k -m
(
Hi
wn
) ,
(
)
7
i
(
wk
Hi
个训练序列的估计信道,
m
的
其中
另外,由于
大小可以根据信道噪声抖动情况来选择
室内空间信道是一个慢变的信道,相邻的训练序列
可以认为经历相同的信道,因此可以采用时域平滑
来进一步提升信道的准确度
具体表示式为
.
.
(
)
(
)
8
(
) =
N
1
N ∑
.
i = 1
wk
wk
Hi
H
在实验系统中,两个商用的蓝光
) 作为光源,两个
( 中心波长
其中两个
470 nm
,
发射机的间距为
10 cm
收发端中心的偏置距离为
这样的设计可以
打破系统的对称性,避免接收端处理的信道矩阵是
,两个接收机的间距为
LED
作为接收机
2. 5 cm.
5 cm
APD
.
奇异矩阵,导致信号不能恢复
收发端的距离在
.
.
在
的照度是
之间变化
20 ~
,这远小于
50 cm
标准的照度,说明系统的容量和传输距离可以大幅
提升
非成像
.
仿真结果表明,两个接收机的性能基本一致,误
可见光系统框图如图
3. 5 lx
MIMO
40 cm
所示
4
.
码率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都会下降
.
传输后误码率的性能可以低于硬判决阈值
但是经过
40 cm
3. 8×10-3.
其 中
的 情 况
.
针 对
和
VLC-MIMO
VLC-SISO
情况下,每个空间链路传输
MIMO
Nyquist SC-FDE
情况 下,传 输
号,总速率也为
下,
125-MBd 4QAM
; 在
信号,总速率为
125-MBd 16QAM Nyquist SC-FDE
500 Mb / s
SISO
信
在相同传输速率的前提
500 Mb / s.
的误码率性能较优
.
MIMO
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MIMO
通过合理安排收发机的位置,可以很好地验证
非成像
这种位
置的安排只需要打破系统的对称性即可,不同于成
通过采用基于时分复
像
用的训练序列结构,就可以在接收端对信号进行恢
复,通过频域平滑和时域平均,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
的性能
系统中要求的精准
MIMO
.
.
.
2 基于 STBC 的 VLC MIMO 技术
]将空时分组 编 码 (
22
) 技术运用到了
文献[
,
VLC MIMO
STBC
后星座图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如图
传输信号分别经过
和
Code
STBC
4QAM
和
收信号分别变成了
的信号是两个发送信号经过
9QAM
.
Space-Time Block
经过
系统中
所示
调制后,接
这是因为接收
5
.
16QAM
49QAM.
STBC
编码的累和
.
文献[
]使用
22
种 多 输 入 单 输 出 (
) 的
技术,通过
VLC
MISO
有用信息,并使用
高数据速率
.
STBC-OFDM
编码技术提出了一
,
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
上的红灯发送
调制方式用以提
RGB-LEDs
和
OFDM
16QAM
图
4
2×2
非成像
MIMO
可见光系统框图
Fig. 4 Block diagram of 2×2 non-imaging VLC MIMO
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
(
,
9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
) :
113-122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
2017
,
(
9
) :
2
113-122
711
.
图
为分别采用
6
调制之后
4QAM、16QAM
和
的仿真
以及
由图
9QAM
和
可以分
BER
49QAM
析看出,考虑到接收灵敏度的高要求,高阶的
调制很难在系统中应用
SNR
6
.
QAM
(
具体实现流程为: 驱使信号由
AWG
Matlab
) 产生并通过
AWG710
预均衡和放大之后,与直流电流通过
传输到
和
通过红光传输信号,蓝光和绿光关闭
面,通过使用高灵敏度硅
信号
Tektronix
线下处理,将信号进行
合并
灯分别
LED2
在发射机的前
合并透镜用于探测光
透镜用于增强捕获光的灵敏度,以提高系统的
.
( 信噪比)
RGB-LEDs
其中,
bias Tee
灯上
LED1
APD
.
.
.
SNR
图
5
发送和接收星座点
Fig. 5 Constellation diagrams of transmitted and received signals
灯的非平坦频率响应
此外,结合预均衡和后均衡技术可以较好地解
的自由空间传
,误 码 率
决
.
输 系 统 中,传 输 速 率 达 到 了
(
500 Mb / s
LEDs
5 m
在
) 低于
BER
在
MISO
1×10 -5.
系统中,
用,其空时编码表达式为
Alamouti's STBC
[
] ,
c1
- c*
和
1
c2
c*
是需要传输的复信号,
*
2
c2
不同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表达式如下:
其中,
c1
算
.
机制[
]被运
22
(
)
9
表示共轭运
y1 = h1c1 + h2c2 + n1
y2 = - h1c*
h2
2 + h2c*
分别表示
和
h1
分别表示
和
T1
T2
1 + n2
LED1
时刻的噪声
和
LED2
.
,
其中,
和
n2
n1
达式如下所示:
(
)
10
的信道响应,
信号矢量的表
] =
[
[
y1
y2
h1
h*
2
]
[
c1
c2
] +
[
n1
n2
] .
(
)
11
h2
- h*
1
珋y =
珘h1 =h1
在上述表达式中,如果信道估计较好,意味着
,珘h2 = h2
珓y = ρc + n'
,则
,
12
(
)
表示信道响应系数,
其中,
ρ
考虑到存在的噪声,最终表达式为
H·HH = ρI2 × 2
,
n' = HHn.
‖珓y - ρ ^c‖2,
(
)
13
^c = arg min
^c∈c
表示接收的信号,
珓c
珓y
表示解调的数据
.
在
) 和
MISO
(
y2
t
(
y1
t
系统中,接收机接收到的最终数据是
) 的累和
.
,
OFDM
图
6 BER
和
SNR
的仿真
Fig. 6 BER versus SNR for different QAM orders
传输的信号首先通过不同的调制方式变成调制
技术变成两路信号源,随后进行
符号,并经过
STBC
调制
在相距
信号占用了
.
5 m
处,
16QAM
的
调制下,
STBC-
个子载波,传输
128
125 MHz
500 Mb / s.
上采样率因子设定为
OFDM
速率可达到
的采样率和数字示波器的采样率分别为
和
过
采样之后的数据
625 MS / s
,随后通过线下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解调通
,
AWG
5
1 GS / s
OSC
.
文献[
]在基于
23
Alamouti's STBC
上结合基于等增益合并技术(
技术的基础
,
Equal-Gain Combining
.
EGC
1. 6 m
EGC-STBC
处理
的自由空间中,使用
的速率
技术,数据在
OFDM
在发射机和接收机间
) ,提出了一种
EGC
解调之前需要进行
距为
技术可以获取
EGC-STBC
解码算法中,最终的数据也使用线性合并技术进行
处理,解调的信号的表达式为
) - (
2 × 2
. 2 × 2
EGC-STBC
1. 8 Gb / s
的
的
(
)
(
)
^s‖2.
珓r1 + 珓r2
ρ 1 + ρ 2
14
‖
^s = arg min
^s∈s
图
CPU
类似于文献[
为
7
22
运行时间和比特数之间的关系
.
]的实验处理方式,传输的信号首
811
CHI Nan
迟楠,等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
.
,
et al.Research status of MIMO i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MIMO
.
技术研究现状
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应比特数
.
在线下处理过程中,对于
机接收的两路数据流首先通过
的
解 码 之 前 进 行
STBC
OFDM
机制中,接收机
和接收机
STBC
解调,并将解调出的数据发送至
1
2
传统
2 × 2 STBC
和
2×1 STBC、
如图
所示
.
8
同时,文献[
机制,接收
EGC-STBC
处理,并在
EGC
解 调
而 在
2 × 2
.
通过
OFDM
译码器
.
STBC
2×1
的
进行
传统
流程
2 × 2 EGC-STBC
23
]还研究了不同
1
具有相同发射功率,通过
LED
当 功 率 比 为
灯的发射功
时,意 味 着
算法,
当功率比上升或者下降时,
STBC
.
率和
之 间 的 关 系
BER
和
LED1
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LED2
.
BER
性能都会恶化
最后,该文献还通过
算法和
.
EGC-STBC
STBC
示,传统的
特性差不多
值
.
算法和
2×2 STBC
当调制带宽为
3. 8×10 -3时,可以达到
所示,该技术较传统的
1
7
性能对传统的
BER
算法进行对比
.
2 × 2
实验结果显
算法的误码
低于门限
综合图
.
技术,
EGC-
EGC-STBC
,
BER
的吞吐量
225 MHz
1. 8 Gb / s
的
2 × 2
STBC
在计算复杂度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STBC
3 无线通信物理层和 MIMO 技术
.
图
7
运行时间和传输比特数
Fig. 7 CPU running time versus number of bits
先通过不同的调制方式变成调制符号,并经过
技术变成两路信号源,随后进行
处理
.
号占用了
STBC
调制和软均衡
信
个子载波,传输速率达到了
的
125 MHz
该系统中,上采样率因子设定为
OFDM
调制下,
处,
的
STBC-OFDM
在相距
16QAM
5 m
128
800 Mb / s.
采样率和数字示波器的采样率分别为
4
,
AWG
和
800 MS / s
,随后通过线下数字信号处理用于解调通过
,
Agilent 54855A
的
GS / s
(
OSC
知,
据进行预处理,极大提升了系统性能
.
较传统的
OSC
) 可
技术需要对发送的数
仿真结果表明,
算法可以在较
) 采样的数据
.
分析等式(
算法,基于
系统中,
MIMO
STBC
2×2
14
STBC
EGC-STBC
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紧张的标准
化阶段,相对于发展周期较短的可见光通信技术,可
图
8
STBC
实验流程
Fig.8 Block diagrams and experimental setup of STBC-OFDM VLC system
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
(
,
9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
) :
113-122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
2017
,
(
9
) :
2
113-122
911
将一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技术运用到可见光通信系
统中,比如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解决码字和天线端
口不对应问题的
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的参考信号以及下行多天线技术中多用户
波束赋形等技术
层映射
”、
“
MIMO、
因此本文随后对目前
系统中物理层的处理
LTE
过程及下行多天线技术进行介绍和探讨
.
存放
4 bit
数据) 调制
.
3. 1. 3 空域
.
1
3. 1 LTE 时频资源
3. 1. 1 时域
了一个基本的时间单位:
LTE
Ts =
系统中,为了提供一致而准确的时间,定义
15 000 × 2 048
该时间单位可以看作是基于
且
采样时间
大于等于
2 048
FFT
FFT
的发射机
/
= 1 /30 720 000 s
, (
)
15
( 快速傅里叶变换)
接收机所使用的
.
的
GI
LTE
OFDM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作为保护间隔 (
(
载波间干扰(
系统中,可以插入一段空白符号
) ,这样做虽能消除符号间干扰
) ,但是却不能消除子
基于此,
系 统 中,引 入 了 循 环 前 缀 的 概 念,通 过 将
信号最后一段长度的符号取出来放在
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
,
ICI
OFDM
,
ISI
)
.
符号拉长
OFDM
问题,还能解决
.
通过引入
问题
.
CP
ICI
OFDM
,不但
OFDM
信号的头部,将
可以解决
ISI
3. 1. 2 频域
频域中,
.
)
subcarrier
LTE
(
正常
,
间隔为
15 kHz
内可用的符号时间为
上可用的所有资源称为系统带宽
系 统 的 基 本 单 位 是 一 个 子 载 波
情况下,上行和下行的子载波
的子载波间隔对应每个符号
频域
2 048 ×Ts
66. 7 μs.
,近似
15 kHz
CP
(
E
) 是
,
l
k
LTE
时间轴上的一个
成的二维矩形区域
(
应一个
Modulation Symbol
存放
RE
OFDM
系统中的最小物理资源,它是由
符号和频域上一个子载波组
可存放一个调制符号
( 对
一个
.
) ,该调制符号可使用
RE
2 bit
数据)
、16QAM
QPSK
( 对应一个
RE
.
数据) 或
64QAM
( 对应一个
存放
RE
6 bit
.
)
“
”
层(
LTE
layer
系统中,空间维度是以
来度量
的,并通过多维度的发射机和多维度的接收机来实
如果不进行空间维度的复用,则在相同的时频资
现
源上,只存在单层,意味着只能传输一条数据流,即
如果使用空间维度的复用技术,则在相同
SISO
的视频资源上,可同时传输多跳数据流,以达到提高
频谱利用率和吞吐量的目的
系统
.
.
3. 2 物理层处理过程
.
系统共定义了多种物理层信道用于信号的
LTE
不同物理信道传输不同的数据,其中,物理层
传输
处理过程大致相同,本文主要对下行系统中的物理
下行 共 享 信 道 (
,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 的物理层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
.PDSCH
PDSCH
的物理层处理过程如图
3. 2. 1 加扰
所示
.
9
来自高层的传输块在经过
速率匹配之后,得到数据流
、
码
随机化,先对来自高层的数据( 如图
过加扰处理,即进行模
2
) + cq(
加:
) )
sq(
i
.
、
插入
信道编
CRC
为使传输的数据流
中的码字) 经
9
i
珓sq(
LTE
) = (
)
系统中,在一个子帧中最多可传输两个码
{
mod2.
16
}
(
i
字,即
0
3. 2. 2 调制
q∈
,
1
.
对于每个加扰之后的数据,通过使用不同的调
.
层
系统中引入了
如图
制方式变成调制信号
3. 2. 3 层映射
如前述,
LTE
空分复用的目的
流,被映射到一个或者多个层上,即被映射到
) ]T 上,其 中,
) (
[
i
x
i
,
Mlayer
symb - 1
…
制符号个数
.
的概念,以实现
所示,经过调制后的比特
) =
i
,
,
1
为每一层中的调
) ,
…
表示层的个数,
) (
i
,
v
) ,
x
i = 0
Mlayer
,
(
x
“
”
) (
symb
v - 1
4
x
(
.
0
1
(
(
图
9
下行基带信号处理过程
Fig. 9 Physical channel processing in LTE downlink
021
CHI Nan
迟楠,等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
.
,
et al.Research status of MIMO i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MIMO
.
技术研究现状
系统中,共定义了两种类型的天线端口数:
表 2 空间复用使用的码本
LTE
Table 2 Codebook index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码本
序号
0
1
2
3
1
槡2
1
槡2
1
槡2
1
槡2
1
1
1
1
-1
[ ]
[
]
[ ]
]
[
1
j
1
-j
层数目
v
1
槡2
1
槡2
1
槡2
2
1
0
0
1
1
1
1 -1
1
j
1
-j
]
]
]
[
[
[
阵,并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指示(
.
,
CRS
PDSCH
,
DCI
) 告诉终端对应的下行
Downlink Control In-
传输所
formation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使用的是
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小区特定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即公共参考信号
(
) ,后者使用的是终
端特定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即
3. 2. 5 天线端口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DRS.
天线端口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一个天线端口
可以是一个物理发射天线,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发射
天线的合并
因为每个天线端口对应一个时频资源
网格,所以每个天线端口对应一种类型的参考信号
(
)
.
Reference Signal
,
RS
.
对于下行,一个小区支持的天线端口集合依赖
于该小区的参考信号配置
.
3. 3 多天线技术
针对
LTE
种传输模式(
下行的多天线技术,目前共定义了
9
) :
Transmission Mode
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即
,
TM
)
1
TM1
单天线
层,码字直接映
端口传输中只有
射到层上,且经过层映射之后的调制符号直接映射
到天线端口上
个码字,只使用
SISO.
1
1
.
据传输的可靠性
的数据可以提高
.
) 支持传输分集的
2
模式主要用于提高数
通过在多根发射天线上发送相同
TM2
SINR
,但是却不能提高吞吐量
.
)
TM3
3
,只需反馈
又称为开环空分复用,终端无需反馈
即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
和
CQI
PMI
下行
RI
技术
MIMO
) 相比于
.
4
,
TM4
TM3
需要终端反馈
,闭环
需要利用信道条件信息来调整发射端发送
的
的数据,但考虑到反馈和调整所带来的时延问题,信
道变化较快的高速环境中,不适合使用
TM4
PMI
TM4.
单天线端口的层映射和多天线的层映射
.
对于传输分集,传输的码字
,层的数目
等
p = 1
v
传输分集的层映射如表
1
于信道传输的天线端口数
所示
.
.
对于空间复用,层的数目
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
文献[
.
]
.
小于或者等于传输
空间复用的层映射图可参考
v
24
同时,层也是一种用于解决和天线端口数不匹
在下行系统中,通过终端反馈的秩指示
,
RI
) 来确定所使用的层的数目
.
配的技术
(
.
Rank Indicator
表 1 传输分集的层映射
Table 1 Codeword-to-layer mapping for transmit diversity
层数目 码字数目
码字到层的映射
(
(
(
2
4
1
1
) (
) (
0
1
) (
) (
) (
) (
0
1
2
3
(
(
(
(
(
(
x
x
x
x
x
x
i
i
i
i
i
i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
) (
0
) (
0
0
) (
0
) (
) (
) (
0
0
)
2i
2i + 1
)
4i
4i + 1
4i + 2
4i + 3
)
)
)
)
Mlayer
symb = M0
symb /2
Mlayer
symb = M0
symb /4
3. 2. 4 预编码
(
(
0
i
(
y
) (
) (
) ,
y
) = [
y
) ,
…
系统共定义了多种天线端口,
层映射之后的调制符号,经过预处理映射到不
同的天线端口上,映射到每一个天线端口上的向量
]T.
) ,
表达式为
…
i
,
} 是传
5
LTE
输所使用的单天线端口序号,此时层的数目等于天
线端口数
天线端口数
的空分复用的预编码技术,可使用的天线端口序号
分别为
对于分别支持
天线端口和
) (
,
4
,
(
y
{
} 和
p ∈
0
2
4
{
}
i
i
.
1
p
{
,
1
预编码矩是
p ∈
0
,
1
,
2
,
3
0
p ∈
.
的矩阵,其中,
R
R × P
为传输秩,即
空间复用的预编码
为天线端口的个数
层的数目
的表达式如下定义:
,
P
v
(
) (
0
y
)
i
(
) (
0
x
)
i
(
)
,
(
)
17
(
(
.
= w
i
i
i
i
(
)
)
y
x
v - 1
p - 1
w
) (
) (
预编码矩阵
中选取
通过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阵进行上报
天线端口所使用的码本如表
用的码本具体可参考文献[
) 从基站和终端协定配置好的码本
码本是有限的可用预编码矩阵的集合,终端
空分复用,
.
2
天线端口所使
所示,
2
4
]
.
LTE
共支持两种方式的下行天线预编码: 基于
码本的预编码和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
基于码本
的预编码,基站只能从码本中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
24
]
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