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l~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C A.排尿 B.血液凝固 C.减压反射 D. 分娩 在静息状态下,可兴奋细胞内 K 离子向细胞外转移的方式属于 B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吐作用 与神经细胞动物电位去极化相对应的兴奋性变化时期是 A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长期 D. 低常期 4.能参与机体对蠕虫免疫的白细胞是 D A.嗜碱性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5.下列凝血因子中,只参与外源性凝血的是 B A.因子Ⅳ B.因子Ⅲ C.因子Ⅱ D. 因子Ⅰ 6.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质是 D A.纤维蛋白质 B.α -球蛋白 C.γ -球蛋白 D.白蛋白 7.引起血小板发生第一时相聚集的因素是 A A.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 ADP B.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 ATP C.受损伤组织释放的 ADP D.受损伤组织释放的 ATP 8.对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影响最显著的物质是 A A.蛋白质 B.多糖 C.脂肪 D.核酸 9.1g 营养物质在体外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 D A.氧热价 B.呼吸商 C.物 理热价 D.生物热价 10.哺乳动物第一心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A.房室瓣关闭 B.房室瓣开放 C.主动脉瓣关闭 D.主动脉瓣开放 11.在中脑前后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家兔会出现: D
A.伸肌与屈肌紧张性均降低 B.伸肌与屈肌紧张性均增强 C.伸肌紧张性降低 D.伸肌紧张性增强 12.主动终膜板上胆碱能受体的类型属于 A A.电压门控通道 B.机械门控通道 C.化学门控通道 D.细胞间控通道 哺乳动物体内精子与卵子受精的部位通常在 D 下列激素由神经垂体释放的是 A 哺乳动物睾丸中合成雄性激素结合蛋白的细胞是 B A.间质细胞 B.支持细胞 C.精原细胞 D.精母细胞 二、简答题:16~18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6.简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 答:(1)。有助于保持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2).减少肺泡间质和肺泡内组织液的生成, 防止发生肺水肿。(3).降低吸气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减少吸气做功。 17.简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 答: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受体结合,使后膜对 Na+、K+等离子,尤其是 Na+的 通透性增高,引起 Na+的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去极化,突触性神经元的兴奋性提 高,故形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8.简述以 CAMP 为第二信使的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含氮类激素的作用大都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膜受体结合来实现,此后通过 G 蛋白偶联系统和酶耦联受体产生的以 CAMP 为代表的第二信使进行跨膜信号转导,进而 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 三、实验题:19 小题,10 分。 19.设计实验证明蛙类心脏不同自律组织的自律性存在差异。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 骤,预测并
分析实验结果。 (1).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取蟾蜍或蛙,通过手术暴露心脏。 ②观察心搏过程:观察并记录窦房结,心房,心室收缩的顺序和频率。主动脉干下穿 线,心尖 翻上,在窦房沟处结扎,观察并记录心脏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 动后,记录 其搏动频率,在房室沟处第二次结扎。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记录心脏各部分搏动节律的次 数。 (2).结果预测与分析 第一次结扎后,心脏暂停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搏动,但搏动频率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正 常情况 下是窦房结的节律性最高,由此发出的冲动通过窦房沟传到心房和心室,引起心脏的收 缩和舒张。 结扎后,由静脉窦发出的冲动发生传导障碍,不能到达心房和心室。静脉窦对心房的超 速驱动压抑 解除,心房肌经过静止一段时间后开始表现自身的自律性,引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同 样,第二次 结扎后,心脏停止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出现搏动,但搏动频率更慢。此时心房的冲动传 导发生障碍, 而心室肌开始表现自身的节律性。 四、分析论述题:20~21 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 20.小肠是单胃动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试述其理由。 答:1.小肠结构中具有褶皱、绒毛和微绒毛,因此吸收表面积大。2.小肠具有丰富的毛 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为营养物质的转运提供了保障。3.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 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4.食物经小肠消化后已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21.试述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答: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 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血液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流动时,随着血浆的滤出,血浆胶 体渗透压逐渐上升,有效滤过压逐渐降低到零,而达到滤过平衡。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面积和通透性 2.有效滤过压 (1).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2). 囊内压囊内压升高 (3). 血浆胶体渗透压 3.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