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宁夏吴忠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3 年宁夏吴忠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50 分钟,全卷总分 160 分。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卷一律使用黑、蓝钢笔或圆珠笔。 4.凡使用答题卡的考生,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的有关项目涂写清楚。选择题的每小题选 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不使用答题卡的考生,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Zn—65 化 学(75 分) 一、选择(选出下列各题中惟一正确的答案。1—11 题每题 2 分,12—13 题每题 3 分,共 28 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 下 列 日 常 生 活 中 发 生 的 变 化 , 都 属 于 化 学 变 化 的 一 组 是 ( ) 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 C.瓷碗破碎、钢铁生锈 2. 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B.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D.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 A.水是常用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 B.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C.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用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过滤 3.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4. 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 ( ) ( ) 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 5. 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精盐是由粗盐提纯而来,在提纯过程中通常不需要的操作是 ( ) A.吸附 B.蒸发 C.过滤 D.溶解 6. 农作物在缺氮的情况下,生长迟缓、叶色发黄。这时需施用的化肥是 ( ) A.KCl B.NH4HCO3 C.K2SO4 D.Ca(H2PO4)2 7. 正确操作是实验安全、成功的关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B.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试管外壁应干燥 C.可以用手触摸药品 D.用托盘天平称量,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8.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 排 是 ( ) 列 的 A.空气、水、氧气 C.石油、熟石灰、石墨 B.氮气、氯酸钾、钢 D.冰水混合物、纯碱、干冰 9. 洗涤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盐酸清洗水垢 C.用汽油洗涤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10.下列关于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C.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 11.将 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 2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有关量中没 有发生改变的是 A.硝酸钠的溶解度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2.下列实验用品:①pH 试纸②无色酚酞溶液③紫色石蕊溶液④碳酸钠溶液,其中能将稀 硫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鉴别出来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 13.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⑴2Mg+CO2 2MgO+C ⑵H2+Cl2 2HCl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反应⑴属于置换反应 ②施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 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 ) D.①②③ 二、填空(共 14 分) 14.(4 分)正确运用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符号完成下表中的空格。 2 个水分子 2 个亚铁离子 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 价 小苏打 15.(4 分)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中各 , 甲 烷 燃 烧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元 素 的 质 量 比 是 为 “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但目前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困难。开采中甲烷气体一旦 泄露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16.(6 分)氢氧化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 。 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也可生成氢氧化钾。 ⑴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共有 ⑵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如果要得到氢氧化钾溶液,还要经过 操作。 种。 。 三、应用(共 15 分) 17.(9 分)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小华同学在复习有 关酸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一下几点,但并不完整,请你喝他一起完成。
⑴ 酸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②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 ③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④与碱反应 ⑤ 化学方程式举例 Mg+H2SO4=MgSO4+H2↑ CaCO3+2HCl=CaCl2+CO2↑+H2O ⑵生活中的食醋含有醋酸,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可补充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该反应的原理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 在生活中的应用 ⑶盐酸、硫酸、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时应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 18.(6 分)将黄铜(铜锌合金)粉末 20g 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 0.2g 氢气。 (填序号)。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再举一例食醋 。 。 , ⑴计算这种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⑵将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有刻痕,说明 。 四、实验探究(共 18 分) 19.(9 分)图 A、B 是实验室制气体的常用装置。 ⑴写出装置 B 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 ⑵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则装置 A 还须稍加改进,改进的方法是 用 向 上 排 空 气 法 收 集 氧 气 , 并 用 带 火 星 的 木 条 检 验 室 否 收 集 满 , 这 是 利 用 了 氧 气 的性质。写出一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 式 ⑶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气,可选用图中的 装置 、 。 ;b 。 。
(填编号)。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应该用 收集。 20.(9 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未 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与假设】亮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莉莉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不能 与二氧化碳反应。 【设计与实验】亮亮同学设计了两个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和他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一,将收集满二氧化碳 的试管倒置于氢氧化钠溶液 中 如图二, 【反思与评价】莉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钠确实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反应 【交流与提高】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X+H2O,X 的化学式是 。
参考答案 说明: 1.考生用其它方法做出正确答案的同样得分。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或元素符号)有错误不得分;未配平或未写反应条件扣 1 分; “↑” 或“↓”漏标两个以上扣 1 分。 一、选择(选出下列各题中惟一正确的答案。1—11 题每题 2 分,12—13 题每题 3 分,共 28 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题号 答案 1 D 2 A 3 B 4 D 5 A 6 B 7 C 8 A 9 B 10 C 11 C 12 B 13 D 二、填空(共 14 分) 14.(4 分) 2H2O 2Fe2+ +2 CaO NaHCO3 15.(4 分)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1(或 C:H=3:1)(1 分) CH4+2O2 CO2+2H2O (2 分); 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严重(1 分) 16.(6 分) ⑴3(2 分) ⑵Ca(OH)2+K2CO3=CaCO3↓+2KOH(2 分) ⑶过滤(2 分) 三、应用(共 15 分) 17.(9 分) ⑴ 酸的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举例 Fe2O3+6HCl=2FeCl3+3H2O(2 分,其他正确答案均可得分) 2NaOH+H2SO4=Na2SO4+2H2O(2 分,其他正确答案均可得分) ⑤与某些盐反应(1 分) ⑵铁(或 Fe)(1 分); ②(1 分); 可除去暖水瓶内的水垢(1 分,其他正确答案均可得 分) ⑶氢离子(或 H+)(1 分) 18.(6 分) ⑴解: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 x SOHZn  2 65 x ZnSO H  4 2 0.2g 2 4  )1( 分 65 x x 2 2.0 g 5.6 g  
黄铜中铜的质量为:20g-6.5g=13.5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g 5.13 20g %5.67%100  答:(略) ⑵黄铜比纯铜硬度大(1 分) 四、实验探究(共 18 分) 19.(9 分) ⑴长颈漏斗(1 分); 锥形瓶(1 分) ⑵在试管口放团棉花(1 分); 密度比空气大(1 分); 支持燃烧(1 分); 2H2O2 2H2O+O2↑ (2 分,其他正确答案均可得分) ⑶A(1 分); 向下排空气法(1 分) 20.(9 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二,向集满二氧化碳的 软塑料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 液,振荡(2 分) 试管内页面上升(1 分) 塑料瓶变瘪(或向内收缩)(1 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于试 管中,低价稀盐酸(2 分) (其它正确答案均可得分) Na2SO3 (2 分) 有气泡产生(1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