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4 分) 1.(2 分)下列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摔碎了 B.潮湿的衣服晒干了 C.桌子上的苹果腐烂了 D.冰箱中的水结冰了 2.(2 分)空气中含量较多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2 分)下列化学符号能表示 2 个氢原子的是( ) A.2H B.H2 C.2H2 D.2H+ 4.(2 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棉毛巾 B.塑料垃圾袋 C.玻璃啤酒瓶 D.铝质饮料罐 5.(2 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 B.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6.(2 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 B.干冰、生石灰、高锰酸钾都属于氧化物 C.熟石灰、烧碱、纯碱都属于碱 D.尿素、硝酸钾、磷酸铵都属于复合肥 7.(2 分)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 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A.C、CO、CO2、CaCO3 C.CO、C、CO2、CaCO3 B.C、CO、CO2、H2CO3 D.CO2、C、CO、H2CO3 8.(2 分)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
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 9.(2 分)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 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2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 3:4 10.(2 分)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实验方 案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物质 实验方案 A B C D CO(CO2) CaO(CaCO3) O2(H2O) MnO2(KCl)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在高温下煅烧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1.(2 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NH4Cl、K2CO3、NaOH、Na2SO4 B.MgSO4、NaCl、Ba(NO3)2、FeCl3 C.KOH、Na2SO4、HCl、NaHCO3 D.HCl、NaNO3、K2SO4、NH4Cl 12.(2 分)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 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2 种 B.E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3 种 C.AB 段有沉淀生成 D.F 点溶液的 pH>7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38~40 题每空 1 分,第 41 题 6 分,共 18 分) 13.(4 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 (2)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 的钢瓶中,原因是 。 (3)许多矿石中含有铁元素,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CO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4)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 14.(4 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溶解度/g 13.3 20 31.6 40 63.9 60 110 80 169 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将 18g 硝酸钾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2)80℃时,将 269g 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 6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g。 (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 0.1%) (4)将 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 15.(4 分)小婷和小彤在帮助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钙 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小婷很快就判断出其中一瓶是硫酸铜溶液。小彤把其他三种 溶液分别编号成 A、B、C,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A+B B+C A+C 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气体产生 据此,小彤很快就分辨出了三种未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小婷判断出硫酸铜溶液的依据是 。
(2)C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3)A 与 B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 (4)B 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6 分)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 40g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七、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 1 分,共 8 分) 17.(4 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装置(填字母序号),写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使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最好选用图中的 装 置进行收集(填字母序号)。 18.(4 分)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他决定探究 Fe、 Cu、Ni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 NiSO4,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 猜想①Fe>Ni>Cu;猜想② 。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 FeSO4 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证明 (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 (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4 溶液和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 Fe、Cu、Ni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2019 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4 分) 1.(2 分)下列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摔碎了 B.潮湿的衣服晒干了 C.桌子上的苹果腐烂了 D.冰箱中的水结冰了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瓷碗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潮湿的衣服晒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桌子上的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冰箱中的水结冰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加强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 分)空气中含量较多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性质来回答本题,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含量较多且性质活 泼”。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 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而氧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2 分)下列化学符号能表示 2 个氢原子的是( ) A.2H B.H2 C.2H2 D.2H+ 【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2H 可表示 2 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则 H2 可表示 1 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则 2H2 可表示 2 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 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H+ 可表示 2 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 答此类题的关键。 4.(2 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棉毛巾 B.塑料垃圾袋 C.玻璃啤酒瓶 D.铝质饮料罐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 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垃圾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玻璃啤酒瓶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铝质饮料罐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 类题的关键所在。 5.(2 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 B.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分析】A、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用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节约用水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 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 B.干冰、生石灰、高锰酸钾都属于氧化物 C.熟石灰、烧碱、纯碱都属于碱 D.尿素、硝酸钾、磷酸铵都属于复合肥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正确; B、高锰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错误; D、尿素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类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 分)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 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A.C、CO、CO2、CaCO3 C.CO、C、CO2、CaCO3 B.C、CO、CO2、H2CO3 D.CO2、C、CO、H2CO3 【分析】根据题意,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乙与氧气在 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乙与氧气在点燃的 条件下反应生成丙,说明已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A、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碳酸钙常温下不分解,故 选项错误。 B、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常温下分解生成水和二 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 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8.(2 分)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 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 【分析】根据已有的灭火的措施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正确;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防止造成图书破坏,正确; 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会造成触电,错误; 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可以移走可燃物,正确; 故选:C。 【点评】加强对灭火措施的掌握和理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 分)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 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2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 3:4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 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是 N2O4、乙是 N2H4、丙是 N2、丁是 H2O,该化学方程式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