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二、文化积累(8分,每小题1分)
6.古今诗文名句默写。(1) ,刚从神话的矜网里挣脱。(舒婷《祖国啊,
三、阅读(46分)
四、综合性学习(6分)
五、写作(50分)
湖北省恩施州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二、文化积累(8分,每小题1分)
三、阅读(46分)
四、综合性学习(6分)
五、写作(50分)
2021 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知识运用(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凝.视(níng) 参差.不齐(cī) 鲜.为人知(xiǎn) A.静谧.(mì) B.炽.热(chì) 孕.育(yùn) C.摇曳.(yè) 熏陶.(táo) D.伫.立(chù) 星宿.(xiù) 振聋发聩.(kuì) 惟妙惟肖.(xiāo) 栩栩.如生(xǚ) 神采奕奕.(yì) 络绎.不绝(yì) 千钧.之力(jū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祥、秘诀、正襟危坐、胸有成竹 B.妥帖、空旷、轻歌曼舞、锋芒必露 C.赞誉、喷薄、郑重其事、以身作则 D.颁发、秀颀、格物至知、雕梁画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旅游交易会上.中国展商利用数字化平台,向世界全方位呈现中国眼花缭乱....的旅游资源。 B.直到今天,我们所爱的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还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前进。 C.经过 30 多年的前赴后继....顽强拼搏,终于建成我国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迎来人类卫星导 航的“北斗时代”。 D.1951 年 6 月,常香玉在报纸上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遭受敌机轰炸,义愤填膺....,她决定用义演募捐的方式 捐献一架战斗机。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桑园里一派热闹景象,映入眼帘的是,桑农采桑忙碌的身影和蚕食桑叶的沙沙声。 B.无论是对故乡亲人的刻骨思念,还是对举家团聚的遐思神往,记忆里的故乡总是有温度的。 C.校史陈列馆里,一张张奖状、一排排奖杯,对于这些老教师来说无一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D.女足健儿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拼搏姿态,总能给人以砥砺前行的追梦勇气。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张伯苓先生 80 多年前就发出了“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D.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来……璨若星河的篇章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 化血脉,代代流淌。
二、文化积累(8 分,每小题 1 分) 6.古今诗文名句默写。 (1) ,刚从神话的矜网里挣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4) ,冷冷作响;好鸟相鸣,梏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5)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饱览沧海壮景,用“水何澹澹, ”的诗句描绘出水波荡 漾,海岛屹立的画面。(曹操《观沧海》) (6)李白出蜀人楚,写下了《渡荆门送别》,诗中由描写美景转入抒发思乡之叹,用“ , ”的诗句,不写自己思念家乡,而写家乡之水对自己恋恋不舍,遥遥相送。(李白《渡荆门送 别》) (7)“乐”有多重境界;柳宗元寄情山水,自得其乐;欧阳修,山水之间,与民同乐;范仲淹,进退唯忧, 何时而乐?“ , ”。(范仲淹《岳阳楼记》) (8)心静神闲,悠然举目,夕阳斜照,南山云绕,禽鸟归巢,好一幅“ , ” 的画面,令人神往。(陶渊明《饮酒•其五》) 三、阅读(46 分) (一).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节选部分,完成 7-9 题(6 分,每小题 2 分) 人生五十始!(节选) 埃德加•斯诺 ①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 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 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像他的六十岁的同辈谢觉哉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 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②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 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③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一一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 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 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 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洗 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多。 ④“但是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我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 种思想状态。这样的人民,同江西相比,的确非常落后。江西的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但是文化水平高得多,
我们在那里工作的物质条件也较好,合格教师也多得多。在我们的模范县兴国,我们有三百多所小学,约 八百名教师—这与我们这里全部红区的小学和教师数目相等。我们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 的百分之二十以下! ⑤“这里的工作的进展要慢得多。我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们的物质资源非常有限。甚至我们的 印刷机也被破坏了,我们现在什么东西都只能用油印和石刻来印刷。由于封锁,我们不能进口足够的纸张。 我们已开始自己造纸,但质量太差。但是别去管这些困难吧。我们已经能够取得一些成就。如果有时间, 我们在这里能够做到使全中国震惊的事情。我们现在从群众中间正在训练几十名教师,党也在培养。他们 之中有许多人要担任群众文化学校的义务教员。我们的成绩表明,这里的农民只要给他们机会是极愿意学 习的。 ⑥“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 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 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 (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7.联系上下文,请你谈谈第③段中为什么说“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 8.请你列举上面选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 9.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你认为革命领袖人物最应该具备哪两种素养?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10-13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给我妈尝尝 严明 ①前年春天,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 吧,肯定没问题。”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运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父亲辞行, 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 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 我妈做的小力了。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 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图片,还有“怀 远石榴”几个大字,看看亲动。我从小就知道,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不过没有吃过的印象,大概是因 为没在它成熟的季节回去过。石榴花我是见过的,钟形的花裂为六瓣。蕊在其中,艳丽异常。它有个坚实 的底托,那就是孕有果实的地方。 ④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 我曾好奇,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新疆也有石榴花?资料上说,石榴择土不严,在 沙土上都能茁壮生长。我老家的地里就是那种土壤。 ⑤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
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 获得最后几滴奶…… ⑥不多想,能在第三地见到怀远石榴也是意外,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 回家,给我妈尝尝。 ⑦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 尝。我也吃了,果真很甜,水分特别足,籽儿很小,一大把入得口中,稍一嘴,果粒即破。然后,就可以 像喝饮料一般饮下那些汁水。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 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 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上。 ⑧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很有可能是在她刚嫁过去的时候,或是在生我的时候。 ⑨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 (选自《读者》2021 年第 6 期) 10.分析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的好处。 11.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 12.文章第⑦段使用“肃穆”词,有哪些原因? 13.请你阅读全文,概括“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 14-17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学好通用语言增强文化认同 《光明日报》评论员 ①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 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实现文化认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推行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语言相通是人和人相通的重要环节。沟通需要语言相通, 达成共识理解需要语言相通,形成文化认同更要语言相通。 ③因此,一个国家需要一种全民共同使用的,能够在全社会通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作为纽带,会极大增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地域之间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加深各民族 之间情感,加强各民族之间联系,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几十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 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 ⑤一项在新疆南疆开展的问卷调杳表明掌据国家涌用语言后,民族地区家庭月收入有明显提高;通过 普通话直播,内蒙古科左后旗的一位村民脱贫致富,年收入从 5000 元增长到年收入超过 80 万元; ________;……在普通话助力下,少数民族群众走上富裕道路。这显现出,近年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 字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也表明,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异于掌握了一把开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的钥匙,接触世界、了解世界、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社会。
⑥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开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法律的明确规定, 更是每一位中国人最朴素的爱国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也应从青少年抓起,助力个人成长,更 好参与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 ⑦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新时代赋予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事业新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 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 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 (选自 2021 年 3 月 14 日《光明日报》) 14.请你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15.请你联系上下文,在第⑤段空白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6.请你阅读文章第⑥段,指出本段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并概括其作用。 17.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作为全文的结论,有哪些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8-20 题。(6 分,每小题 2 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① 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注释】①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屡遭贬谪。②寂寥:冷清 萧条。③排:推开。 18.请你概括诗中“鹤”这一形象的特点。 19.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20.阅读全诗,请你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1-25 题。(10 分,每小题 2 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 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 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乙】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 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善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 已 :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 ③而言之不详.:详: ④夜泊.绝壁之下 泊: 22.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 2 处)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求之下流,固颠。 ②自以为得其实。 24.【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5.【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的相同观点是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6 分) 26.假如你是光明中学 901 班的学生,班级开展以“我们爱劳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 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 各方面”。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材料二:5 月 22 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降平院士逝世。巨星陨落,举国同悲。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生前曾 说,“不下田的学生我不带”仙堂年斗献草帽护起裤腿,下田试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就是一个农 民”“禾下乘凉”是他的梦想。钟南山院士评价他,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材料三:日前,湖南某小学举行校所共建劳动基地活动,农科所博士团带孩子们种下基地建成后的第一季 农作物——油菜。每个同学负责一小排作物养护。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1)任务一:探究三则材料,你懂得了关于劳动的什么道理? (2)任务二:现已根据材料二拟写了上联,围绕活动主题,请你根据材料三补写下联。 上联:科学家禾下乘凉勤躬耕 下联: (3)任务三:你班计划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将邀请农科所博士团某老师前来指导,结合材料三,请你以班 长小明的身份将下面的邀请函补充完整。 邀请函尊敬的农科所博士团老师: 我班将于 2021 年 6 月 25 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__________。回复为盼。 光明中学 901 班小明 2021 年 6 月 20 日
五、写作(50 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父母等着孩子感恩,孩子等着父母道歉。 ——这句话适用于中国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 现实中你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读完材料,你 有何联想与思考?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可讲述经历,可抒发真情,可展开议论。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 考生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字数不少于 600 字。 (1)命题作文:我等着您道歉 (2)半命题作文:我选择_______ 湖北省恩施州 2021 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知识运用(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鲜.为人知(xiǎn) 栩栩.如生(xǚ) 神采奕奕.(yì) 络绎.不绝(yì) 千钧.之力(jūn) 凝.视(níng) 参差.不齐(cī) 振聋发聩.(kuì) 惟妙惟肖.(xiāo) A.静谧.(mì) B.炽.热(chì) 孕.育(yùn) C.摇曳.(yè) 熏陶.(táo) D.伫.立(chù) 星宿.(xi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 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 【解答】A.正确; B.有误,“惟妙惟肖”的“肖”应读“xiào”; C.有误,“栩栩如生”的“栩”应读“xǔ”; D.有误,“伫立”的“伫”应读“zhù”。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 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祥、秘诀、正襟危坐、胸有成竹 B.妥帖、空旷、轻歌曼舞、锋芒必露 C.赞誉、喷薄、郑重其事、以身作则 D.颁发、秀颀、格物至知、雕梁画栋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 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端祥”的“祥”应为“详”; B.有误,“锋芒必露”的“必”应为“毕”;
C.正确; D.有误,“格物至知”的“至”应为“致”。 故选:C。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 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 不误解,不误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旅游交易会上.中国展商利用数字化平台,向世界全方位呈现中国眼花缭乱....的旅游资源。 B.直到今天,我们所爱的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还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前进。 C.经过 30 多年的前赴后继....顽强拼搏,终于建成我国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迎来人类卫星导 航的“北斗时代”。 D.1951 年 6 月,常香玉在报纸上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遭受敌机轰炸,义愤填膺....,她决定用义演募捐的方式 捐献一架战斗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 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眼花缭乱”是指眼睛看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这里指数字平台呈现,不能用眼花 缭乱。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 是否恰当。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桑园里一派热闹景象,映入眼帘的是,桑农采桑忙碌的身影和蚕食桑叶的沙沙声。 B.无论是对故乡亲人的刻骨思念,还是对举家团聚的遐思神往,记忆里的故乡总是有温度的。 C.校史陈列馆里,一张张奖状、一排排奖杯,对于这些老教师来说无一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D.女足健儿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拼搏姿态,总能给人以砥砺前行的追梦勇气。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认真阅读题干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作答。 【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应该在“和”后面加上“耳边传来”。 B.正确。 C.有误,否定错误,在“无一”后面加“不”。 D.语序不当,“超越自我”和“挑战自我”互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 生。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