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江苏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江苏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 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 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 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3.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 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 4.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 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 A.秦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 B.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 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 D.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 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 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程颐 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 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7.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 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右图所示城市 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 致的?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8.“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 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9.右侧漫画创作于 20 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 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D.挺进大别山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10.《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 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 箱左右。1912 年获利 4 万余,1913 年获利增至 10 万 元 ,1914 年 为 16 万 元 。 业 务 蒸 蒸 日 上 , 发 展 迅 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11.1912 年 9 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 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12.右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 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 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 起,主要是因为 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 B.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13.20 世纪 30 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 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 来。”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14.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口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 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 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一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 C.日军屠城南京 15.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右图报道的头 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16.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 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 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B.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移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B.日军实施细菌战 D.日军占领台儿庄
B.一五计划 C.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B.众多昆曲名家的涌现 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17.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大量的纪念邮票,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上的发展历程。下列一组邮票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18.1956 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给予了热切的关怀与鼓励,之后《人 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这一时期昆曲 被“救活”主要是因为 A.“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9 . 经 济 统 计 数 据 是 史 学 研 究 的 重 要 资 料。观察右侧柱状图,指出该地区经贸增 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 B.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浦东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推动 20.20 世纪 90 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 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处理涉台公 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 协会。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21.“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矶关一民众法庭(陪审法 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22.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 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英国“光荣革命” C.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 23.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这些 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起了重大 作用。右图所示新航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西班牙利用此航路发现美洲大陆 B.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亚洲 D.荷兰人凭此航路成为“海上马车夫” 24.马丁·路德宣称:“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 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 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 他。”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世俗政权主持宗教仪式 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 B.梭伦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 B.美国独立战争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B.教会有权解释《圣经》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④现代主义 “工作付酬的美国” D.国家政权应该高于教会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②现实主义 ③印象主义 ②宣传主权在民 ③提出三权分立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 C.消除了教皇与世俗的隔阂 25.1791 年,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为夫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并授予“自由 的奠基人”的称号,卢梭受此推崇是因为他 ①主张君主立宪 ③倡导天赋人权 A.①② B.②③ 26.19 世纪中前期,对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的时代。革命或改 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一些思想家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对日益尖锐的社 会矛盾与危机感到失望与不满。由此文学艺术领域兴起的流派有 ①浪漫主义 A.①② 27.“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 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 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颁布《四月提纲》 C.实施新经济政策 28.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右 图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 的主要措施是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29.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 措。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 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 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 A.①② B.①③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 5 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A31.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辉煌,劳动者创新发明了众 多生产工具。右图所示的冶铁技术最早出现在东汉时 期。 B32.19 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的通讯传媒发展迅速, 上海地区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开设了国内第 一家电话公司。 B33.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是中国外交的重 大成果。中美两国一致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改善关系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最终促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欧洲联盟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使两国关系正常化。 B34.20 世纪初,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为相对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A35.俄国二月革命反对沙皇专制,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 权并存的局面。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 2 题,第 36 题 10 分,第 37 题 9 分,共 19 分。) 36.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 相辅相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汉画像砖市并图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粱、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 楚、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明]李鼎《李长卿集》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 者,盖皆本也。 材料四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一的发展状况。(2 分) 管理严格;市坊分开,定时开关 (2)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联系所学,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 人群体。(3 分)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晋商和徽商 (3)材料三作者如何看待工商地位?作者的理由是什么?(2 分) 工商皆本;“圣王时代就有工商业” (4)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 代农商关系的认识。(3 分) 唐朝;农业为商业提供商品;商业促进农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7.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 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 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 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 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 2 卷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 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 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 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 1 卷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 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
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 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 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 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3 分) 革命不彻底;封建伦理道德根深蒂固;民主和科学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 大阻碍是什么?(2 分) 自由平等独立的思想;封建伦理纲常思想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 “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2 分) 林则徐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2 分) 赞同;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 1 题,11 分)。 38.经历二战战火洗礼的欧洲,面对 20 世纪中后期的世界风云际会,“振兴欧洲,重建欧 洲”成为一个时代的愿景。欧洲人迈向联合的艰辛历程,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启示。结合所 学知 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 世纪 60 年代,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时期促使西欧国家合 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 分) 欧共体的建立;两极格局下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经济发展的需要; (2)20 世纪 70 年代,欧洲政治上加强合作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 分) “同一个声音说话”;成立欧洲议会; (3)20 世纪 90 年代,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分析欧溯一体化向纵深 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国际影响?(3 分) 欧盟成立;多极化趋势加强;促进经济全球化; (4)综合上述所答,纵观半个多世纪来的欧洲一体化,归纳出欧洲联合呈现的趋势特点。 探讨影响世界区域政治合作的主要因素。(3 分) 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发展、国家利益的需要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