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西藏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1 年西藏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4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第Ⅰ卷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第Ⅰ卷共 l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1.设集合 U=  1,2,3,4 , M    1,2,3 , N    2,3,4 , 则 ð =(M N) A. 1 2, B. 2 3, C.  2,4 D.  1,4 2.函数 2  y ( x x ≥ 的反函数为 0) A. y  2 x 4 ( x R  ) C. y 24 x ( x R ) B. y  2 x 4 ( x ≥ 0) D. y  24 ( x x ≥ 0) 3.权向量 a,b 满足 | a | |  b | 1,  a b    ,则 1 2 2a b  A. 2 B. 3 C. 5 D. 7 4.若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 x    x    x 6 y   3 2 y  1 ,则 2  z x  的最小值为 y 3 A.17 5.下面四个条件中,使 a A. a b  1 B.14 b 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C.5 B. a b  D.3 1 C. 2 a 2 b D. 3 a 3 b 6.设 nS 为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若 1 1 a  ,公差为 d  2, S k  2  S k  ,则 k= 24 A.8 B.7 C.6 D.5 7.设函数 ( ) f x  cos x  ( > ,将 0) y  ( ) f x 的图像向右平移  3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像与
原图像重合,则的最小值等于 A. 1 3 B.3 C. 6 D.9 8.已知二面角 l   ,点 A ,  AC=BD=1,则 CD= AC l  C 为垂足,点 , B ,  BD l  ,D 为垂足,若 AB=2, A.2 B. 3 C. 2 D.1 9.4 位同学每人从甲、乙、丙 3 门课程中选修 1 门,则恰有 2 人选修课程甲的不同选法共有 A.12 种 B.24 种 C.30 种 D.36 种 10.设 ( ) 1 2 A.- f x 是周期为 2 的奇函数,当 0≤x≤1 时, ( ) 1 4 5( f  2 1 2 11.设两圆 1C 、 2C 都和两坐标轴相切,且都过点(4,1),则两圆心的距离 1 2C C = f x = 2 (1 1  4 x ,则 ) ) = B.  x C. D. A.4 B. 4 2 C.8 D.8 2 12.已知平面截一球面得圆 M,过圆心 M 且与成 060 ,二面角的平面截该球面得圆 N,若 该球的半径为 4,圆 M 的面积为 4,则圆 N 的面积为 A. 7 C.11 B.9 D.13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 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卜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 2 页,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Ⅱ卷共 l0 小题,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注意:在试卷上作 ..... 答无效...) 13.(1- x )10 的二项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与 x9 的系数之差为: . 14.已知 a∈( 3,   ), tan 2   则 2, cos  = 15.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 为 C1D1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AE 与 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6.已知 F1、F2分别为双曲线 C: 2 x 9 - 2 y 27 =1 的左、右焦点,点 A∈C,点 M 的坐标为(2,0),AM 为∠F1AF2∠的平分线.则|AF2|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l0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设等比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已知 2 a  6, 6 a 1 a 3  求 na 和 nS 30, 18.(本小题满分 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己知 sin a A  csin C  2 sin a C b  sin , B (Ⅰ)求 B; (Ⅱ)若 A  075 , b a c  求 与 2, 19.(本小题满分 l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某地车主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 0.5,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 保险的概率为 0.3,设各车主购买保险相互独立。 (I)求该地 1 位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 1 种概率; (II)求该地的 3 位车主中恰有 1 位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 20.(本小题满分 l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如图,四棱锥 S ABCD  中, AB CD , BC CD ,侧面 SAB 为等边三角形, AB BC   2, CD SD   . 1 (I)证明: SD  平面 SAB;
(II)求 AB 与平面 SBC 所成的角的大小。 21.(本小题满分 l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函数 ( ) f x  3 x  3 ax 2  .........)  a R  (3 6 ) a x 12 4    a  (I)证明:曲线 y  ( ) f x 在 x 0 处的切线过点(2,2); (II)若 ( ) f x x在 x 0 处取得极小值, 0 x  (1,3) ,求 a 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 l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已知 O 为坐标原点,F 为椭圆 C x  : 2 1  在 y 轴正半轴上的焦点,过 F 且斜率为 - 2 2 y 2   OA OB OP     0. 的直线l 与 C 交与 A、B 两点,点 P 满足 (Ⅰ)证明:点 P 在 C 上; (II)设点 P 关于 O 的对称点为 Q,证明:A、P、B、Q 四点在同一圆上。 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1.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
考查内容比照评分参考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 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力,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 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4.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 1—6 二、填空题 DBBCAD 13.0 14.  三、解答题 7—12 CCBACD 5 5 15. 2 3 16.6 17.解:设{ }na 的公比为 q,由题设得    a q 1 6 a 1   6, a q 1 2  30. a 解得 1 q    3,  2,  或 a 1 q 2,  3.     当 a 1  3, q  2 , 时 a 当 a 1  2, q  3 , 时 a n n 18.解:   1 3 2 , S n   1 2 3 , S n   3 (2 n  1);  n 3  1. n n …………3 分 …………6 分 …………10 分 (I)由正弦定理得 2 a  2 c  2 ac b  2 . …………3 分 由余弦定理得 2 b  2 a  2 c  2 ac cos . B 故 cos B  2 2 , B 因此  45 .  (II)sin A  sin(30   45 )    sin 30 cos 45    cos30 sin 45   6 . 2  4 故 a b   sin sin C B A B  2   2  2 sin 60 sin 45 6   1   3,  6. c b   sin sin …………6 分 …………8 分 …………12 分
19.解:记 A 表示事件:该地的 1 位车主购买甲种保险; B 表示事件:该地的 1 位车主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保险; C 表示事件:该地的 1 位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 1 种; D 表示事件:该地的 1 位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 E 表示事件:该地的 3 位车主中恰有 1 位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 (I) ( P A ) 0.5,  ( P B ) 0.3,  C A B   , )  ) ( P A  ( P B ) 0.8.  ( P C )   ( P A B  (II) D C P D  ( , ) 1   ( P C ) 1 0.8 0.2,    ( P E ) C 1 3  0.2 0.8  2  0.384. 20.解法一: …………3 分 …………6 分 …………9 分 …………12 分 (I)取 AB 中点 E,连结 DE,则四边形 BCDE 为矩形,DE=CB=2, …………3 分 …………6 分 连结 SE,则 SE  AB SE ,  3. 又 SD=1,故 2 ED  2 SE  2 SD , 所以 DSE 为直角。 由 AB DE AB SE DE SE E    , ,  , 得 AB  平面 SDE,所以 AB SD 。 SD 与两条相交直线 AB、SE 都垂直。 所以 SD  平面 SAB。 (II)由 AB  平面 SDE 知, 平面 ABCD  平面 SED。 作 SF DE , 垂足为 F,则 SF  平面 ABCD, SF  SD SE  DE  3 . 2 作 FG BC ,垂足为 G,则 FG=DC=1。 连结 SG,则 SG BC , 又 BC FG SG FG G    , , 故 BC  平面 SFG,平面 SBC  平面 SFG。 作 FH SG ,H 为垂足,则 FH  平面 SBC。 …………9 分 FH  SF FG  SG  3 7 ,即 F 到平面 SBC 的距离为 21 . 7 由于 ED//BC,所以 ED//平面 SBC,E 到平面 SBC 的距离 d 也有 21 . 7
设 AB 与平面 SBC 所成的角为α, 则 sin   d EB  21 7 ,   arcsin 21 7 . …………12 分 解法二: 以 C 为坐标原点,射线 CD 为 x 轴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设 D(1,0,0),则 A(2,2,0)、B(0,2,0)。 y  0, z  z BS  0.  ( , x y  2, ) z ,  DS  ( x  1, , ) y z ,  2, y  2, ), x 则  0, 又设 ( , , ), S x y z  AS  AS ( x   | BS 由| (I) | | 得 ( x  2 2)  ( y  2 2)  2 z  2 x  ( y  2 2)  2 z , 故 x=1。  DS 由 | | 1   BS y 得 2  2 z  1, 又由 | | 2  2 x 得  ( y  2 2)  2 z  4, 即 2 y  2 z  4 y 1 0,   y 故  1 2 , z  3 2 . …………3 分 于是 S (1,  AS ), 1 3 , 2 2    ( 1,  BS ), 3 3 , 2 2  (1,  3 3 , 2 2 ) ,  DS  (0, 1 3 , 2 2   DS AS  ),   DS BS   0,  0. 故 DS  AD DS ,  BS , 又 AS BS  S , 所以 SD  平面 SAB。 (II)设平面 SBC 的法向量 (  a m n p ) ,   a BS a CB a BS    , ,  则  0, , ,  a CB   0.  BS 又  (1,   CB ), 3 3 , 2 2  (0,2,0), 故      n 3 2 0.  m  2 n  3 2 p  0, …………9 分 取 p=2 得 (   a 3,0,2), 又  AB   ( 2,0,0) 。
 , AB a  cos  AB a   | AB a  | | |  21 7 . 故 AB 与平面 SBC 所成的角为 arcsin 21 7 . 21.解:(I) f '( ) 3 x  x 2  6 ax   3 6 . a …………2 分 由 (0) 12  f a  4, f '(0) 3 6   得曲线 a y  ( ) f x 在 x 0 处的切线方程为 由此知曲线 y  ( ) f x 在 x 0 处的切线过点(2,2) …………6 分 (II)由 f '( ) 0 x  x 得 2  2 ax 1 2   a  0. (i)当 2 1     a 2 1 ,  时 ( ) f x 没有极小值; (ii)当 a  2 1  a 或   2 1 , f 时 由  '( ) 0 x  得 x 1    a 2 a  2 a  1, x 2    a 2 a  2 a  1, x 故 0 x 由题设知 2. 1    a 2 a  2 a 1 3.   当 a  2 1  时,不等式 1    a 2 a  2 a 1 3   无解。 当 a   2 1  时,解不等式 1 综合(i)(ii)得 a 的取值范围是 2 a  2 a 1 3   得     a 5 2 2 1.  ,  2 1).  …………12 分 a    5(  2 22.解:(I)F(0,1),l 的方程为 y   2 x 1  , 代入 2 x  2 y 2  并化简得 1 24 x  2 2 x 1 0.   设 1 ( , A x y B x y P x y 3 ), ), ( ( , 1 , 2 2 3 …………2 分 ), x 则 1  2  4 6 , x 2  6 , 2  4 x 1  x 2  2 , 2 y 1  y 2   2( x 1  x 2 ) 2 1,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