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 1.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西瓜榨果汁 B. 苹果酿果醋 C. 糯米酿甜酒 D. 鲜奶制酸奶 【答案】A 【解析】A、西瓜榨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B.、苹果酿果醋 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C、糯米酿甜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化学变化,故错误; D、鲜奶制酸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 A。 2. 下列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A、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供给呼吸 和支持燃烧等,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 项错误;D、稀有气体不能供给呼吸;选项错误。故选 B。 学&科&网...学&科&网... 3. 下列厨房用品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芝麻油 B. 面粉 C. 蔗糖 D. 黄豆酱 【答案】C 【解析】A、芝麻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 选项错误;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 选项错误;C、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 正确;D、黄豆酱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 项错误;故选 C。
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 分析判断。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氧气验满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 取用固体药品 【答案】B 【解析】A、氧气验满时要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而不是瓶中,故 A 错误;B、在检验装置 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改变条件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 好,否则气密性不好,图中操作正确,故 B 正确;C、点燃酒精灯时,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 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 C 错误;D、向试管中装入固体颗粒时,应按照“一横二放三慢竖” 的步骤进行,故 D 错误。故选 B。 5. 某地温泉中富含硫、铜、锌等,可以治疗皮肤病。这里的“硫、铜、锌”指的是 A. 分子 B. 原子 C. 元素 D. 单质 【答案】C 【解析】由题意温泉中含有硫、铜、锌等,可以治疗皮肤病,其中硫、铜、锌等存在于物质 的组成化合物中,是指元素。故选 C。 6.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KMnO4 B. KOH C. O3 D. CO 【答案】D 【解析】A、KMnO4 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 KOH 是由钾、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O3 是由一种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D、CO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
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故选 D。 7. 2017 年 5 月 9 日,我国正式发布 118 号元素中文名称为 。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 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为 Og B. 相对原子质量为 118 C.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D.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97 【答案】A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 号为 Og,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 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97,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 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 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118,表示原子序数为 118;根据 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1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 点睛: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 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即可。 8. 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蚕丝 C.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 D. 用观察的方法区别导线中的金属是铝还是铜 【答案】B 【解析】A、肥皂水在硬水中发泡的效果不明显,在软水中发泡效果明显,故可用肥皂水区 别硬水和软水,故 A 方法正确;B、羊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 的气味,故不可用灼烧闻味的方法可区别羊毛和蚕丝,故 B 方法不正确;C、因为白酒有特 殊的香味,而白开水没有气味,故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别白酒和白开水,故 C 方法正确; D、因为铝是银白色,铜是红色,故可用观察的方法区别导线中的金属是铝还是铜,故 D 方
法正确。 故选 B。 9.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下列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是 Ag2S B. H2S 中 S 元素为-2 价 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 H2S 是无毒的 【答案】D 【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4、2、2,反应后的生成 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 4 个银原子和 2 个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2 个银原子和 1 个硫原子构成,则 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Ag2S,故 A 说法正确;B、H2S 中 H 显+1 价,故 S 元素为-2 价,故 B 说 法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 C 说法正确;D、在反应 4Ag+2H2S+O2═2Ag2S+2H2O 中,能用银检验的有毒物质就是 H2S,故 D 说法错误。故选 D。 10.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汞 B. 氮气 C. 氧化铜 D. 金刚石 【答案】B 【解析】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氮气是由非金属元 素组成的单质,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氧化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 素的化合物,氧化铜是由铜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 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 B。 点睛: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 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1. 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溶解度大 B. 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升温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A、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必须有温度的限制,否则不能比较,故 A 错误;B、由图可知, 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 B 错误;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 减小,所以升温不能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 C 错误;D、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 算公式: ×100%,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度相等,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 D 对。故选 D。 12. 维生素 C(C6H8O6)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维生素 C 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构成 B. 维生素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维生素 C 可以预防坏血病的发生 D. 维生素 C 属于有机物 【答案】A 【解析】A、维生素 C 是由维生素 C 分子构成的,1 个维生素 C 分子是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 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化学式可知维生素 C 是由碳、氢、氧 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维生素 C 又叫抗坏血酸,可以预防坏血病的发生, 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维生素 C 的组成特点,以及有机物的定义可知,维生素 C 属于有 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A。 13.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再滴入稀硫 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可能含 Cu B. 滤渣中只含 Fe
C. 滤液中不含 CuSO4 D. 滤液中不一定含 FeSO4 【答案】C 【解析】因为反应时应该是氧化铜先和酸反应,转化为铜离子,当铜离子与氢离子同时存在 时,铁应该先和铜离子反应;当向滤渣中再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所加入的铁粉过 量,说明原稀硫酸完全反应,且铜离子没有剩余;那么也就是之后铜离子不剩,才会有后来 的氢气的生成,也就说明,铜离子完全转化为铜单质而成为不溶物;A、氧化铜与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铜,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所以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 故 A 错误;B、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 中的铜,所以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当向滤渣中再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所加入的铁 粉过量,故 B 错误;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因此,所生成 的硫酸铜可能会被铁粉完成反应,所得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故 C 正确;D、铁与硫酸 或硫酸铜反应都能生成可溶于水的硫酸亚铁,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故 D 错误。 故选 C。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B C D MnO2(KCl)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BaCl2 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O2(CO) Cu(CuO)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KCl 易溶于水,MnO2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 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Cl 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能把杂质除去,但引入了氢氧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 采取的方法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
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uO 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 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 D。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 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 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非选择题部分 15. 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①酒精 ②硝酸钾 ③聚乙烯 ④合成橡胶 (1)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 (2)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 (3)可用于制轮胎的是_____; (4)可用于制食品包装袋的是_____。 【答案】 (1). ② (2). ① (3). ④ (4). ③ 【解析】(1)硝酸钾中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因此属于复合肥;(2)酒精具有可燃性,因此用作 燃料;(3)合成橡胶用于制作轮胎;(4) 聚乙烯塑料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 16.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海南粽子用料讲究,除了糯米外,还有猪肉、咸蛋黄等,味 道香糯可口,食之唇齿留香。 (1)煮粽子时,小海老远就闻到香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在煮粽子时为了避免把锅熏黑,在锅外面贴上一层报纸(如图), 小海发现粽子煮好后, 报纸仍然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填序号,下同); A.着火点升高了 B.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没有与氧气接触 (3)小海的午餐是粽子,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他还应该增加的食物是_____。 A.馒头 B.鸡腿 C.青菜 【答案】 (1). 分子在不断运动 (2). B (3). C 【解析】(1)煮粽子时,小海老远就闻到香味, 其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2) 小海发现粽子煮好后,报纸仍然没有燃烧,其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报纸的着火点;(3)人体 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糯米中富含 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猪肉、咸蛋黄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
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或蔬菜等。 17. 三沙市是我国位置最南、总面积最大(含海域)、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1)永兴岛上的饮用水主要利用海水淡化膜对海水进行二级 脱盐后获得。分离原理如图所 示,该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_____操作相似; (2)三沙海域的海水盐度高,从海水中获取食盐的方法是_____; (3)海水提取粗盐后的母液还可以用来提取金属镁,其流程如下: 该流程中,溶液 A 为_____,其中没有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答案】 (1). 过滤 (2). 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3). 稀盐酸 (4). 化合反应 和置换反应 18. 天然气不仅可以作燃料,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用不同催化剂可使合成气合成不同的物质。下列物质仅以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