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 1.(3 分)(2013•荆门)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超声波 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超声波、超声波产生和应用;声 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 解答: 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 A 错误;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说法正确; C、大象交流靠的是次声波,故 C 错误; D、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涉及声现象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 情况的对错. 2.(3 分)(2013•荆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 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考点: 紫外线.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判断 此题. 解答: 解:A、红外线方向性好,可以用作电视遥控器; 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 超就说明这一点; 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 D、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 可以用在军事上. 故选 C. 点评: 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不停地吸收红外线;温度越 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红外线特点: (1)热作用强: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 (2)穿透力强:航空摄影 (3)遥感、遥控: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 紫外线:光谱中紫光之外的部分.天色紫外线的来源是太阳光 紫外线特点: (1)化学作用强:使胶片感光、
(2)生理作用强: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 (3)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制验钞机. 3.(3 分)(2013•荆门)下列光学仪器成放大实像的是( ) A.潜望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 考点: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对于凸透镜来说: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2)对于平面镜来说,其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要选择的是放大的实像,故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的规律及应用分析本题即可判断. 解答: 解:A、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其成的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正立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D、幻灯机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扎实的掌握好凸透镜和平面镜所成像的规律和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4.(3 分)(2013•荆门)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考点: 水的三态变化.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熔化指的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 过程. 解答: 解:A、冰融化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 A 不合题意; B、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珠.故 B 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 C 不合题意;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关键是知 道物质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 5.(3 分)(2013•荆门)有一种运动叫蹦极,如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 O 点, 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 O 点自由下落,A 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 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 运动员拉力相等的点,C 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从 O 点到 C 点的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 则( )
A.从 O 至 C 运动员速度一直减小 B.从 O 点至 A 点运动员机械能不守恒,从 A 点至 C 点机械能守恒 C.从 O 至 A 过程中运动员速度增大,从 A 至 C 过程中运动员速度减小 D.从 O 至 B 过程中运动员速度增大,从 B 至 C 过程中运动员速度减小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当重力大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时,运动员做加速运动;当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大于重力时,运动 员做减速运动. 解答: 解:根据题意可知,从 O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因此速度越来越大; 从 B 点到 C 点的过程中,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大于重力,运动员的速度开始减小,到达 C 点时,速 度为零;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因此整个过程能量守恒. 故选 D. 点评: 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当 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 6.(3 分)(2013•荆门)一根细长绳的下端系一个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就制成一个摆.把小球拉离竖直位 置松手,让它摆动起来,如图所示,可以观察到小球在摆动过程中摆动的幅度会逐渐减小,最终会停下来, 对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球从高处向低处摆动过程中,势能部分转化为动能 B.小球从低处向高处摆动过程中,动能部分转化为势能 C.小球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小球依次经过最低点时,动能会逐渐减少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1)物体的动能由质量和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由质量和高度决定,分析摆动过
程中质量、速度、高度的变化,判断出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或者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才守恒. 解答: 解:A、小球从高处向低处摆动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所以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小球从低处向高处摆动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所 以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除重力做功外,还有空气阻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 D、由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越来越小,所以到达最低点的动能会逐渐减小. 故选 C. 点评: 由于阻力做功,本题中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守恒在初中只是要求定性的会判断,不要求根据机械能守恒去定量计算. 7.(3 分)(2013•荆门)如图所示,一只未点燃的蜡烛的下端插入一根小铁钉,使蜡烛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 露出长度为 L,当把蜡烛水面以上部分截掉后剩余部分( ) A.还会重新露出水面 C.以上两种可能都有 B.不会重新露出水面 D.无法判断是否会重新露出水面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由于蜡块处于漂浮状态,此时的浮力等于总重力,切去一部分后,所受浮力等于剩余部分的总重力, 根据这一关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结合浮沉条件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第一次漂浮时,物体重力分为三部分:铁钉重 G 铁、水面以下的蜡烛重 G1、水面以上的蜡烛重 G2,浸入水中的体积设为 V1,此时物体受到总浮力为 F1=ρ水 gV1,此时浮力等于重力,则 F1=G 铁+G1+G2 切掉 G2 后放入水中,假设完全浸没,则所受浮力 F2=ρ水 gV1=F1>G 铁+G1,物体将上浮,所以物体不会 被浸没,将有一部分露出水面.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剩余部分密度的变化. 8.(3 分)(2013•荆门)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 B.微波炉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C.如果家庭电路中不安装保险丝,那么发生短路时,会因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 D.电炉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丝的导线并不太热是因为导线的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很多 考点: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 电热.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并联电路中,越并总电阻越小;
(2)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周围产生磁场,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生化学变化,这种现象是电流的化学效应; (3)发生短路时,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 (4)由焦耳定律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电阻大小和通电时间成正比.电 炉丝和连接的导线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相等),通电时间是相同的,而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的 电阻大. 解答: 解:A、家庭电路是并联,工作的用电器越多,相当于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总电阻越小.故 A 错误; B、微波炉就是用微波来煮饭烧菜的.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即微波炉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故 B 错误; C、发生短路时,用电器中没有电流通过,但线路上的电流会很大,因此线路或电源将会被烧坏,但 用电器不会损坏.故 C 错误; D、电炉在使用时,电炉丝和导线串联,I 电炉丝=I 导线,通电时间 t 相同, ∵Q=I2Rt,R 电炉丝>R 导线, ∴电流产生的热量: Q 电炉丝>Q 导线, 从而出现电炉丝放出大量的热,而输电导线几乎不发热的现象;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电流的磁效应、短路引起的后果以及串联电路的规律,应明确两电 阻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是相等的;同时应注意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发热量不同造成的. 9.(3 分)(2013•荆门)下列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小磁针北极的标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专题: 压轴题;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从电源入手,先判断电流的流向,再利用安培定则可确定螺母管的极性,最后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 用,可判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解答: 解: A、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 N 极、右端 是 S 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左端是 N 极,右端是 S 极,故 A 错; B、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 N 极、右端 是 S 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左端是 S 极,右端是 N 极,故 B 错; C、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 N 极、右端 是 S 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左端是 S 极,右端是 N 极,故 C 正确; D、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 N 极,右端 是 S 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左端是 S 极,右端是 N 极,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安培定则和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的应用.安培定则中共涉及三个方向:①电流方向;②线 圈绕向;③磁场方向;关于这方面的考查,一般是直接或间接告诉其中的两个,利用安培定则来确 定第三个方向. 10.(3 分)(2013•荆门)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开关 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 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假定灯泡的电阻不变)( ) A.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D.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小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压轴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根据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需要注意的是滑动变阻器相当于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电 压表测量滑片与 b 之间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解答: 解:闭合开关 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因此电流表示 数不变,但滑片 P 与 b 之间的电阻减小,由 U=IR 可知,电压表示数减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 值等于滑片 P 与 a 之间的电阻,故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故选 C. 点评: 本题是一道闭合电路动态分析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明确电压表与电流表测量的对象是解题的关 键. 二、填空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 11.(3 分)(2013•荆门)每一次物理学的重大发现都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牛顿 发现了万有 引力定律,才有了今天的通讯卫星;1897 年英国科学家 汤姆生 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电子为 人类研究原子结构拉开了序幕;继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 法拉第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从此 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以上各空填物理学家的名字)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根据对科学家及其重要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 解: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经过 10 年的艰 苦研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故答案为:牛顿;汤姆生;法拉第. 点评: 熟练掌握物理学常识即可正确解题,平时要注意物理学史的学习. 12.(3 分)(2013•荆门)已知铝的比热容是 0.88×103J/kg•℃,把质量为 2kg,温度为 30℃的铝块加热到 100℃吸收的热量是 1.232×105 J. 考点: 热量的计算.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知道铝的质量、铝的比热容、铝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 Q 吸=cm△t 求铝吸收的热量. 解答: 解: Q 吸=cm△t =0.88×103J/(kg•℃)×2kg×(100℃﹣30℃)=1.232×105J. 故答案为:1.232×10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 Q 吸=cm△t 的掌握和运用,注意比热容单位的读法与写法,易错点! 13.(2 分)(2013•荆门)某次雷电的电流是 2×104A,电压约为 1×108V,放电时间约为 0.001s,这次雷电 释放的能量是 2×109 J,电功率约 2×1012 W.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的计算.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已知放电电流、电压的大小和放电的时间,根据公式 W=UIt 求释放的电能;再利用 P= 求电功率. 解答: 解:这次雷电释放的电能: W=UIt=1×108V×2×104A×0.001s=2×109J; 电功率: P= = =2×1012W. 故答案为:2×109;2×1012. 点评: 本题考查雷雨天放电的现象以及放电功率和释放电能的计算,通过计算让人们明白雷电释放的能量 很大,雷雨天一定要注意安全. 14.(4 分)(2013•荆门)某人站在离湖岸边 6m 的 C 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 HG 在水中的完整的像, 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为 1.5m,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 1m,湖宽 40m,则该树 HG 的高度为 8 m.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光的反射. 专题: 应用题;跨学科;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为虚像.根据 平面镜成的特点就可以作出 GH 经水面反射后射入人眼的光路图.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 解答: 解:首先作出 G、H 两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 G'、H',即 GH 的虚像;然后把人眼和 H'连接起来作出反 射光线,如图所示: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知,∠BOA′=∠AOH′,因此 Rt△AOH′∽Rt△BOA′, 所以 = ,而从题可知,AB=1m,OA′=40m﹣OA, 即 = ①式; 根据同位角相等可知,∠BOA′=∠DBC,而∠BOA′=∠AOH′,因此∠DBC=∠AOH′,所以 Rt△AOH′∽Rt△DBC′, 所以 = ,而从题可知,CD=1.5m,BC=6m, 即 = ②式; 由②式可得:OA=4AH′③式, 把③式代入①式可得: = ,解得: ,根据题意可知 AH′=9m,而 AG′=1m, 所以 G′H′=AH′﹣AG′=9m﹣1m=8m, 即该树 HG 的高度为 8m. 故答案为:8. 点评: 解题时关键是找出相似的三角形,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方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 题. 15.(4 分)(2013•荆门)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 A 点同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 O 点相遇,如图所示, 已知甲的速度为 5m/s,乙的速度为 3m/s,跑道 OC 段长度为 50m,如果他们从 A 点同时开始都沿 A→B→C→D 同向绕行,则再一次相遇的时间是 200 s.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根据图形可知,甲和乙相遇时,甲跑的路程为 sAB+sBC+50m,乙跑的路程为 sAB+sBC﹣50m,由此可知甲 比乙多运动 100m 路程,据此关系求出甲和乙运动的时间,进而求出跑道的周长;如果他们从 A 点同 时开始都沿 A→B→C→D 同向绕行,则再一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跑一周,据此解出时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