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山东滨州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 年山东滨州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意的。 1.右图为《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其中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设立的封国有 A.齐、燕 B.齐、鲁 C.宋、晋 D.宋、鲁 2.《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市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 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人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 汉化。下列能体现这一时期主动“汉化”的是 A.三国鼎立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4.自 606 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 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5.右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 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 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A.边疆巩固 B.国力强盛 C.兼容并包 D.重文轻武 6.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7.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右边内容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笔记片段,该片段共同反映的主题 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外来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 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9.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 年北京故事》,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A.徐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B.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C.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D.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10.民歌中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那猪羊出呀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 军,哎勒梅翠花海呀海棠花,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与歌词反映的时期一致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飞夺泸定桥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11.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2.“到 1957 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 个时代的是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3.1971 年 11 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 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因为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4.下面的历史年代尺展示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与 1978 年,2017 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 该分别填写 A.伟大转折、打开国门 B.高举旗帜、决胜小康 C.打开国门、高举旗帜 D.伟大转折、决胜小康 15.646 年元旦,孝德天皇审时度势,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要求全国 上下全面“中国化”。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哪个朝代的制度 A.秦朝 B.汉朝人 C. 唐朝 D.明朝 16.“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文艺复兴的先 驱留下的至理名言。这位“先驱”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巴尔扎克 17.右侧漫画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这一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A.《权利法案》 B.1787 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18.1789 年 7 月 15 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 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结果是 A.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C.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B.摧毁了法国君主统治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 19.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农民骚动在 1859 年为 90 次,1860 年为 126 次,到 1861 年则猛增到 1176 次。为解决这一-社会危机,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 A.废除君主制法令 C.废除农奴制法令 B.废除黑人奴隶制法令 D.废除土地私有制法令 20.右图表示的是美国、德国、中国制造业的变化趋势,美、德两国所占份额在 1900 年急速增长的共同 原因主要是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C.第一次工业革命 B.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1.1917 年 11 月 7 日,随着“阿芙乐尔号”发出的一声怒吼,俄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项,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以上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建立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2.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中提到,“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复兴救济和改革”,“根据当 时的需要参照并发挥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放弃陈旧过时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国家干预代 替自由放任羊义"的美国总统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23.《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右图分别为 1945 年 5 月 7 日和 1945 年 8 月 20 日《时代周刊》的封面,纳粹党党魁希特 勒和日本太阳旗被打叉昭示了 A.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B.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法西斯国家的失败 24.亚非拉地区在近现代史上饱受殖民侵略,但亚非拉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与之有关的 是 A.萨拉热窝事件 C.“华约”成立 B.“国会纵火案” D.“非洲年” 25.2020 年,“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作为个人信息共享和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进,人我们 的生活,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这种便捷的跨地区互认方式有赖于 A.航天技术的运用 B.信息技术的发展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生物技术的进步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6 分,第 27 题 17 分,第 28 题 17 分,共 50 分。 26.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哲思一脉】 材料一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有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何现实意义? (3 分) 【医学传承】 材料二 (2)图一、图二所示的两位医学家都在中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医学著作。结合 材料中的数据,谈谈你的认识。(3 分) 【匠心谨肃】 材料三 (3)材料三所示内容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请按时间先后排列,只写序号。 (4 分) 【文史辉映】 材料四 著作:《史记》 著作:______
作者:_____ 作者:曹雪芹,高鹗后续 成书朝代:西汉 成书朝代:_____ 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体通史 地位: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 的文学名著 (4)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请根据提示完成材料中 “___”的内容。(4 分) 【铸魂筑梦】 材料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 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 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5)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试举一例说明。作为新时代 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2 分) 27.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 ——摘自十九大报告 辉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 分)。 【艰辛探索】 材料一下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 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 年春,1300 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中国的失败”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康梁等人是从哪一层面着手探索“救国之道”的? “公车上书”之后,他们“探索新的数国之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3 分) 【任重道远】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 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 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促进了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促成国 内哪一政党的建立?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自觉承担的时代重任。(5 分)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另辟蹊径】 材料三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 中央革命根据地
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毛泽东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3)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 在哪里?这一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 革命的道路问题,该“创造性"体现在中国革命实现了哪一转变?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 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4 分) 【历史突破】材料四 时间 历史事件 1980 年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业工作会议布置分田单干 1980 年 中央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010 年 上海世博会召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4)我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哪位伟人的开创性设计?“中国特色在上表中突出表现为哪 一决策的实施? (3 分) 【大道同行】 材料五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 ,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中国将坚定不 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从外交、政治、经济、民族政策等角度,任举两例说明新中国在“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方面 ——习近平二 O 二 O 年新年贺词 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2 分) 28.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展,彼此之间的交流日趋复杂与多样,人类社会在封闭与开放、奴役与解 放、霸权与主权、失衡与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 分) 【文明传播】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农业取得了决定性进 展,随即产生了金属制造和其他各种技 术……并向四周扩散,从而发展了欧亚大陆 诸伟大的文明,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文明、 中东文明和欧洲文明。——【美】斯塔夫理 阿诺斯《全球通史》 (1)“欧亚大陆诸伟大的文明”中 ,以和平交流的方式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什么人?说出 能体现他们民族文化的宗教。材料右侧内容是他们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请写出该贡献的名称。(3 分) 【殖民扩张】
材料二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 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 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马世力《世界史纲》 2)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3 分) 【危机迭起】材料三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 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 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 ——《大国崛起》解说词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 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瓜分世界。为了夺 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 激烈争夺。 ——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3)材料中的“母邦”指哪国?“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的“独立和自由”在哪-法律文件中得到充 分体现?这“胜利”对“美利坚”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中列强出于“瓜分世界”目的而进行的 “激烈争夺”最终导致了哪几次世界性战争? (5 分) 【秩序重建】 材料四 (4)图一所示会议中胜利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图二所示会议决定战后如何处置德国?两次 会议后形成的新国际秩序有哪些相似之处? (4 分) 【休戚与共】 材料五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 3 月 1 日拨款 1500 万美元,用以支持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做的努力,尤 其重点援助医疗卫生系统较为薄弱的国家。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利用该笔资金开展 疫情传播监测、病例调查,以及支持各国实验室运转等必要工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将利用这笔资金, 进一步向全球的儿童、孕妇和家庭普及正确的防护知识。 ——摘自《经济日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