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新疆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2 分)(2020•乌鲁木齐)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焦炭用于炼铁工业
C.用食醋除去水垢
B.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D.天然气用作燃料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
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
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焦炭用于炼铁工业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焦炭与铁的化合物反应,还原出铁
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 A 错;
B、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是利用酒精挥发吸热,使体温下降,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性质,故 B 正确;
C、用食醋除去水垢是利用醋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而除掉,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
故 C 错;
D、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具有可燃性,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故 D 错.
故选 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2 分)(2020•乌鲁木齐)“无土 栽培”是一项利用化学试剂配成的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的新技术.下列是某营养液所含的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Cl
B.KH2PO4
C.Ca(NO3)2
D.CaSO4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
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KCl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KH2PO4 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C、Ca(NO3)2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CaSO4 中不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不属于复合肥.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
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3.(2 分)(2020•乌鲁木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稀释浓硫酸
测定溶液的 pH
配制氯化钠溶液
检查装置气密性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物质的溶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配制氯化钠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装 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
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
防止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
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 分)(2020•乌鲁木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分子大,原子小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考虑;B、根据分子的定义考虑;C、根据分子
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考虑;D、根据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考虑.
解答:解:A、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
故 A 错;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有的物质的分子比有的物质的原子大,有的物质的原子比有的物质的分子大,所
以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 C 错;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带了电荷变成离子了,
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熟悉离子的概念.
5.(2 分)(2020•乌鲁木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 2:1
C.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个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 2:1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电解水实验.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要注意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
解答: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故选
项错误.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故选项错误.
C、通电后,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个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 2:1,此现象
能直接观察到,故选项正确.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实
验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本题;但要注意注意实验现象与
实验结论的区别.
6.(2 分)(2020•乌鲁木齐)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 CO2
B.这四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常温下 C60 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碳纳米管在室温下能贮存和凝聚大量的 H2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时,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组成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就不同;
C、通常情况下,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D、碳纳米管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时的产物都
是二氧化碳.正确.
B、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这四种物质的物
理性质有较大差异.正确.
C、常温下 C60 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错误.
D、碳纳米管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在室温下能贮存和凝聚大量的氢气.正确.
故选:C.
点评:碳元素能够组成金钢石、石墨、C60 和碳纳米管等单质,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即碳原
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
相似.
7.(2 分)(2020•乌鲁木齐)6 月 3 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大火灾.主要原因之
一是可燃性建筑材料中未添加阻燃剂.Mg(OH)2 是一种常见 的阻燃剂,在 380℃时分解成
水蒸气和耐高温的 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 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B.Mg(OH)2 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 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MgCO3 比 Mg(OH)2 易分解,也可做阻燃剂
)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解:A、Mg(OH)2 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隔绝氧气或空气,故 A 说法正确;
B、Mg(OH)2 分解吸热,可以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 B 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一般是不会改变的,只能改变可燃物的温度,故 C
说法错误;
D、MgCO3 比 Mg(OH)2 易分解,且分解出氧化镁和二氧化碳,也可作阻燃剂,故 D 说
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8.(2 分)(2020•乌鲁木齐)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
类正确的是(
A.碘酸钾的化学式是 KlO3,属于盐
B.一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
C.臭氧中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D.碳酸氢钠能解离出 H+,属于酸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有关的概念进行分析,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是指含
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包括碳的氧 化物、碳酸和碳酸盐等;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
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
物.
解答:解:A、碘酸钾的化学式是 KIO3,是由碘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正确;
B、一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归为无机物,不是有机物,
故错误;
C、臭氧是由一种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碳酸氢钠能电离出 H+,同时还电离出阳离子钠离子,不属于酸,故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有关的概念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
有关的概念,以便灵活应用.
9.(2 分)(2020•乌鲁木齐)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要使 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C.25℃时,将 20g 甲固体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70g
D.将 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
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B、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
化方法考虑;C、根据 2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考虑;D、根据 35℃时丙的饱和溶液
降温到 25℃,溶质和溶剂的变化情况考虑.
解答:解:A、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
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甲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所以用降温结晶,故 A 说法正确;
B、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可以用加入溶质和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的方法,故 B
说法正确;
C、2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30g,则 50g 水中最多溶
解 15g,所以 25℃时,将 20g 甲固体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
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65g,故 C 说法错误;
D、将 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5℃,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都没变,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
10.(2 分)(2020•乌鲁木齐)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
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
另一种物质,A,B,C 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 A,B,C 可能是(
)
A.NaOH,CuSO4,Na2CO3
C.Ba(OH)2,CuSO4,CuO
B.KOH,HNO3,K2CO3
D.NaOH,HCl,Ba(NO3)2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由酸的通性可知:酸能跟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碱等物质反应.B 是由硫酸与
其它物质反应制取的,且能与 A、C 反应,A、B、C 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据此
可采取带入验证的 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酸的通性可知:酸能跟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碱等物质反应.由硫酸化
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可知,B 是由硫酸与其它物质反应制取的,且能与 A、C 反应,A、
B、C 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A、CuSO4、Na2CO3 均属于盐,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B、KOH 能与稀硫酸、稀硝酸发生中和反应,且硝酸能与 K2CO3 反应硝酸钾、水和二氧
化碳,且 KOH、HNO3、K2CO3 分别属于碱、酸、盐,故选项符合要求.
C、Ba(OH)2 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能与 CuSO4 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
沉淀;但 CuSO4 不能与 CuO 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D、NaOH 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 Ba(NO3)2 不能与 HCl 发生化学反应,
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选 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与氧化物的判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关键,采用带入验证法是正确快速、解答本题的捷径.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3 分)
11.(6 分)(2020•乌鲁木齐)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符号表示下列微粒.
2 个铝原子 2Al ;3 个硝酸根离子 3NO3
﹣ ;
(2)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3O2
2N2+6H2O ,
该反应属于 置换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标出 A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
H3 (填化
学符号).A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
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用离子符号表示;
(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各物质的分子构成,物质 A 分子是由 1 个 N 原子、3
个 H 原子构成的 NH3 分子,物质 B 分子是由 2 个 O 原子构成的 O2 分子,物质 C 分子是
由 2 个 N 原子构成的 N2 分子,物质 D 分子是由 1 个 O 原子、2 个 H 原子构成的 H2O 分
子;据此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据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据化合物中正负元
素化合价总数和为 0 计算元素的化合价,据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求解.
解答:解:(1)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 个铝原子可表示为 2Al;离子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
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
在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3 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NO3
(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各物质的分子构成,物质 A 分子是由 1 个 N 原子、3
个 H 原子构成的 NH3 分子,物质 B 分子是由 2 个 O 原子构成的 O2 分子,物质 C 分子是
由 2 个 N 原子构成的 N2 分子,物质 D 分子是由 1 个 O 原子、2 个 H 原子构成的 H2O 分
﹣;
子;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
2N2+6H2O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物质 A 为 NH3,其中氢元素为+1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可知其
中 N 元素为﹣3 价;
物质 A 为 NH3,其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4:(1×3):=14:3;
故答案为:(1)2Al;3NO3
﹣;
(2)4NH3+3O2
2N2+6H2O;置换; H3;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点评: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图,可判断物质的分子构成,利用分子的构成可判断物质组成及
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这是解决此题的前提和关键,并了解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
质量比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断,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7 分)(2020•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的冬季,大雪覆盖地面,给交通带来不便.撒融
雪剂可以使雪很快融化,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请回答:
(1)冬季清雪,除使用融雪剂融雪外,还使用除雪车铲雪,除雪车的铲斗是用锰钢制造的,
锰钢属于 BC .
A.合成材料 B.合金 C.金属材料 D.化合物
(2)某种融雪剂可能是由 NaCl、CaCl2、CuSO4 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小明为探究其
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断:
(i)该融雪剂一定不含有 CuSO4 ,一定含有 CaCl2 (填化学式).
(ii)写出第Ⅱ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2NaCl .
(iii)第Ⅲ步操作名称是 过滤 .
(iv)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一些危害.请你写出融雪剂对环境的一种危害或提
出道路除雪的一条合理化建议 道路两旁的农田、绿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缩短道路寿命;
污染环境;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除雪为辅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锰钢属于钢来分析;(2)(i)已知该融雪剂加水溶解后,得无色溶液,所
以一定无硫酸铜;无色溶液加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则一定有氯化钙;(ii)碳酸
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书写化学方程式;(iii)第③步分离
操作,分离出碳酸钙,所以为过滤;
(iv)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一些危害,大量的氯离子会破坏植被,污染环
境,所以应发动人工除雪.
解答:解:(1)锰钢属于钢,属于铁的合金,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所以锰钢属于金属
材料;
(2)(i)由分析可知,该融雪剂溶解后得无色溶液,一定无硫酸铜;无色溶液加碳
酸钠,生成白色沉淀,则一定有氯化钙;
(ii)已知反应物是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物是碳酸钙和氯化钠,用观察法配平即可,
正确写出化学式,从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所以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
(iii)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
体分离,用过滤的方法;
(iv)危害道路两旁的植物(或缩短道路寿命、腐蚀钢铁桥梁、污染地下水等);或
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融雪为辅(或开发环保融雪剂、发动居民参与扫雪等)
故答为:(1)BC;(2)(i)CuSO4;CaCl2;(ii)CaCl2+Na2CO3=CaCO3↓+2NaCl;(iii)
过滤;(iv)道路两旁的农田、绿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缩短道路寿命;污染环境;
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除雪为辅.
点评: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综
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