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真题及答案
1.航航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对天舟六号发射升空的直播后,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读一
读,完成相关练习。
ㅤㅤ 5 月 10 日晚,通过直播,我亲眼见证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满载着人们的 yīn qiè
期待,顺利升空。那一刻,我无比兴奋和 zì háo
。天舟六号的发射对于我国
意义 fēi fán
,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在航天物流、空间技术等领域的 yán jiū
和应用水平,还将.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1)看拼音写词语。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语段中的加点字“将”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将.领
B.将.军
C.将.来
(3)从 2017 年的天舟一号到 2023 年的天舟六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
航天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航航想积累几个词语来赞美航天工作者的精神品质,以下哪
个词语不合适?
A.艰苦奋斗
B.秉公执法
C.坚持不懈
( 4 ) 中 央 电 视 台 “ 开 学 第 一 课 ” 中 , 航 天 员 们 用 《 礼 记 》 中 的 名 言 “ 博 学
之,
,
,
,
。”勉励同学们要勤学多问、明
辨是非,不断奋发上进;用韩愈的名言“人非生而知之者,
?”鼓励同学们
在学习中要大胆求教,不懂就问;用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
劝诫同学们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2.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B.骚人搁笔费评章..(评议)
C.以湮.于东海(淹没)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人们受科学技术的局限,只能在神话传说中塑造一些能上天入地....的神仙。
B.大批航天青年占上风...、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C.“天舟”发射任务是一项庞大而精密的工程,需要航天人员对细节严格把控,否则就
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就能写得准确。
B.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装载的大量物资,使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
善。
C.“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5.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设问)
B.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
间的大道和小路……(排比)
C.长征七号火箭宛如一条巨龙,托举着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直冲云霄。(比喻)
6.下列诗句中,含有送别之情的一项是(
)
A.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关于“批注”这种阅读方法,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
B.给文章作批注,只用标画出相应的词句即可。
C.读完文章,作完批注,再重新读一下文章和批注,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会有新的收
获。
8.阅读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ㅤㅤ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héng)娥①。逄蒙往而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
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②月宫。广寒寂寥③,怅然有丧④,无
以继⑤之,遂⑥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ㅤㅤ【注释】①姮(héng)娥:传说中的月官仙子,又称“嫦娥”。②滞留:停留。③寂
寥:寂静,冷清。④丧:失意,懊恼。⑤继:继续。⑥遂:于是,就。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A.异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B.逄蒙往而窃之.不成
C.欲配飞升之.药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嫦娥“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目的是
A.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
B.广寒寂寥,怅然有丧
C.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
(3)给这则文言文加个题目,你认为下列选项最合适的一项是
A.嫦娥奔月
B.玉兔捣药
C.吴刚伐桂
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这些大国重器名字背后的浪漫
ㅤㅤ水陆两栖飞机、卫星导航系统、暗物质探测卫星……这些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
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ㅤㅤ AG600 别名“鲲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
水面上起降。将其命名为“鲲龙”,寓意着“鲲鹏展翅,蛟龙入海”。“鲲鹏”与“蛟龙”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它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藏着航空
人对它的期冀与祝福。
ㅤㅤ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定季节、知晓
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时,
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为它命名。
ㅤㅤ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
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
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
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
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
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ㅤㅤ《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______”的技能。我
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像孙悟空一
样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1)在“____”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A.火眼金睛
B.腾云驾雾
C.刀枪不入
(2)下列对于文本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将水陆两栖飞机命名为“鲲龙”,蕴藏着航空人对它的期冀与祝福。
B.“北斗”星在传统文化中是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
C.汉武帝收到苏武系在大雁足上的帛书才得知苏武未死,自此便有了“鸿雁传书”。
(3)以下是航航阅读时提出的问题,哪个问题可以帮助他理解材料的内容?
A.“鲲鹏”与“蛟龙”分别出自哪里?
B.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C.为什么用“鸿雁”给卫星通信系统命名?
10.阅读短文,按安求完成练习。
童年的星空
ㅤㅤ①童年时代的一个夜晚在我的记忆中深刻而清晰:我站在一个池塘边上,那池塘位
于河南省罗山县的一个村庄前,那是我祖辈生活的村庄。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
有小孩,我们一起仰望着夜空,漆黑的天幕上有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中国刚刚发
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那是 1970 年 4 月 24 日,那年我 7 岁。
ㅤㅤ②我看着那颗飞行的小星星,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而与这些感受同
样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腹中的饥饿。当时这个地区很贫穷,饥饿伴随着每一个孩子,而
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脚上穿着鞋,站在旁边的小伙伴们大部分光着脚。在我的
身后,村中破旧的茅草房中透出煤油灯昏暗的光,这个村子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没有
通电。
ㅤㅤ③旁边的大人说,人造卫星和飞机可不一样,它是在地球之外飞。那时大气还没有
被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星空璀璨,银河清晰可见,在我的感觉中,那满天的群星距离
我们并不比那颗移动的小星星远多少,所以我觉得它是在星星间飞行,甚至担心它在穿
越那密集的星群时会撞上一颗。
ㅤㅤ④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了那颗人造卫星与其他星星的距离。那时我看了一本叫《十
万个为什么》的书。从书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在这之前我已经知道光一秒钟
能够绕地球跑 7 圈半,而以这骇人的速度飞驰一年将跨越什么样的距离?我想象着光线
以每秒 30 万公里的速度穿越那寒冷寂静的太空,用想象努力把握那令人战栗的广漠和深
远,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从那时起,我发现
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在别
人看来就是数字而已,而在我的大脑中却是形象化的,我能够触摸和感受到它们,就像
触摸树木和岩石一样。直到今天,当 150 亿光年的宇宙半径和比夸克还小许多数量级的
弦已经使人们麻木时,1 光年和 1 纳米的概念仍能在我的心中产生栩栩如生的宏大图像,
激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宗教般的震撼和敬畏。正是这种感受,使我先成为一个“科幻迷”,
进而成为科幻作家。
(1)语言积累。
(作者刘慈欣,选用时有删改)
①文中与“无法形容”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栩栩如生:
(2)内容探究。
①阅读第①至④自然段,在表格里填写合适的词句,梳理刘慈欣走上“科幻”文学道路
的原因。
时期
童年时代
直到今天
经历
感受
好奇和向往
读《十万个为什么》,知道了光年的概念
②第④自然段中,“我”发现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
A.那些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在“我”的大脑中是形象化的,可以被触摸和感受。
B.那些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对“我”来说就是数字的概念。
C.“我”通过科学方法证明了自己能够触摸和感受到那些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
(3)语言品味。
①“所以我觉得它是在星星间飞行,甚至担心它在穿越那密集的星群时会撞上一颗。”这
句话是对作者的
描写,生动而真切地写出了
。
②“我能够触摸和感受到它们,就像触摸树木和岩石一样。”(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体会。)
(4)语言表达。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给本文取题为“童年的星空”?
11.习作心声坊(任选一题)
ㅤㅤ(1)就像刘慈欣这样,我们每个人的童年经历会对我们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我。第一次收获掌声,成功挑战走夜路,就算是主动说一句“对
不起”,也是在超越自己……请以《那一次,我超越了自己》为题写一件自己的难忘经历
吧!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自己当时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
ㅤㅤ(2)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写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
以根据画面,展开自己的想象,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能体会漫画的含义。注意把
事情写清楚哟!题目自拟。
1.【解答】(1)殷切 自豪 非凡 研究;
参考答案
(2)“将为”:以为;认为。故“将”读“jiāng”。将领:较高级的军官。故“将”读“jiàng”。
将军:将(jiàng)级军官,泛指高级将领。故“将”读“jiāng”。将来:指现在以后的
时间。故“将”读 jiāng。
(3)A.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
B.秉公执法:公正地执行法律。
C.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丝毫不松懈。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
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
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会没有疑惑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故答案为:
(1)殷切 自豪 非凡 研究;
(2)A;
(3)B;
(4)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孰能无惑 只缘身在此山中。
2.【解答】A、B 正确。
C.有误,句意:用来填塞东海。湮:填塞。
故选:C。
3.【解答】A.上天入地:上到天上,钻入地下。原指有所追求,急于得到而不辞艰难,到处
奔走。现比喻为某种目的而不辞辛劳。与语境相符。
B.占上风:保持优越位置。与语境不相符。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形容开头稍有一点微小的误差,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与
语境相符。
故选:B。
4.【解答】A、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C、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的优秀传统
文化。
B、正确。
故选:B。
5.【解答】A.有误,这句话只问不答,应为一般疑问句,没有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B、C 正确。
故选:A。
6.【解答】A.“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嫦娥》,意思:嫦
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诗人通过写嫦娥在月中
的孤寂情景,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
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
地。
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意思:人们到现在还思
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诗人借古讽今,借项羽自刎的典故,鞭挞了南宋当权
派的无耻行径。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意思:不要担心前
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诗人全然未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
怀信心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既表现出诗人的开阔胸怀,又展现出与友人之
间的真挚情感。
结合释义可知,含有送别之情的诗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故选:C。
7.【解答】A、C 正确。
B.有误,给文章作批注,既要标画出相应的词句,还要理解画出的词句。
故选:B。
8.【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A.异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后羿在西王母那里要到了不死药。
之:的。
B.逄蒙往而窃之不成:逄蒙前去偷不死药,偷窃不成功。之:代词,指不死药。
C.欲配飞升之药:想要配制出能够飞天的药物。之:的。
结合释义可知,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B,故选 B。
(2)考查内容理解。阅读文段可知,广寒宫里寂寞孤单,嫦娥很失落,没有什么可以打
发日子,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要配制出能够飞天的药物,以便可以重
新回到人间。即“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