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山东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化学考研真题
一、填空或选择(每空 1.5 分,共 30 分)
1.1972 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_______________,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
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害程度,而且表现在对______
和____________。
2.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 NOX 醛、烃、O3 和自由基引起的,从化学角度看属_____________
烟雾, 硫酸烟雾的主要成分是 SO2 和硫酸盐, 从化学角度看属______________烟雾。
3. 向一含碳酸水溶液中加入重碳酸盐,在①总酸度, ②总碱度,③无机酸度,④酚酞碱度,⑤
CO2 酸 度 中 , 增 加 的 是 ____________ , 减 少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 不 变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
4. 日本水俣病致病物质的主要形态是( )
A.烷基汞;
B.烷基汞的氯化物和溴化物;
C. 烷基汞的氯化物和碘化物;
D. 烷基汞的氯化物;
5. 急性毒作用的半数致死量可表示为:(
A.ED50;
B.EC50;
C.LD50;
D.LC50 。
6.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 )
A.CO2,
B.N2,
C.CH4 ,
D.SO2
)
A+M,②A﹡
B1+B2+ ···, ③ A﹡+C
A﹡。随后可能发生光化学过程
D1+D2+···,
A+ hv,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
7. 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形成激发态物种 A+hv
①A﹡+M
④A﹡
8. ___________ (浓度)是指在长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
___________(浓度)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浓度)
9.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了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型
10. 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____________.
11. 在非活动性离子层与液体间的电位差叫______________,它的大小视扩散层厚度而定,
随扩层厚度增大而增加
二、回答下列问题(每体 6 分,共 30 分)
1. 氧化性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其污染高峰出现在中午或午后?
2.水体中的颗粒物按其组成可分为五类,它们分别是什么?其主要代表物是什么?
3.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四种机制各是什么?
4.土壤胶体具有吸附性的原因是什么?
5.根据催化反应类型,酶分为哪几类?它们在污染物生物转化中的催化作用特点是什么?
三、根据 DLOV 理论,画出没有化学专属吸附的典型胶体颗粒的综合位能曲线,并解释之。
(20 分)
四、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降水酸度和主要离子含量,试解释之。(10 分)
五、下面两图都是酶促反应机理表达图,试说明它们的差异,并解释之。已知其中一个图的
数学表达式为:
1
K
v
m
max
1)][1(
][
S
I
K
i
1
v
max
;写出另一图的数学表达式(20 分)
图 1
图 2
-、NO3
-、CO2
-、NO3
2-、NO3
六、土壤中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生物是土壤发生氧化还原的重要参与者,下面是土壤中离子的
氧化态,写出其对应的还原态。(14 分)
Fe(III)、Mn(IV)、SO4
七、一有机化合物排入 pH 为 6,温度 T 为 20℃的水体中,52%的有毒物质被悬浮颗粒物吸附,
已知酸性水解速率常数 Ka 为 10-2,碱性催化水解速率常数 Kb 为 4.9,中型水解常数 Kn 为 2.2
×10-7,试计算该毒物的总水解速率常数 Kh。(10 分)
(已知总水解速率常数 Kh 应为各速率常数与相应离子浓度乘积的加和。)
八、某河段流量 Q = 2160000m3/d,流速 u 为 46km/d,BOD5 为 2mg/L,溶解氧为 8.5mg/L,水
温为 15℃,起始断面排污口排放的废水为 1×105m3/d,水温为 26℃,废水中含 BOD5为 100mg/L,
溶解氧为 2.0mg/L,20℃时的耗氧系数 k1 = 1.26d-1, BOD 沉浮系数 k3 = 0.22d-1,求排污口下
游 6km 处河水的 BOD5 和亏氧值。(假设混合后河水温度不再发生改变,BOD5 随温度的改变量
忽略不计,16℃、17℃、18℃、19℃水的饱和溶解氧分别为:9.85、9.65、9.46、9.22mg/L;)
k
1
)( )
T
1
.1
k
()(
201
135
T
1
20
)
k
;
3
)(
T
1
k
.1
()(
203
033
T
1
20
)
BOD km
;
6
BOD
5
exp[
(16 分)
(
k
1
k
x
)
2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