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亚洲—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地理《亚洲—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谚语导入:采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中国古老的谚语进行导入。
(二)新课教学
1.亚洲地形特点
分层设色地形图,它是一种用不同颜色来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以展示地球表面五种基本
类型的地图。(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人们又把某一地区具体的地形叫做地形区。
下面咱们就从地形区着手来分析亚洲的地形。
【活动一:知地形】①读“亚洲的地形”图,在三分钟内对照图例查找以下地形区,读取海
拔信息,并尝试记忆它们在亚洲所处的位置。
②请大家一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我读出一个地形区,大家举手抢答,第一举手的同学,将代
表该地形区的“名称条”和“高度条”标在大家右侧的地形图上,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记得最
准,标的最快。
用珠穆朗玛的和死海的高差来讲解地势的概念。
【活动二】“说见闻”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动:组号为单号的按照
情境 1 进行,双号的按照情境 2 进行。请每一位同学记清楚自己的分工。
情境 1:你们小组自北向南沿 80°E 经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情境 2:你们小组从西到东沿 30°N 纬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们会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它们海拔多少?请讨论后用流畅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你
们在这条线上对地势变化的感受。
现在老师给大家呈现两幅非常熟悉的地形剖面图,而且他们就是沿着 80°E 和 30°N 作的亚
洲地形剖面图。
教师总结:亚洲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河流特点
【活动三】“识河流”
①读“亚洲的地形”图,在图中描画出以下四组河流,观察并总结其流向特点。
a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自南向北流;b 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太平
洋)自西向东;c 恒河,印度河;(印度河)自北向南;d 锡尔河,阿姆河;自东向西
教师总结: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
(三)作业
作业: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别有什么特点?两者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呢?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有什么特点。【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亚洲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河流特点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
2.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教学评价问题】
【参考答案】
①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②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地理现象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和处理地理信息,得
出正确的结论。
③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独立思考、提出假设、比较和类推思
维,这些都是形成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初中地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地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
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我国的农业是怎么样分布的呢?
(二)新课讲授:
1.大胆推测:结合我国地形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推测我国不同地
区的农业生产部门。
2.探究验证一:观察教材图 4.10 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他们的界限在哪里?
(2)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
(4)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5)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
(6)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3.探究验证二:读图 4.11 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介绍农作物的主要类型,填表:
(三)拓展延伸
认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
(1)对照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地形特征。
(2)说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分布状况。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
件是什么?
(3)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这样规划所依据的自然条件。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是哪些?【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珠江三角洲;
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
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2.阐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意义。【教学评价问题】
【参考答案】
①有利于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
们的身边”,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
②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③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一方面学生容易接受,
也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现象与问题,另一方面,生活实例也可能对理论提出质疑与挑
战。从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④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
学生缺乏生活技能,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
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
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地理《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带学生游览“故乡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科尔沁草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让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用彩色笔将祁连山脉、阴山山脉、大兴安岭沿着排列顺
序把山脉名称连接起来,并找出山脉名称排列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彩色笔分别勾勒出三列山脉名称的大致延伸方向。
活动一: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三步)
步骤 1──认识山脉走向和我国主要山脉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
1.提供“知识链接”:山脉走向是指山脉在地表总体或大致的延伸方向。我国的山脉主要有
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等。
2.给出四种山脉的走向示意图,要求学生仿照教材 P25“图 2.6 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
下方方法指导进行判读。
3.打开教材 P25,阅读“图 2.6 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在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等。
【学生活动】
1.明确山脉走向的概念。
2.仿照教材 P25“图 2.6 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下方方法指导,学会判断山脉的走向:
①东北─西南走向、②东西走向、③南北走向、④西北─东南走向。
3.在教材 P25“图 2.6 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上分走向找出我国主要山脉。
步骤 2──认识我国镶嵌在山脉网格中的高原、盆地和平原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
1.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图 2.6 中国地形分布”上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
连接起来。观察:连接以后形成的图形特点。
2.观察 1 任务的图形,对照“图 2.2 中国地形分布”,按照图下方的提示,在图中分别找出
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将找到的地形区填写在表 2.1 中。
3.在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上找到我国的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东
南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
4.PPT 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景观图片,对照教材 P22 的“图 2.1
中国的地形类型”和中图版《地理图册(八年级上册)》P12-13 地形景观图片、卫星图片,
进一步认识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特征,感受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形景观千
姿百态的特点。
【教师总结】按照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弧形山脉梳理中国山脉;四大高
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作业布置】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到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列表格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部的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山脉,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南北走向:贺兰山脉、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小兴安岭、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教学评价问题】
【参考答案】
①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②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地理现象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和处理地理信息,得
出正确的结论。
③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独立思考、提出假设、比较和类推思维,
这些都是形成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初中地理《东南亚》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地理《东南亚》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