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资料共2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8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木制桌椅燃烧时,不会出现的燃烧方式是()。 A、分解燃烧 B、表面燃烧 C、熏烟燃烧 D、蒸发燃烧 答案:【D】 解析: 2018 年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P5~6。 木材、棉、麻、纸张等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阴燃、表面燃烧等形式。熏烟燃烧又称阴燃,因此选 项 A、B、C 均符合题意。 蒸发燃烧:硫、磷、钾、钠、蜡烛、松香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现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 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樟脑、萘等易升华物质,在燃烧时不经过熔融过程,但其 燃烧现象也可看作是一种蒸发燃烧。显然木制桌椅不会出现蒸发燃烧方式。 2、某电子计算机房,拟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下列气体灭火系统中,设计灭火浓度最低的是()。 A、氮气灭火系统 B、IG5-41 灭火系统 C、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D、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答案:【D】 解析: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经查表附录 A 灭火浓度和惰化浓度,可知设计灭火浓度最低的是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3、下列气体中,爆炸下限大于 10%的是()。 A、一氧化碳 B、丙烷 C、乙炔 D、丙烯 答案:【A】 解析: 2018 年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P28。查表 1-3-2,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为 12.5%,在氧气中的爆 炸下限为 15.5%,均大于 10%。 4、下列可燃液体中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是()。 A、戊醇 B、丙烷 C、异丙醇 D、乙二醇 答案:【C】 5、下列储存物品仓库中,火灾危险性为戊类的是()。 A、陶瓷制品仓库(制品可燃包装与制品) B、玻璃制品仓库(制品可燃包装与制品本) C、水泥刨花板制品仓库(制品无可燃包装) D、硅酸铝纤维制品仓库(制品无可燃包装) 答案:【D】 解析:储存的火灾危险性 6、某厂房的房间隔墙采用金属夹芯板。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该金属夹芯 板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最低()。 A、A 级 B、B1 级 C、B2 级 1
D、B3 级 答案:【A】 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 3.2.17 建筑中的非承重外墙、房间隔墙和屋面板,当确需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应为不燃材料,且 耐火极限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 7、某建筑高度为 110m 的 35 层住宅建筑,首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该住宅建筑构件耐火极限设计方案中, 错误的是()。 A、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隔墙的耐火极限为 2.00h B、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楼板的耐火极限为 1.50h C、居住部分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为 1.00h D、居住部分分户的耐火极限为 2.00h 答案:【B】 解析: 5.1.4 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00h。选项 B 错误; 5.4.11 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且无 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 1.50h 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 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8、关于建筑机械防烟系统联动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一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火灾探测器作为相应机械加压送风机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 B、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 30s 内联动开启相应的机械加压送风机 C、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确认火灾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仅联动开启所在楼层前室送风口 D、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 20s 内联动开启相应的常压加压送风口 答案:A 解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4.5.1 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 报警信号,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 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选项 A 正确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5.1.2 加压送风机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手动启动; 2 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 3 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 4 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加压风机应能自动启动。 5.1.3 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 15s 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选项 B、D 错误 2 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选项 C 错误 9、某服装加工厂,共 4 层,建筑高度 23m,呈矩形布置,长 40m,宽 25m,设有室内消栓系统和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该服装加工厂拟配置 MF/ABC3 型手提式灭次噩,每层配置的灭火数量至少应为()。 A 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选用表 A.6 具 B.5 具 C.4 具 2
D.3 具 答案:【C】 10、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下列民用建筑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方案中, 错误的是()。 A、建筑高度 97m 的住宅建筑,防排楼梯间及其前室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 B、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在最高部位设置 1.0 ㎡的固定窗 C、建筑高度 48m 的办公楼,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 D、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外墙上开设的可开启外窗最大的布置间隔为 3 层 答案:D 解析:《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3.1.3 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 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 统。选项 A、B 正确 3.2.1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 1.0 ㎡的可开启外窗 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 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 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0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且布置间隔不大于 3 层。选项 C 正确 3.3.11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 1 ㎡的固定窗。靠外 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 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 ㎡的固定窗。选项 D 错误 1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关于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设置的说法,正 确的是()。 A、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探测器应设置在低压配电系统的未端配电柜内 B、在无消防控制室且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不超过 10 只时,非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可接入火灾报警 控制器的探测器回路 C、设有消防控制室时,电气火灾监控器的报警信息应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上显示 D、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后,应在 3s 内联动电气火灾监控器切断保护对象的供电电源 【答案】D 【解析】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100m 的住宅建筑,由于这 些建筑受风压作用影响较小,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也可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一步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因此, 其防烟楼梯的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宜釆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AC 正确 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 置面积不小于 1m2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当建筑高度大于 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 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m2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宜 每隔 2-3 层布置一次。B 错误,D 正确。 1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关于市政消火栓设置的说法,正 确的是()。 A.市政消防栓最大保护半径应为 120m B.当市政道路宽度不超过 65m 时,可在道路的一侧设置市政消防栓 C.当市政消防栓距路边不宣小于 0.5m 不应大于 5m D.室外地下室消火栓应设置直径为 100mm 和 65mm 的栓口各一个 答案:D 解析: 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7.2.5 市政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 150m,间 距不应大于 120m,选项 A 错误。7.2.3 市政消火栓宜在道路的一侧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但当市政道路宽 度超过 60m 时,应在道路的两侧交叉错落设置市政消火栓,选项 B 错误。7.2.6.1 市政消火栓距路边不宜小于 0.5m,并不应大于 2.0m,选项 C 错误。7.2.2.2 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 100mm 和 65mm 的栓口各一个,选 项 D 正确。 13、关于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评估对象运营之前,采用表格方式对潜在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的方法属于安全检查表法 B、运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时,可通过事故树进行定性分析,找出评估对象的爆弱环节,将其 作为安全检查的重点 C、运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时,每一个事件的可能的后续事件只能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 D、运用运筹学原理,对火灾事故原因和结果进行逻辑分析的方法属于事件树分析方法 答案:【B】 3
解析: 2018 年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P559。六、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 (二)系统安全分析法 根据对编制的事故树的分析、评价结果来编制安全检查表法。通过事故树进行定性分析,求出事故树的最 小割集,按最小割集中基本事件的多少,找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以这些薄弱环节作为安全检查的重点,编制 安全检查表。选项 B 说法正确; 选项 A 说法应为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评估对象运营之前,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可列为一个表格; 选项 C 说法应为事件树分析法遵循每一事件可能的后续事件只能取完全独立的两种状态之一的原则; 选项 D 说法应为运用运筹学原理,对火灾事故原因和结果进行逻辑分析的方法属于事故树分析法。 14、关于建筑消防电梯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筑高度为 30m 的物流公司办公楼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B、埋深 9m、总建筑面枳 4000 ㎡的地下室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C、建筑高度为 25m 的门诊楼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D、建筑高度为 32m 的住宅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答案:【C】 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 7.3.1 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1 建筑高度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 2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5 层及以上且总建筑面积大于 3000m2(包括 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五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 3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 10m 且总建筑面积大于 3000m2 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 筑(室)。 建筑高度为 25m 的门诊楼为一类高层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因此 C 选项是错误的。 15、某建筑高度为 36m 的病房楼,共 9 层,每层建筑面枳 3000 ㎡,划分为 3 个护理单元。该病房楼难间的 下列设计方案中,正确的是()。 A、将满足避难要求的监护室兼作避难间 B、在二至九层每层设置 1 个避难间 C、避难间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 D、不靠外墙的避难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烟 答案:【D】 解析: 5.5.24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 2 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 25.0 ㎡确定。选项 B 错误; 2 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选项 A 错误; 3 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选项 C 错误; 4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5 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6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16、某大型商业建筑,油浸变压器室、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均位于建筑地下一层,油浸变压器采用水喷 雾灭火系统进行保护。经计算得到了水喷雾系统管道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总计 0.13MPa,最不利点处水雾喷头 与消防水池的最低水位之间的静压差为 0.02MPa,则该系统消防水泵的扬程至少应为()。 A、0.30MPa B、0.35MPa C、0.65MPa D、0.50MPa 答案:【D】 17、某室内净高为 4.0m 的档案馆拟设置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该气体灭火系统的下列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 A、泄压口下沿距顶棚 1.0m B、一套系统保护 5 个防护区 C、设计喷放时间为 12s D、灭火设计浓度为 10% 4
答案:C 解析: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3.2.7 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 2/3 以上。选项 A 正确 3.1.4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 8 个。 选项 B 正确 3.3.7 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 8s;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 大于 10s。选项 C 正确 3.3.3 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 10%。选项 D 正确 18、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下列燃煤电厂内的建筑物或场所 中,可以不设置室内消火栓的是()。 A、网络控制楼 B、脱硫工艺楼 C、解冻室 D、集中控制楼 答案:【C】 解析: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 网络控制楼为丁类火灾危险性,耐火等级二级;脱硫工艺楼为戊类火灾危险性,耐火等级二级;解冻室为戊 类火灾危险性,耐火等级三级,集中控制楼为丁类火灾危险性,耐火等级二级。 11.5.7 变电站内建筑物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不设室内消火栓: 1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可燃物较少的丁、戊类建筑物。 2 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且建筑体积不超过 3000m3 的丁类厂房和建筑体积不超过 5000m3 的戊类厂房。 3 室内没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室外消防用水取自贮水池且建筑体积不超过 5000m3 的建筑物。 19、某耐火极限为二级的会议中心,地上 5 层,建筑高度为 30m,第二层采用敞开式外廊作为疏散走道。 该外廊的最小净宽度应为()。 A、1.3m B、1.1m C、1.2m D、1.4m 答案:【A】 解析: 此建筑为二类高层公共建筑,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5.5.18 除本规范另有 规定外,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10m。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 5.5.18 的规定。 20、某建筑高度为 54m 的住宅建筑,其外墙保温系统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为 B1 级。该建筑外墙及外墙保温 系统的下列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 A、采用耐火完整性为 0.50h 的外窗 B、外墙保温系统中每层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C、防火隔离带采用高度为 300mm 的不燃材料 D、首层外墙保温系统采用厚度为 10mm 的不燃材料防护层 答案:【D】 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 6.7.7 除本规范第 6.7.3 条规定的情况外,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按本节规定采用燃烧性能为 B1、B2 级 的保温材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除采用 B1 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 24m 的公共建筑或采用 B1 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 的 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 0.50h。A 选项正确; 2 应在保温系统中每层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应采用燃烧性能为 A 级的材料,防火隔离带的高 度不应小于 300mm。B、C 选项正确; 5
6.7.8 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除本 规范第 6.7.3 条规定的情况外,当按本节规定采用 B1、B2 级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 15mm,其 他层不应小于 5mm。D 选项错误。 21、某冷库冷藏室室内净高为 4.5m,设计温度为 5℃,冷藏间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冷藏间自动喷 水灭火系统的下列设计方案中,正确的是()。 A、采用干式系统,选用公称动作温度为 68℃的喷头 B、采用湿式系统,选用用公称动作温度为 57℃的喷头 C、采用预作用系统,选用公称动作温度为 79℃的喷头 D、采用雨淋系统,选用水幕喷头 答案:C 解析: 冷藏间属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管道充水的场所,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4.2.4.2 预作用系统适用于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管道充水的场所,因此该冷藏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预作用系 统,选用公称动作温度为 79℃的喷头。 22、某城市交通隧道,封闭段长度为 1500m,可通行危险化学品车,该隧道的下列防火设计方案中,正确 的是()。 A.隧道内的地下设备用房按二级耐火等级确定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B.隧道的消防用电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C.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将隧道内设置的 10Kv 高压电缆与其它区域分隔 D.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将隧道内设置的可燃气体管道与其他区域分隔 答案:【C】 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 12.1.2 单孔和双孔隧道应按其封闭段长度和交通情况分为一、二、三、四类,并应符合表 12.1.2 的规定。 该隧道为二类隧道 12.5.1 一、二类隧道的消防用电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三类隧道的消防用电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12.1.4 隧道内的地下设备用房、风井和消防救援出入口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地面的重要设备用房、运营 管理中心及其他地面附属用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2.5.4 隧道内严禁设置可燃气体管道;电缆线槽应与其他管道分开敷设。当设置 10kV 及以上的高压电缆时,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分隔体与其他区域分隔。 12.1.9 隧道内的变电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与车行隧道分隔。 23、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下列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 A、建筑高度 54m 的住宅建筑,保温层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选用燃烧性能为 B1 级的外保温材 料 料 料 B、建筑高度 32m 的办公楼,保温层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选用燃烧性能为 B1 级的外保温材料 C、建筑高度 18m 的展览建筑,保温层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选用燃烧性能为 B1 级的外保温材 D、建筑高度 23m 的旅馆建筑,保温层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有空腔,选用燃烧性能为 B1 级的外保温材 答案:【D】 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 6.7.5 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其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住宅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 100m 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 A 级; 2)建筑高度大于 27m,但不大于 100m 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B1 级; 3)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 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B2 级。 2 除住宅建筑和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外,其他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 50m 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 A 级; 2)建筑高度大于 24m,但不大于 50m 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B1 级; 3)建筑高度不大于 24m 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B2 级。 A、B、C 选项正确; 6
旅馆为人员密集场所,应采用 A 级外保温材料,D 选项错误。 24、某综合楼的变配电室拟配置灭火器。该配电室应配置的灭火器是()。 A、水基型灭火器 B、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装有金属喇叭简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B 解析: 变配电室以 E 类火灾为主,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4.2.5E 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 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磷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但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筒的二 氧化碳灭火器。 25、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地铁车站发生火灾时,该列车所载的乘客及站台上的 候车人员全部撤离至安全区最长时间应为()。 A、6min B、5min C、8min D、10min 答案:【A】 解析: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8.2.11 车站站台公共区的楼梯、自动扶梯、出入口通道,应满足当发生火 灾时在 6min 内将远期或客流控制期超高峰小时一列进站列车所载的乘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人员全部撤离站台到 达安全区的要求。 26、某 35kV 地下变电站,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该变电站最大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应为() A、2000 ㎡ B、600 ㎡ C、1000 ㎡ D、1200 ㎡ 答案:【A】 解析: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11.4.3 地下变电站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1000m2。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防火分区 面积可增大 1.0 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 1.0 倍计算。 27、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关于洁净厂房室内消火栓设计的说法,错误的 是()。 A、消火栓的用水量不应小于 10L/s B、可通行的技术夹层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C、消火栓同时使用水栓数不应小于 2 D、消火栓水枪充实水柱长度不应小于 7m 答案:【D】 解析: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 7.4.3 洁净室的生产层及可通行的上、下技术夹层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消火栓的用水量不应小于 10L/s,同 时使用水枪数不应少于 2 只,水枪充实水柱长度不应小于 10m,每只水枪的出水量应按不小于 5L/s 计算。 28、某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地下 3 层,每层建筑面积 30000 ㎡,地下一层为商业和设备用房;地下二层和 地下三层为车库、设备用房和商业用房,该人防工程的下列防火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 A、地下一层设置的下沉式广场疏散区域的净面积为 180 ㎡ B、地下二层设置销售各种啤酒的超市 C、地下一层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为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敞开式甲级防火门 D、地下一层防火隔间的墙为耐火极限 3.00h 的实体防火隔墙 答案:【D】 解析: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7
3.1.7 设置本规范第 3.1.6 条 3 款 1 项的下沉式广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同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3m,广场内疏散区域的净面 积不应小于 169 ㎡。所以 A 正确; 3.1.6 地下商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 2 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啤酒不属于甲、乙类物品,故 B 正确。 3 当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00 ㎡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得开设门窗洞口,相邻区域确需 局部连通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分隔措施,可选择下列防火分隔方式: 4)防烟楼梯间,该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所以 C 正确; 2)防火隔间,该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3.1.8 条的规定;故 D 错误。 29、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人防工程疏散指示标志的下列设计方案中, 正确的是()。 A.沿墙面设置的疏散标志灯下边缘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1.2m B.沿地面设置的灯光型疏散方向标志的间距为 10m C.设置在疏散走道上方的疏散标志灯下边缘距离室内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2.2m D.沿地面设置的蓄光型发光标志的间距为 10m 答案:【C】 解析: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8.2.4 消防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沿墙面设置的疏散标志灯距地面不应大于 1m,间距不应大于 15m: 2 设置在疏散走道上方的疏散标志灯的方向指示应与疏散通道垂直,其大小应与建筑空间相协调;标志灯下 边缘距室内地面不应大于 2.5m,且应设置在风管等设备管道的下部; 3 沿地面设置的灯光型疏散方向标志的间距不宜大于 3m,蓄光型发光标志的间距不宜大于 2m。 30、某一类高层商业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为 30L/s。该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灭火用水量至 少应为() A.108m3 B.324m3 C.216m3 D.432m3 答案:B 解析: 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3.6.2 一类高层商业楼的火灾延续时间为 3h,室 内消火栓系统设计灭火用水量 Q=30×3×3.6=324m3。 31、消防用电负荷按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下列供电方式中,不属于一级负荷的是()。 A、来自两个不同发电厂的电源 B、来自同一变电站的两个 6Kv 回路 C、来自两个 35Kv 的区域变电站的电源 D、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和一台柴油发电机的电源 答案:【B】 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0.1.4 条文说明,(2)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和技术条件、不同地区的 供电状况以及消防用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供电,可视为一级负荷: 1)电源来自两个不同发电厂; 2)电源来自两个区域变电站(电压一般在 35kV 及以上); 3)电源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另一个设置自备发电设备。 32、某剧场舞台设有雨淋系统,雨淋报警阀采用充水传动管控制。该雨淋系统消防水泵的下列控制方案中, 错误的是()。 A.由报警阀组压力开关信号直接连锁启动消防喷淋泵 B.由高位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直接自动启动消防喷淋泵 C.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信号直接自动启动消防喷淋泵 D.由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设置的压力开关直接自动启动消防喷淋泵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