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35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①高柳夹堤,土ɡā o( )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 ②dài( )玉道:“可领略( )了些滋味没有?” 2. 改正下列两个句子中的错别字,并解释正确字的意思。(2 分) ①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②草木浓绿一片,点缀三两朵红花,相应成趣。 (选自《满井游记》) (选自《香菱学诗》) 3. 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对对 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2 分) ①山清水秀—( ) ②粗茶淡饭—( ) 4. 运用汉字的谐音往往可以表达一种幽默的智慧。请联系语境,在下边文字的括号里填入两个不同的 字,形成谐音之趣。(2 分) 在大学校园里,每当有人叫启功先生“博导”时,他就笑眯眯地说:“博导,博导,我是一( )就倒, 一( )就倒矣!” 5. 古人既取名,也取字,往往遵循“名字相应”的原则,别有趣味。如“孔门十哲”之一的宰予,字 子我,“予”与“我”同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 ”与“ ”同义。“孔门七十二贤” 之一的端木赐,字子贡,“赐”与“贡”反义;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与“ ”反义。(2 分) 一、纵山居闲情(18 分) 山静日长 ◆[宋] 罗大经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 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 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②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③稚子,作笋蕨④,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 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⑤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 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⑥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 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则月印前溪(A )。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⑦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 头尘、匆匆驹隙影( B ),乌⑧知此句之妙( C )!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 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亦多乎! 【注释】: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②麛,音 mí,小鹿。③山妻:隐士之妻。对自己 妻子的谦词。④笋蕨:竹笋和蕨菜。⑤《玉露》:指作者所作笔记《鹤林玉露》。⑥剧谈:畅谈。⑦驰猎: 奔驰追逐。⑧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盈( ) 濯( ) 既( ) 相与( ) 7. 请将文言语气词“耳”“哉”“矣”正确填入文中的 A、B、C 处。(3 分) 8.请用两个逗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准确断句。(2 分) 归 而 倚 杖 柴 门 之 下 则 夕 阳 在 山 紫 绿 万 状 9.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 分)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10. 作者认为子西诗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妙绝,但“识其妙者盖少”,这是为什么呢?请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 分) 11. 读完全文,从文章描绘的一幅幅画面里,你发现作者崇尚一种怎样的生活?(2 分) 12. 积累链接:文中的《国风》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 》,“韩苏文”中的“韩”是指 B (填 写人名),“陶杜诗”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直接展现其早出晚归这一田居生活的诗句是 C 。 (3 分) 二、享读书妙趣(8 分) 【材料 1】 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了一座亭子,财主李富贵赞助了资金,就要给亭子 取名——富贵亭。李渔觉得不好,阻拦道:“且停停。”意思是说,你暂且停一下。财主说:“你有更好 的名字吗?”李渔笑着说:“我已说出名字了——( A )。” 后来李渔还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 B 。
【材料 2】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 / 有龙舟的竞渡就有人击鼓 / 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 非湘水净你,是 C / 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 / 汀芷浦兰流芳到现今……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 你就在歌里,风里,水里 (选自余光中《漂给屈原》) (选自《于丹趣品人生》) 【材料 3】 甲:《水壶传》我也爱看。 甲:和祝英台嘛! 乙:《水壶传》您都看过呀? 乙:梁山伯跟祝英台是另一个故事! 甲:一百零八个大水壶嘛! 甲:你刚才说的梁山…… 乙:哎哟,这得多大一个锅炉房啊! 乙:水泊梁山。 甲:人都是英雄好汉,什么锅炉房? 甲:宋江有吧? 乙:英雄好汉有叫水壶的吗? 乙:对对对! 甲:有那本书啊! 甲:扈三娘? 乙:《 》。 乙:有! 甲:《 》? 甲:化蝶了嘛! 乙:梁山泊 乙:哎呀! (选自相声《满腹经纶》) 13. 【材料 1】讲述了李渔为亭子取名的有趣故事,请你根据文意,在 A、B 两处各填入恰当的三个字。 (2 分) 14. 于丹欣赏李渔所取的亭名,其实是欣赏李渔的一种人生态度,请用【材料 1】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概 括这种人生态度。(1 分)。 15. 【材料 2】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请巧妙调换划横线句的语序,将其填在 C 处, 使之意趣顿生。(1 分) 16. 【材料 3】是相声《满腹经纶》的节选,读之令人捧腹,却又令人深思,请在两处书名号内填写同 一部名著的名字,并说说这部相声讽刺了一种怎样的阅读现象?(3 分) 17. 积累链接:这三则小材料综合性地体现了读书的妙趣。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可 以激起我们心中的波浪,就像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永远引领着我们不断追求。(1 分) 三、观桃花灵鱼(9 分) 香溪河里桃花鱼 ①春天来临,昭君故里,香溪河中,桃花鱼像飘落的簇簇桃花瓣:淡红、洁白……它们铜钱大小,体为四 瓣,无头无尾,通身透明,柔软如绸,缓缓张缩,悠然飘荡。游客们惊讶地发现,每当桃花鱼游于溪中, 两岸桃花便婆娑起舞,清香扑鼻,形成一道“天下和美”的自然奇观。
②关于桃花鱼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昭君和亲匈奴前的那年春天,回到归州看望亲人,故土 难离,泪流满面,浸透了泪水的香罗帕放入溪中,溪水顿时芳香四溢;串串泪珠落入溪里,竟变成了一群 群形如桃花的小鱼。自此,桃花盛开之季,桃花鱼便在香溪河中游来游去,好像和乡亲们一起呼唤昭君的 归来。 ③1826 年《忠州直隶州志》记“桃花鱼淡墨色,形如桃花”;1837 年《归州志》记“桃花鱼出香溪河, 桃花开时始见,有红、白二种,花落后即无。”可见,古人称其桃花鱼,是因为他们认为此物为桃花花瓣 落水而生,不仅形似桃花、艳如桃花,而且与桃花开谢同步。 ④然而,桃花鱼真是“鱼”吗?非也。其学名实为桃花水母,被中外科学界称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 化石”。它是地球上一种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距今已有 6 至 6. 5 亿年的历史,比恐龙生存 的年代还要早几亿年。 ⑤桃花鱼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水质必清纯洁净,拒绝任何污染。因此,其活体十分罕见,极难制成 标本,已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号称“水中大熊猫”。 ⑥桃花鱼现身之处定然水质无污染;消亡之处定然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从 这个意义上说,桃花鱼的生态检验价值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与昭君和平形象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已经 或正在形成积极的对应性社会效应。 ⑦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广为分布的 9 种桃花水母中, 有的正濒于灭绝或已经灭绝,有的列入濒危级物 种。近年来,桃花鱼又在我国其他地域共计 15 个市(县)相继出现。《香溪河又现“桃花鱼”》的消息更 令人欣喜: 兴山县古洞口北岸区发现了大量珍稀动物“桃花鱼”。这正表明 。 (选自《三峡旅游网》) 18. 阅读全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桃花鱼的知识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2 分) 段落 ①② ③ 介绍内容 形体特征、美丽传说 段落 ④ 介绍内容 所属类别、悠久历史、科研意义 ( A ) ⑤⑥⑦ ( B )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 19. 文章第②段写美丽的传说有何用意?(2 分) 20. 第④段划波浪线语句在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之后,为何还要进一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 分) 21. 请结合上文内容,在文章第⑦段的横线上续写一句恰当的话。(2 分) 22. “高邮鸭蛋——双黄通红、出油多汁”是汪曾祺家乡的文化名片,读完本文,请你以“三峡桃花 鱼”为对象,仿照示例也制作一张家乡的文化名片。(1 分) 四、慕君子风范(10 分) 君子的争与不争 ◆蒋骁飞 ①民国四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 30 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
②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 “高中生”为大学教授。 ③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 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 ④一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 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 ⑤原来,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 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 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 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⑥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 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 ⑦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 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 吗?”梁启超一听,脸顿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 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 ⑧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学术分歧唇枪舌剑、 互不相让,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尊重和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 无法不令人敬佩。 23.通读全文,找出最能具体体现梁启超和陈寅恪“争”与“不争”的语句,完成下边的读书卡片。(2 分) 24.“争”与“不争”是矛盾的,为什么“争”是君子,“不争”也是君子?请你概括出“争”与“不争” 各自蕴含的君子风范。(2 分) 25. “相反,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面红耳赤、怒目相视的场面时有发生。 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成为好事者的说词。”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第 段和第 段 之间。(2 分) 26. 文章虽然短小,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富于变化。指出文中第⑦段划线句刻画梁启 超和陈寅恪的不同方法。(2 分) 27. 积累链接:梁启超和陈寅恪是人中君子,莲花是花中君子,请默写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花 如君子一样行为方正、美名远播的句子。(2 分) 五、怀兰亭雅集(15 分) 绝版的暮春 ◆朱以撒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 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 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 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 ③公元 353 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 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 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流觞到 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 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 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 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 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 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 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 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寻常的文人 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 野花的香气回家。 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人工痕迹多了,不是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 以至似有若无了。在孙绰笔下,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 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富。像《兰亭序》这样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 亭修葺,至多是一种怀旧、仿效。 ⑦公元 353 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 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 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28. 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公元 353 年的那个暮春,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 体把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3 分) 29. 仿照第③段划横线句子,顺其思路,再写一句话,表现兰亭雅集的美好。(2 分) 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 30. 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的情形,加点的“丝毫”一词能不能去 掉?为什么?(2 分) 31.“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2 分) 32. 孙绰短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划波浪线句子的妙处。(2 分) 33.“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 “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2 分) 34. 积累链接:作者说春日的风韵是竹林的绿意释放的,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一个 诗句表现了草地上的春日风韵,请写出这一诗句。(2 分)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35. 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争”与“不争”展现了他们的君子风范,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争” 或者“不争”的经历。回想这些经历,“争”,或许是学习上的力争上游、辩论中的据理力争、赛场里的 谁与争锋……“不争”,或许是矛盾冲突时的主动示弱、荣誉评比时的随意安然、素淡日子里的快乐满足……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我的“争”》或《我的“不争”》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要求: ①先将题目填写在横线上。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5 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汉字(10 分) 1.(2 分)①膏、hú ②黛、lüè 2.(2 分)①冽改洌:清、清洌、清澈 ②应改映:映衬、衬托 3.(2 分)①花好月圆(花红柳绿、月明风清等)。②山珍海味(山肴野蔌、玉盘珍馐等) 4.(2 分)拨或搏;驳 (无顺序,但驳字必有) 5.(2 分)①亮与明 ②熹与晦 阅读(60 分) 一、纵山居闲情(18 分) 6.(4 分)盈:充满,长(生)满 濯:洗 既:已经 相与:共同,一起。 7.(3 分)A.矣 B.耳 C.哉 8.(2 分)断句两处: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错一处扣 1 分) 9.(2 分)(我)不慌不忙(悠然)地步行在山间小路上,抚摸青松翠竹,和小鹿小牛一起在高高的树林和 茂盛的草地里休息。(重点关注“径、犊、于、偃息”等字词,正确通畅即可) 10.(2 分)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答出画 线的关键信息亦可) 11.(2 分)崇尚这种远离官场、隐居山林、物我相融、悠闲自适的山居生活。(意近即可) 12.(3 分)A.《诗经》 B.韩愈 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见错无分) 二、享读书妙趣(8 分) 13.(2 分)A. 且停亭;B. 且停停 14.(1 分)从容 15.(1 分)C.你净湘水 16.(3 分)水浒(或水浒传)(1 分);对经典名著阅读很少,张冠李戴,不明所以,似是而非(2 分)。 (意对即可) 17.(1 分)吾将上下而求索(见错无分) 三、观桃花灵鱼(9 分) 18.(2 分)A.得名缘由 B. 生态检验价值 19.(2 分)运用传说交代桃花鱼的由来,使桃花鱼富有传奇色彩,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表达了 人们对王昭君的思念和敬仰。(1 分) 20.(2 分)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桃花鱼出现的年代久远,再与恐龙生存年代作比较, 进一步形象、鲜明地突出了桃花鱼年代久远这一特点。(抓住说明的内容和作用回答即可) 21.(2 分)该地域(我国或宜昌)水质污染已经或正在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 (意近即可)
22.(1 分)示例:“三峡桃花鱼——昭君清泪,纯净剔透。”(抓住桃花鱼“形如桃花、柔软如绸、铜钱 大小、通体透明、具有生态检验价值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等特征均可)。 四、慕君子风范(10 分) 23.(2 分)A: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或陈寅恪经常为一 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 B: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或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 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 24.(2 分)“争”蕴含思想独立、治学精深的君子之风;“不争”蕴含襟怀坦荡、不重虚名的君子之风。 (恰当即可) 25.(2 分)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 26.(2 分)梁启超:正面描写(神态、语言描写亦可);陈寅恪:侧面描写 27.(2 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错一字扣 1 分,扣完为止) 五、怀兰亭雅集(15 分) 28.(3 分)①有自如的、随意的、无拘无束的气氛;②有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文风,有平常心;③有相聚 的适意;④有自然的风景和绝世的美文。(任意答出三点,意近即可) 29.(2 分)示例:盈一袖芳草野花间散发出来的清新香气;拥一怀春日晴空中吹拂而来的和煦轻风。(句 式一致,意境美好即可,句式错误不得分)。 30.(2 分)不能去掉。“丝毫”说明谢安跟大家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同,充分表现了兰亭雅集的平等、自由 以及谢安和诸士人无关功利的平常心。去掉了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了。(意近即可) 31.(2 分)适意的内涵就是“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 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不全部照抄,答出划线的主要内容也可) 32.(2 分)抓住“席”“镜”“览”“观”四个动词的准确运用,或者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 赏析均可。(语言技巧 1 分,具体分析 1 分) 33.(2 分)如多读好书,提高修养,提升品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淡泊名利,拥有平常心和纯净的心 灵,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任一角度均可。(阐述做法 1 分,联系实际 1 分) 34.(2 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错一字扣 1 分,扣完为止) 【注】语文答案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和情景性,很多字词的理解和文章的解读,离开了现有的问题和语境, 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目,甚至同一问题同一语境,不同学生的解答,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情态,所 以,阅卷老师在评阅过程之中,务必认真通读原文,仔细揣摩题意,去芜取精,把握要旨,让每一份答卷 做到对无一遗,错无一漏。 35.作文(50 分)【评分细则】 写作(50 分) ,护步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从“争”或“不争”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从选材上看,关注学生的 生活,“争”的什么,“不争”的什么,是写作的主要内容。从中心上看,“争”要争得磊落,当仁不让;“不 争”要不争得洒脱,云淡风轻。在生动具体的经历叙写中展现美好品质。 一类文: 45 分-50 分 主题鲜明,内容精当,选材典型,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二类文: 40 分-44 分 主题清晰,内容具体,选材恰当,结构合理,语言通顺。 三类文: 30 分-39 分 主题散漫,内容杂乱,选材平庸,结构一般,语言平淡。 四类文: 0 分-29 分 主题不明,内容空洞,选材不当,结构散乱,语病较多。 注:1.总分评定后,错别字另行扣分。3 个错别字扣一分,每篇扣满 3 分为止。 2.总分评定后,根据书写情况好坏,适当给予奖惩,在上下 3 分范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