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2 月 27 日山西太原小店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
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0 题,每题 0.65 分)
1.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体现在()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2.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3.中学、小学校园周围()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
A.200 米 B.300 米
C.400 米 D.100 米
4.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是()o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5.孔夫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o"从教师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6.师德的灵魂是().
A.加强反思 B.提高修养
C.关爱学生 D.提高业务水平
7.对未成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国家
8.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
A.16B.18C.20D.14
9.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正在形成,但是随着孩子自
我意识的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的教育力
不从心,教师应该().
A.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要求不要太高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指出家长的错误
10.“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11.()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
必须钻研业务,勇于探索,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A.关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12.中国历史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13.()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1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
C.组织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D.物质条件
1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A.主导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内部动力作用
16.“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1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
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主导作用
18.学生的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理性因素 D.感知因素
19.“一刀切”这一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2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决定因素 B.物质前提
C.主导因素 D.相关因素
21.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22.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A.一种实践活动 B.一种科学活动
C.一种文化活动 D.一种认识活动’
23.在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是().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情景教学法
24.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A.教学原则 B.教学过程
C.教学方法 D.教学目标.
25.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A.审美教育 B.文化教育
C.道德教育 D.素质教育
26.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
展的()特点。
A.顺序性
C.不平衡性
B.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27.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A.自愿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随意性.
28.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是
().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认知调适法
29.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形式 D.考试制度
30.将“飞机一-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
A.位置记忆法 B.检索和编歌诀
C.谐音联想法 D.视觉联想
31.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
32.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 沉思型
33.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足(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B.实现爱国教育.
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34.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教师的()
A.言行 B.知识 C.修养 D.品德
3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36.我国小学课程设计应坚持的原则之一是科学性与()相统一。
A.思想性 B.衔接性 C.适时性 D.可行性
37.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和愿望,这说明教师的
观察力具有().
A.客观性 B.全面性 C.精密性 D.敏锐性
38.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哪种
影响的结果?()
A.同化说 B.痕迹消退说
C.动机说 D.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39.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画线 B.复述 c.谐音嗲想法 D.列提纲
40.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
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41.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
于他们的().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42.李华同学因在班上排名靠后,为了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位置,他暗暗地努力学习,这
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动机、B.附属内驱力动机
C.自我提高内驱力动机 D.交往内驱力动机
43.小晶同学在学习舞蹈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
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资源管理策略
4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下列哪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D.教师给学生适当的帮助
45.关于课堂教学的环境,实验证明学生座位的安排会影响教学和学习,其中坐在()是最积
极的学习者。
A.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列 B.中心区域
C.后排 D.左右两侧
46.掌握了“水果”这个概念,再学习“苹果’’‘‘梨子”等概念,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47.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闯入一位学生家长,大家都把视线转向
他,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想象力 D.观察力
48.小红在两岁时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这种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49.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主要指的是学生().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50.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
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51.“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践锻炼 D.品德评价
52.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
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C.掌握学习法
53.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的是(
A.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B.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
C.故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 D.帮助后进生改正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