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基于FPGA的1553B总线接口板设计.pdf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料共2页,全文预览结束
技术中的基于FPGA的的1553B总线接口板设计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基于 嵌入式系统 总线接口板设计 引言   目前国内对1553B总线接口板的设计一般基于DDC公司BU-61580协议芯片完成,但只能完成协议处理 部分,应用时还需外围的存贮器和微处理器等辅助芯片。故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整个接口板核 心的设计。   1 系统总体架构   1553B总线信号进入接口板后,首先通过隔离变压器进行电平转化,使之 匹配后面收发器的工作电压。收发器再把电平转化后1553B差分信号转化为可识别的TTL电平。但此时的信号仍 然是曼彻斯特Ⅱ型码,故需经解码和串并转换,同时完成数据字的同步、数据、曼彻斯特码错误的检出、奇偶检 测和位/ 字计数等,处理后的数据串并转换后存入内存再对其进行相关的协议处理   引言   目前国内对1553B总线接口板的设计一般基于DDC公司BU-61580协议芯片完成,但只能完成协议处理部分,应用时还需 外围的存贮器和微处理器等辅助芯片。故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整个接口板核心的设计。   1 系统总体架构   1553B总线信号进入接口板后,首先通过隔离变压器进行电平转化,使之匹配后面收发器的工作电压。收发器再把电平转 化后1553B差分信号转化为可识别的TTL电平。但此时的信号仍然是曼彻斯特Ⅱ型码,故需经解码和串并转换,同时完成数据 字的同步、数据、曼彻斯特码错误的检出、奇偶检测和位/ 字计数等,处理后的数据串并转换后存入内存再对其进行相关的协 议处理。发送数据时,将终端接收的数据暂存于内存中,等待发送命令。一旦收到发送命令,即发送数据并通过并串转换后进 行曼彻斯特编码且调制解调后发送到1553B的双余度总线上。   2 系统硬件构成及其实现   信号调制解调用隔离变压器和收发器,分别采用的是HOLT公司PM-DB2725EX和HI-1570芯片。而从曼彻斯特编解码后的 部分都可在一片FPGA芯片内实现,选定Altera公司Cyclone系列的EP1C12作为主芯片。其中FPGA与总线间接口部分的电路 如图2。   FPGA与总线间接口部分的电路   3 FPGA内部的模块构成及实现   FPGA片内的实现,通过Verilog程序和调用QuartusII软件内部宏模块完成,可分为双冗余曼彻斯特II编解码及串并转换、 总线传输逻辑、终端协议和消息处理、内存及控制器和子系统等模块。   3.1 双冗余曼彻斯特II编解码及串并转换模块   该模块实现曼彻斯特码的编解码,串并转换后同总线传输逻辑模块进行通信。原始数据采样采用16M时钟频率。   3.2 总线传输逻辑模块   该模块对上一模块的16位并行数据按1553B协议定义进行分解、存储,并给协议模块响应信号及对其命令执行,发出相应 状态字和数据字。   3.3 内存及控制器模块   用作系统寄存器和与下级子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存贮区,以响应其它各模块可能存在的寄存器和数据访问,该模块由 以下3个子模块组成:   DPSRAM模块:为Quartus软件宏模块altsyncram的实例化调用,在物理上为FPGA芯片片内SRAM的调用。实例化调用 后为双端口可同时读写的同步SRAM内存,以满足总线传输逻辑,协议处理模块,初始化自检模块之一和子系统模块可能同时 存在的访问请求。   RAM_Control模块:为上一模块DPSRAM的内存控制器,根据上游(user_interface模块)信号产生符合DPSRAM时序的 读写使能,地址,数据和读写确认信号。   user_interface模块:解决多端口输入不能直接线与和定向输出从DPSRAM读取的数据的问题。   3.4 终端协议和消息处理模块   该模块解析接收到的命令并通知总线传输模块做出相应的响应。可分为以下4个子模块:①read模块完成指令字的读取; ②protocol模块完成指令字分析和协议的处理;③write模块根据protocol模块解析命令后发过来的指令完成对应状态字的修改; ④choose模块将对read和 write两个模块发给ram的命令和地址进行选通。   3.5 子系统模块   子系统含收发、终端地址产生和校验等模块。①收发模块:完成存贮器16位的并行数据和2400bit串行数据的转换;②终 端地址产生和校验模块:终端地址由子系统的拨码开关设定,即读取拨码开关的电平值并产生相应的地址奇校验位后存贮到内 存的终端地址寄存器中,并初始化状态字。编写以上各模块代码时,状态机跳转的条件原来是检测电平值,但在仿真过程中发 现有时检测不到或多次检测到从而导致状态机误操作,改用如下跳变沿检测后问题得到解决,对应代码为:
  对应代码   其原理为:将需检测的信号不断地通过2个D触发器连续锁存2次,当检测到2次锁存的值符合跳变沿条件时才执行动作如 图3。采用该检测方式后程序仿真不出现类似不稳定问题,但同时也造成1个时钟周期的额外延时。   3.6 仿真及FPGA实现   以上各功能模块采用Verilog编写,内存则调用QuartusII宏模块。整个程序的功能仿真,综合布线和最后的时序仿真均用 ALTERA公司的QuartusII完成。各模块综合后在QuartusII中编译后生成symbol。   为某型号调谐滤波器与1553总线通信的消息仿真波形。其中:RT地址设定为00101,即图4中拨码开关pat4~pat0的电平 值,子地址为00001。复位后第1条消息为RT不发送数据请求时发送矢量字模式命令及其响应,状态字所带的数据字为 &H0000,该命令循环发送至 RT直到有请求第3条消息的情况;第2条消息为RT接收1个数据字命令及其响应;第3条是当RT 有发送数据请求时的发送矢量字及其响应,状态字所带的数据字为&H0001;第4条是RT发送两个数据字命令及其响应;第5 条是带数据字的同步模式命令及其响应。   由仿真波形可见,该系统基本满足该滤波器的应用,为进一步验证其实际应用和其他协议,将其下载至FPGA中进行测 试。FPGA内部是基于 SRAM结构的,因此需要1片配置芯片固化其内部结构,故采用JTAG模式和主动串行模式(AS)2种配 置模式。调试时使用JTAG模式直接将逻辑写入 FPGA内部,调试好后再用AS模式将程序写入配置芯片EPCS4中,经测试通 过。   4 结语   基于FPGA技术的总线接口板设计,已通过某军用飞机的测试,实现1553总线和子系统的通讯。将FPGA技术应用于 1553B总线接口,设计成本降低,设计周期缩短,系统的集成度提高,扩展能力增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DDC datasheet http://www.dzsc.com/datasheet/DDC_1870710.html. [2]. TTL datasheet http://www.dzsc.com/datasheet/TTL_1174409.html. [3]. HI-1570 datasheet http://www.dzsc.com/datasheet/HI-1570_1517923.html. [4]. EP1C12 datasheet http://www.dzsc.com/datasheet/EP1C12_527237.html. [5]. H0001 datasheet http://www.dzsc.com/datasheet/H0001_1594166.html. [6]. EPCS4 datasheet http://www.dzsc.com/datasheet/EPCS4_1054701.html.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