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浙江宁波会计继续教育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40 题,每题 1 分)
1.管理会计理论引入中国的时间是( D )。
A.20 世纪 70 年代初
B.20 世纪 70 年代末
C.20 世纪 80 年代初
D.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2.决策的基础是( B )。
A.历史数据
B.预测
C.规划
D.战略目标
3.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表现是( A )。
A.计划和预算
B.成本控制
C.销售预测
D.生产决策
4.下列不属于管理会计“控制”职能的是( D )。
A.编制业绩报告
B.工作绩效分析
C.预算偏差纠正
D.资源分配
5.1952 年( C )年会正式采用“管理会计”来统称企业内部会计体系,标志着管理会计
正式形成。
A.美国会计学会 AAA.
B.全美会计师协会 NAA.
C.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D.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 ICMA
6.CMA 指的是( B )。
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
B.注册管理会计师
C.美国管理会计师
D.管理会计师
7.在管理会计历史进程中,竞争焦点转移的各个阶段依序表现为( C )。
A.技术革新→原材料和能源→经营信息→移动互联
B.原材料和能源→流程管理→经营信息→移动互联
C.原材料和能源→技术革新→经营信息→移动互联
D.原材料和能源→技术革新→流程管理→移动互联
8.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是指( C )。
A.立足于隐性成本的信息可靠性
B.立足于显性成本的信息可靠性
C.立足于隐性成本的信息相关性
D.立足于显性成本的信息相关性
9.不同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报告的依据是( A )。
A.经营逻辑和管理者需要
B.管制要求
C.法定或权威当局指令
D.会计准则
10.下面哪一类报告类型通常不是管理会计所提供的( C )。
A.特定决策分析报告
B.控制报告
C.通用财务报告
D 业绩评价报告
11.下列各条中不属于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的是 (
B
)。
A.相关
B.精确
C.一致
D.可理解
12.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是(
D
)。
A.相关性
B.预测性
C.适时性
D.都正确
13.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会计
B.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同源
C.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享部分信息
D.以上都正确
14.目标成本管理属于管理会计前沿领域中的哪个模块?(
A
)
A.以决策为主轴
B.以控制为主轴
C.以绩效评价为主轴
D.系统战略为主轴
15.经济增加值属于管理会计前沿领域中的哪个模块?(
C
)
A.以决策为主轴
B.以控制为主轴
C.以绩效评价为主轴
D.系统战略为主轴
16.下列有关管理会计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重要分支
B.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
C.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
D.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下列符合管理会计特征的有(D )。
A.按法定会计分期,很少有弹性。
B.只有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主体需要
C.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审计才能使用
D.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管理会计研究成果的是(D )。
A.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
B.既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同时也为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度制定机构及税务当
局等非管理集团服务
C.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提供用来解释实际和计划所必需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
D.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19.在价值结合论中,从实质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 C)活动。
A.投资
B.筹资
C.生产经营
D.管理
20.关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
B.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院校、国家会计学院等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
C.维持我国管理会计在国际的领先地位
D.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21.预算法是( C )的核心。
A.经济法
B.司法
C.财政法
D.税法
22.通过国家立法制定( B ),从而实现预算法治化管理。
A. 《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C. 《经济法》
D. 《税法 》
23.近现代的政府预算制度最先发源于( A )。
A.英国
B.美国
C.意大利
D.德国
24.我国预算法具有比较强的( A )特点。
A.程序法
B.实体法
C.监督法
D.审核法
25.预算法一方面通过控制政府权力和规范政府行为来实现财政收支的健康、合理发展,另
一方面也要保证政府利用预算收支去完成其所担负的各项基本职能,这是预算法实现
( A )的理念。
A.国家宏观调控
B.公平
C.控制政府权力
D.正当程序
26.预算权绝 不是公权机关的权 力,相反却是国家 全体人民的权力 ,这体现了预算法
( A )的理念。
A.控制政府权力
B.实现国家宏观调控
C.公平
D.正当程序
27.预算作为财政分配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具有分配、调控和监督的职能,本质是一种
社会财富的分配方案,对社会的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各个地区间的经济均衡发展,
这体现了预算法(B)的理念。
A.正当程序
B.公平
C.可诉性
D.宏观调控
28. “地方人代会一时难以改变习惯做法,不仅要审查本级的预算草案,而且仍以计划经济
下的思维方式去关心并要求了解全地区总的预算,在下一级人代会没有全部举行的情况下,
下级财政部门只好代编报送,这样的预算与《预算法》要求相去甚远。”此问题反映了财政
预算编制中的( B )问题。
A.复式预算编制的问题
B.层层代编的问题
C.预算编制时间过短的问题
D.收入预算编制的问题
29.下列选项不属于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的有( D )。
A.收入预算编制的问题
B.预算编制时间过短的问题
C.层层代编的问题
D.宏观调控问题
30.人大及其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负责预算的具体工作中不包括( D )。
A. 审查
B. 批准
C. 监督
D. 编制
31.预算法是国家调整( C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财政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
A. 财政关系
B. 预算关系
C. 法律关系
D. 社会关系
32.新《预算法》在有限“开闸”地方发债的同时,对地方政府发债做出了诸多具体规定,
设置了( C )大限定措施,以严格防范债务风险的扩张。
A. 六
B. 七
C. 八
D. 九
33.《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中对预算执行管理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包括加快转移支付预算正式下达进度,除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外,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
付在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
)内正式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在( A )内正式下达。
A.30 日,90 日
B.30 日,60 日
C.15 日,90 日
D.15 日,60 日
34.省级政府接到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或专项转移支付后,应在( B )内正式下达到县级
以上地方各级政府。
A.15 日
B.30 日
C.60 日
D.90 日
35.国家预算关系的客体可分为预算法规定的收入和预算法规定的支出,即( B ),这些
收入与支出的范围分别在《预算法》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有明确规定,它是编制政府
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
基础性工作。
A.预算财政分类体系
B.预算收支分类体系
C.预算平衡收支体系
D.预算资金支配体系
36.《预算法》修订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 C )。
A.对立法宗旨进行的全面修改
B.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的修改
C.预算管理的核心权力在人大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
D.预算公开、预算监督等方面的大幅修改
37.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是( B )。
A.加强预算内容的细化
B.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
C.健全公开透明预算制度
D.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38.新《预算法》旨在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收支平衡向( D )拓展。
A.收支预算
B.政策
C.支出预算
D.支出预算和政策
39.要逐步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 C )以
上。
A.50%
B.40%
C.60%
D.70%
40.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
接缴入国库,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
理制度是( C )制度。
A.权力制衡与牵制制度
B.临时预算制度
C.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D.分权制衡的预算管理体制
二、多选题(共 20 题,每题 1.5 分)
1.管理会计的作用有( ABCD )。
A.提供决策信息
B.进行内外部沟通
C.制定计划(或预算)
D.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2.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BCD )。
A.预测与规划
B.决策
C.控制
D.考核
3.管理会计的预测职能主要反映在( ABCD )。
A.销售预测
B.成本预测
C.利润预测
D.资金需要量预测
4.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是( A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