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山东滨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A卷.doc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资料共2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山东滨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A 卷 试卷类型:A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 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10000 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 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下列选项中能证实这一说法的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河姆渡 遗址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 7000 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 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河姆渡人的生活特征符合题干“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 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描述,D 项正确;元谋人、北京人、山 顶洞人都处在旧石器时代,未从事农业生产,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2.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 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 A. 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 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 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 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 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可知,考古发掘与古书记载相互印证,A 项正确;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 项;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排除 C 项;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 某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下列物品属于( ) A. 实物史料 B. 文献史料 C. 图像史料 D. 口述史 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秦半两、铜权、铜量和秦空心砖都属于真实存在、可以亲 眼见到的文物,属于实物史料,A 项正确;文献史料的主要展现形式是文字,图像史料的主 要展现形式是图片,口述史料的主要展现形式是亲历者口述下的录音等,均与题意不符,排 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 一观点的是( ) A.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C. 前秦东晋淝水之战 【答案】B 【解析】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
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还有就是人民的辛勤劳作,这证明了人民群众才是 历史的创造者,辛勤劳动的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B 项正确;西晋之所以能够 灭吴统一全国,一则是顺应了历史统一的大趋势,二则是西晋整体实力远远超过东吴,前秦 东晋的淝水之战中,东晋之所以能以弱胜强,主要是因为苻坚的骄傲自满和东晋的战略得当,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这证明国家政策可以促进民族交融,ACD 三项中的历 史无法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排除 ACD 三项。 故选 B 项。 5. 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 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 ( ) A.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 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 致 C. 《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 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 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可知,《旧唐书》 《新唐书》对唐太宗的评价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说明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 证,D 项正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A 项;两部史书对 唐太宗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排除 B 项;《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题干未体现,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6. 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 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 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这表明( ) A. 元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B. 人口流动促进民族进一步交融 C. 元朝统一后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D. 国家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
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等内容可知,元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这得益于元朝统一后的人口流动,B 项正确;元朝实行人分四等的四等人制,带有明显的民 族歧视色彩,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 AC 两项表述不恰当,无法从材 料中得出,排除 AC 两项;元朝时期的确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 湖和台湾,设立宣政院统辖西藏等,但材料未提及这些,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 明朝时,松江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称;苏州是著名的丝织印染中 心,蜚声中外;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这说明当时( ) A. 手工业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B.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不断加强 C. 农村自然经济受到猛烈冲击 D.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松江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苏州是著名的丝织印 染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表明这一时期区域生产的专业化不断加强,B 项正确; 手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特征开始于春秋末期,这也与货币经济形态的开始活跃相同步,与题干 内容中明朝时期不符,排除 A 项;鸦片战争后,农村自然经济受到猛烈冲击,与题干内容中 明朝时期不符,排除 C 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与我国的史实不符,排除 D 项。故 选 B 项。 8. 1943 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 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与日本占领上述地区相关 的事件有( ) A.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南京条约》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九一八事变 D.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和九一八事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5 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通过此条约侵占了我 国的台湾岛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 100 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山河,C 项正确;《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此条约侵占的地方是香港岛,与题意不符,排除 AB 两项;《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惩罚与限制德国,日本侵占中国的台湾岛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是通过《马关条约》,排 除 D 项。故选 C 项。 9. 清德宗(1875-1908 年在位)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关于变法的时间,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18 世纪末 B. 庚子年 C. 光绪二十四年 D. 清朝中 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清德宗(1875-1908 年在位)”和所学可知,1898 年 6 月,清德宗光绪帝颁 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因为光绪帝在 1875 年继位,所以 1898 年正是光绪二十四 年,C 项正确;1898 年是 19 世纪末,排除 A 项;1898 年是戊戌年,庚子年是 1900 年,排 除 B 项;1912 年清朝灭亡,所以 1898 年属于清晚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0.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 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 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 维新变法的失败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答案】D 【解析】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 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 1919 年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 大作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 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 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这些条件已经具备了一个政党成立的阶级基 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便应运而生了,D 项正确;1898 年维新变法的失败,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排除 A 项;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排除 B 项;1915 年,陈独
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 文化运动,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 孙中山指出:“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 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 提出三民主义 C. 主张国共合作 【答案】C 【解析】 B. 领导武昌起义 D. 创立黄埔军校 【详解】据题干“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 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可知,共产党和国民党有相同的追求。 因此,他主张国共合作,C 项正确;三民主义发表于 1905,排除 A 项;领导武昌起义是 1911 年,排除 B 项;创立黄埔军校在国共合作后,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 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可知(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A. 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B. 长征前,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 C. 红二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 D.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变得机动灵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
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D 项 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而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 A 项; 长征前,红一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而不 是红四方面军,排除 B 项;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而 不是红二方面军,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3. 1940 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 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 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石 人们( ) A. 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 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 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 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0 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借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 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1945 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 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比作两座大山,以愚公自称,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综上所述,二者都是以“愚 公精神”号召人们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C 项正确;题干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 报告都与“民主选举”、“争取美苏支援”、“开辟致富道路”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4. 1946 年 7 月-1948 年 12 月,渤海区(涉及现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淄博市、 济南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天津市南部部分县区)共出动支前民工 1296685 人(次), 运送到前线的军粮 1.35 亿公斤。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 ) A. 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背景 B.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 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 D. 三大战役胜利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46 年 7 月-1948 年 12 月,渤海区(涉及现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 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天津市南部部分县区)共出动支前民工 1296685 人(次),运送到前线的军粮 1.35 亿公斤。”可知,解放战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 持,反映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B 项正确;1946 年 7 月时,蒋介石已发动内战,排除 A 项;题干重在强调人民的支持,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无关,排除 C 项;1948 年三大战
役刚开始,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5. 1913 年中国纺纱业共有纱锭 65 万枚,到 1919 年增为 118 万枚。在 1896 至 1912 年的 17 年间,民族资本开设面粉厂 47 家,1913 至 1921 年的 9 年间设立 105 家,推动这些行业 快速发展的事件主要是( ) A. 洋务运动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B.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C. 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官僚资本的扩 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13 至 1921 年的 9 年间设立 105 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 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C 项正确;1901 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与题干内容“1913 至 1921 年的 9 年间设立 105 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不符,排除 AB 项;官僚资本的扩张与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相关,与题干内容“1913 至 1921 年的 9 年间 设立 105 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6. 下表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 1956-1965 年国内生产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 ) 1956 1957 1958 1959 1030. 1071. 1312. 1447. 7 4 3 5 196 0 147 0.1 时间 (年) 国内 生产 总值 (亿 元) 1961 1962 1963 1964 196 5 1232. 1162. 1248. 1469. 173 3 2 3 9 4 A.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 B.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C. 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D.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