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下午卷.doc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资料共2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 (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 (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符合题意,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2014 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下午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 4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均质地基,以下措施中既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又可以有效减小地基沉降的是哪个选项? ( ) A. 设置基础梁以增大基础刚度 B. 提高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C. 采用“宽基浅埋”减小基础埋深 D. 设置地下室增大基础埋深 【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 5.2.4 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 3m 或埋置深度大于 0.5m 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式中,fa 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 5.2.3 条的原则确定;fak 为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 5.2.3 条的原则确定;ηb、ηd 为基础宽度和埋置深 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 5.2.4 取值;γ为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 (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b 为基础地面宽度(m),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 3m 时按 3m 取值,大于 6m 时按 6m 取值;γm 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d 为基础 埋置深度(m)。 则由上公式可得,D 项,增大基础埋深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设置地下室形成补偿基础,可 以减小基底附加应力,从而减小沉降。所以设置地下室增大基础埋深既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又可以有效减小地基沉降。 AB 两项,设置基础梁以增大基础刚度,提高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但基地附加应力未变,无法减少地基沉降;C 项,采用“宽基浅埋”减小基础埋深仅能减少 地基沉降,不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 场地的天然地面标高为 5.4m,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基底埋深位于天然地面下 1.5m,在基 础工程完工后一周内,室内地面填方至设计标高 5.90m,以下计算取值正确的是哪项?( ) A. 按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时,基础埋深 d=2.0m B. 承载力验算计算基底压力时,基础和填土重 Gk=γGAd 中的基础埋深 d=2.0m C. 地基沉降计算中计算基地附加压力 p=p0-γd 时,基础埋深 d=2.0m D. 在以上的各项计算中,基础埋深均应取 d=2.0m 【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 5.2.4 条规定,基础埋深在填方整平 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承载力计算用的基础埋深 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 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A 项基础埋深 d=1.5m, B 选项基础埋深 d=2.0m,C 选项基础埋深 d=1.5m。 3. 某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跨度 2m,柱距 9m,单柱荷载 3000kN,基础持力层主要为
密实的砂卵石,在选择柱下基础形式时,下列哪种基础形式最为合理?( ) A. 筏形基础 B. 独立基础 C. 桩基础 D. 十字交叉梁基础 【答案】 B 【解析】 题目中上部结构为单层工业厂房,持力层为密实砂卵层,地基承载力较高,且单柱竖向荷载 较大。A 项,筏形基础常用于高层建筑,适用地基承载力较低、不均匀沉降较大的地基;B 项,独立基础适用于土质均匀、地基承载力较高、竖向荷载较大的情况;C 项,当天然地基 不满足承载性能要求时可采用桩基础;D 项,地基软弱且在两个方向分布不均匀时,采用扩 展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可采用十字交叉梁基础。 4. 三个不同地基上承受轴心荷载的墙下条形基础,基础底面荷载、尺寸相同,三个基础的 地基反力的分布形式分别为:①马鞍形分布,②均匀分布,③倒钟形分布,问基础在墙与基 础交接的弯矩设计值之间的关系是哪一个选项?(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墙下条形基础可视为刚性基础,中心荷载下刚性基础的基底反力分布在基底压力不超过土的 强度时呈马鞍形分布,当基底压力逐渐增加(或地基土强度变小),基底反力逐渐趋于平均, 当基底压力增大(或地基土强度变小)到一定程度时,基底反力呈倒钟形分布。在基底压力 相同,地基不同的情况下,墙与基础交接的基底反力马鞍形分布>均匀分布>倒钟形分布, 故墙与基础交接的弯矩设计值之间的关系为:马鞍形分布>均匀分布>倒钟形分布,即①> ②>③。 5.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在沉降计算的应力分析中, 下列对于地基的假定哪个是错误的?( ) A. 地基为弹塑性体 B. 地基为半无限体 C. 地基为线弹性体 D. 地基为均质各向同性体 【答案】 A 【解析】 D 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 5.3.5 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 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ABC 三项,计算地基中的附 加应力时,假定地基土是各向同性的、均质的、线性变形体,而且在深度和水平方向上是无 限的。由于地表是临空的,这样就可以把地基土看成均质各向同性的线性变形半无限空间体, 从而可以应用弹性力学中的弹性半无限空间理论解答。 6.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关于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 基础的设计,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 对具备形成冲切锥条件的柱基,应验算基础受冲切承载力 B. 对不具备形成冲切锥条件的柱基,应验算柱根处基础受剪切承载力
C. 基础底板应验算受弯承载力 D. 当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可不验算基础顶面的受压承载力 【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 8.2.7 条规定,扩展基础的计算应符 合下列规定:①对柱下独立基础,当冲切破坏锥体落在基础底面以内时,应验算柱与基础交 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②对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 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以及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基础受剪切承 载力;③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④当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 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7. 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关于偏心竖向压力作用下,群桩基础中 基桩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哪个选项?( ) A. 距离竖向力合力作用点最远的基桩,其桩顶竖向作用力计算值最小 B. 中间桩的桩顶作用力计算值最小 C. 计算假定承台下桩顶作用力为马鞍形分布 D. 计算假定承台为柔性板 【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 5.1.1 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桩顶竖向和水 平力的计算对柱下独立桩基,按承台为刚性板和反力呈线性分布的假定。根据公式: 距离竖向力合力作用点最远的基桩,其桩顶竖向作用力计算值最小,公式中取“-”号。 8. 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在确定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时,下列哪 种情况下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 ) A.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承台底为液化土 B.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结构,承台底为新近填土 C.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承台底为正常固结黏性土 D.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承台底为湿陷性土 【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 5.2.4 条规定,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 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①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 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②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③按变刚度 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④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A 项,根据第 5.2.5 条规定,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 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 9. 下列各项措施中,对提高单桩水平承载力作用最小的措施是哪一项?( ) A. 提高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B. 增大桩的直径或边长 C. 提高桩侧土的抗剪强度 D. 提高桩端土的抗剪强度
【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 5.7.2 条第 4 款规定,A 项,提高混凝土的 强度,桩体刚度在开始段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快速增加,而后增加速度越来越慢,通过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提高桩体刚度作用有限,提高水平承载力的作用有限;B 项,增大直 径使桩体的截面模量增大,桩体抗弯刚度增大,是提高水平承载力最有效的措施;C 项,提 高桩侧土的抗剪强度使桩侧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m 增大,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a 增大, 水平承载力增加;D 项,桩端土的抗剪强度和水平承载力无关。 10. 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下列关于竖向受 压桩基承载特性的描述哪项是最合理的?( ) A. 摩擦型群桩的承载力近似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 B. 端承型群桩的承载力近似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 C. 摩擦端承桩的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担 D. 端承摩擦桩的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担 【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 3.3.1 条规定,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摩 擦端承桩的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担;端承摩擦桩的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担。端 承型群桩,持力层刚性,桩端贯入变形小,由桩身压缩引起的桩顶沉降不大,承台底面土反 力小,端承型群桩基础中基桩的工作性状近似接近单桩,端承型群桩的承载力近似等于各单 桩之和;摩擦型群桩基础由于应力扩散和承台效应,承载力不等于单桩之和。 11. 下列哪一选项符合《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关于桩基础的构 造要求?( ) A. 对于锤击或静压沉桩的摩擦桩,在桩顶处的中距不应小于桩径(或边长)的 3 倍 B. 桩顶直接埋入承台连接时,当桩径为 1.5m 时,埋入长度取 1.2m C. 当钻孔桩按内力计算不需要配筋时,应在桩顶 3.0~5.0m 内配置构造钢筋 D. 直径为 1.2m 的边桩,其外侧与承台边缘的距离可取 360mm 【答案】 C 【解析】 C 项,根据《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 5.2.2 条第 3 款规定,钻(挖) 孔桩应按桩身内力大小分段配筋。当内力计算表明不需配筋时,应在桩顶 3.0~5.0m 内设构 造钢筋;A 项,根据第 5.2.4 条第 2 款和第 3 款规定,锤击、静压沉桩,在桩端处的中距不 应小于桩径(或边长)的 3 倍,对于软土地基宜适当增大;边桩(或角桩)外侧与承台边缘 的距离,对于直径(或边长)小于或等于 1.0m 的桩,不应小于 0.5 倍桩径(或边长),并不 应小于 250mm;对于直径大于 1.0m 的桩,不应小于 0.3 倍的桩径(或边长),并不应小于 500mm; B 项,根据第 5.2.5 条第 2 款规定,当桩顶直接埋入承台连接时,应在每根桩的顶面上设 1~ 2 层钢筋网。当桩顶主筋伸入承台时,承台在桩身混凝土顶端平面内须设一层钢筋网,在每 米内(按每一方向)设钢筋网 1200~1500mm2,钢筋直径采用 12~16mm,钢筋网应通过桩顶 且不应截断。承台的顶面和侧面应设置表层钢筋网,每个面在两个方向的截面面积均不宜小 于 400mm2/m,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400mm;D 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第 4.2.1 条规定,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5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 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150mm 12. 某铁路桥梁钻孔灌注摩擦桩,成孔直径为 1.0m,按照《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 10002.5—2005),其最小中心距应为下列何值?( )
A. 1.5m B. 2.0m C. 2.5m D. 3.0m 【答案】 C 【解析】 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第 6.3.2 条规定,钻(挖)孔灌 注摩擦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 2.5 倍成孔桩径,钻(挖)孔灌注柱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 2 倍成 孔桩径。该桩为钻孔灌注摩擦桩,其成孔直径为 1.0m,故其最小中心距为 2.5m。 13. 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 50 年,非腐蚀环境中的建筑桩基,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要求?( ) A. 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 B. 预应力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5 C. 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D.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作抗拔时,应按桩身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要求进行桩身混凝土抗 裂验算 【答案】 B 【解析】 ABC 三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 8.5.3 条第 5 款规定,设 计使用年限不少于 50 年,非腐蚀环境中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预应力桩 不应低于 C40,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D 项,根据第 8.5.12 条规定,非腐 蚀环境中的抗拔桩应根据环境类别控制裂缝宽度满足设计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按桩身 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要求进行桩身混凝土抗裂验算。 14.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采用静压法沉桩时,预制桩的最 小配筋率不宜小于下列何值?( ) A. 0.4% B. 0.6% C. 0.8% D. 1.0% 【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 4.1.6 条规定,预制桩的桩身配筋应按吊运、 打桩及桩在使用中的受力等条件计算确定。采用锤击法沉桩时,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 于 0.8%。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 0.6%,主筋直径不宜小于 14mm,打入桩桩顶 以下(4~5)d 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 15. 某锚杆不同状态下的主筋应力及锚固段摩擦应力的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问哪根曲线 表示锚杆处于工作状态时,锚固段摩擦应力的分布?( )
题 15 图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 8.4.1 条条文说明图 4 规定,a 曲线 表示锚杆处于工作状态时,锚固段摩擦应力的分布;b 曲线表示锚杆处于破坏阶段时的锚杆 摩擦应力分布;c 曲线表示锚杆处于工作阶段时的张拉材料抗拉强度;d 曲线表示锚杆应力 超过工作阶段,变形增大时应力分布情况。 16. 关于计算挡土墙所受的土压力的论述,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 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可以计算墙背上各点的土压力强度,但算得的主动土压力偏大 B. 采用库仑土压力理论求得的是墙背上的总土压力,但算得的被动土压力偏小 C. 朗肯土压力理论假设墙背与填土间的摩擦角δ应小于填土层的内摩擦角β,墙背倾角ε 不大于 45°-φ/2 D. 库仑土压力理论假设填土为无黏性土,如果倾斜式挡墙的墙背倾角过大,可能会产生第 二滑裂面 【答案】 C 【解析】 A 项,朗肯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土体水平,计算结果主动土压力偏大,被 动土压力偏小;B、D 两项,库仑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假定滑动面为平面,滑动楔体为刚性体, 计算结果主动土压力比较接近实际,而被动土压力偏小,当墙背与竖直面的夹角大于 45° -φ/2 时,滑动块体不是沿着墙背面滑动,而是在填土中产生第二滑裂面。 17.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相关要求,下列关于锚杆挡墙的 适用性说法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锚杆挡土墙适用于填土边坡 B.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肋式锚杆挡土墙适用于挖方边坡 C. 钢筋混凝土格构式锚杆挡土墙适用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 D. 可能引发滑坡的边坡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土墙支护 【答案】 C 【解析】 C 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 9.1.2 条第 3 款规定,高度较 大、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AB 两项,第 9.1.1 条条文说明规 定,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锚杆挡墙适用于填方地段;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肋式锚杆挡土墙适用于 挖方地段,当土方开挖后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应采用 “逆作法”施工。钢筋混凝土格架式锚
杆挡土墙:墙面垂直型适用于整体性较好的 I、II 类岩石边坡。 D 项,根据第 9.1.2 条规定,下列边坡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①位于滑坡区域或切坡 后可能引发滑坡的边坡;②切坡后可能沿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破坏后果严重的边坡;③高 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④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筑物基础的Ⅳ类岩质边坡和土质 边坡。 18.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采用抗滑桩,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关于作用在抗滑桩上滑坡推力的说法,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 滑坡推力计算时采用的滑带土的强度指标,可采用试验资料或反算值以及经验数据等综 合分析确定 B. 在计算滑坡推力时,假定滑坡体沿滑面均匀下滑 C. 当滑体为砾石类土或块石类土时,下滑力计算时应采用梯形分布 D. 滑坡推力计算时,可通过加大自重产生的下滑力或折减滑面的抗剪强度提高安全度 【答案】 C 【解析】 C 项,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第 10.2.3 条条文说明规定, 当滑体为砾石类土或块石类土时,下滑力采用三角形分布;当滑体为黏性土时,采用矩形分 布;介于两者之间时,采用梯形分布。A 项,根据第 10.2.2 条规定,滑坡推力应根据其边 界条件(滑动面与周界)和滑带土的强度指标通过计算确定,滑动面(带)的强度指标,可 采用试验资料或用反算值以及经验数据等综合分析确定;B 项,根据第 10.2.3 条的条文说 明规定,在计算滑坡推力时,通常假定滑坡体沿滑动面均匀下滑;D 项,根据第 10.2.4 条 条文说明规定,滑坡推力的计算方法是工程设计中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加大自重产生 的下滑力增加安全度。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计算方法,通过折减滑面的抗剪强度增大安全度。 19. 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16),对沿河铁路冲刷防护工程设计,下列 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 防护工程基底应埋设在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 1.0m 或嵌入基岩内 B. 冲刷防护工程应与上下游岸坡平顺连接,端部嵌入岸壁足够深度 C. 防护工程顶面高程,应为设计水位加壅水高再加 0.5m D. 在流速为 4~8m/s 的河段,主流冲刷的路堤边坡,可采用 0.3~0.6m 的浆砌片石护坡 【答案】 C 【解析】 A 项,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16)第 12.4.5 条第 1 款规定,用于河流冲 刷或岸坡的护坡,应埋设在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 1.0m 或嵌入基岩内不小于 0.2m。 B 项,从河流作用角度考虑,冲刷防护工程应与上下游岸坡平顺连接,以避免河流对防护工 程的强烈冲刷作用,端部嵌入岸壁足够深度以保证冲刷防护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C 项,冲刷防护工程的工程顶面高程的设计,应考虑设计水位、波浪侵袭高及安全高度。 D 项,第 12.4.2 条第 2 款规定,浆砌片石或混凝土护坡用于受主流冲刷、流速不大于 8m/s, 波浪作用强烈的地段。第 12.4.4 条规定,浆砌片石护坡厚度不宜小于 0.3m。 20. 关于土石坝反滤层的说法,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 反滤层的渗透性应大于被保护土,并能通畅地排出渗透水流 B. 下游坝壳与断裂带、破碎岩等接触部位,宜设置反滤层 C. 设置合理的下游反滤层可以使坝体防渗体裂缝自愈 D. 防渗体下游反滤层材料的级配、层数和厚度相对于上游反滤层可简化 【答案】 D 【解析】
D 项,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第 7.6.6 条规定,根据材料性能、 库水位变化情况等,防渗体上游反滤层材料的级配、层数和厚度相对于下游反滤层可简化。 A 项,根据第 7.6.2 条规定,坝的反滤层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使被保护土不发生渗透变形; ②渗透性大于被保护土,能通畅地排出渗透水流;③不致被细粒土淤塞失效。B 项,根据第 7.6.4 条规定,非均质坝的坝壳内的各土层之间,宜满足反滤准则;下游坝壳与透水坝基的 接触区,与岩基中发育的断层、破碎带和强风化带的接触部位,如不满足反滤准则,应设反 滤层。C 项,根据第 7.6.5 条规定,防渗体下游和渗流逸出处的反滤层,除应满足 7.6.2 的 规定外,在防渗体出现裂缝的情况下,土颗粒不应被带出反滤层,裂缝可自行愈合。 21. [已过时]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相关要求,对边坡锚固进行 计算有两种简化方法,第一种是锚固作用力简化为作用在坡面上的一个集中力,第二种是锚 固作用力简化为作用在滑面上的一个集中力。这两种计算方法对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的 影响分析,下列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 A. 应取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的锚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作为锚固边坡的安全系数 B. 当滑面为不规则面,滑面强度有差异时,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不同 C. 当滑面为单一滑面(平面滑动面)、滑面强度相等时,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 D. 第一种方法计算的锚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比第二种的要大 【答案】 D 【解析】 A 项,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第 5.5.2 条第 3 款规定,对锚固边坡进 行稳定性计算时,锚固作用力可简化为作用于滑面上的一个集中力;BCD 三项,根据第 5.5.2 条条文说明规定,当滑面为单一滑面(平面滑动面)、滑面强度相同时,两种方法的计算结 果相同,当滑面为不规则面、滑面强度有差异时,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异大。 【说明】新规范已对上述内容进行修订。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第 5.5.3 条第 3 款规定,对锚固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时,锚固作用力可简化为作用于坡面上的 一个集中力。 22. 土石坝的坝基防渗稳定处理措施中,以下哪个选项是不合理的?( ) A. 灌浆帷幕 B. 下游水平排水垫层 C. 上游砂石垫层 D. 下游透水盖重 【答案】 C 【解析】 土石坝防渗稳定处理遵循“上挡下排”的原则,上游设置挡水体,下游设置排水体,对坝基 可采用灌浆帷幕处理。 23. 某透水土质边坡,当高水位快速下降后,岸坡出现失稳,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哪一 项?( ) A. 土的抗剪强度下降 B. 土的有效应力增加 C. 土的渗透力增加 D. 土的潜蚀作用 【答案】 C 【解析】 高水位快速下降,迎水坡土体内部水向外渗流,渗透力增加滑动力矩,对边坡稳定不利。 24. 一般情况下,在滑坡形成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下列哪种变形裂缝?(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