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2.第Ⅰ卷选择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都给出 A、B、C、D 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 小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3 分) 一、(15 分)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 1 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本诗的标题取自诗的第一句。 B. 《关雎》在艺术表现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如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 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C. 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第三章八 句写小伙子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一变为轻松明快,与第二 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D.《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都运用了“兴”的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寄意;《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 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2~4 题。 【甲】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 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欲穷.其林 B.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访求、探求。 C.隶而从.者 D.不可久居. 〔居〕居住。 〔穷〕尽。 〔从〕跟随。 3. 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的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该对外边的人说啊。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C.〔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 随风飘拂。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甲乙两文的语言特点都是简练。甲文从句法来看,全用散句,句子较短,所用词汇都是常用词,如 第二段开头的四句话(林尽......开朗)简洁到主语都没有。乙文描写潭边和岸上的景象时只用了 20 几个字,就把潭中怪石交错,岸上枝蔓交萦的景象概括而形象地表现出来。 B. 甲乙两文的文体相同,都采用古代“记”这种文体,或记叙,描写或议论抒情,属议论文范畴,它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写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C. 甲乙两文的主旨不同。在甲文当中,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 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乙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 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甲乙两文开头方式相似,都简约交代了发现美景的原因,甲文因陶醉桃林美景而发现桃花源,其景 宁静、优美。乙文因闻悦耳动听的水声而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其境幽静、凄清。 ● 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第 5 题。 5. 下列对《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部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水浒传》中,绰号“豹子头”的是林冲,他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主要事迹: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三打祝家庄。 B. 《西游记》中:“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
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这句描写的是 鱼篮观音。 C.《五猖会》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 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 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青年,由于生活的考验、斗 争的锻炼,和苏联的共产党的教育培养,使他从一个饭馆小伙计变成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他仇恨反 动阶级,对敌人顽强斗争,对革命事业忠诚,在无数次激烈的斗争中,锻炼成为钢铁般的革命战士。 二、(9 分)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6~8 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 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 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 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 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 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 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 .........。但是很快,我就抹 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 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 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 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 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 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 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 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 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
很开心。現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 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 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 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 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 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 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6. 下列对文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⑦段中的“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体现了“我”因为自己不能亲自照顾年迈的父亲而难过、无奈 (选自《读者》,2017 年第 6 期) 的心情。 B.第⑨段中的“穿过”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叹息声透力之强。表现父亲因为要去养老院而十分难 过,心情极度失落。 C.第⑨段中的“冲击”一词写出了那声音在“我”听来格外刺耳,表达了“我”因要送父亲去养老院的 不忍之情。 D.第⑩段中的“一脸快乐”,说明父亲体谅到“我”的难处,尽管自己不愿意去养老院,但也不想让“我” 为难,因此是快乐的,表现了父亲博大而无私的父爱。 7.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上笑得像花,主要原因是父亲看到儿子回来,认为儿子会接他一起生活, 心里高兴。 B.“我”想送父亲去养老院,父亲答应了,“我”却一夜未眠。说明“我”心里是愧疚的。 C.“我”回想父亲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引出下文“我”猜想父亲被送进养老院的感受,也使“我” 回忆起了父亲曾如何陪“我”长大,为“我”最终带父亲回北京,决心要永远照顾他的情节做铺垫。 D.“我”带父亲回到了北京,决定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说明“我”懂得感恩。 8. 下列对本文主旨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要做年迈的父亲永远的依靠,来报答他的养育之恩。 B.父爱恩重如山,告诫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违背父亲的意愿。 C.我们应有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回报父母的恩情。 D.本文意在表明“感恩无终”。 三、(9 分) ● 阅读下面同学的一篇习作,完成 9~ 11 题。 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又是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天。这天,我和朋友正勾肩搭背 A 、 有说有笑地走向操场,要踢场热火朝 天的足球赛。 开始了,是敌方的球,①他们迈着看似杂乱无章的步伐,像几只喝醉酒的鸭子,摇摇晃晃向我们走来。 我们像一支离弦之箭向敌方冲去,而敌方肩膀一摇一耸,像跳起舞似的一个转身,漂亮地将我们甩在了后 面,“不”B! 我们心急如焚,赶忙叫道。而对方一脚却将球笔直的射入门中,而守门却将球 C 视若无物 ,
反应过来却也于事无补,上半场以我们的惨败而落下帷幕。 ②下半场开始了,守门员一脚踢出去,球像长了翅膀准确地落在我的脚前,我用力踢上去,一个假动 作,瞒天过海骗过对方。球传到队友脚下,我们似一条苏醒的猛虎,脚步灵妙无比,球像粘在脚上,D 般突破重重阻碍到达门前,③我一脚射向门里,守门员重重挡了回去,而队友及时的补射,想挽救却力不 势如破竹 从心。 轮到我们开球了,我队守门员一脚将球射上天空,对手都蹲身屏息,全神贯注地凝视着球。我却奋力 一跳,将落下的球准确无误的顶进自己门中,霎时,全场鸦雀无声,这时,对手捧腹大笑,笑声不绝于耳, 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垂头丧气。队员纷纷上前安慰。④下一场开始,我们重振旗鼓,行云流水般顺畅地传 球,我们脚下穿梭着球。默契的配合让我们力挽狂澜,赢利这场比赛。我们也喜出望外,欢呼雀跃。 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 9. 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10.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句改为:他们迈着看似杂乱无章的步伐摇摇晃晃向我们走来。 B.②句改为:下半场开始了,守门员一脚踢出去,球像长了翅膀准确地落在我的脚前,我轻轻踢上去, 一个假动作,瞒天过海骗过对方。 C.③句改为:我一脚射向门里,却被守门员重重挡了回去,而队友及时的补射,守门员想挽救却力不 从心。 D.④句改为:下一场开始,我们重振旗鼓,行云流水般顺畅地传球,球在我们脚下穿梭着。 11. 下列对本文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记叙了一场足球比赛:由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生动的再现了比赛的一些细节,最后总结 比赛的感受。 B. 本文表达的重点是:抓住“精彩”二字对比赛过程展开论述,比赛的精彩在于先是上半场惨败, 再是下半场的球踢错门,对手的强大预示着比赛想取得胜利很难,但在下一场比赛中却因为默契 最终获得胜利。 C. 本文开头只写了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天,在写景上显得比较单薄,应补写一些其他的景物。 D.本文结尾段虽然简短,却点明了题意。 四、(23 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87 分) 12.请你在下面答题中认真书写,评卷老师将根据你的书写情况评分。(6 分) 13.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词语和句子。(前五小题每空 2 分,后一小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1)微君之 ,胡为乎泥中?(《式微》) (2)青青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3) (4)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露未晞。(《蒹葭》) (5)《小石潭记》一文中和 《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是: 。 (6)《蒹葭》中体现诗的全部旨意,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4 题。
14.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地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 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某校八年级开展了以“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假如你 是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含标点限 100 个字内)(5 分) 五、(14 分)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第 15~17 题。 多读多写 张中行 ①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 ②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读他人文章以学习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理, 一种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词语及其组织)不只一种,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种,都是由前人习用的框架描 画或脱化而来。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 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 ③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 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 ④多读,所学又不只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容方面。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吸收“思想”。学作文, 由不会而变为会,由不好而变为好,既要能写,即顺利达意,又要有所写,即有值得研究的内容。这内容, 说是思想也好,知识也好,至少就初期说,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观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 吸收别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当然是“读”。还有一种是学“思路”。思想,知识,其出现,其存在, 都是有条理的,作文的内容必须合乎这个条理,这条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条理,也就是想 得头头是道,才能写得头头是道。这思路的条理也是渐渐培养成的,而培养之道,我个人的经验,就一般 人说,主要是来自“学”,即读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为思,至少就早期说,绝大部分是顺着他人 (所读之文)的路子走的。 ⑤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这 样,专靠多读,不多写是不是可以呢?据我所知,有的人,读的方面修养很高;却不轻易动笔,间或动笔, 像是功夫还是相当纯熟。这或许就是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者引杜甫的诗 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我想这意思并不完全对,或者说,话说得过于简略,以致我们理解 得不全面,事实是,就是不轻易动笔的人,以及“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至少在学习的时期,也是既勤读 又勤写的,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多写的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读来得 熟悉,必通过自已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 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 ⑥生而好之者也许没有,培养而成为书淫、诗癖的却所在多有。我还记得老师行辈中的一些人,他们 亲口说,“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没有书,手里没有笔,总觉得没着没落。”就这样,他们有的未 及上寿,一生却读了古今中外无数著作,写了上百万字。他们没觉得烦腻,反以为乐,原因就是多年如此, 成了难于改变的习惯。准此理,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 《作文杂读》,有删改。) (选自张中行
1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含标点限 30 个字内)(4 分) 16.请简要论述本文的论证思路。(含标点限 120 个字内)(6 分) 17. 结合自己的读写经历,说说多读多写的好处。(含标点限 60 个字内)(4 分) 六、作文(5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读《水浒传》我们也许体会到了什么是忠什么是义,读《西游记》我们也许体会到了即使本领高强的 孙悟空也需要和团队合作才能取得真经,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我们也许体会到了保尔的勇敢坚强,读 《朝花夕拾》我们也许感受到了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感情以及童年的美好。总之,读书能让 我们有很多感想和体会。相信你也一样,读了这些作品有很多感想。 请你选择以上谈到的一部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题目自拟;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 意发挥;不得泄露学校、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不可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 2. D(居,停留) 3. A(村里的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 B(不属于议论文,属于散文。) 5. A(三打祝家庄是宋江的主要事迹) 6. D(是故意假装“一脸快乐”的表情。) 7. A(文中并没有谈到父亲“认为儿子会接他一起生活”) 8. B(父爱恩重如山,但文中并没有谈到“告诫我们不管时候都不能违背父亲的意愿。”) 9. B(应把感叹号放引号内) 10. A(不用改) 11. C(从文章的标题来看,不需再补写其他的景物。本文重在记叙精彩的比赛,开头写风和日丽,万里无 云作用是交代天气晴朗,为下文踢足球比赛做铺垫。) 12.(6 分)根据答题书写好(美观)、中(工整)、差(潦草)情况评 6、5,4、3,2、1 分;无书写的评 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7 分) 分。 13.⑴躬 ⑵ 子衿⑶海内存知己 ⑷ 蒹葭萋萋 ⑸皆若空游无所依⑹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6)题每句 1 分;若某句有错别字,与课文不符,该句不得分。) 14.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1 分)“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 再只是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生活方式。(2 分)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献 计献策,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1 分) (问好 1 分,分析低碳生活 2 分,号召 1 分,语言通顺得体 1 分。含标点不超 100 字,超字扣 1 分。) 15. 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每点 2 分,共 4 分;含标点不超 30 字, 超字扣 1 分。)
16. 作者先提出观点: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1 分)然后论证多读的好处既可吸收思 想又可以学思路;(2 分)接着论证多读更要多写,多写的好处是能达到熟练和使内容精粹、有条理。 (2 分)最后引用别人的话论证了只要多读多写并养成习惯,语文写作能力自然提高。(1 分)(含标 点不超 120 字,共 6 分,超字扣 1 分。) 17. 示例:我读了《哈利·波特》,尝试写了几篇魔幻小故事,这些故事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称赞,我的 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享受了读写的快乐)。(叙述经历 2 分;好处可以是具体指向,也可以是 感受、体会,2 分。)(言之有理即可,共 4 分;含标点不超 60 字,超字扣 1 分。) 18.(50 分) ◆评分要求 项目 等次 一类文 45~50 (90~100 分) 二类文 40~44 分 (80~89 分) 三类文 35~39 分 (70~79 分) 四类文 30~34 分 (60~69 分) 五类文 16~29 分 (31~59 分) 内容 文体 结构 语言 符合读后感的 规范,文体特征 明显。 结构清楚,读与 感 的 结 合 点 明 确 语言表达顺畅 结构清楚,读与 感 的 结 合 点 明 确 结构较完整 有 读 与 感 的 结 合点 结构尚完整 条理不清楚 读 与 感 的 结 合 点不明确 结构不完整 条理混乱 读 与 感 的 结 合 点不明确 表达通顺无语 病 表达较通顺、 语病少 表 达 不 够 通 顺、语病多 表达不得体、 语病多 观点明确,能简炼 概括主要内容,围 绕观点摆事实、讲 道理,表达真实感 受 完 整概 括主 要内 容,能围绕感点具 体 真实 表达 自己 的感受 能 大体 概括 主要 内容,表达自己感 受 符合读后感的 要求 基 本 符 合 读 后 感的要求 概 括主 要内 容不 完整,有自己感受 不 太 符 合 读 后 感的要求 概 括主 要内 容不 完整,没有自己的 感受 不符合读后感 的要求 六类文 15 分以下 (30 分以下) 不切题,读后感的 观点不明,概括内 容不完整。 不符合读后感 的要求 结构残缺不全 字数严重不足 表达不得体、 语病多 ◆评分细则 (1)文章无标题扣 3 分。 (2)文中出现透露作者真实身份信息的人名、校名的扣 5 分。 (3)每个错别字扣 0.5 分,重复的错别字不扣分,错别字最多扣 3 分。 (4)不达到规定字数(行数)要求,但结构完整且其他方面符合要求者,评为四类文。 (5)不达到规定字数(行数)要求且结构不完整,评为五类文。 (6)字数不达 100 字的评分不超过 8 分;不达 200 字的评分不超过 15 分;不达 300 字的评分不超过 20 分;不达 400 字的评分不超过 25 分。 (7)不切题者评为五类文。 (8)抄袭试题材料拼凑为文的,视其抄袭程度评 6~10 分。(使用试题材料不视为抄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