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河南普通高中会考生物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1〜30 小题每题 1 分,31〜40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均
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物的细胞中,不具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A.绵羊 B.大肠杆菌
C.胡萝卜素
D.菠菜
2.下列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
A.抗体 B.胆固醇 C.雄性激素
D.维生素 D
3.人体和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
A.脂肪 B.核酸
C.蛋白质
D.淀粉
4.下列关于水在生物体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参与物质运输
B.是良好溶剂
C.参与化学反应
D.控制生物性状
5.下列细胞结构中,RNA 是其结构组分的是
A.细胞膜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6.猕猴桃被誉为“维 C 之王”,吃起来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这些酸甜的物质主要存在于
果肉细胞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7.真核生物细胞核的功能是
A.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B.细胞的“能量转换站”
C.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8.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相同的是
A.02
B.H20
C.Ca2+
D.C02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D.酶都是蛋白质
10.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
A.红光和黄绿光
B.红光和蓝紫光
C.红光和橙光
D.黄光和蓝紫光
1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发生在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12.人体内不同种类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A.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3 下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前期
14.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 AUG,与其对应的反密码子是
A.UAC
B.GAU
C.UAA
D.CAU
15.某双链 DNA 分子含 100 个碱基对,已知腺嘌呤(A)的数目是 20 个,则鸟嘌呤(G)的数目是
A.20 个 B.40 个
C.60 个
D.80 个
16.下列有关 DNA 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C.需要亲代 DNA 提供模板
D.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17.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果蝇的红眼和长翅
B.狗的短毛和卷毛
C.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D.豌豆的圆粒和高茎
白奸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 的是
18.下图所示细胞为生物体的体细胞,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 的是(不考虑交叉互
换)
19.野生型果蝇是长翅,突变型果蝇有残翅、缺刻翅和无脉翅等多种类型,这一现象说明
A.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D.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20.普通小麦正常体细胞含有六个染色体组,有 42 条染色体,其单胞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
目分别是
A.六组、42 条
B.六组、21 条
C.三组、42 条
D.三组、21 条
21.下列哪项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A.DNA 连接酶
C.DNA 聚合酶
B.运载体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2.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
A.1/2
B.1/4
C.3/4
D.1/8
2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产生新基因
B.形成生殖隔离
C.出现新性状
D.出现地理
隔离
24.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实验材料,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25.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不属于
植物激素的是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2,4—D
26.B 淋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经生殖、分化,形成具有分泌功能的
A.吞噬细胞
B.记忆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 T 细胞
27.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属于体液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细胞内液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28.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C.迀入率和迁出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9.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
B.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
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
D.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30.人类和自然要和谐共生,我们应该改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开发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加大化肥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
C.提倡低碳生活,节约能源
D.分类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
31.研究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与利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无关的是
A.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害虫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捕杀农业害虫
D.喷洒农药消灭棉铃虫
32.下图表示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不需要酶的催化作用
B.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断裂
C.过程①可为蛋白质合成供能
D.过程②常与放能反应相联手
33.属于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相同点的是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前期着丝点都摔倒在赤道板的位置
D.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34.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分别是
A 光能、ATP
C.ATP、光能
B.光能、光能
D.ATP、ATP
35.下图是中心法则的图解,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 表示 DNA 的复制
B.a~e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C.c 需要核糖体参与
D.d 表示转录
36.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与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无关的是
A.有丝分裂
B.无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受精作用
37.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增减
B.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人的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会引起猫叫综合征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38.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合成的部位主要是幼芽、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而成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D.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器官中都有分布
39.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结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是反射弧的感受器
B.兴奋在⑥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C.④是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D.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0.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为森林。在此过程中
A.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进行的演替属于出生演替
C.群落的优势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逐渐消失
二、非选择题(共 6 小题,41〜45 小题每空 1 分,46 小题每空 2 分,共 50 分)
41.(8 分)下图是 4 种细胞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是
,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该细胞器是细胞进行
的主要场
所。
(2)通常植物叶肉细胞具有、而根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该细胞器是
植物进行
的场所。
(3)图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该
细胞器周围发出的星状射线形成
。
(4)④ 是
,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
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42.(8 分)细胞呼吸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下图是有关细胞呼吸过程的图解,分析回
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b 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
。
(2)①和④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
(填序号)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与①相比较,
过程④释放的能量
(填“多”或“少”)。
(3)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过程可以用图中①和
表示,1 分子葡萄糖经过酵母菌
无氧呼吸能生成
分子 CO2。
(4)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
中,其余的能量则
以
的形式散失掉了。
43.(6 分)下图是一个家族的某种遗传病系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A、a 表示)请分析回
答问题:
(1)该病的致病基因是
型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Ⅰ1 的基因型是
,Ⅱ4 的基因型是
。
(3)Ⅲ2 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
(4)Ⅱ4 与Ⅱ5 结婚后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44.(8 分)下图表示小麦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涉及的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和
。
(2)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
定律。
(3)F2 中高产、不抗病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杂合子占 F2 的
。
(4)若用低产、不抗病的植株对 F1 进测交,后代有
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
为
。
45.(8 分)下图为某健康人餐后血糖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原因是对食物中
的消化、吸收。随着血糖含量升
高,胰岛素的分泌
(填“增加”或“减少”)。
(2)血糖含量低于基础血糖水平时,胰髙血糖素的分泌
(填“增加”或“减少”),
肝糖原分解成
进入血液。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机体血糖水平的调节呈
关系,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
动态平衡。
(4)当胰岛
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糖会从
尿中排出,出现糖尿,可用
检验尿液中的还原糖。
(5)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反应产生的颜色是
。
46.(12 分)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校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
间,分别开展了一项调查活动。请回答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