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B类.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年安徽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B 类 给定资料 【给定资料一】 近几年来,中国的慈善和公益事业一直争议不断,慈善更多地被认为是“有钱人”的事 情。一些发达国家从事公益的人占就业总人口的 10%,而我国的比例仅是 0.7%。“微公益” 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转折点。当“巴比晚宴”“明星慈善”等“大公益”形式以其显赫声势吸 引着大众眼球时,“微公益”成为新鲜名词,成为现代人参与公益的形式。“微公益”也正以 “瑞物细无声”的姿态改变着社会生活,今天你“微公益”了吗?一条微博=一粒米,1 个 粉丝=1 角钱,1 个转发=1 元钱,1 支铅笔=1 幢校舍…“微公益”正以充满创意的形式,凝 聚着来自普通群体的公益力量。“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 点”。 ●2009 年,“多背一公斤”网站的创建者安猪在他的网站上,首先提出了“微公益”的 概念并组织活动。他详细提供了各个偏远学校的地址,号召网友们出游时多背一公斤学校需 要的物品,一点一点地完成学校援助计划,倡导旅游者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 落后地区的孩子。 ●2009 年 12 月,茶缸微博在上海成立。“积少成多、聚米为谷”是茶缸倡导的精神。 茶缸的口号是:“每个人都是平凡人,每个人都是伟人!”茶缸承诺,网友只要注册成为该网 站的会员,就等于捐献了 10 粒米。网友每发表一条微博,网站又会再捐 1 粒米,网友参与 1 份问卷,网站将捐献 100 粒米。此外,网友在该网站使用微博可以获得积分,每 200 积分 就可以换成 5000 粒米。2500 粒米约等于一两;13 亿粒米约等于 26 吨(可供 10 位灾民吃上 约 16 年)。“茶缸网”随时都会更新捐米的数据,每当统计捐米粮达到 5 公斤后,专门的爱 心小组就会去市场买回一袋等量的米,通过与慈善机构合作捐给贫困家庭。如果你在玩微博, 看到这样的消息相信你也会心动:反正都要发微博的,一边玩一边还做了公益,多好。给平 常的行为带来了附加值,这就是“捐米”的魅力。在“茶缸”的创建者杨明看来,网站没有 召集大家募捐,数以万计的人们在这里扎根,他们都是冲着公益来的。杨明举例说:“其实 公益很简单,当我们走到道路上,看到一个路面上飘动的白塑料袋,捡起来,然后放到正确 的分类垃圾箱中,你就做了两件公益的事情。”虽然发一条微博只捐了少量的米,但这不是 临时的行为,而是能形成日常习惯的。现在,有些人一提为人民服务,感觉似乎离我们很远; 还有人认为,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事,公益是富人或精英阶层的事,与老百姓无关。做 公益也总被看做是一件严肃的事,跟轻松、有趣这些词绝缘。我们常说,人人为我,我为人 人。为人民服务其实很简单,发一条微博,捐一粒米,你就在为人民服务。 ●2010 年 3 月,广州微博名人梁树新发起“铅笔换校舍”活动。在 25 天的时间里,他 通过网络互动完成了用一支铅笔换得一座新建校舍的奇迹。当梁树新发出第一条微博后,很 快有人回应,仅半个小时后,网友用 1 块明治巧克力换走了这支铅笔,接着巧克力换到只电
饭锅,电饭锅换了台打印机。那一天最后换到的是 AC 米兰球衣!…最终筹款 158000 元,换 来了广西佛丁小学的新校舍。为了保证“铅笔换校舍”活动不会沦为普通的捐款活动,他还 特别设定了很多规矩,如:只接受以物易物,不接受现金交易;为保持交易的乐趣,不接受 包括现金、实物等在内的捐赠。“当换来的物质价值达到 12 万元后,我将会以网上竞拍的方 式拍卖,然后把善款捐到指定的账户上。” ●“老兵回家”这个公益项目是由孙春龙牵头,联合全国各地的热心网友建立起来的, 目前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流落异乡的二战老兵回家探亲。微博成了“老兵回家”公益行动最有 效率的工具。杨剑达战后留滞缅甸,前年 9 月回广东梅县探亲。孙春龙在微博上发了志愿认 领费用的帖子,不到一个小时,老人的机票、食宿,甚至办理证件的费用都被热心网友全部 认领。 ●“随手拍”渐成公益代名词。2011 年 2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 建嵘,在新浪微博上开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公益微博。这个微博迅速火了起来, 一则普通的寻亲微博,两周引起七万人关注。一开始,这个名叫“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的微博创建者只想通过微博寻找一个被拐的孩子。1 月 17 日,于教授收到福建孩子杨伟鑫 妈妈的求助信,说孩子 2009 年被人拐骗,2010 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接头拍下了孩子的照片, 孩子被搞成了街头乞丐。当时这个求救信在网上引起很大反响,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短短 半个月已有千余张照片上传到网上。网友随手拍照发到网上,大家一起搜索、举报。不久后 的 4 月 12 日,公安部在全国启动了为期六个月的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行动,不少乞讨孩 子被救出回家,重返校园。 ●2011 年 4 月 2 日,由《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联合百名媒体记者发起“爱心午 餐”公益项目倡议捐赠 3 元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免费午餐。截至 2011 年 9 月,短短 5 个多 月募集善款 1690 余万元,为 77 所学校的 1 万多个孩子提供了免费的午餐。而前不久国务院 将免费午餐视为样本,推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一个草根民间项目扩大到了全国性的国家 行为。 ●2011 年 7 月 18 日,福州知名公益组织绿家园“垃圾”换鲜花的活动启动,随后的 3 个月,一场以“垃圾”换鲜花的公益活动在福州市区街头和社区中展开。“垃圾”换鲜花: 赠人鲜花,手有余香在!现场收集回一个个易拉罐、矿泉水瓶和报纸,给炎炎的夏日刮起了 一阵小小的绿色风浪! ●2011 年的一个周日,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来自全国各地的 100 辆私家车整齐排放,后备箱各种物什罗列。这里正在进行的是“爱在后备箱”民间公益活动, 每个人将义卖物品所得款项凑起来,捐给贵州省望谟县打尖乡边界小学。活动的主办方“滴 水公益”,就是一个典型的“微公益”民间组织。“点滴之水,汇而成河,乐善天下”,这是 “滴水公益”这个公益组织成立时提出的公益理念。 ●“拍拍手,鼓鼓掌,小善也值得欣赏。”2011 年 7 月 28 日,一群致力于公益的大学 生通过联想“微公益”平台在广州的地铁、接头发起了一场名为“有序出行”的“微公益” 活动。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吴泽洪告诉记者,他们想通过拍手鼓掌这种最简单的形式来激发人
们的爱心,并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2011 年 10 月 22 日,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与“MCN 中国”共同推出“一个鸡蛋的 暴走”公益活动,参与者需在 12 小时内走完 50 公里,并游说周边朋友为其暴走行为捐赠善 款,所得善款全部用于“一个鸡蛋”公益项目,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一个鸡蛋,以补充必要 的营养。 【给定资料二】 安猪是一个从广州北漂到北京的青年,真实姓名叫余志海,33 岁。2009 年安猪创立了 “多背一公斤”行动者们已经发起活动 30 余次,活动区域遍及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湖南、河北、山西等地。而造访该网站的人目前已达近百万。 安猪本人“多背一公斤”的第一次实践是在 2004 年 10 月,去的是安徽歙县的石济坑村。 那次他要当地的孩子们和他一起野炊,在村口小卖部,他让孩子们自己拿香肠(一块钱 3 根),然后他付钱。没想到,回头其中几个孩子就把一元的硬币塞到了他手里,这让他很诧 异,他们不富有,可是极有教养,让人尊敬。 2009 年 9 月,在云南丽江石头城的宝山中学,安猪给初一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课,他让 孩子们逐个走上讲台,描述自己的梦想。他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且为之奋斗 着。两次实践,让安猪体会到,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缺少的不仅仅是物质,而是来自外界 的信息,以及一些精神上的交流。“即使你一公斤东西都不带,只是和孩子们聊聊天,他们 也一样觉得很高兴,也是很有收获的,因为你在和他们平等交流”。从那以后,安猪坚持认 为,和孩子聊天也是公益,他开始注重旅行者与孩子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并把它作为必需项 目,在网站上发布。 安猪“多背一公斤”倡导的公益,与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公益截然不同。“多背一公斤” 人人都可参与,且是举手之劳的快乐公益,它摘去了传统公益中志愿者头上神圣的光环。 网络评论员何小手认为,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 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卷的钱越多, 境界也就越高。“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 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传播学博士张志安认为:“在政府的公益救助还不够健全 完善的情境中,记者利用新媒体实践的‘微公益’确有其现实的意义。这种‘微公益’聚集 的是公众的微小力量,却对慈善文化的传播、公益行动的倡导有积极作用、归根结底,公益 应该变成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常态行为,而非记者或媒体需要去持续倡导、示范的行动。” 【给定资料三】 淘宝店主“乱花 e”,他的网店 30 天售出 83064 件商品。这个名为“为宋辉祈福,捐款 专用衔接”爱心网店,网友只要拥有支付宝帐号,就可以上网花 1 元钱,淘到一颗爱心。这 一“淘”,可能挽救了一条生命,“虽然这些钱没能挽留一个生命,但是在宋辉最后时刻,感
受了人间真情的温暖,”陈晨说。陈晨和宋辉是同事。年初宋辉被确诊为白血病,7 月病情 两次恶化,家庭负债累累。成功找到了骨髓配型后,超过 40 万元的移植费用成了难题。为 了挽回宋辉的生命,同事们出了一个主意:上网“卖”爱心。爱心接力延伸到外部,淘宝募 捐也应运而生。“买家购买的是爱心,收获的是感激和希望,”“爱心”的畅销,让陈晨始料 未及,第一笔成交出现在 8 月 23 日下午 6 点 21 分。网友购买了 500 个“爱心”。之后,“售 出件数”分速上涨,当晚 9 点半,捐款数达到了第一个高潮,15000 元。 在淘宝庞大的用户群前,1 元足以“汇流成河”。在现实捐款中,许多人可能不好意思 只捐出 1 元钱。在淘宝上不一样。”陈晨说,这种捐款付款方式符合 80,90 后青年的习惯。 “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 【给定资料四】 上海律师官敏正还和大多数人一样站在慈善的起点。大灾大难时“跟着捐款”,可他不 知道自己的钱捐到了哪里,感觉那与自己“很遥远”,直到他在媒体上看到了“郭美美”这 个名字。生气之余,管敏正把目光投向了民间公益组织。 官敏正第一次参与“暴走”,是在苏州太湖边。按照“游戏”规则,出发前,他们向各 自的朋友发了一封邮件:“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决定参加‘一个鸡蛋的暴走’行 动......为了让我走得更有动力和意义......如果,我能够顺利完成 50 公里大暴走的行动, 你是否愿意捐点鸡蛋?” 张帆就意外地收到这样一封邮件,不过她决定直接作为行走者参与进来。不久之后,他 们可以在活动网站上的一段视频里看到,一个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一只手拉着妈妈,另一只 手的食指点着嘴唇,腼腆地对回访志愿者说:“好吃!” 在张帆看来,即使和这些孩子相隔千里,帮助他们也并非“遥不可及”。在千亿慈善捐 款面前,一个 8 毛钱的鸡蛋几乎不值得一提,但经过管敏正和张帆们的努力。4434 名小朋 友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学年里,每天实实在在地吃上一个白煮蛋。6 个月后,管敏正又参加了 上海崇明岛暴走。这次,共有 1000 多名白领青年参加。尽管最终募集到的 67 万元算不上多 达数额,但 77%来自于公众募捐的这个数字全让组织者高兴不已。 【给定资料五】 ●网友无绪加入“滴水微公益”正好一年整,他和很多人一样,原先以为公益与己无关, 当初他下决心去做义工时,老婆还问他:“你有几个钱?你有多少空闲?” 和空巢老人聊天、为贫困孩子送书包、上街宣传交通规则......无绪做的都是一些力 所能及的小事。一年后,他感慨万千:“公益其实就是从自身做起。” 这一年,无绪的生活 也慢慢发生改变。原先一下班,他就会往酒吧跑,“那时生活很无趣,就只想到嘈杂的环境 里,用酒精麻醉一下自己。这一年来的经历,却使我真正明白,生命的温暖阳光和欢声笑语, 就在于点滴的付出。”“微公益”更像是一种人生修养。如今,他走在路上,只要看到别人有 需要,就会热情地上前相助。
●2011 年 8 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北京一位普通捐赠者的手机上突然出现了这样一条短 信是紫萱小朋友的家长吗?我非常感谢你们。我们在一个公益机构得到一件写有你们名字的 衣服和几双鞋子,我女儿穿上就不愿意脱下了,她没穿过这么好看的鞋子,我们是外来打工 的,每月除了开销没有多余的钱给她买漂亮的鞋子。看着一脸幸福的女儿我很感动。紫萱一 定非常漂亮,我从她的鞋和衣服中看到了。”这位捐赠者非常开心,她没有想到,受助人竟 然沿着衣服里的蛛丝马迹找到了他们,那本是女儿幼儿园老师要求写在衣服上的标识,她更 没有想到,自己这份小小的善意,竟为另一个陌生的女孩,点燃了一盏幸福的灯。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指出,微慈善,就是生活中“我”做点事情, 促进人和人之间友好。慈善并不是单纯地帮助别人,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 中显示出来的是“你是谁”,助人者在自我尊严、人生价值感等方面,都会产生变化。在实 现自身价值认同的同时,也对社会有所助益,这就够了,应尽快努力让政府主导的慈善转化 为社会化慈善,我认为微慈善将成为趋势,每一个公民的细小慈善行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给定资料六】 作为传统大公益主要力量的名人、企业家群体,也开始参与到“微公益”行动中来,明 星们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助推器。 ●2010 年 3 月,香港艺人梁咏琪在生日时发微博,号召大家转发一则捐款倡议,只要 被转发一次,她就捐出 1 元到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3 天时间内她的捐款倡议被转发了 7.5 万次,梁咏琪最后捐出了 8 万元。 ●2010 年 3 月底,大陆明星姚晨在微博发帖说,截止某个时间,关注她的粉丝有多少, 她就按“一个粉丝一毛钱”来捐款给西南旱灾的灾区。最后,关注她的粉丝有 1308715 人, 她就按照承诺为灾区捐出了 13.1 万元。作为一名拥有话语权的公民,她经常在微博上转发 或者呼吁慈善捐款、资助贫困儿童。2011 年 10 月 27 日,她还在微博上帮忙“卖”土豆。 当时,她转发了云南大姚县宣传部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的大姚县华马铃薯丰产滞销的消息。得 到拥有千万粉丝姚晨的帮忙,大姚县华马铃薯销售随即恢复正常,价格回涨。 ●在“铅笔换校舍”活动发起后,越来越多名人加入,最早加入的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 人曾子墨,她捐出了一套价值 1998 元的化妆品,同时也捐出了交换来的球衣。广州著名主 持人马志海也在微博上留言称:“老马自愿捐出 3 小时,起拍价 1 万元,可任意支配使用老 马 3 小时(演讲、主持、聊天等)。”活动第 4 天,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凯捐献 1 小时的配音时 间,姚晨也将自己的私人珍藏品———《潜伏》里翠平的烟斗捐出。 ●“衣=爱”,王凯与其他两位央视主持人发起的“爱心衣橱”公益项目,成功吸引了 大众的眼球,以微博为平台,他通过拍卖衣服募集善款,为贫困山区孩子做冬衣。从201 1年5月到11月,半年来,700万元的募集款打造了一个公众人物做慈善的新形象。 ●最近在微博上热门的联想“微公益”大赛中,由网民自发组织的“爱的摇篮——阿里 母婴计划”一经推出就得到姚晨、李念、李晨、乐嘉、李响、何洁、佟大为、羽泉、孙楠等 的纷纷响应。此项目意在号召人们为阿里待产的妈妈和儿童捐赠衣物及保暖用品。像这些明
星,少的有几十万的粉丝,关注,也使得普通网民成为公益主体,每个人能用最简单的方式 参与进来。 ●广州荣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饶平商会会长刘嵘发布微博称支持“免费午 餐”计划,宣布网友每转一次自己所发的微博即捐善款 9 元。活动结束时,其发布的 3 条微 博总共被转发 10 万余次,他确认将捐出 90 万元。据报道刘嵘 3 条微博的转发数直逼 6 万条 时,令“免费午餐”活动发起者之一的邓飞颇为担忧,他更希望捐款能够如涓涓细流持续不 断,而不要让一个人一次性承担太多,邓飞通过微博发出紧急呼吁:“同学们都很给力,但 我们一定要细水长流,大伙都不容易。5 万外的转发就算我们送给刘嵘的掌声,好不好?” 掌声,经常是民众对于善行者的鼓励和称赞,只不过这次,网友是通过微博认捐的方式 来鼓掌。网友“深圳小斯”成为第一个响应邓飞号召的网友,她发微博表示愿意承担在转发 5 万条之外的 20 份,以表示对刘嵘的支持,并呼唤网友们一起行动,共同分担。此后,一 条条认捐的微博演变成微博平台上对于善举的一次次“掌声”。 【给定资料七】 记者与“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的对话节录: 记者:听说这个项目的起源是你与一位山村教师的聊天? 邓飞:今年 2 月,我以“2010 年年度记者”的身份参加了天涯社区的颁奖晚会。我的 邻座、一位叫小玉的支教女教师告诉我,她所在学校(贵州省黔西县花溪乡沙坝小学)的学 生没有午餐,每天她一个人端着饭盒,没办法面对他们热望的眼神,不得不快步走进自己的 宿舍去吃饭。最初我们是想帮助她所在学校的孩子们。 记者:可能很多人都会被感动,但是不一定付诸行动,为什么半个月之后就去了? 邓飞:因为我承诺她了。我们要去给那个学校建食堂,让孩子们吃上饭。 记者:到了之后你看到的是什么? 邓飞:孩子们蓬头垢面,没东西吃。中午喝凉水或者在小卖部买零食。我们去了小卖部, 发现全是假冒伪劣食品。后来,我们又去了其他更为困难的学校,深圳一个企业家提供了第 一笔两万块钱的启动资金,只有一周时间,孩子们就吃上饭了。沙坝小学成为我们资助的第 一所学校。也是这一天,微博上线,开始公募。 记者:公募开始不久就出现了郭美美事件,对项目有没有影响? 邓飞:郭美美事件令人对公益组织不信任,有很多怀疑,比如我们吃一碗面花了多少钱、 我们打车还是坐公交车、鸡蛋在山村的价格等,很多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通过解释和 回复,我们就会得到理解和支持。 记者:项目的成功离不开草根民众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邓飞:杭州有一个朋友一下子拿出 200 多万,而且是不留名字的。最感动的是上海的一
位朋友,他是一个卖猪肉的老板,从 6 月 1 日开始,每天以他儿子的名义把他开张营业的第 一笔营业额拿出来捐给我们,一直到今天,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记者:整个募捐的过程伴随着很多公益操作方式的创新,有没有总结过? 邓飞:网友在微博上的义卖启发了我们“免费午餐”的团队,我在微博上动员网友捐出 自己的闲置物品,集中放置在淘宝店里对外标价销售或者竞拍销售。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可以 在线拍下并支付一个标价为 3 元的虚拟产品,为孩子们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电子商务平台 开放、透明、资金有迹可寻和全民参与的特点,让公益形成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最 具影响的网络零售平台与社会公益间的无缝对接,开创了公益的全新模式。 记者:如果让你来总结这种创新性的公益模式的成功经验,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邓飞:公开透明。我们的原则是不透明不拨款。 记者:怎么确保公开透明? 邓飞:从最开始注册微博,公开帐号,只要涉及钱的,全都是公开的。每个学校必须开 微博,每天通过微博进行监控,否则攒到月底做的帐就有可能出问题。每一笔钱是怎么花的, 校长要通过微博详细说清楚。每个学校发过来我们再转出去,全国人民都能看见。在价格上 做手脚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我们还给家长留下电话,如果发现今天孩子没吃上午餐,或者 午餐没达到标准随时可以举报。此外,我们还发展了当地的志愿者。一旦发现问题,志愿者 会到现场核实。我们项目组也有一名专职人员可以出差核查。当然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就 是当地媒体。 记者:前不久,国务院决定从 2011 年秋季学期启动民族县、贫困县农村学生“免费午 餐”试点工作,并将宁夏确定为首批试点身份,听到这个消息什么感受? 邓飞:很高兴,实际上我们一开始去做的目的也是要推动政府介入。 【给定资料八】 一项网上调查显示:29.58%的网友表示遇到“微公益”会捐款,“虽然数额不大,但积 少成多可以帮助更多人”;近半数网友则表示“不会捐”,认为“无法知晓捐款最终去向”; 还有网友则表示观望,“看捐给谁”,而在“你最关注这种形式的公益项目哪方面”的问题上, 超 4 成网友选择“能否对网友有一个公开帐目,实现透明捐赠;其次是“捐赠款额的用途是 否明确”;然后是“怎样监督是否真实如数捐赠”。 部分网友对公益主体质疑。一位“微公益”的发起者讲了这么一件小事:一次乘飞机坐 第一排,一位粉丝误以为头等舱,提出了质疑,“我忙澄清是经济舱第一排,而且是从淘宝 买的低价票。”在做“微公益”之前,他经常会住一些不错的酒店,“现在也不敢了,顶多住 快捷酒店”,生怕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梁树新的爱心午餐募捐,一开始就遇到了募捐资质的瓶颈。短短数日,虚拟爱心午餐卖 出了 40000 份,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存在着法律和道德的双重风险。”“在没有正式定义之
前,微博发布信息、通过支付宝走账的很多捐款行为,也可以被定性为非法募捐。”“麦田计 划”骨干胡达中解释道。“微公益”存在一个募捐资格的问题。“微公益”在法律上还处于一 片模糊地带。 邓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邓飞一直迟迟未启动网络义卖免费午餐的 原因。邓飞的第一个“免费午餐”项目在沙坝小学顺利启动的当天晚上,“免费午餐”募捐 平台正式挂靠在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旗下的“多背一公斤”公益基金名下,这才解决了 网络公募资质的问题。 “随手拍自行车出行障碍”的组织者钱进说,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市民并不了解, 就会有疑点。就连沸沸扬扬的“随手拍解救儿童”,也引发了侵犯儿童肖像权、隐私权的争 议。 2012 年 3 月 12 日晚 21 点到 22 点,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杨澜做客中央台《政务直通》。 关于网络出现的“微公益”,杨澜表示,我觉得任何事情建立在某些个人的道德感上,都是 有点悬乎的。第一,它推广起来有问题;第二,就是过多地寄托于某些个人的道德感,它不 是一种制度性的建设。仅仅靠感性的一种冲动,或者仅仅凭个人的道德感,而没有法律约束 的话,容易出现很多的纠纷。所以我想说,“做公益”非常好,我也非常支持,但是它和大 型的公益机构一样,都需要法律的保护和规范。 【给定资料九】 ①据《北京日报》报道,截止 2012 年 3 月 9 日,北京市“学雷锋志愿者——我报名” 活动,已经吸引 120 多万名市民报名。该活动是全市学雷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 雷锋志愿者——我报名”活动,使“人认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活动遍及 京城,进一步推进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 进一步拓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开辟更为广阔的“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渠道; 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造就更多的雷锋精神传人,使“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 道德实践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②2012 年 3 月 5 日,共青团山东省委与齐鲁晚报联合发出“我是雷锋——齐鲁志愿者 在行动”活动倡议,作为此次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齐鲁志愿者报名活动也正式启动。医院、 油田、4S 店、检测站等在各行各业工作的爱心人士都打来电话报名,想加入到齐鲁志愿者 的队伍中来,如果您是一滴水,您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您是一缕阳光,您是否照亮了 一分黑暗?如果您是一粒粮食您是否哺育了宝贵的生命?......50 年前,雷锋向我们呈现 了“螺丝钉”的无私奉献精神;50 年后,雷锋精神依然闪耀着光芒。 ③空巢老人想找人唠唠嗑了、教育孩子束手无策了、半夜家中有人突发急病......如 果社区居民家中有这些困难,不用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社区雷锋”会立马来到 您的身边,及时为你排忧解难。2011 年 4 月 1 日,合肥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家家景园社区“五 个百家”社区志愿者现场报名活动启动。根据家景园社区工作站负责人介绍,“进百家”活 动开展后,将惠及家家景园社区范围内的多个小区,7900 户家庭、13500 名居民将从中受益。 ④新华网 2012 年 3 月 3 日报道,在全国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数千名社区志 愿者纷纷行动起来,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和义务劳动,将上海全市的学雷锋活动 推向高潮。“快乐志愿,随手公益”是共青团上海市委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倡导的新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