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 分)|﹣2|等于(
)
A. 2
B. ﹣2
C.
D.
考点:绝对值..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直接求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知:|﹣2|=2.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要求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及其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运
算当中.
绝对值规律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
2.(3 分)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如图,这个几何体是(
)
A. 三棱柱
B. 三棱锥
C. 四棱柱
D. 四棱锥
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
分析:根据四棱柱的展开图解答.
解答:解:由图可知,这个几何体是四棱柱.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记四棱柱的展开图的形状是解题的关键.
3.(3 分)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
A. 调查佛山市市民的吸烟情况
B. 调查佛山市电视台某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佛山市市民家庭日常生活支出情况
D. 调查佛山市某校某班学生对“文明佛山”的知晓率
考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
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解答:解:A.调查佛山市市民的吸烟情况,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适合抽样调查;
B.调查佛山市电视台某节目的收视率,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适合抽样调查;
C.调查佛山市市民家庭日常生活支出情况,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适合抽样
调查;
D.调查佛山市某校某班学生对“文明佛山”的知晓率,适合用普查方式,故本项正
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
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
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
普查.
4.(3 分)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为 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
)
A. 1:4
B. 1:2
C. 2:1
D. 4:1
考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就可求解.
解答:解:∵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比为 1:4,
∴周长之比为 =1: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对应边之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而面积
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3 分)若一个 60°的角绕顶点旋转 15°,则重叠部分的角的大小是(
)
A. 15°
B. 30°
C. 45°
D. 75°
考点:角的计算..
分析:先画出图形,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计算.
解答:解:∵∠AOB=60°,∠BOD=15°,
∴∠AOD=∠AOB﹣∠BOD=60°﹣15°=4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注意先画出图形,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计算.
6.(3 分)下列函数中,当 x>0 时,y 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A. y=x
B. y=2x﹣1
C.
y=
D. y=x2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分别利用一次函数以及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得出即可.
解答:解:A、y=x,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故此选项错误;
B、y=2x﹣1,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故此选项错误;
C、y= ,当 x>0 时,y 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此选项正确;
D、y=x2,当 x>0 时,y 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熟练应用函数的
性质是解题关键.
7.(3 分)据佛山日报 2014 年 4 月 4 日报道,佛山市今年拟投入 70 亿元人民币建设人民满
意政府,其中民生项目资金占 9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民生项目资金是(
A. 70×108 元
D. 6.93×109 元
C. 6.93×108 元
B. 7×108 元
)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用总投入乘以 99%,再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 的形式,其中 1≤|a|<10,
n 为整数解答.
解答:解:7 000 000 000×99%=6 930 000 000=6.93×109.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 a 与 n 值是关键.
8.(3 分)多项式 2a2b﹣a2b﹣ab 的项数及次数分别是(
A. 3,3
C. 2,3
B. 3,2
)
D. 2,2
考点:多项式..
分析: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这些单项式中的最高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
次数,根据这个定义即可判定.
解答:解:2a2b﹣a2b﹣ab 是三次三项式,故次数是 3,项数是 3.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这些单项式中的
最高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0=1
C. 勾股定理是 a2+b2=c2
)
B.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相等
D.
若
有意义,则 x≥1 且 x≠2
考点:零指数幂;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勾股定
理..
分析:分别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勾股定理以及平行线的距离
等知识,分别判断得出即可.
解答:解:A、a0=1(a≠0),故此选项错误;
B、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不一定相等,故此选项错误;
C、当∠C=90°,则由勾股定理得 a2+b2=c2,故此选项错误;
D、若
有意义,则 x≥1 且 x≠2,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
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10.(3 分)把 24 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要全部用完),则不同的拼
法(不考虑放置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一样的拼法即为相同的拼法)的种数是(
)
A. 5
B. 6
C. 7
D. 8
考点:图形的剪拼..
分析:根据正方体拼组长方体的方法,可以将 24 分解质因数,24=2×2×2×3,所以 24 可
以写成:2×12,3×8,4×6,24×1,2×4×3,2×2×6,六种情况.
解答:解:24=2×2×2×3
所以 24 可以写成:2×12,3×8,4×6,24×1,2×4×3,2×2×6,6 种情况
①2×12 排列,长宽高分别是 12 厘米、2 厘米、1 厘米
②3×8 排列:长宽高分别是:8 厘米、3 厘米、1 厘米
③4×6 排列:长宽高分别是:6 厘米、4 厘米、1 厘米
④24×1 排列:长宽高分别是:24 厘米、1 厘米、1 厘米
⑤2×4×3,长宽高分别是:4 厘米、3 厘米、2 厘米
⑥2×2×6,长宽高分别是 6 厘米、2 厘米、2 厘米
答:共有 6 种不同的拼法,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剪拼,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1.(3 分)如图,线段的长度大约是 2.3(或 2.4) 厘米(精确到 0.1 厘米).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分析:根据对线段长度的估算,可得答案.
解答:解:线段的长度大约是 2.3(或 2.4)厘米,
故答案为:2.3(或 2.4).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对线段的估算是解题关键.
12.(3 分)计算:(a3)2•a3=
a9 .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根据幂的乘方,可得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可得答案.
解答:解:原式=a6•a3=a9,
故答案为:a9.
点评: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先算幂的乘方,再算同底数幂的乘法.
13.(3 分)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x<﹣6 .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即可.
解答:
解:
,由①得,x<﹣3,由②得,x<﹣6,
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6.
故答案为:x<﹣6.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
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3 分)如图是一副三角板叠放的示意图,则∠α=
75° .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首先根据三角板度数可得:∠ACB=90°,∠1=45°,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2 的
度数,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答案.
解答:解:∵∠ACB=90°,∠1=45°,
∴∠2=90°﹣45°=45°,
∴∠α=45°+30°=75°,
故答案为:7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
两个内角的和.
15.(3 分)如图,AC⊥BC,AC=BC=4,以 BC 为直径作半圆,圆心为 O.以点 C 为圆心,BC
为半径作弧 AB,过点 O 作 AC 的平行线交两弧于点 D、E,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
.
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
分析:如图,连接 CE.图中 S 阴影=S 扇形 BCE﹣S 扇形 BOD﹣S△OCE.根据已知条件易求得 OA=OC=OD=2,
BC=CE=4.∠ECB=60°,OE=2 所以由扇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如图,连接 CE.
∵AC⊥BC,AC=BC=4,以 BC 为直径作半圆,圆心为点 O;以点 C 为圆心,BC 为半径作
弧 AB,
∴∠ACB=90°,OB=OC=OD=2,BC=CE=4.
又∵OE∥BC,
∴∠ACB=∠COE=90°.
∴在直角△OEC 中,OC=2,CE=4,
∴∠CEO=30°,∠ECB=60°,OE=2
∴S 阴影=S 扇形 BCE﹣S 扇形 BOD﹣S△OCE=
﹣ π×22﹣ ×2×2
= ﹣2 ,
故答案为: ﹣2 .
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面积的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定要注意分割成规则图形的面积进
行计算.
三、解答题(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另有要求的按要求作答,16~20 题,每小题 6 分,21~
23 题,每小题 6 分,24 题 10 分,25 题 11 分,共 75 分)
16.(6 分)计算: ÷2﹣1+
•[2+(﹣ )3].
考点:实数的运算;负整数指数幂..
分析:本题涉及负整指数幂、乘方、二次根式化简三个考点.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
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解答:
解:原式=2 ÷ +3×(2﹣2 )
=4
+6﹣6
=6﹣2 .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
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绝对
值等考点的运算.
17.(6 分)解分式方程:
=
.
考点:解分式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 a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
式方程的解.
解答:解:去分母得:2a+2=﹣a﹣4,
解得:a=﹣2,
经检验 a=﹣2 是分式方程的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
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18.(6 分)一个不透明的袋里装有两个白球和三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他都一样,
(1)求“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的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
(2)直接写出“从袋中同时任意摸出两个球,摸出的两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
专题:计算题.
分析:(1)5 个球中白球有 2 个,求出所求概率即可;
(2)列表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袋中同时任意摸出两个球,摸出的两个球
都是红球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得:P(摸出的一个球是白球)= ;
(2)列表如下:
白
白
红
红
红
白
白
红
红
红
﹣﹣﹣
(白,白) (红,白) (红,白) (红,白)
(白,白) ﹣﹣﹣
(红,白) (红,白) (红,白)
(白,红) (白,红) ﹣﹣﹣
(红,红) (红,红)
(白,红) (白,红) (红,红) ﹣﹣﹣
(红,红)
(白,红) (白,红) (红,红) (红,红) ﹣﹣﹣
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有 20 种,其中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红球的情况有 6 种,
则 P=
= .
点评:此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19.(6 分)如图,⊙O 的直径为 10cm,弦 AB=8cm,P 是弦 AB 上的一个动点,求 OP 的长度
范围.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
过点 O 作 OE⊥AB 于点 E,连接 OB,由垂径定理可知 AE=BE= AB,再根据勾股定理求
出 OE 的长,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过点 O 作 OE⊥AB 于点 E,连接 OB,
∵AB=8cm,
∴AE=BE= AB= ×8=4cm,
∵⊙O 的直径为 10cm,
∴OB= ×10=5cm,
∴OE=
=
=3cm,
∴3cm≤OP≤5cm.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6 分)函数 y=2x+1 的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要求:不能直接写出答案,要有解题过程;注:“图象经过某象限”是指“图象上至少有
一点在某象限内”.)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分 k、b 两个部分判断经过的象限即可.
解答:解:∵k=2>0,
∴函数 y=2x+1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b=1,
∴函数图象与 y 轴正半轴相交,
综上所述,函数 y=2x+1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对于一次函数 y=kx+b(k≠0,k、b 是常数),k>0 函数
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b>0,函数图象与 y 轴正半
轴相交,b<0,函数图象与 y 轴负半轴相交.
21.(8 分)甲、乙两组数据(单位:厘米)如下表
甲组 173
172
174
174
173
173
172
173
172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