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山东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资料共3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9 年山东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试卷说明 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40 道题,总时限为 120 分钟。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 考时限,供你参考以分配时间。 请在机读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准考证号、科目代码“2”。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这对你获得成功非常重要: 1.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答题不得使用计算器。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 待监考老师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 4.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 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将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请 注意: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5.特别提醒你注意,涂写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严禁折叠答题卡。 6.本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抄录、复制题本内容,不得截留或藏 匿题本。凡违反者,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停!请不要往下翻!听候监考老师的指示。 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 35 题,参考时限 30 分钟) 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 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 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相符合。 1
1.每一届《感动中国》的感动点,实际上都和当年中国特定的大背景相关联,触动了中国公 众敏感的神经,代表了当年能_______公众_______、能感动中国的力量。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引起 共鸣 B.打动 心灵 C.拨动 心弦 D.震撼 内心 2.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 相援。他们用纯朴、_______和_______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正直 坚强 B.感恩 非凡 C.善良 倔强 D.真情 执着 3.在相携相伴的风雨同行中,一批人走过风华正茂,正在经行而立不惑;一批人领略了春夏 的_______而收获着金秋的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炽热 静美 B.明媚 丰厚 C.绚烂 丰盈 D.烂漫 静谧 4.牺牲在抗灾前线的年轻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 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_______背景下,他 26 岁的青春,是_______的那 束光。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沉重 明亮 B.阴森 耀眼 C.黑色 亮 D.慌乱 绚丽 5.要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包括一篇文学作品,需要一些条件,这就是知识、经验、想象三样 东西。把知识和经验_______组织起来,就是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2
A.结合 创造力 B.糅合 创作力 C.调和 想象力 D.协调 感受力 6.消防战士李隆: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_______ 希望,用生命_______生命。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点燃 换回 B.带来 挽救 C.扩展 激活 D 连接 拯救 7.就一个群体而言,发生某种风险的几率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趋向一个常数。层次越高,范 围越大、人数越多,这个客观存在的_______就越_______、越稳定。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定数 集中 B.变数 显著 C.常数 明显 D.固数 明确 8.在这个世界上,依然有很多朋友热爱纸质的芬芳,翰墨的留香,也依然有很多人经过岁月 的 后仍坚守着朴实的_______,渴望真诚的交流,欣赏丰富而_______的灵魂。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淘洗 信念 淡定 B 洗礼 理想 平静 C.磨砺 理念 激扬 D.检验 作风 优雅 9.2008 年,中国大地上堪称祸福更替,悲喜交集。所谓“福”和“喜”,大抵是百年一遇, 普照人心,如迎接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而所谓“祸”与“悲”, 则属于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惊天动地 千难万险 B.惊涛拍岸 山河破碎 C.猝不及防 石破天惊 D.防不胜防 有惊有险 3
10.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农业基础依然薄弱,需要_______;农村发展依然滞后,需要_______;农民增收依然困难, 需要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强化 带动 扶助 B.加固 支持 提高 C.加强 扶持 加快 D.夯实 加快 扶持 11.清人纪晓岚讲过:有个官员一辈子没做过坏事,所到之处,也不过饮人一杯清水而已, 于是想要阎王爷赏他来生还去做官。阎王爷却讥笑道:不贪不占,就能算是好官吗?假若不 搜刮民财就是好官,那么塑一个木偶放在官府,连井水也不喝,岂不更好?该官辩解:我虽 无功,但也无罪呀。岂料阴司对为官者行为俱记录在案:做官三年,无绩可求,纯属混混一 个。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为官之道 B.无功即为有过 C.为官需廉政亦需勤政 D.为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12.仙人掌这种无叶有节、长着刺的“常青植物”、“卫士植物”,无论是生在沙漠、悬崖 这种人迹罕至之地,或是公园、路边这种人流如川之地,她都能做到坦然无忧,笑迎日出日 落。无论是其形胖如山丘,或是其体瘦如孤峰,她都能安身为乐,外不劳形去减肥;无忧为 福,内不思悲以滋补,很有点“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味道。 这段文字描述的主要是: A.仙人掌的做派是豁达的,仙人掌的风骨是秀爽的 B.仙人掌的胸襟是博大的,仙人掌的精神是高尚的 C.仙人掌的生命是坚强的,仙人掌的情趣是自然的 D.仙人掌是平常的“花瓶”,但又是不平常的“刺头” 4
13.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山 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 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它孕育万物的地位。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 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B.欲成事者必须严以律已 C.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D.解释的多余和尴尬 14.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以不贪而名垂青史。有一次,一个人得了块玉,拿去 送给当权的子罕。子罕拒不接受。那人说,让做玉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送给你的。 子罕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不都 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 这段文字给人的警语是: A.君子慎独 B.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C.一丝一缕,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D.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15.看到室内墙角处的一轮旧纺线车,耳际似乎响起那彻夜不眠的嗡嗡声;目睹旧织布机、 往事仿佛在那节奏感强烈的织布声中浮现脑海。家织土布属于古老的传统技术,男耕女织, 天经地义。土布常被作为农村姑娘的嫁妆和她们心灵手巧的见证。农家妇女坐在织布机旁, 把她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与梦想编织在或清白如雪或繁花似锦的土布里。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是: A.心灵的归本还原、还淳返朴 B.人间的真情珍藏在土布中 C.旧事民风,睹物生情 D.昔日的浮华如梭穿过 5
16.汉字的方块式结构由点画穿插而成,经历过多次演变,形成篆、隶、草、行、楷五种字 体。篆书是匀净的线条组织,结构类似图案。隶书笔画变篆书的婉转为方折,横平竖直、撇 捺翻挑,结构仿佛“崇台重宇”。楷书的笔画形状丰富,结体欹侧而端庄。行书也是欹侧的 体态,但是笔画牵连映带,具有流利的美韵。草书线条连绵盘曲,结构简略,放逸生奇。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是: A.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B.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来自汉字形态 C.书法的内在美韵来自书写的笔力、笔势 D.书法这门艺术的显著特征是由“汉字”与“书写”所决定 17.有人说:没有享受到某种社会服务的人就好像一个大沙漠,享受到这种社会服务的人就 好像大沙漠中的一个绿洲,沙漠永远在吞噬着绿洲,而保护绿洲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沙漠尽 快地改造成为绿洲。 这段文字说明的是: A.大数定律 B.沙漠效应 C.绿洲效应 D.此长彼消法则 18.《史记》中《公仪休嗜鱼》说的是,公仪休在鲁国当丞相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鱼,有很多 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他一概不收。有人问:你为什么喜欢吃鱼却不收鱼?他说,我现在做 丞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因接受了别人送的鱼而被免职,我从此就买不起鱼, 也吃不起鱼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贪欲猛如虎,贪欲如洪水 B.人的性格各异,嗜好有别 C.做一个正直向上的人,首先要“寡欲” D.贪欲是把一个人推向不归路的“助推器” 6
19.在觅食过程中,成百上千只蚂蚁在蚁穴和食物所在处之间来来往往,终都能够在相对短 时间内得到食物,却从来不会有拥堵现象出现。德国科学家赫尔冰发现,避免道路拥堵是基 于蚂蚁之间的交流。在一条路有可能出现拥堵时,返回的蚂蚁就向迎面过来的同伴发出信息 素,让它选择另一条路。他认为,人类可以采取相同方法减少车辆拥塞现象。 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是: A.聪明蚂蚁启发人类解决交通拥堵 B.解决难题,从蚂蚁觅食中找思路 C.互通情况,绕道可避免遭遇拥堵 D.蚂蚁的不拥堵与人类的车辆拥塞 20.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荒废必是和尚不虔。”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 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下,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于是甲和 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但是,后因三人争功闹了 个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所有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天时、地利和人和 B.“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C.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 D.分工负责、各尽所能十分重要 21.楷树,果实椭圆形,红色,木材细致。相传这种树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 叶茂,似为众树的榜样。模树,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 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也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这两种树分别称 之为“楷”和“模”,以树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为称之为“楷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楷”和“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B.“楷模”二字都带“木”字 C.“楷模”原指两种树 D.楷树、模树皆有灵气 7
22.2008 年 12 月 2 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有关“山寨现象”的内容,五成网友看好“山 寨产品”。“山寨风”在民间流行已久,并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它在 模仿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终于闯进了主流文化的视野。它一开始瞄准的只是低端 消费群体,但慢慢地突破了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局限,演变为一种大众流行时尚。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是: A.山寨风何以刮进了新闻联播 B.关于山寨流行文化意义上的解读 C.“山寨风”把貌似高端的产品送到了普通百姓手中 D.从经济消费的视角透析一下“山寨风”的亲民路径 23.成语中的数字运用很多,如一鼓作气、百废俱兴。非整数也进入了成语,如半途而废、 半壁江山。还有两个成语: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两”和“双”是数字“2”的不同表示 法。多数成语都是由四个文字组成的,数目字有时还被“连用”,如五光十色、三头六臂。 也有成语纯粹由数目字组成,如三三两两、一五一十。 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成语与数字的关系 B.成语数字趣谈 C.数字成语与成语数字 D.成语用遍数目字 24.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影响大的两家,而儒家和道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 主线。《论语》、《老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把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源头 抓住了,就比较容易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避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单向理解, 易于进行儒、道两家思想的比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读懂《论语》和《老子》 B.《论语》和《老子》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广泛和深远影响 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原著是《论语》和《老子》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