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9 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满分 40 分。 21.西周时期,规定诸侯有镇守疆土、交纳贡税、保卫王室等义务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22.加强思想统治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之一。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 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度 D.提倡“百 家争鸣” 23.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观点。它最适合作为以下哪 部电视剧的主人公的台词? A.《汉武大帝》 B.《武则天》 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 24.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士大夫在酒楼上吃东坡肉 B.商人出门坐轿子 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舍听评书 D.老百姓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 25.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你应该查阅下列哪一部著作? A B C D 26.“已游玩过上百遍/我还是/在你家的‘之’字回廊里/迷路”。这首现代诗歌最有可能是 描写以下哪位人物的书法成就? A.王羲之 B.黄庭坚 C.颜真卿 D.柳公权 27.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就是今天的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南京大学 D.北京师范大学 28.“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 这是溥仪在 17 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
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天演论》 C.鲁迅的《狂人日记》 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9.右图电影《开天辟地》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 30.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设计中,错误..的一项是 重大事件 标志性意义(或作用) A.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七七事变 全国性的抗战拉开序幕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31.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2.2008 年 9 月,“神舟七号”成功发射,我国宇航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这是我国在空间 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 70 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 B.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33.民主法制建设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 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拿破仑法典》 B.《权利法案》 C.《汉谟拉比法典》 D.《独立宣言》 34.我们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的“0、1、2、3、4、5…… ”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
是 A.波斯人 B. 古印度人 C. 阿拉伯人 D.古埃及人 35.暑假期间,你打算和父母乘飞机去台湾旅游。你们乘坐的交通工具与下列哪一事件有 关?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 36.改革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下列哪一事件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B.南北战争 C.彼得一世改革 D.明治维新 37.《凡尔赛和约》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和约。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规定是 A.德国边界问题 B.赔款问题 C.殖民地问题 D.军备问题 38.随着二战的进一步扩大,全世界受法西斯国家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 敌人。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事件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39.标志着统治了非洲大陆数百年的殖民主义体系彻底瓦解的历史事 件是 A.纳米比亚宣布独立 B.利比亚宣布独立 C.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D.埃及共和国的建立 40.右图这位科学家,创立了著名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 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他是 A.贝多芬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二、非选择题:下面第 49~51 题为历史科非选择题(第 49 题 8 分,第 50 题 10 分,第 51 题 12 分,共 30 分) 49.(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大陆与台湾之间基本没有联系。1978 年,两岸 贸易总额仅为 0.5 亿美元;而到 2007 年,两岸贸易额达到了 1245 亿美元,增长超过 2490 倍;2008 年 1 至 12 月,两岸贸易额达 1292.2 亿美元。
——新华网 材料二 2009 年 5 月 26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时表示,考 虑到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巩固和增进双方的政治 互信尤为重要。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关键所在。吴伯雄表示,希望两岸增进互 信,化异求同,积极促进良性互动,共创和平、共促稳定、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2 分) (2)历史上,我国的宝岛台湾曾经被荷兰殖民者占据。这一局面的结束与哪一事件有 关?(2 分)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当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 (2 分) (4)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2 分) 50.(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赔款 2100 万元;协定关税。 材料二 以下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图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 图二:中美建交 图三:亚太经合组织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个条约的内容?(2 分)其中的“割香港岛给英国”违反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一原则?(2 分) (2)如果你要向同学介绍“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成就”,你可以选择材料二中的 ________。(填写图片序号即可)(2 分) (3)图三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我国加入这一组织的时间是_________年。(2 分) (4)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 分) 5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在林肯就职时, 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 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有命中注定 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41 年 1 月 20 日) 材料二 迄今为止,已经有 44 个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总统的宣誓有时面对的是国家的 和平繁荣,但通常面临的是乌云密布的紧张形势……今天我要说,我们的确面临着很多严 峻的挑战,而且在短期内不大可能轻易解决。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 (1)结合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说出华盛顿就职时面对什么重大的政治任务?(1 ——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2009 年 1 月 20 日) 分)林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3 分)
(2)材料一中罗斯福所说的“八年前的恐惧”指的是什么?(2 分)他为此采取了什 么“行动”?(2 分) (3)当前,在美国发生的严重金融危机使世界多数国家都受到影响,这是因为世界经 济发展的什么趋势造成的?(2 分)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你认为现任总统奥巴马能从 罗斯福的“行动”中吸取什么成功经验?(2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40) 21.A 22.B 23.C 24.D 25.B 26.A 27.B 28.C 29.A 30.D 31.D 32.C 33.C 34.B 35.B 36.A 37.C 38.B 39.A 40.D 二、非选择题(49 题 8 分,50 题 10 分,51 题 12 分) 49.(1)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或: 两岸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等,意思正确即可给分,2 分) (2)郑成功收复台湾。(2 分) (3)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 分) (4)两岸的交往将更加密切,祖国统一一定能实现。(2 分) 50.(1)《南京条约》。(2 分)
“割香港岛给英国”违反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或:违反了“互 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2 分) (2)图一和图二。(写出一个给 1 分,满分 2 分) (3)1991 年。(2 分) (4)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或“弱国无外交”)。(2 分) 51.(1)美国独立。(或:创建一个国家,1 分) 主要贡献:捍卫了国家的统一,(2 分)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1 分) (2)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 分) 实行“新政”。(如果回答“整顿金融业”“调整农业”“整顿工业”“兴办公 共工程”等具体内容,每一项给 1 分,但满分不超过 2 分) (3)经济全球化。(2 分)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加强政府对生 产的控制和调节;2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