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事业单位招聘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江苏省盐城市事业单位招聘真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 1. 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 A. 同级机关 B.上级机关 C.行政主管机关与业务指导机关 D.三个以上的机关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11 月 13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精神,要求进一步抓好今年年度改革任务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社会发展 ()。 A.更有高效、更加公平、更加优化 B.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C.更有高效、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D.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优化 3.国有企业属于()所有。 A.国家 B.社会 C.全民 D.机构 4.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时间()。 A.12.11 B.12.12 C.12.13 D.12.14 5.2014 年 5 月 15 日,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该条例经过 40 次常 务会议通过,于()施行。 A.6.1 B.7.1 C.8.1 D.9.1 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社会特色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 本的保证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依法治国 C.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D.党的领导 7.下列()不属于政府机构。 A.监察局 B.公安局 C. 财政局 D.纪检委 8.法的制定主体是()。A 政党 B.全体人民 C.国家 D.党和国家 9.2014 年 9 月 17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定全面建立临时()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 救急难。
A.医疗 B.救助 C.扶贫 D.支农 10.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是在 () A.新中国成立时 B.抗美援朝时 C.土地改革完成后 D.西藏和平解放时 11.八股取士始于()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2.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共产党精神上的钙的是()。 A.理想信念 B.群众观念 C.廉洁意识 D.法制理念 13.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其中心是( )。 A.调节税收 B.调节物价 C.调节汇率 D.调节货币供应量 14.古代考试中,由省一级举办的称为()。 A.童试 B.殿试 C.乡试 D.会试 15.世界上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多的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 二、数字推理 1.8,16,25,35,47,() A.58 B.61 C.65 D.81 1.【答案】B。解析:8, 16, 25, 35, 47,( 61 ) 8 9 10 12 14 合数列 2.100,84,76,72,() A.62 B.68 C.70 D.66 2.【答案】C。解析:100, 84, 76, 72, ( 70 ) 16 8 4 2 等比数列 3.-1,(),25,62,123 A.3 B.6 C.11 D.15 3.【答案】B。解析:原数列各项加 2,数列变成了 1,( 8 ),27,64,125,原括号内 数字应该是 6. 4.1/6,2/3,3/2,8/3,() A.10/3 B.25/6 C.5 D.35/6 4.【答案】B。解析:原数列进行通分,数列变成了 1/6,4/6,9/6,16/6,(25/6)。 5.216(64/100),(),64(100/144),27(121/169),8(144/196) A.125(85/117) B.152(86/122) C.125(81/121) D.106(79/123)
5.【答案】C。将每一组分成三个数字看,原数列拆分成 3 个数列,216, ( )64,27,8,此为立方数列,括号内数字为 125;64,( ),100,121,144,此数列为平方数 列,括号内数字为 81;100,( ),144,169,196,此数列为平方数列,括号内数字为 121。 数学运算 1.6375+3108+2941+372+9564= A.18645 B.18654 C.22360 D.22350 1.【答案】C。解析:利用位数法 75+08+41+72+64=260,原式结果末两位数字为 60, 答案选择 C。 2.现有 40 个气球,其中 30%是红色,其余都是黄色的,如果有 1/4 的黄色气球系了小 绳,那么没系的是多少______ A.7 B.12 C.18 D.21 2.【答案】D。解析:40×(1-30%)(1-1/4)=21。 3.运动队在已进行过的 15 场比赛中胜率为 40%,如果在剩下的比赛中升到 75%,那么 在整个比赛中的胜率为 60%,那么剩下的场次是_____ A.15 B.20 C.25 D.30 3.【答案】B。解析:利用十字交叉法, 40% 15% 15 60% - = - 75% 20% x, x=20 4.一个球从 100 米的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原来高度的一半再落下,第三 次着落时,共经过的路程_______ A.150 B.200 C.250 D.300 4.【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第一次着地经过的路程为 100 米,第二次跳回经过 50 米,下落着地经过 50 米,第三次跳回进过 25 米,着地经过 25 米,总路程为 100+50+50+25+25=250 米。 5.在直接三角形 ABC 中,已知∠ACB 等于 90 度,AC=3,BC=4,PC 垂直平面 ABC, PC=9/5,则点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____ A.2.6 B.2.8 C.3.0 D.3.2 5.【答案】C。解析:过 C 点向直线 AB 做垂线,交点为 D,连接 PD,PC 垂直平面 ABC,则 PC 垂直于直线 AB,直线 CD 垂直于 AB,由此可以推出 AB 垂直于平面 PCD,可知直 线 PD 垂直于直线 AB。PC=9/5,AC=3,BC=4,那么 CD=12/5,根据勾股定理,PD=3。
事件排序 1. 修改 2.获奖 3.发表 4.体验生活 5.写作 A.54231 B.45132 C.13254 D.32154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创作的过程,先体验生活然后写作,经过修改后发表, 最后获奖。 1.正式立项 2.项目论证 3.确定中标单位 4.项目实施 5.公开招标 A.12345 B.12534 C.21534 D.31245 【答案】C。解析:描述了先立项然后公开招标的过程。 1.促膝谈心 2.误会 3.和好如初 4.产生矛盾 5.消除误会 A.24153 B,45321 C.24135 D.13542 【答案】A。解析:描述了因为误会产生矛盾,然后通过促膝长谈消除矛盾,最后和好 如初的过程。 1.支付违约金 2.提起诉讼 3.法院判决 4.签订合同 5.单方违约 A.54231 B.45321 C.45231 D.45123 【答案】C。解析:描述了签订合同后,由于单方违约,另一方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要 求支付违约金的过程。 1.来到现场 2.接到报案 3.抓住罪犯 4.进行调查 5.发现疑点 A.53142 B.21453 C.24135 D.52413 【答案】B。解析:描述了接到报案来到现场行进调查,最后通过疑点抓住罪犯的过 程。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 片段阅读 (10 题 每题 1 分 共 10 分) 123.击剑被视为欧洲的传统体育项目。从斯巴达克思的角头,到中世纪的风流骑士, 都把击剑当做一门格斗技术。此后火器取代了冷兵器,击剑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欧洲世 代相衍。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理论,即击剑 A、是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 B、历史悠久 C、是欧洲的传统体育项目 D、是一门格斗的技术 123.【答案】C。解析:文段第一句指出击剑被视为欧洲传统体育项目,接下来指出具 体表现,最后一句指出火器取代冷兵器后,击剑仍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保留。所以文段重点 强调击剑是一种体育项目。故选 C 项。A 项不如 C 项精确。B 项,没有凸显出击剑是体育项 目的主题。D 项过于片面。
124.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恰如其分。孩子为家长做了好事,家长只要 道一声“谢谢”也就足够了。表扬还要与孩子的年龄相吻合。6 岁的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学 会了擦玻璃,即使擦得不那么干净,也要受到表扬。反之,一个 10 岁的孩子若连玻璃都擦 不干净,家长就要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家长不应该批评孩子 B、家长要赞许做好事的孩子 C、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恰如其分 D、家长对大年龄孩子要适当批评 124.【答案】C。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第一句点明文段主旨,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既 要实事求是又要恰如其分。接下来作者分 3 种情况对第一句进行阐述,分别是孩子为家长 做了好事,6 岁孩子擦玻璃和 10 岁孩子擦玻璃的事例。A、 B 和 D 项都只是文段的部分内 容。故选 C 项。 125.虽然希腊不是欧洲足球强国,但众所周知,希腊不乏有实力的足球俱乐部和球 队,也有不少有水平的教练和球员。希腊的足球很普及,观众有激情,主力球员像电影明 星和大政治家一样是公众崇拜的偶像。这段话直接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希腊 A、足球水平很高 B、足球水平在欧洲不算很高 C、足球俱乐部实力很强 D、足球很普及,很受欢迎 125.【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指出希腊不乏有实力的俱乐部、球队和教练及球 员,接下来指出希腊的足球很普及,受欢迎。故最能概括文段主要观点的是 D 项。A 项, 与文段意思相反;B 项并非文段主题;C 项属于以偏概全。故选 D 项。 二 文章阅读(5 题 每题 1.5 分 共 7.5 分)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今天 这样的环境变迁——环境变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关 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地传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 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邪恶,还漠视与其他社会, 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的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 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观念——两河流域下游的 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 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他还 说:“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 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 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
代表的西方文化老祖,从新石器进入金属器时代的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 裂”的理念。这两种文化现象在文明初始阶段已经形成,并延续至今。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商朝 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戈”等等;而商朝所利用 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 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 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实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不用来生 产。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 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 是一体的,连续的,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与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 族、宗教为主体的延伸。但是苏末一开始就放弃了氏族、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 代替。因此,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族关系,而苏末断裂了,代之以地续关系。其 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 126.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利于社会文明的产生 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商业贸易需 要,因此没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深灰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 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连续发展 126.【答案】D。解析:“多不一定好”在第三自然段第六行出现,文段指出“我们当 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接下来作者就对这句话进行 了解释“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 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 本原则”。故最能体现这层含义的是 D 项。 127.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 所利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关 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积累等方面。 127.【答案】B。解析:“延续”即保持一种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这在原文中并没有 提及,且“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利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和“原始生活状 态”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文章也没有涉及。故选 B 项。A、C 和 D 项皆可在文章中找到 依据。 12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化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其特点看,更多的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 128.【答案】D。解析:A 项,原文指出“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 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观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并未说明苏末文 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排除 A 项;B 项,“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今天 这样的环境变迁——环境变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关 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至于谁是主流社会文化范式,并未说明;C 项,“西方 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其特点看,更多的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原文是说西方所主导的 观点有错误的,C 项偷换了概念;D 项,“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 而且慢慢地传到全世界”,故会影响到中国。故选 D 项。 129.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以互补的 B、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后期才产生的,而是从文明一开始就形成了 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西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引以为 戒 D、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129.【答案】A。解析:“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 以互补的”,可以互补,文章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这两种文化 现象在文明初始阶段已经形成,并延续至今”支持 B 项正确;第一段指出“环境变危机、生 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关联”支持 C 项;第一段指出“无限制的 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这是最大的错误”,支持 D 项。 130.下列不属于西方所主导的观念的特点是
A、强调竞争 B、强调征服 C、无限制地利用物质 D、注意和谐 130.【答案】D。解析:第一段指出“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 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邪恶,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的利用物 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这是最大的错误。”D 项与原文意思相反。故选 D 项。 (四)资料分析 一 文字资料(5 题 每题 1.5 分 共 7.5 分)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 200 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 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 56.2%,200 米—500 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 部陆地的 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 24%,500 米—1000 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 的 19%,人口占 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 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 1000 米以下的比较平 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打海拔 5000 米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 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 3976 米(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131.居住在海拔 200 米—500 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131.【答案】C。解析:直接查找,200 米—500 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 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 24%。 13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高度的陆地上 A、0—200 米 B、200 米—500 米 C、500 米—1000 米 D、1000 米以上 132.【答案】A。解析:人口密度=人口数÷陆地面积,0-200 米为 56.2%/27.7%,200- 500 米,24%/29.5%,500-1000 米,11.6%/19%,1000 米以上,10%/(1-27.7%-29.5%-19%), 比较四个分数的大小,可以直观的肯出只有 0-200 米的人口密度大于 1,其余都小于 1,因 此 0-200 米的人口密度最大。 133.居住在 1000 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 A、10% B、8.2% C、1.6% D、9.3% 133.【答案】B。解析:1-56.2%-24%-11.6%=8.2%。 13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 A、我国的西藏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 134.【答案】C。解析:直接查找,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 3976 米(玻利维亚的波托 西)。 135.海拔 200 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 A、56.2% B、27.8% C、72.2% D、29.5%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