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
儿歌《小鱼睡在哪里》
一、考题回顾
1 题目:儿歌《小鱼睡在哪里》
2.内容:
(1)模拟对幼儿表演儿歌。
(2)模拟组织幼儿学儿歌活动。
小鱼睡在哪里
海里很黑,夜里很静,
小鱼小鱼,你睡在哪里?
小狗的脚印通向窝里,
松鼠的脚印通向树洞。
河里没有,湖里没有,
你的脚印,哪也没有,
黑乎乎的,静悄悄的,
小鱼小鱼,你睡在哪里?
3.基本要求:
(1)表演儿歌。.
运用普通话朗读儿歌,语气、语调、表情符合诗歌内容,有感染力。
(2)模拟组织 5~6 岁幼儿学习儿歌。
活动有趣,能吸引幼儿参与,有利于幼儿熟悉、理解、朗读儿歌。
(3)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上述任务。
答辩题目
1.请你反思一下今天的试讲表现。
2 利用儿歌和你的作品,还能带领 5~6 岁幼儿开展什么活动?
二、考题解析
【活动设计指导】
大班儿歌活动《小鱼睡在哪里》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儿歌中根据脚印寻找小动物的情节内容,知道小鱼在水里生活。
2.技能目标:能够在集体面前完整地、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用“XX 的脚印,通向 XX”的
句式进行儿歌仿编活动。
3.情感目标:感受儿歌中找不到小鱼的心情,体验和同伴一起了解动物脚印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儿歌中“XX 的脚印通向 XX”的句式。
2.活动难点:尝试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感受儿歌的意境美。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海的图片、夜晚的图片、小鱼的图片、其他小动物脚印的图片和头饰(小狗、
松鼠、老鼠、兔子、乌龟等)。
2.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见过各种小动物的脚印,知道常见小动物生活的习性。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歌曲导入
歌曲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三条小鱼》的歌曲,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活动兴趣,引出儿
歌主题。
师: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碰碰头;三条鱼水里游,大家
一起做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小鱼是睡在哪里的?
(二)活动展开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师:你从儿歌里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的脚印都通向哪里?小鱼的脚印通向哪里呢?
2.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逐一出示海的图片、夜晚的图片、小狗、松鼠和小鱼的图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逐
句理解和熟悉儿歌内容。
师:大海和夜晚是什么样的?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儿歌句式特点,引导幼儿完整复述儿歌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想一想,你在儿歌中听到了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熟悉并学习完整地朗读儿歌。
3.教师引导幼儿仿编儿歌,并在集体面前朗诵
(1)教师引出小动物脚印的话题,引导幼儿自由分组,与同伴交流。
师:除了小狗、松鼠的脚印,你还能想到其他小动物脚印通向哪里吗?哪些小动物是没有脚
印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用“XX 的脚印通向 XX”的句式进行诗歌仿编。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用我们刚刚在儿歌里学习到的句式“XX 的脚印通向 XX”来说一
下吧。
(3)幼儿开始进行儿歌创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请幼儿分享自己新编结果。
(三)活动结束——表演结束
教师创设“小动物迷路”的情境,教师分发小狗、松鼠、老鼠、兔子、乌龟等小动物的头饰
和脚印图片,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根据脚印找到家。教师巡回指导,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
本次活动。
小结:通过这首儿歌,小朋友们知道可以根据动物们的脚印帮助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家,也
知道了我们的小鱼生活在海里,没有脚印。
五、活动延伸
延伸至美工区,请幼儿到美工区,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其他的小伙伴。
一、考题回顾
题目:故事《长颈鹿的围巾》
内容:
(1)模拟对幼儿讲述故事。
(2)模拟提问。
3.基本要求:
(1 )模拟对幼儿讲故事,完整、流畅、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
(2)模拟提问。
请模拟向 4~5 岁幼儿提 2 个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或具有吸引力。
(3)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上述任务。
二、考题解析
【活动设计指导】
中班故事活动《长颈鹿的围巾》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故事《长颈鹿的围巾》内容,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2.技能目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长颈鹿的围巾》情节,并进行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感受故事中长颈鹿为他人着想的情感,萌发分享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2.活动难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感受,懂得同伴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长颈鹿的围巾》课件 1 份,故事挂图 1 份,喜鹊、纺织鸟等头饰,长颈鹿玩
偶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表演故事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长颈鹿玩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师:今天长颈鹿又来我们班里做客啦,它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好听的故事呢?一起来听
听吧!
(二)活动展开
1.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长颈鹿的围巾》课件,根据课件讲述完整故事内容。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故事,体会不同动物得到鸟巢的心情,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之
情。
(2)幼儿倾听故事,了解故事中长颈鹿的围巾是怎么失而复得的。
师:故事中都有什么动物?长颈鹿的新围巾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长颈鹿的围巾是喜鹊、纺织鸟、孔雀等小动物们一起拿羽毛织的。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了解伙伴们互相分享的喜悦,逐步感受分享的含义。
2.深入理解,根据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讲述完毕后教师向幼儿提问。
问题:长颈鹿的围巾去哪儿了?面对小动物们的请求,长颈鹿是怎么做的?小动物们是怎么回
报长颈鹿的?做了什么?
教师小结:长颈鹿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其它小动物们发现长颈鹿没有围巾后,懂得
为长颈鹿着想,用羽毛为长颈鹿织毛衣。同伴之间就应该像它们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3.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1)教师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教师出示头饰,请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分组表演故事情节。
(2)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教师小结:幼儿通过大胆表演,体验到了故事中小动物们的感受。
指导重点:在扮演过程中让幼儿体会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情感,从而升华活动主题,引导幼
儿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三)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的表现,愉快地结束本次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演故事的时候都很用心,声音特别好听,动作也很适当。表演出小喜鹊
的活泼、孔雀的温柔等,期待下次大家在语言活动中的表现。
五、活动延伸
延伸至美工区,组织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画出来,在主题墙上展示。
手工《飞机》
一、考题回顾
题目:手工《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