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湖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 )
A.布鲁纳 《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5.下列哪个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 )
A.鸟里
B.梅伊曼
C.瓦斯凯
D.克伯屈
6.“美育”一词最早是在( )《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8.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 )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10.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1.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 )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2.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13.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14.“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初的 (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15.1980 年,我国颁布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 2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________的基本途径。
17.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________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
的基础。
18.教育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
学内容的多元化、________的多元化等。
19.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 功能。
20.________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
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1.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被称为广义的________。
22.我们强调教师应该吃透两头,即是指________和充分认识学生。
2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________的影响。
2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5.________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
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26.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________,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
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27.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________和社会模仿模式等。
28.陶冶主要包括________、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29.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
30.学生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体,教师在课外、校外教育中主要起________作用。
3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________。
3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________地位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
33.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________的创造。
34.活动课程是从________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
的课程。
35.形式教育和________是西方近代关于普通教育阶段学校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两种对立
的教育理论。
三、简答题(本大篡共有 5 道小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36.简述学校美育的任务。
37.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38.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9.简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40.简述学校班集体形成和培养的过程。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 2 道小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4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2.有个初三的学生,英语考试得了 97 分,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却对家长说:
“你儿子考了 97 分,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另一个学生平时成绩不好,这次考了一个 95
分,自己也不高兴,因为有个平时成绩比他好的同学这次考了 92 分,老师批评这个同学时
说:“莱某都考了 95 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制造
了大量的自卑者。
请用教学中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等理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 杜威的主张是实用主义的思想,对 20 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有深远的影响。
2.【精析】C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这几种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
功能。
3.【精析】C l999 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
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4.【精析】C 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精析】D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 l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
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
6.【精析】C 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
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
7.【精析】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8.【精析】A 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的常规管理。
9.【精析】B 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决定的,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
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10.【精析】D 信息革命后,大量新技术的使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普遍使用,要求劳动
力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这促进了高等教育出现大众化倾向。
11.【精析】C 教科书的编写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内容的适应性、基
础性。
12.【精析】A 教师的地位一般指教师的社会地位,由老师在社会中的经济、文化、政治地
位构成。
13.【精析】C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14.【精析】B 导生制的管理模式属于典型的个别教学制度,最早出现于 19 世纪初的英国。
15.【精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于 l980 年 2 月 12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令第 4 号公布。
二、填空题
16.社会生活经验
17.实践哲学
18.评价标准
19.科学技术发展
20.个体身心发展
21.教育目的
22.充分理解教材
23.人格上
24.教学计划
25.教学计划
26.因材施教
27.体谅模式
28.人格感化
29.明确的共同目标
30.辅助
31.专业人员
32.主体
33.生活美
34.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35.实质教育
三、简答题
36.(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2)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37.(1)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2)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3)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4)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8.(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
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9.(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40.(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