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云南昆明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全卷两个大题,共 29 个小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
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B )
A.二里头铜鼎
B.司母戊鼎
C.利簋
D.三星堆青铜面具
2.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
直接管辖的( B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
制度
3.他是唐朝高僧,受邀东渡日本,历时 12 年。虽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到达时已是 66
岁高龄。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 C )
A.张骞
郑和
B.玄奘
C.鉴真
D.
4.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
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这表明当时的宋朝( D )
A.制瓷技术先进
B.边界贸易兴旺
C.经济重心南移
D.
海外贸易发达
5.兰茂(1397~1476),明代云南嵩明人,著名学者、药物学家。他编著的《滇南本草》是
一部记述西南高原地区药物,包括民族药物在内的药物学著作。一百多年后,明代杰出医药
学家李时珍编写出著名的药物学著作( D )
A.《伤寒杂病论》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
《滇南本草》书影
纲目》
6.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面对外来入侵,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率领装备新
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这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 B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李鸿
章
7.1911 年 10 月 10 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成
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这次起义是( D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武昌
起义
8.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C )
A. “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9.经过一年作战,解放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47 年 6 月 30 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 C )
A.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D.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10.它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
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它是 1897 年创办于上海的( B )
A.中华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生活书店
D.
新华书店
11.中国是农业大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为解
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农业科学家们作出了艰苦
的努力。20 世纪 70 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是( D )
A.贾思勰
B.王祯
C.徐光启
D.袁隆
平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 D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睦邻友好对外政策
局
B. “求同存异”方针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
1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
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 C )
A.四项基本原则
B.科学发展观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新发展理念
14.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
贡献。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 A )
A. “金字塔”
C.帕特农神庙
B.万神庙
D.摩亨佐·达罗遗址
1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东罗马帝国皇帝
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于 529 年编成( C )
A.《汉谟拉比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D.《拿破仑法典》
16.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
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的长篇诗作是( A )
A.《神曲》
B.《蒙娜丽莎》
C.《哈姆雷特》
D.
《罗密欧与朱丽叶》
17.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 13 个殖民地脱
离英国而独立的纲领性文献是( B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
奴隶宣言》
18.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的无产阶级
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于 3 月 28 日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 C )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第一国际
C.巴黎公社
D.苏维
埃政府
19.18 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贝多芬。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
富有感染力。他于 1804 年完成的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是( D )
A.《战争与和平》
B.《复活》
C.《夜间的咖啡馆》
D.《英雄
交响曲》
2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经过五个多月的激烈争吵和相互妥协,
1919 年 6 月 28 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A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北大
西洋公约》
21.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苏
俄政府开始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A )
A.新经济政策
B.两个五年计划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
巴乔夫改革
22.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联合舰队突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
美国太平洋舰队。12 月 8 日,美、英对日宣战,此后中国等近二十多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
至此( C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3.1945 年 10 月 24 日,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正式成立。它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重
要成果,其首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这一国际组织是( A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二十国集团
D.七十
七国集团
24. 下表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 )
时间
历史事件
1955 年
1960 年
万隆会议召开
“非洲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获得独立
1990 年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1999 年
年底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逐步建立起
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 B )
A.资本主义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
C.计划经济体制
D.
系统教育体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3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3
分,共 50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
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
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
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
民族。
——据张植荣著 《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
(1)材料一中,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
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3 分)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
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
式。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汉族人民喜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随着经济、
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
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
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分)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2013 年
2019 年
国民生产总值
35389.3 亿元
57493.0 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50.2 元
24179.8 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3307.8 万人
3846.7 万人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化?(3 分)
材料四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
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
年 10 月 18 日)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3 分)
【答案】(1)原因:汉民族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双向融合。人物:黄帝和炎帝。
(2)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上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急剧猛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参保普遍普及。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27.(13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约前 371~前 289),名轲,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他的政治思
想主要继承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学说。“仁政”的核心内容就是明君必须“制民
之产”,使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宅边种着桑树,家中养着家畜,吃得饱,穿得
暖。他的“仁政”学说以重民思想为基础,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民、
社稷(国家)、君三者相比,民最重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子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仁政”学说的主
——据詹子庆《中国古代史》等
要内容是什么?(3 分)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
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场运动?《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
怎样的愿望?(3 分)
材料三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 2/3 的农民被
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 1950 年夏到 1952 年底,
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
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
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
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土地改革受到广大农民的热
烈拥护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
次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4 分)
材料四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
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
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
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
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 年 2 月 25 日)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能够
取得全面胜利的认识。(3 分)
【答案】(1)学派:儒家学派。内容:仁政治国;以民为本。
(2)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愿望:均田地;均贫富。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意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
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
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4)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标志着我们
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8.(12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 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
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分)
材料二 18 世纪和 19 世纪期间,人类摆脱了长期来自人口数量、食物供应、人类迁移
以及经济产量等各方面的束缚。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展就是工业革命,而在工业革命当
中,最为重要的突破就是人类对矿物燃料的利用。这一突破使人类的生存条件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革。
——据[美]约翰·R.麦克尼尔等著《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 21 世纪的人类网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使人类生存条件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最重要的突破是什么?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展开,人类社会分别进入什么时代?(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