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广东广州黄埔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年广东广州黄埔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公共题 一、单选题 1.2015 年 1 月 14 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中央纪委五 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指出,要把______体现在教育政策制定、教材审 查、教学与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审核把关中。 A.遵守组织纪律 B.遵守政治纪律 √ C.作风建设常态化 D.廉政教育常态化 解析: 2015 年 1 月 14 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 2015 年第 2 次党组会, 就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提出了四点要求。其中,第三点要求为 “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把遵守政治纪律体现在 教育政策制定、教材审查、教学与科研管理、教育媒体管理、教育外事管理,以及包括校园 论坛、学术会议、课外活动等方面的审核把关中”。 2.2015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 定从 2014 年 10 月 1 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其中规定,机关 事业单位实行______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A.社会统筹与家庭账户相结合 B.行业统筹与家庭账户相结合 C.行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D.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 解析: 2015 年 1 月 14 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 决定》规定,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 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 20%,个人缴纳基本 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 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 8%的数额建立基本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3.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受教育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发展自 己,使自身的发展水平逐步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过程”,这是教学过程本质的______。 A.发展说 √ B.交往说 C.特殊认识说 D.双边活动说 解析: 题干中的观点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过程,也是 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这是教学过程本质的发展说。 4.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 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______和评价等六个层次 A.分析、综合 √ B.接受、反映 C.适应、创造
D.直觉、准备 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布卢姆等人提出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 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 列目标序列。其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知识)、领会、运用(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六个层次。 5.教学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教学与艺 术的统一,这体现了学生身心发展的______规律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平衡性 D.整体性 √ 解析: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到教学生活中,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 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 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6.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______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 √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解析: 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 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 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 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7.______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 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A.传递—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情境—陶冶式 √ D.自学—辅导式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吸取了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 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者积累的有效经验加以概括而形成的,其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 ——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8.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不包括______。 A.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学生的生理发展 √ D.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解析: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学生的发展,具 体来说包括为了全体学生(即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和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9.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___。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 解析: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 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理解语言、文字所代表的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机械学 习是指学习没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或学习者在学习中并未理解材料间的意义联系。 10.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某学生害怕老师,这说明他最缺少______的满足。 A.生理需要 B.求职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 D.自我实现的需要 解析: 马斯洛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的。人的需要有七种,即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未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指被人接纳、爱护、 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题干中学生害怕老师正是他缺少归属与爱的需要的表现。 1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进行归因,老师想要让学生努力学习, 不管其能力水平或任务难度如何,应让学生形成______归因。 A.外部、稳定 B.外部、不稳定 C.内部、不可控 D.内部、不稳定 √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 的原因归结为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六个因素,并把它们分为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能力、努 力、身心状况为内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为外部因素;能力和任务难度为稳定 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为不稳定因素;努力为可控因素,其他为不可控因 素。教师要想让学生努力学习,应让学生形成内部、不稳定归因。 12.关于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 √ B.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就是学习者遇到的问题情境 C.学习动机只对学习活动的发起起作用 D.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效果越好 解析: 学习动机的作用是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的。根据不同的学习动机理论,影响学习 动机的因素各不相同。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呈倒 U 形曲线关系, 学习动机越强,并不意味着学习效果更好。故本题选 A。 13.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评价是______。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 C.描述性评价 D.团体测验
解析: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 据其相对位置(或名次)来评价,用于选拔或编组、编班。其中,“平均成绩”即题干中所说 的“相对标准”,故本题选 B。 14.依据教育法律规范职能的不同,可把教育法律关系分为______教育法律关系 A.规范性和任意性 B.强制性和义务性 C.调整型和保护性 √ D.隶属性和平权性 解析: 根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职能,教育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 育法律关系。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是按照调整性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的教育关系模式,主体 的教育权利能够正常实现的教育法律关系;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是在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不能正常实现的情况下,通过保护性教育法律规范,采取法律制裁手段而形成的教育法律关 系。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______领导,______统筹规划 实施,______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县级教育局 B.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县级教育局 D.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第二部分 专业知识题 二、单选题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句读(dòu) 字帖(tiě)迫击炮(pǎi) 怙恶不悛(jùn) B.迸发(bèng) 蓓蕾(lěi) 发横财(hèng)哄堂大笑(hōng) √ C.拗断(niǔ)龋齿(qǔ) 抚恤金(xù) 开学在即(jì) D.曲折(qǔ)掮客(quán)倒春寒(dào)熠熠闪光(yì) 解析: A 项,字帖(tiè),怙恶不悛(quān);C 项,拗(ǎo)断,开学在即(jí);D 项,曲(qū) 折,掮(qián)客。 17.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______。 A.塑造佛像面貌多表现为慈详,用来反衬人世间的冷酷,给苦难者以精神上的满足,这是 宗教俘虏信徒的一种方法 √ B.原生态的土壤正在被吞噬,如何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消失, 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C.在整个殖民时期,不论是对欧洲殖民者,还是对被他们压迫的非洲奴隶及本土的印第安 人来说,烈酒都是艰难岁月中的一种慰藉 D.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 风格,没有大突破 解析: A 项,“慈详”应为“慈祥”。 18.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是______。
A.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 就业率明显提高 B.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 高度重视 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 WTO 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 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 √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 负担过重造成的 解析: A 项,搭配不当,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应该是“高校培养的学生”,而不是“高校 学生的培养”;B 项,两面对一面,“抓不抓”与“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 不对应;D 项,句式杂糅,后一分句中“是因为……”与“是……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 故本题选 C。 19.填入下面文段画横线部分,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 百年来,中国人曾被讥讽为一盘散沙,______,一时间内,它凝聚不起来,这不怨沙,而怨 没有吸沙的磁石。 A.其实,这是对中国人的诬蔑,中国人的心并不散 B.其实,中国人的心并不散,这是对中国人的诬蔑 C.如果硬要比作沙,那么,中国人不是泥沙,而是铁沙 √ D.如果硬要比作沙,总有一天它会凝聚成坚固的堡垒 解析: 根据题干中“吸沙的磁石”,可以判断出横线处填入的内容应该强调“铁沙”。 20.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①这花,如秋叶般精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千鸟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③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⑤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A.①④⑤③② B.②①④⑤③ C.⑤①④③② D.②⑤①④③ √ 解析: ②句点出陈述对象“油茶树”,因此应放在首句;从②句的“怪脾气”可知其后应 接描述其“怪脾气”的句子,即⑤句;①句的“这花”承接⑤句“开出甜蜜淡雅的花”,描 绘油茶花开放的情态;④句紧承①句描述油茶花开满枝头的姿态;③句则是对④句进一步描 绘,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油茶花开满枝头的美景。故正确语序为②⑤①④③。 21.关于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暗喻)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夸张)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 D.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拟人) 解析: A 项诗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用“虎豹”和“熊罴”喻指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 因为本体和喻词都没有出现,故为借喻修辞;B 项诗句运用了对仗和借喻,“横眉”对“俯
首”,“冷对”对“甘为”,“千夫指”对“孺子牛”,“千夫指”喻指敌人的迫害,“孺 子牛”喻指对人民大众的奉献;C 项诗句运用了双关修辞“晴”既指天气的晴朗,也暗指感 情的“情”,表现了美好纯洁的爱情;D 项诗句运用了夸张和借代修辞,“万事空”有夸大 的意思,“青铜”则代指镜子。故本题选 C。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旱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 A.五言古体诗 √ B.五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排律诗 解析: 《明月何皎皎》出自东汉《古诗十九首》,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写出了作者看到皎洁明月时的兴 奋和赞赏,为下文由皎皎明月引起的乡愁埋下伏笔 √ B.“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全诗的关键语,点名了本诗的主题,在诗中有以乐衬哀 的结果,刻画出作者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 C.本诗通过作者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等动作,写出了作者夜不能寐 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和家人的情感 D.本诗作者选择夜晚这一特定的时段来表现其夜不能寐,再写其“出户”“入房”,以时 间转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语言虽浅显、朴素、自然,却余味无穷 解析: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 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和“兴”常连用。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只是描写眼前的景物,并作为中心意象引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并没有采用比兴手法。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一瓢道人 [明]袁中道 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尝持一瓢浪游鄂岳间,人遂呼为一瓢道人。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 去,走海上从军。时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从小校得功,至裨将。后失律畏诛,匿于群 盗,出没吴楚间,久乃厌之,以资市歌舞妓十余人,卖酒淮扬间,所得市门资,悉以自奉, 诸妓更代侍之。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饮食供侍,拟于王者。又十余年,心复厌 之,亡去,乞食湖湘间。后至澧,澧人初不识,既久,出语颠狂,多奇中,发药有效。信口 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人以此多延款道人。 道人栖古庙中。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付祝云:“为我召僧来礼忏。”忏毕,买一棺自坐 其中,不覆,令十余人移至城市上,手作拱揖状,大呼曰:“年来甚扰诸公,贫道别矣。”
虽小巷间,无不周遍! 一市大惊! 复还至庙中,乃仰卧命众人曰:“可覆我。”众人不敢覆, 视之,已去矣。遂覆而埋之。举之甚轻,不类有人者。余闻而大异焉。 人又问曰:“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淫且盗者,又不宜脱然生死。余大有疑,以问子。” 余曰:“余与汝皆人也,乌能知之? 夫济颠 ① 之酒也,三车 ② 之肉也,寒山、拾得 ③ 之 垢也,皆非天眼莫能知也。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 予与余何足以知之哉!” [注] ①济颠:济公和尚。②三车:唐玄奘弟子,因出行总是一车装满美酒,一车装美女, 一车装佛经,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三车和尚”。③寒山、拾得:唐朝两个著名的和尚, 相传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化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时倭寇方盛盛:猖獗 B.久乃厌之 厌:满足 √ C.悉以自奉奉:供养 D.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 审:确实 解析: “久而厌之”中的“厌”是厌倦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人遂呼为一瓢道人为我召僧来礼忏 B.饮食供侍,拟于王者 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 C.人以此多延款道人 余大有疑,以问子 D.遂覆而埋之 余闻而大异焉 √ 解析: A 项,第一个“为”是动词,意为“是”;第二个“为”是介词,意为“替、给”。 B 项,第一个“于”是介词,意为“与”;第二个“于”是介词,意为“从”。C 项,第一 个“以”是连词,表因果关系;第二个“以”是介词,意为“拿、用”。D 项,两个“而” 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一瓢道人“癫狂怪诞”的一组是______。 ①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 ②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 ③以资市歌舞妓十余人,卖酒淮扬间 ④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 ⑤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 ⑥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④⑤⑥ √ 解析: ①句是说道人因读书不得志才从军,符合情理;②句是说道人因犯法不得已“匿于 群盗”,也符合情理;③④⑤⑥均是表现道人“癫狂怪诞”行为的。故本题选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一瓢道人持一瓢云游浪迹,因而得名,一生遭遇曲折坎坷且又离奇,富有传奇色彩 B.一瓢道人曾浪游鄂岳,走海战倭,出没吴楚,卖酒淮扬,乞食湖湘,最终殁于澧州 C.一瓢道人狷狂放达却又学识博杂,行事怪僻,奇谈异论但又多言中,时人讶异惊叹 D.作者认为一瓢道人和济颠、三车和尚一样喜欢喝酒吃肉,癫狂难知,评论颇为不屑 √ 解析: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用古代高僧都有凡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做例子,来类比一瓢道人 的癫狂难知,可见作者对一瓢道人的评价并非不屑。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 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 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 5 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 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 生水”。 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 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 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多达 17 亿亿吨的氢, 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 153 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 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 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 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 600 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 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 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江苏省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 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由于大量的小彗星倾 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 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 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竞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 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 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1).下列对文中第二自然段“所谓的‘初生水’”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C.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 解析: 文章第二段最后一句阐明了“初生水”的成因,即火山活动产生,量的水蒸气及二 氧化碳冷却之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 (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______。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冰组成的小彗星 √ B.彗星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解析: A 项是弗兰克提出的理论猜想,并不能用来支持他自己的理论。BCD 都可以用来支持 他这一理论。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的剧变 √ D.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解析: 文章第四段只提到“地球气候剧变”是“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的,并没有 暗示“对地球水源的研究”可以帮助“预见”地球气候的剧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