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重庆永川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A卷).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语文试题(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22 年重庆永川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A 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书写在答超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前认真读答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者人员将议题春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4 题。 ①从浸种这一天开始,一年的农事就来临了。早起,水 qú( )的水明亮而丰满,种子已经浸好,发出了星星 点点的芽 bāo( )。看看天候,年轻人就去向老者讨一点种田经。平素里沉默寡言的老者就会从种子滔滔不绝说 开去……春惊二月,一声牛哞,荡开了田畴上袅袅的烟缕.。阳光很好,嘹.亮的“布谷— —”声声催耕,田壤上到 处是明亮的水洼.子。shǎng( )午,老者出现在田埂上,年轻人紧随其后,一老一少言笑晏晏,真是人声鼎沸。此际 的旷.野花香鸟语,让人心旷神怡;杂花生树,令人眼花缭乱。 ②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仟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桃花□蔷薇竞放,十里花香□千里春 光。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东桃花,两三春 鸭,一蓑烟雨吗□ (节选自王建中《耕织记》,有删改) 1.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烟缕.(lǔ) B.嘹.(liào)亮 C.水洼.(wā) D.旷.(guǎng)野 2.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汉字。(3 分) 水 qú□ 芽 bāo□ shǎng □午 3.第①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沉默寡言 B.人声鼎沸 C.花香鸟语 D.眼花缭乱 4.第②段中四个口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5.富有诗意的想象,能实现有创意的表达。请自选对象,展开想象,写一句或几句话。 句式不限,示例仅供参考。(4 分) 示例:雪化了是水吗?不,雪化了是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6.根据《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6 分) ( 1 )鲁迅写人常用白描,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请根据书中两处白描填出对应的人名。(2 分) ①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 (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 ) ( 2 )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全书的理解,如“慈爱与悲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等。请 另用一个短语表达你的理解,并简述这样表达的理由。(4 分) 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8 分)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你班将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是“生活中的广告词”活动组组长,请 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设计】 (1)你们小组需要设计三项活动,请你补充完善。(4 分) 活动一: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评析广告词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 【活动实施】 (2)组员小思在图书馆看到一则公益广告,产生了疑惑,请你帮她解答。(4 分) 图书馆墙上贴着徐志摩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觉得很好,但不知好在哪里,请你帮我分析 一下。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词积累(10 分,每空 1 分) 8.学校将举行诗歌朗诵会,请补写开场白中的诗句。(10 分) 古诗是一幅幅草木明净的“无声画”。芦苇摇曳,先民低唱“ ___① ,白露为霜”(《<诗经>二首》);登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楼远眺,崔颢吟诵“ __②__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持节塞上,王维长叹“ __③__ ,归雁入胡天”(《使 至塞上》);羁旅天涯,马致远感慨“ __④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古诗也是一首首声音清丽的“有声曲”。离别的愁绪,似杜鹃低语,“ __⑤__,__⑥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欢乐的心情,如禽鸟闹春,“__⑦__,__⑧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古诗还是一曲曲气冲斗牛的“正气歌”。文天祥精忠报国,发出了“_⑨_?_⑩_”(《过零丁洋》)的铮铮警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15 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从”,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 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隶而从.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 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 12.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对《小石 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5 分) 【链接材料】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 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 (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三》)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13~17 题。(22 分) 鸟和冰山 曹文轩 这一年,寒流提前了,并且来得特别迅猛。一群大鸟,不分日夜,从北方飞向南方的家乡。 海上有一座冰山,阳光下,光芒四射,像一颗巨大的钻石。大鸟被迷住了,迅速飞了下去。其他大鸟纷纷向它 呼唤,催它赶路,可它还是一个劲地飞向了冰山 越靠近冰山,大鸟越觉得冰山迷人,它绕着冰山飞了两圈后,落在了冰山上。在冰山的光芒里,它痴迷地呆了 好一阵,才突然想起它还要向南方飞去。 可是,它却再也飞不起来了,它的双脚被冻住了。它拼命扇动双翅,挣扎了很久很久,到底也没有再能飞上天 空。它耷拉着翅膀,无奈地看向南方,不住地喊叫,听上去像在哭泣。 等大鸟慢慢平静下来后,它发现本来向北漂的冰山,却在向南方漂。它心里满是疑惑:“你为什么向南方漂去?” 冰山与海水相碰,发出声音:“真的对不起,我把你冻住了。我要把你送回南方。” “那可不行,海水越来越暖,你会融化的!” “可我如果向北漂,你就永远也不能飞向天空了。" 不分白天黑夜,冰山不顾一切地漂向南方,不管大鸟怎样阻止它。 明亮的月光下,一艘大轮船经过。许多人拥到甲板上,观看着美丽的冰山,不住地赞叹着:“真漂亮!” 有人发现了冰山漂去的方向,感到很惋惜:“它在向南漂去,这样,过不了多久,就要化掉的呀!" 大鸟几乎是在恳求冰山了:“停下吧,停下吧!”它又拼命地扇动翅膀,想赶快飞起来,但还是失败了。 冰山以更快的速度向南方漂去。 一群海豹游了过来,对冰山说:“不能向南,你会化掉的,赶紧回头吧!"冰山依旧向南方漂去。 海水越来越暖,冰山的底部在不住地融化。 大鸟哭了起来:“你赶紧往回漂吧,往回漂吧!” 冰山却一个劲地说:“不行呀,如果不是我,你都快要回到家乡了。, 这一天,阳光明亮,大鸟忽然觉得它的双脚可以抬起了。它十分激动地对冰山说:“我能飞了,我能飞了,我 可以回家啦!”它扇动翅膀,飞了起来。可是,大鸟很快掉进了海水里。它好几天没吃东西,已经没有一丝力气。 “快,快回到我身上来!”冰山一动不动地停在大鸟的身边。“不,不!”大鸟扇了几下翅膀,却根本飞不起来。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冰山在不住地融化,“我一定要送你回到你的家乡!”冰山坚定地说。 大鸟只好爬到冰山上。冰山猛烈撞击海浪,一些小鱼被海浪冲到了冰山上,大鸟有了食物,气力在一点一点地 恢复。 大鸟终于又飞上了天。它绕着冰山一边飞,一边焦急地对冰山说:“你快点回去吧,你快点回去吧!” 可是,冰山再也回不去了。两股洋流形成旋涡,困住了它。 海水越来越暖,冰山在不住地融化。 大鸟不肯飞走,日夜守着冰山。 冰山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你飞走吧,飞走吧!" “不!”大鸟在空中呼叫着。 冰山还剩花生米那么大,但依然闪着钻石般的光芒。 大鸟绕着它,飞行了数圈之后,向水面一伸脑袋,用嘴巴街住了它,将它吞进肚里,急速升向高空,向着南方, 向着家乡不住地飞去…… 动) (选自曹文轩绘本故事《鸟和冰山的故事》,有改 13.情节是由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组成。请分析本文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补写两例,示例仅供参考。(4 分) 示例:大鸟因为被冰山迷住而飞向冰山,导致脚被冻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意丰富,请结合全文理解其表层和深层含义。(4 分) 冰山还剩花生米那么大,但依然闪着钻石般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请概述文中四处画横线句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并简析这样写的 妙处。(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是一个绘本故事。如果要为下面这段文字配一幅图,该如何设计?请从画面布局细节呈现等方面进行说明。 (4 分) 明亮的月光下,一艘大轮船经过。许多人拥到甲板上,观看着美丽的冰山,不住地赞叹着:“真漂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读者为本文补写了如下结尾,你觉得好不好?请简述理由。(5 分) 第二年,大鸟迫不及待地往北飞,往最寒冷的地方飞去。它从口中吐出了一滴水,那滴水在落到海面时,结成 了一粒冰。大鸟在空中一直盘旋,一圈又一圈。 海面上的那粒冰也越来越大,终于又形成了一座冰山。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冰山复活了,它惊喜地仰望着在空中盘旋的大鸟。大鸟也在空中盘旋着,欢快地向着冰山鸣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 18~21 题。(18 分) 材料一: 有同学常为这样的事而苦恼,觉得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 能是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散乱的、碎片化的(如图 1),因此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相关知识,或提取出错。如果 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如图 2),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 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大脑更喜欢结构化的信息。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这就必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 归纳、整合。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给思考留点时间”) 材料二: 结构化思维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来引导思维,从而有效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具有以 下作用: 1.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问题进行剖 析,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它还能把复杂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再逐一解决,最终把问题全部解决。 2.能理清思路,清晰地表达。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利于他人理解。在说话时运用“因 为……,所以……”“第一……;第二……;第三……”“在 X 方面,应该……;在 Y 方面,应该……”等表示逻辑关 系的词语,能让表达更加清晰。 3.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建立了这种结构后,在后续学习时就能将一个个知识点添加 到知识树上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 材料三: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结构,寻找结构的关键又在于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度,寻找结构的 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自上而下找结构 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即按照一定维度进行拆 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如,语文老师这样教写议论文:开篇亮出观点, 然后将观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层层递进的),再用论据证明分论点,最 后对文章进行总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或线性结构(也叫流程图),如图 3、图 4: 2.自下而上找结构 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需要根据这种关系(即 分类的维度)来建立框架。如,对以下词语进行分类: 白菜 香蕉 大象 牛 李子 豆角 通过分析找到分类的维度——水果、蔬菜、动物,再将香蕉、李子归入水果类,将白菜、豆角归入蔬菜类,将 大象、牛归入动物类。 在具体运用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 第一步,头脑风暴。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第二步,连线分组。找出所列要点之间的关系,对要点进行分类。 第三步,提炼结构。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第四步,补充观点。通过补充观点完善思路,如果没有补充,这一步可以不做。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 要形成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经常练习。一是归纳积累结构,在看书学习时,看到关于结构的理论或者好 的结构,可以将它记下来,并试着运用到具体的例子中;二是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写作,尝试每周写一篇文章,先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建立文章结构,再填充素材,如果没有时间写文章,可只搭建文章结构,写出关键点即可;三是用结构化思维论证 议题,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论证这个议题,列出论证结构,能证明你的观点即可。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 维》) 18.请根据材料一,简述如何才能形成结构化的知识。(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要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首先要把握问题的本质,再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B.结构化思维有助于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这样对方就能完全接受我们的观点。 C.“自上而下找结构”和“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不同,在实际运用时,二者不能兼用。 D.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方法有多种,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是其中一种方法。 20.自下找结构”这部分,表达上作者用了多种方法,把事理介绍得很清楚,这对我们写作有哪些方法上的启示?(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以下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请用树状结构对它进行梳理。材料三中的树状结构图供参考,答题时 可不画方框。(6 分)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作者在阐述观 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密,说服力强。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 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 四、写作(55 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 分) 要求:①不少于 500 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1)“济”是 2022 年年度推荐热字之一。济(jì),本义为过河,如“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引申为 救济,如“接济”;又引申为补益,如“刚柔相济”。 请围绕“济”字的含义,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