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法律硕士(法学)联考专业综合课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1 法律硕士(法学)联考专业综合课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 1—20 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要素的是( )。 A.法律概念 B.法律事实 C.法律规则 D.法律原则 2.下列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两者法律渊源相同 B.两者法律本质相同 C.两者诉讼程序相同 D.两者法律结构相同 3.根据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法划分为( )。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国内法与国际法 C.一般法与特别法 D.实体法与程序法 4.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起源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法律先于道德产生 B.道德先于法律产生 C.法律与道德同时产生 D.法律与道德相伴而生 5.下列关于法律效力等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新法优于旧法 B.一般法优于特别法 C.普通法优于根本法 D.下位法优于上位法 6.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 )。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的主体 C.法律关系的客体 D.法律关系的内容 7.依据解释的主体和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 )。 A.目的解释和文义解释 B.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C.系统解释和历史解释 D.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52 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
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院审理查明,甲实施了 隐匿、毁弃他人信件的行为,且情节严重,因此依法判处甲有期徒刑 10 个月。法院在本案 中运用的法律推理是(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实质推理 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 )。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国家权力机关 C.一般人民团体 D.群众自治组织 10.我国宪法规定,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 A.平均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需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资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1.我国选举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来源于( )。 A.选民捐资 B.候选人所在单位资助 C.国库开支 D.候选人自筹 1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务院职权的是( )。 A.决定特赦 B.批准直辖市的建置 C.制定行政法规 D.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13.下列选项中,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的法律文件是( )。 A.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 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14.下列国家机关中,实行首长负责制的是( )。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最高人民法院 15.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是( )。 A.大理寺 B.刑部 C.廷尉 D.大司寇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 )。 A.总统制
B.责任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人民代表会议制 17.颁布《盗贼重法》的朝代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8.中国古代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的法典是( )。 A.北魏律 B.曹魏律 C.晋律 D.唐律 19.依照唐律规定,对家长参与的家庭成员共同犯罪的处理原则是( )。 A.以造意者为首犯,随从者减一等 B.以尊长为首犯,他人减一等 C.只坐尊长,卑幼无罪 D.不分首从,一体论罪 20.采用社会防卫主义理论,增设“保安处分”为专门一章的刑法典是( )。 A.大清新刑律 B.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 C.1928 年《中华民国刑法》 D.1935 年《中华民国刑法》 二、多项选择题:第 21—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两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核心命题之一。该命题的含义包括( )。 A.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 B.法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 C.法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D.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22.下列关于义务性法律规则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 A.义务性规则具有国家强制性 B.义务性规则可分为授权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C.义务性规则要求人们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 D.义务性规则规定的内容不允许随意变更或违反 23.下列法律渊源中,属于不成文法的有( )。 A.习惯法 B.判例法 C.国际条约 D.国际惯例 24.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 A.法律责任的种类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
B.法律责任的认定必须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前提 C.法律责任具有惩罚、救济和预防等功能 D.法律责任可以通过责任主体自觉履行而实现 25.下列选项中,属于法治基本原则的有( )。 A.法律至上原则 B.权利保障原则 C.权力制约原则 D.正当程序原则 2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主要是( )。 A.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B.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C.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D.通过法的创制和实施,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27.下列关于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的共同特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 A.源于公民的请愿权 B.属于公民表达意愿的自由 C.主要在公共场所行使 D.由多个公民共同行使 28.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民检察院职权的有( )。 A.核准死刑案件 B.对刑事案件行使公诉权 C.受理公民的控告、检举和申诉 D.对诉讼活动进行监督 29.清政府颁布的专门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包括( )。 A.蒙古律例 B.西宁青海番夷成例 C.钦定西藏章程 D.回疆则例 30.依照唐律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不孝”罪的有( )。 A.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 B.居父母丧,身自嫁娶 C.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 D.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 三、简答题:第 31—3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3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32.简述我国宪法作为根本法的特征。 33.简述清末司法组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分析论述题:第 34—38 小题,共 80 分。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 34.(15 分)近年来,国内发生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等一系列冤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和热烈讨论。 某法学院学生也自发组织了“冤案与法治”专题讨论。讨论中,学生甲认为,冤案的形成主 要是由于科技
不够发达,缺乏 DNA 鉴定等先进技术手段:学生乙认为,冤案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办案人员 素质偏低,缺乏 人权意识,滥用权力,违反法律程序;学生丙认为,冤案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刑事诉讼制度 不够完善,已 有的法律制度未得到有效施行,司法权缺乏有效监督。结合上述材料,试指出并分析上述三 种观点分别涉 及的法理学知识和原理。 35.(15 分)联系我国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36.(15 分)某县规划建设一座大型化工厂,当地居民担心污染问题,多次联系本选区的县 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刘某,希望向其反映问题。刘某均以工作忙为由予以推托,居民对此深为不满。事后, 55 位选民(其 中有 4 人不属于刘某所在选区选民)联名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递交了罢免刘某代 表职务的书面申 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未联系刘某即召开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以 全体委员的过 半数通过了对刘某的罢免案。刘某对该罢免结果提出异议。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宪法学知识和选举法相关规定,回答以下问题: (1)联名提出罢免请求的选民人数是否合法?为什么? (2)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罢免刘某代表职务的做法存在哪些错误?理由是什么? 37.(15 分)试析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38.(20 分)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日,“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 犯者,须问本 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 ——《唐律疏议》卷六《名例》 (1)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①何谓“化外人”?唐律关于“化外人”相犯规定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②如何评价唐律的上述规定? (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疏议”与律文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法的要素有三种: (1)法律规则,又称法律规范,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 以及相应的法 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则在逻辑结构上也有三个构成要素: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2)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 (3)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而法律事实是
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 与消灭的条件, 不属于法的要素。答案选 B。 2.【答案】B 【解析】 普通法法系与大陆法法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大法系一致的地方在于它们都属 于资本主义法, 两者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方面都是一致的。这点考生 应注意,不要 总是在记两大法系的区别,而忽视了它们的相同点。所以答案选 B。至于两者的区别主要体 现在: (1)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正式的法的渊源主要是制定法,判例不是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 源。制定法和 判例法都是普通法系正式的法的渊源。 (2)法律的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20 世纪后又出现了兼有公 法和私法成分 的法律。普通法系无公法和私法之分,法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 (3)法典编纂的不同。大陆法系基本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普通法系国家,尤其是 英国,一般不 倾向于法典形式,但这并不是说普通法系国家没有成文法典。 (4)诉讼程序不同。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奉行职权主义,具有纠问程序的特 点。普通法系 的诉讼程序奉行当事人主义,法官一般充当消极的、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 (5)判决程式不同。大陆法系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考虑制定法是如何规定的,随后按照有关规 定来判决案件。 普通法系法官首先要考虑以前类似案例的判例,将本案事实与以前案件事实加以比较,然后 从以前判例中 概括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 3.【答案】C 【解析】 法的一般分类是指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可以适用的法的分类,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为标准对法进行的分类。 (2)实体法和程序法:以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对法进行的分类。 (3)根本法和普通法:以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为标准对法进行 分类。在成文 法国家,根本法即宪法,普通法即指宪法以外的法。 (4) 一般法和特别法:这是以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对法做的分类。一般法是指针对一般人、 一般事、一般 时间、在全国普遍适用的法;特别法是指针对特定的人、特定事或者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 适用的法。答 案选 C。在这里提醒考生注意,法理上讲的法的历史类型、法系、部门法、法律的渊源在一 定意义上讲也 可以看成是对法的一种分类。 4.【答案】B 【解析】在区别道德与法律时,首先应注意道德与法律的产生方式是不同的。法律一般是通 过特定的机构、
程序、方式而形成,依赖团体公共权力而实现。而道德是自发的,是根据人的自然生活而逐 渐产生的。也 就是说团体公共权力出现后,才会有法律的出现,而道德不一定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个人 来制定。所以 在时间上道德早于法律,道德具有先在性,是法律产生、形成、发展运作和实现的基础。答 案选 B。除了 产生方式不同之外,考生还应理解道德与法律在表现形式、实现方式、调整范围、评价的尺 度、权利义务 的特点上的不同。 5.【答案】A 【解析】 关于法的效力原则,本书总结如下: (1)不同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包括:①宪法至上原则;②法律高于法规原则;③ 法规高于规章 原则;④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原则。 (2)同一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主要包括:①全国性法律优先原则;②特别法优先 于一般法;③ 新法优先于旧法(故答案选 A);④实体法优先于程序法;⑤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 章效力高于本行 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的规章。 (3)位阶出现交叉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①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 别规定不一致 时,由制定机关裁决;②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不能确定如何 适用时,由国 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 定,认为应当 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③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 章之间对同一 事项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④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时,不能确定 如何适用时,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6.【答案】C 【解析】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 的特殊的社会 关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法律关系的 内容包括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 对象。答案选 C。在理解法律关系客体时要注意区分法律关系的客体与法律权利的客体。权利客体是指在 权利行使时权 利所指向的对象,从单个权利的角度讲,其客体自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法律关系客体,然而当 权利的行使与 特定义务的履行发生联系时,此时权利的客体就不仅仅是权利所指向的对象,也是义务所指 向的对象。权 利客体也变成了法律关系的客体。
7.【答案】D 【解析】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范含义的说明。法律解释根据解释的主体 和效力的不同, 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也称法定解释、有权解释。非正式解释也称学理 解释、无权解 释。答案选 D。根据解释的尺度不同,可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扩充解释。法律解释的 方法大体包括 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 8.【答案】A 【解析】法律推理可以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其中实质推理又叫辩证推理。形式推理可 分为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关于特殊 性的知识。归 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即从个人事物或者现象的知识推出该类事物或者现象的一般 原则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即根据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的相似性推出它们在另一 些属性方面也 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活动。实质推理又称辩证推理,它是指当作为推理的前提包含两个或者两 个以上的相互 矛盾的命题,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本题中法院审理所使 用的是从一般 到特殊的推理,即演绎推理。在这一推理过程中,法院首先有可以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大 前提),即 《刑法》第 252 条关于侵犯通信自由罪的规定。也有通过审理确定的、可以归入该规则或 原则的案件事实 (小前提),即甲实施了隐匿、毁弃他人信件的行为,且情节严重。由此法院可以作出一个 确定的判决(结 论),即依法判处甲有期徒刑 10 个月。这属于典型的演绎推理,或者说三段论推理,故答 案选 A。 9.【答案】A 【解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属于国家机关体系,也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人民团体 或群众自治组 织。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它在我国民 主参政体系下居于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政治特色,在国家政治运转中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故 答案选 A。 10.【答案】D 【解析】我国《宪法》第 6 条第 2 款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 以答案 D 正确。 在理解分配制度时应注意几点: (1)按劳分配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