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9 年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给定资料 1.青海具有四大战略地位和优势,将在国家发展建设的总体布局中,聚焦世人的目光。 青海有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陆盆地三种地理形态,因此也造成三种自然气候带的交 汇,这在中国是唯一的。随着 2006 年青藏铁路的通车,以及未来更多铁路线的延伸,青海 将成为西北的交通枢纽和西部对外开放的门户,这是青海地理上的战略优势。 另外,青海生态上的战略优势也很突出。这里是三江发源地,黄河、长江、澜沧江哺育 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青海素有“中华水塔”之誉,三江源关系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 着全球的生态安全。在青海,黄河是名副其实的“一江清流”,更有“天下黄河贵德清”之 赞美。正是青海人民保护三江源的努力和工业发展上的牺牲,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东部的建设 和发展。 青海还具有资源上的战略地位,水能、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矿产等分布都很 集中,这里的高原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另外,青海还具有稳定的战略地位。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藏族、回族、撒 拉族、土族以及蒙古族,五大世居民族占到青海总人口的 46%,青海的 6 个少数民族自治 州,土地就占到了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97%。两大宗教,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青海相融共 存。自古以来,“西陲安宁”都是历代中央政府的期望。 “打造高原旅游名省”正是基于对青海省情的深刻认识。青藏铁路的开通,使得到青海 旅游正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在这条旅游热线上,西宁却往往只是人们去西藏的一个中转站。 青海要努力打造以青海为目的地的旅游主体市场。 2.青海的美不同于四川的“峻美”和云南的“秀美”,青海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壮美”。 从海拔两千米到三千米直到四千米,呈阶梯状上升的青海,视野不断扩大,一种大气之美造 就了大美的青海。青海的旅游特点可用“一圈三线”来概括。一圈指省会城市西宁周围 200 公里以内的范围,这里有贵德黄河、青海湖、塔尔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 原子城等著名景点。三线分别指青南线、中线和北线。青南线即三江源所在地,一直到玉树 藏族自治州,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当中可领略到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中线,也就是西线, 这里有著名的柴达木盆地、戈壁和沙漠,古时候的丝绸之路就穿越此地。北线呈现一派风景
如画的风光,祁连山和山脚下的草原,几十万亩的油菜花地,绵延成一条高原风景线。那种 绚烂之美与南方四、五月间油菜花朦朦胧胧的感觉相比更震人心魄。 3.青海省自提出建设高原旅游名省发展战略以来,全省旅游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层 面,青海受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从 2007 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突破 1 千万人次大关,国内 旅游收入达到 46.11 亿元人民币,增长 33.2%,到 2008 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实现旅游总收 入 8108.58 万元,较 2007 年同期增长 12%,青海省旅游业在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战略引领下, 进入发展快车道,后发优势的劲力正在逐渐显现,青海高原特色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4. 思路不仅决定出路,而且决定发展的高度和速度。无疑,高原旅游名省战略的提出 和实施,全省第二次旅游发展大会的适时召开,《关于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若干意见》的出 台,把建设旅游名省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我省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点的迫切需求来抓的主导思想的引航,促使青海旅游业发展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 呈现出朝着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招商、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跨越式发展迈进的喜人局面。 随着《青海湖旅游景区整体规划》、《青海自驾车旅游总体规划》一些高水平旅游规划 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随着青海湖精品旅游景区按照“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 利用”要求的着力打造,随着青海玉树民用机场建设以及全省道路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快,随 着青藏高原热气球之旅、环湖赛、青洽会等重大节庆活动的有序展开,随着全省星级饭店和 A 级以上旅游景区持续扩容,随着青海省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功能提升以及对外宣传促销力度 加大、旅游区域合作持续推进等等,简而言之,随着高原旅游名省建设步伐加快,全省潜在 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的速度将会日益提升。 5.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并存的省份,文化底蕴深厚,青海的旅游业有着 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但是目前发掘手段和展现特色的办法还不多,利用水准还不高。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促进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我省大 力推进文化创新,以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为基点,对症下药,提升我省旅游文化的品位。 不少到青海旅游的外地游客这样评价青海的演出市场:“到青海旅游,白天看景点,晚 上干瞪眼。”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省旅游演出市场还处在蹒跚阶段。
虽然我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利用率不到 10%,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利用过程中, 如何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民族和民俗文化内涵,如何发挥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成为 制约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文化部门将聘请国内的大腕名家,面向旅游市场,创作排演一台与 青海文化资源相匹配、艺术水准一流的大型精品歌舞晚会《青海》(暂定名)。据悉,这部剧 将以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音乐制作、舞美设计,展示青海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风貌、民 族特色、民俗风情,力争打造成宣传青海的特色文化品牌,有望于近期搬上舞台。 “花儿”风情歌舞《六月六》、大型民族歌舞《青溜溜的青海》,将作为旅游演艺节目 推向市场,更好地表现青海歌舞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 另外,文化部门将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全新的运行模式,将已经改造完的青海剧场逐步 建设成西宁地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定点旅游演艺场所。 6. 旅游业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是形象产业,知名度就是生产力。没有宣传促销的大 举措,就没有市场的大突破,也就没有旅游业的大发展。我省缺少的就是这种大张旗鼓的宣 传。 今年,我省将以西海民族音像出版社为依托,精心策划选题,摄制出版一批制作精致、 包装精美,宣传青海民族风情、高原风光的精品音像制品。重点推出以热贡艺术、河湟“花 儿”会、民和纳顿、湟源排灯等为内容的民俗风光系列片;以青海湖、察尔汗盐湖、坎布拉、 孟达天池、阿尼玛沁雪山等为内容的十大自然景观 DVD 光盘;以原子城、柳湾彩陶等为内容 的十大人文景观 DVD 光盘。 文化部门还将与青海电视台、省内外旅游公司以及国内外音像制品经销商合作,做好 DVD 光盘的宣传营销工作,以加强旅游宣传营销的力度。 7. 特色旅游商品,既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又是旅游六要素中“购”的主要依托。 可是,一些有特色的民族工艺饰品大多来自四川、甘肃等地。如何依托青海的资源优势,结 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开发打造出一批旅游商品呢? 据了解,我省将以新、奇、特、精为原则,根据我省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加大旅游纪 念品的研发力度,推出特色地方文化符号。省旅游部门已与西宁新奇工艺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海景新唐卡艺术中心等四家工艺美术品生产企业达成协议,研发生产一批有地域特色、价位
适中、携带便利、包装精美的旅游纪念品;与上海金山画院合作,借助其人才、品牌优势, 改进湟中农民画的包装工艺,促进湟中农民画向农民纪念品转化;在西宁市中心地段建设青 海文化产业大厦,集中展示我省的文化产业成果和旅游纪念品、特色工艺品。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如何 发挥它的功能,使其成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据悉,我省文化部门将加强博物馆业务建设, 提高博物馆陈展水平,在全省形成特色各异、功能互补的博物馆网络服务体系,使各级博物 馆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青海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明年初,省博物馆将相继推出藏毯艺术展、造像艺术展、唐卡艺术展、环湖赛陈列展和 青海历史文物展。省柳湾彩陶博物馆将充实展品,通过建设彩陶部落、遗址参观点等,开辟 新的参观项目,增加新的旅游内容。省民俗博物馆将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征集补充新的民俗 展品,提升博物馆景区的旅游等级。 促进旅游与文化联动,打造文化精品,以丰富旅游的内涵和底蕴,是建设高原旅游名省 的重要内容。 目前,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已在省内外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今后还将继续下大力气做精 做强这一节庆活动,挖掘整合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推出新亮点,提升文化旅游节的档次和水 平,促进文化旅游节与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开发优势文化资源相结合。 2008 年,我省举办了首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第五届民族文化旅游 节,通过唐卡艺术精品荟萃展、黄南热贡文化宣传周、《热贡神韵》大型歌舞晚会等系列主 题活动,着力打造热贡文化产业品牌。同时,大力培育中国盐湖城暨昆仑文化旅游节、玉树 赛马节、玛域格萨尔文化艺术节、黄河文化旅游节等基层节庆活动,推动各地节庆活动与旅 游相结合,使基层节庆活动有内容、有特色、有观众。 8. 2009 这个冬季,青海旅游业热风扑面,在冬季游呈现良好上升态势的同时,旅游 行业冬季大练兵也跃上新的组织发展层面。火热进行的全省第二届“天佑德杯”旅游星级饭 店职工服务技能大赛,既是整个大练兵环节中的一环,也是练兵活动的一个峰点。赛事升级 的背后,是青海旅游总量不断攀升新台阶的辉煌;赛事升级的前方,是建设高原旅游名省带 来的新的挑战和机会。就在充满兴奋伴随着紧张的比赛现场,围绕我省旅游行业服务软件建 设话题,记者采访了省旅游局局长吴大伟。
吴大伟认为,建设高原旅游名省,不单单要体现在景区、景点硬件建设方面,旅游行业 的软件服务也要跟得上趟,能够叫得响。高原旅游名省要给游客留下深刻、美好、难以忘怀 印象的,不单单是雄伟壮观的大美景观和厚重的民族文化,还应当包括来自宾馆、餐饮、导 游、购物等多方面上乘的、一流的服务。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准应当符合高原旅游名省建设需 求,应当和高原旅游名省建设相匹配,有名气的服务是旅游名省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举办 旅游星级饭店职工服务技能大赛,目的就在于通过荟萃全省行业精英的比赛,推动全省冬季 大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继而拉动全行业的培训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升行业软件建设,树 立青海旅游服务行业品牌形象,促进高原旅游名省建设。 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快速,但员工队伍流动性的增大、人才队伍培育的相对滞后、 软件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短板”。吴大伟表示,虽然纵深比较青海星级 饭店发展较快,但横向与省外发达省份相比,青海星级酒店在数量和服务质量上均存在一定 的差距。此次比赛是在省上提出建设高原旅游名省、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新的形势下举行的, 新形势下新的发展思想,不仅为本届赛事也为全省旅游行业服务建设注入了新的主题内涵和 活力。赛事从星级宾馆辐射到社会宾馆在规模规格上的突破,进一步彰显了星级饭店对全省 宾馆服务业的影响力。吴大伟告诉记者,今后将通过逐步下放星级饭店审批权限,加强制度 管理和督导等措施,把更多的社会宾馆纳入规范管理范畴,通过星级宾馆的榜样示范效应, 拉动全社会宾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他表示,今年在全省宾馆、餐饮、旅行社等服务行业开 展的大练兵活动,今后将一年四季、年复一年持续开展下去,而且培训将逐步形成系统,坚 持跟着人才流动走,跟着实际变化走,沉到全省最基层。 名在资源,胜在开发,赢在服务。吴大伟希望,通过广泛的培训练兵“充电”活动,尽 快缩小我省旅游服务行业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差距,赶上国内先进水平,达到一流的旅游资源 与一流的开发与一流的服务综合协调发展的目的。 三、申论要求 1. 请用 350 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5 分) 2.请你对青海旅游名省建设提出切实可行、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不超过 450 字。(25 分)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500 字以上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进行论 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 分) 参考答案 1.请用 350 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5 分) 【参考答案】 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青海省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存在开发建设不足和软件服 务滞后两个问题。 在开发建设方面,一是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在:目前旅游资源的发掘手段和 展现特色的办法还不够多,利用水准也不高,历史、民族和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地 方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 旅游演出市场也不够发达,严重影响了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 在软件服务方面,一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星级酒店在数量和服务质量上 与发达省份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旅游服务业人才培育相对滞后,由于员工队伍流动性随着 旅游业的发展而增大,人才队伍培育相对滞后,软件服务水平不高,这成为青海省旅游业发 展的“短板”。 2.请你对青海旅游名省建设提出切实可行、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不超过 450 字。(25 分) 【参考答案】 为了建设旅游名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要大力发展演出市场和举办文化旅游节,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水准。文化 部门和旅游部门应大力聘请名家,多创作排演与青海文化资源相匹配、艺术水准一流的演出, 大力培育基层节庆活动,做精做强文化旅游节活动,着力打造青海文化精品。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青海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旅游主管部门和文化部门要摄制出 版一批制作精致、包装精美、能够宣传青海民族风情和高原风光的精品音像制品,并与电视 台、国内外音像制品经销商合作做好音像制品的宣传营销工作,加强旅游宣传营销的力度。 第三,开发旅游商品,推出特色地方文化符号。旅游部门要与省内外工艺品企业合作, 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特色工艺品,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完善硬件设施。旅游部门和文化部门要加强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博物馆 网络服务体系,增添新的旅游内容,提升博物馆景区的旅游等级。 第五,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树立青海旅游服务行业品牌形象。旅游主管部门要将宾馆、 餐饮等纳入到规范管理范畴,加强制度管理和督导,要通过服务技能大赛、大练兵等活动, 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500 字以上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进行论 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 分) 【参考例文】 造化钟神秀 ——开发旅游资源 建设旅游强省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青海省国民经济的一支新兴产业,伴随着我省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成为促进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我省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却 存在着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旅游硬件建设不足和旅游软件服务滞后等问题。如何提高旅游 资源的利用率、增强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根本之策是要充分开发我省旅游资源,建设旅 游强省。 建设旅游强省,要重视宣传工作。宣传可以为一定的旅游地或者旅游企业扩大客源和增 加旅游消费。通过宣传,有利于旅游地提高知名度,树立旅游产品的具体形象,使消费者在 接受宣传的过程中产生对宣传内容的偏爱,激起消费和购买的欲望。同时,宣传还能加深人 们对旅游地的了解,增加旅游消费,提高旅游者对旅游的情趣。对旅游业来讲,知名度就是 生产力。然而,目前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中却缺少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到位的宣传工作,即 使再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只能是“藏在深山人未识”。故此,省旅游主管部门和文化宣传部门 应与电视台以及音像出版机构形成宣传合力,通过制作文化音像制品、创作排演文化演出以 及举办基层节庆活动等形式,将青海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推向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知晓 青海的“天生丽质”。 建设旅游强省,要完善硬件设施。旅游经济是典型的形象经济,它同样需要以一定的硬 件设施为载体。硬件建设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也是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否则,旅
游业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此,我省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旅游 硬件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不断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奇、特、精的旅游小商品;另一 方面可以以博物馆为依托,加强博物馆业务能力,提高博物馆陈列水平,通过历史文物展、 民俗物品展等形式开辟新的参观项目,增加新旅游内容,以不断提高博物馆景区的旅游等级, 使更多的旅客了解青海、喜爱青海。 建设旅游强省,要提升服务水平。旅游服务以一定的物质为资料,为满足游客在旅游活 动过程中各种需求而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等场所和服务的提 供。我省要打造高原旅游名省,不单单是靠天赐的大美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民族文化,还 要靠一流的旅游行业服务项目。一个旅游名省,必然有一流的旅游服务作支撑。然而,我省 旅游软件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星级酒店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与发达省份相比, 都有不小的差距。加之服务业员工流动性大,服务人才队伍培养相对滞后,这些都制约了我 省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规范宾馆管理,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提升服务 行业的培训水平和服务水平,唯其如此,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行业软实力,树立服务行业品牌 形象。 建设旅游强省,要整合旅游资源。古人有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 不足谋一时。”建设旅游强省,不能单兵突进,不能竭泽而渔,而要在充分注重生态环境保 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整合全省旅游资源。省政府应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青海全省旅 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要纳入青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 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 要。制定居民旅游休闲纲要。抓紧旅游综合立法,加快制定旅游市场监管、资源保护、从业 规范等专项法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我省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自然造化成就了青海的大气之美,成就了“中华水塔”, 民族聚集,宗教相融共存。我们只有重视旅游宣传,完善旅游硬件设施,切实提升旅游服务 水平,科学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开发青海旅游资源,才能 充分展现青海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特色生态资源,才能把青海建设成为真正的旅游强省,使青 海省在旅游界能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