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2.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A.锦衣卫
B.内阁
C.六部
D.八股文
3.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
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
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
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
4.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广州
C.澳门
D.厦 门
5. 下列对洋务派 掀起洋务运动背景因素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人民反抗的威胁
C.清朝统治的危机
B.列强侵略的逼迫
D.资产阶级的斗争
6. 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A.a 省
B.b 省
C.c 省
D.d 省
7 .1937 年,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柳条湖事件
B.平型关大捷
C. 卢沟桥抗战
D.台儿庄战役
8.下图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A.第一届全国政协开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
D.“文化大革命”开始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首先需要
A. 发展经济
B. 变革体制
C.对外开放
D.解放思想
10.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①三地的现状 ②三地的历史 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 ④大陆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过程中,与原来敌对国家改善关系的最重要突破是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第 26 届联大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
12.拿破仑帝国全盛时期,没有..成为其势力范围的是
A.西班牙
B.俄罗斯
C.意大利
D.莱茵同盟
1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中,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最有意义的是
A.发电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电话机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
A.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凡尔登战役的开始
D.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形成
15.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各国在世界格局中能够占据有利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A.非集团政策
B.外交策略
C.国际合作
D.综合国力
16.这面旗帜的图案是由十二颗星围成的一个圆圈,此图案突出表达的思想是
A.团结联合
B.自由民主
C.平等博爱
D.人权法治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 1 分,共 4 分。正确的打“√”, 错
误的打“×”)
17.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的最大优势是节省了造字材料和时间。
18.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结果是签订了《马关条约》。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解放初的土地改革,建立起了集体土地所有制。
20.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不是一个领域而是多个领域的成就。
三、材料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 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
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1958 年 5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
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1 分)
(2)材料二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有什么积极作用?又存在什么问题?(2 分)
(3)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2
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 年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
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
子弹。这是当时原子弹爆炸的情景
之一,形状为蘑菇云。
(1)依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发生这种情景的历史背景。(2 分)
(2)这种情景的发生对这场战争起了什么作用?(1 分)还有哪些事件起到相同作用?
(2 分)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23.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历史功绩以及局限性,(3 分)并说出两位著名
代表人物。(2 分)
2 4. 从发生原因、事件性质两方面比较 1640 年英国革命和 1775 年美国独立战争的异同。
(1)原因(3 分)
相同点:
不同 点:
(2)性质(2 分)
相同点:
不同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历史部分(满分 40 分)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17.√
18.×
19.×
20.√
三、材料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21.(1)主要任务:发展社会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经济文化的需要。(1 分)
说明:三句话任意一点均可酌情给分。
(2)积极作用: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1 分)存
在问题:忽视客观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1 分)
说明:“积极作用”的两句话任意一点均可酌情给分。
(3)两大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 分)
22.(1)德国法西斯已经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已经结束;亚太战场日本法西斯拒绝投
降。(2 分)
说明:第一要点两句话任意一点均可酌情给分。
(2)情景发生的作用:加速了日本法西斯败亡过程,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
程。(1 分) 相同作用的事件: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 北;中国等国的战场大反攻。
(2 分)
说明:“情景发生的作用”的两句话任意一点均可酌情给分。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23.性质:思想解放运动。(1 分)历史功绩:动摇了传统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
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 分)局限性:对中国和西方文化
的评价有绝对化倾向。(1 分)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2 分)
说明:“历史功绩”的三句话任意一点均可酌情给分。人物任何两位均可得分,有错别
字的,不得分。
24.(1)原因
相同点: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经济)发展都受到阻碍。(1 分)
不同点:英国是封建专制王权阻碍本 国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是殖民者的奴役阻碍其社
会经济的发展。(2 分)
(2)性质
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革命。(1 分)
不同点:美国同时又是民族解放运动(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