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广西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3 年广西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U    1,2,3,4,5 , A 集合    1,2 , 则ð u A  (A) 1,2 (B)  3,4,5 (C)  1,2,3,4,5 (D)  2.已知 a 是第二象限角, sin a  5 13 , 则 cos a  (A)  12 13 (B)  3.已知向量 m      1,1 , n  (A) 4 (B) 3 5 13    (C) 5 13 (D) 12 13    若   2,2 , m n (C) -2 则 =   m n   , (D) -1 4.不等式 2 2 x   的解集是 2 (A)  -1,1 (B) -2,2  (C) -1,0  0,1   (D) -2,0    0,2  5. 2x 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是 x 6 8 (A) 28 (B)56 (C)112 (D) 224 6.函数  f x    log 1   2  1 x     x  0  f 的反函数 -1  x  = (A) 1 1x  2  x  0  (B) 1 1x  2  x  0  (C) 2 1x   x R   (D) x 2  1 x  0  7.已知数列 na 满足 3 a   1 n a n  0, a 2   则 的前 项和等于 10 ,   a n 4 3 (A)  -6 1-3 -10  1 1-3 (B)  9 -10  (C)  3 1-3 -10  (D)  3 1+3 -10  8.已知  F 1   1,0 , F 2  1,0  AB  ,则C 的方程为 3 是椭圆 的两个焦点 过 且垂直于 轴的直线交于 A B、 两点,且 C x , F 2 (A) 2 x 2 2 y  1 (B) 2 y 2  1 (C) 2 x 4 2 y 3  1 (D) 2 x 5 2 y 4  1 2 x 3  9.若函数 y  sin  x      的部分图像如图,则 0 =  (A)5 (B) 4 (C)3 (D) 2
10.已知曲线 y  (A)9 a 在点 , -1 4 x  ax 2 1   (B) 6 (C) -9  2  a 处切线的斜率为 , 8 = (D) -6 11.已知正四棱锥 ABCD A B C D 中, 1 1 1  1 AA 1  2 AB , 则 与平面 CD BDC 1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 2 3 (B) 3 3 (C) 2 3 (D) 1 3 12.已知抛物线 C y : 2 x 与点  8 M  2,2 ,过C 的焦点且斜率为 k 的直线与 C 交于 ,A B 两点,若   MA MB   0 ,则 k  (A) 1 2 (B) 2 2 (C) 2 (D) 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13.设  f x 14.从进入决赛的6 名选手中决出 1 名一等奖,2 名二等奖,3 名三等奖,则可能的决赛结果共有 x 是以 为周期的函数,且当  f x  1,3 时,  = 2    . 种. (用数字作答) 15.若 x y、 满足约束条件 x    x   3 x  0, 3 y  y   4, 4, 则 z    的最小值为 x y . 16 . 已 知 圆 O 和 圆 K 是 球 O 的 大 圆 和 小 圆 , 其 公 共 弦 长 等 于 球 O 的 半 径 , OK  3 2 ,且圆 与圆 所在的平面所成角为 ,则球O 的表面积等于 O 60 K 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0 分) 等差数列 na 中, 7 a (I)求 na 的通项公式; 4,  a 19  2 , a 9 (II)设 b n  1 , na n S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n   b n . n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设 ABC 的内角 ,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 ,a b c , ( a b c a b c     )( )  。 ac
(I)求 B (II)若 sin sin A C  3 1  4 ,求C 。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四棱锥 的等边三角形. P ABCD  中,  ABC   BAD   90 , BC  2 AD PAB  , PAD  与 都是边长为 2 (I)证明: PB CD ; (II)求点 . A 到平面 的距离 PCD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甲、乙、丙三人进行羽毛球练习赛,其中两人比赛,另一人当裁判,每局比赛结 束时,负的一方在下一局当裁判,设各局中双方获胜的概率均为 1 , 2 各局比赛的结果都相互独立,第1局甲 当裁判. (I)求第 4 局甲当裁判的概率; (II)求前 4 局中乙恰好当1次裁判概率.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函数  f x  3 = x  3 ax 2  3 x  1. (I)求 a  时,讨论 2 的单调性 ; ; (II)若    2, x  时,  0, . 求 的取值范围 a f x   f x  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双曲线 C : 2 2 x a  2 2 y b  1  a  0, b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离心率为3,直线 F F 1 0 2  y  与 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 C 2 6. (I)求 , ;a b ; ( II ) AF 设过 的直线 与 的左、右两支分别相交于 、 两点,且 1 A B l C 2F BF 1 , 证 明 : AF 2 、 、 成等比数列 AB BF 2
一、选择题 1.B 2. A 3. B 4. D 13. -1 14. 60 15. 0 5. C 16. 16 参考答案 6. A 7. C 8. C 9. B 10. D 11. A 12. D 17. (Ⅰ)设等差数列{ }na 的公差为 d,则 na  a 1  ( n  1) d a 因为 7 a 19    4  2 a  9 ,所以    a  1 6 a  1 18 d  d  2( a 1 4  . 8 ) d a 解得, 1 1, d 1  . 2 所以{ }na 的通项公式为 a n  1 . n  2 (Ⅱ) b n  1 na n  2 ( n n  1)   2 n n 所以 S n  ( 2 1  2 2 )  ( 2 2  2 3 )    ( 2  2 n 1  , 2 ) 1  n  2 n 1 n  . 18.(Ⅰ)因为( a b c a b c     )( )  ,所以 2 a ac  2 c 2  b   ac . 由余弦定理得, cos B  2 a 2 b 2 c   2 ac   , 1 2 因此, B  120 0 . (Ⅱ)由(Ⅰ)知 A C  060 ,所以 cos( A C  )  cos A cos C  sin sin A C  cos A cos C  sin sin A C  2sin sin A C  cos( A C  ) 2sin sin  A C 2    1 2 3 1  4  , 3 2 故 A C  或 030 A C   , 030 因此, C  或 015 C  045 . 19. (Ⅰ)证明:取 BC 的中点 E,连结 DE,则 ABED 为正方形. 过 P 作 PO⊥平面 ABCD,垂足为 O. 连结 OA,OB,OD,OE.
由 PAB 和 PAD 都是等边三角形知 PA=PB=PD, 所以 OA=OB=OD,即点 O 为正方形 ABED 对角线的交点, 故OE BD ,从而 PB OE . 因为 O 是 BD 的中点,E 是 BC 的中点, 所以 OE//CD.因此, PB CD . (Ⅱ)解:取 PD 的中点 F,连结 OF,则 OF//PB. 由(Ⅰ)知, PB CD ,故OF CD .  又 BD OD  , 1 2 故 POD 为等腰三角形,因此, OF OP 2  2 PD . PD OD  2  , 2 又 PD CD D  ,所以OF  平面 PCD. 因为 AE//CD,CD  平面 PCD, AE  平面 PCD,所以 AE//平面 PCD. 因此,O 到平面 PCD 的距离 OF 就是 A 到平面 PCD 的距离,而 OF  1 2 PB  , 1 所以 A 至平面 PCD 的距离为 1. 20. (Ⅰ)记 1A 表示事件“第 2 局结果为甲胜”, 2A 表示事件“第 3 局甲参加比赛时,结果为甲负”, A 表示事件“第 4 局甲当裁判”. 则 =A A A 2 1 . ( P A )=P( A A 1 2  )  ( P A P A 2 ) ( 1 )  1 4 . (Ⅱ)记 1B 表示事件“第 1 局结果为乙胜”, 2B 表示事件“第 2 局乙参加比赛时,结果为乙胜”, 3B 表示事件“第 3 局乙参加比赛时,结果为乙胜”, B 表示事件“前 4 局中恰好当 1 次裁判”. 则 B B B 3   1  B B B 1 3   2  B B 1 2  . ( P B )   ( P B B 3  1  B B B 1 3   2  B B 1  2 ) ( P B B 3  1 )  ( P B B B 3   1 2 )  ( P B B 2  1 )  ( P B 1 )  ( P B 3 )  ( P B 1 )  ( P B 2 )  ( P B 3 )  ( P B 1 )  ( P B 2 )
   1 4 1 4 1 5  . 8 8 时,  f x  21. (Ⅰ)当 - 2 a  3 = -3 2 x x 2 3 x  1. ' f x ( ) 3  2 x  6 2 x 3  . 令 '( ) 0 f x  ,得, 1 x  2 1  , 2 x  当 ( x   , 2 1)  时, '( ) 0 f x  , ( ) f x 在 ( 2 1  .  , 2 1)  是增函数; 当 ( 2 1, 2 1)  时, '( ) 0 f x  , ( ) f x 在 ( 2 1, 2 1) x   是减函数;   当 ( 2 1, x    时, '( ) 0 f x  , ( ) f x 在 ( 2 1,   是增函数; ) ) (Ⅱ)由 (2) 0  得, f a   . 5 4 当 a   , (2, x   时, ) 5 4 ' f x ( ) 3(  2 x  2 ax 1) 3(   x 2  5 2 x 1) 3(   x  1 )( 2 x  2) 0  , 所以 ( ) f x 在 (2, ) 是增函数,于是当 [2, x   时, ( ) f x ) f (2) 0  .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 5[  4 , )  . 22. (Ⅰ)由题设知 c a  ,即 3 2 a 2 b  2 a  ,故 2 b 9 28 a . 所以 C 的方程为 2 x 8  2 y  2 8 a . 将 y=2 代入上式,求得, x   2 a  1 2 . 由题设知, 2 2 a  1 2 所以 1, b a  2 2 .  ,解得, 2 1 a  . 6 (Ⅱ)由(Ⅰ)知, 1( 3,0) F  , 2(3,0) F ,C 的方程为 2 x 8 2 y  . ① 8 由题意可设l 的方程为 y  ( k x  ,| 3) k  | 2 2 ,代入①并化简得, 2 ( k  8) x 2  6 2 k x  9 k 2   . 8 0 设 1 ( A x y , 2 ( B x y ,则 ) ) , , 1 2
x   , 2 1 1 x  , 1 x 1  x 2  6 2 k 2 k  8 , x 1  x 2  2 9 k 2 k 8  8  . 于是 | | AF 1 |  ( x 1 2  3)  2 y 1  ( x 1 2  3)  2 8 x 1 8    (3 x 1 1)  , BF 1 |  ( x 2 2  3)  2 y 2  ( x 2 2  3)  8 x 2 8   3 x 2 2  1 AF 由 1 | | | BF 1 | 得,  (3 x 1 1) 3   x 2 1 x  ,即 1 x 2 2   . 3 故 6 2 k 2 k  8   2 3 ,解得 2 k  ,从而 1 x 4 5 x 2   19 9 . 由于 | AF 2 |  ( x 1 2  3)  2 y 1  ( x 1 2  3)  2 8 x 1 8 1 3    , x 1 | BF 2 |  ( x 2 2  3)  2 y 2  ( x 2 2  3)  8 x 2 8   3 x 2 2 1  , 故 | AB | |  AF 2 |  | BF 2 | 2 3(   x 1  x 2 )  , 4 | AF 2 |  | BF 2 | 3(  x 1  x 2 ) 9  x x 1 2 -1 16  . 因而 | AF 2 | | BF 2 |  |AB| 2 ,所以 2 |AF 、| | |AB 、 2 |BF 成等比数列.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