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7年重庆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7 年重庆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共 5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铅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案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B互斥,那么 如果事件 A、B相互独立,那么 ( ) ) AP  ( ( ) BPAP  ) ( BAP   ·( BAP ( BP ·) ) 如果事件 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那么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 kP  k pC 1 n 1(  p ) kn  ( k  2,1,0 , n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3 (C)4 (D)8 (B){a} (1)在等比数列{an}中,a2=8,a1=64,则公比 q 为 (A)2 (2)设全集 U=|a、b、c、d|,A=|a、c|,B=|b|,则 A∩(CuB)= (A)  (3)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 (A)平行 (4)(2x-1)2 展开式中 x2 的系数为 (A)15 (5)“-1<x<1”是“x2<1”的 (A)充分必要条件 (C)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B)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垂直 (C)相交 (C)120 (C){c} (B)60 (D){a,c} (D)异面 (D)240 (6)下列各式中,值为 3 的是 2 (A) sin2 15  cos 15  (B) 2 cos 15  sin 2 15  (C) 2 sin2 15  1 (D) 2 sin 15  cos 2 15  (7)从 5 张 100 元,3 张 200 元,2 张 300 元的奥运预赛门票中任取 3 张,则所取 3 张中至少有 2 张价格相同的概率为 (A) 1 4 (B) 79 120 (C) 3 4 (D) 23 24 (8)若直线 y  kx 1 与圆 2 x 2  y  1 相交于 P、Q两点,且∠POQ=120°(其中 O为 原点),则 k的值为 (A) - 3 或 3 (B) 3 (C) 2 或 3 (D) 2
(9)已知向量OA =(4,6),OB =(3,5),且OC ⊥OA , AC ∥OB ,则向量OC = (A)    3 7 2, 7    (B)    2 7 4, 21    (C)    3 7 2,  7    (D)    2 7 ,  4 21    (10)设 P(3,1)为二次函数 )( xf  ax 2  2 ax  ( xb  )1 的图象与其反函数 f  f )(1 x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则 5 2 (A) 1 2   , b a (C) a  1 2 , b  5 2 (11)设 3 b 1 和是 1  a (B) a  1 2 , b  5 2 (D) a  1 2 , b  5 2  a 的等比中项,则 a+3b的最大值为 (A)1 (B)2 (C)3 (D)4 (12)已知以 F1(2,0),F2(2,0)为焦点的椭圆与直线 x  3 y  4 0 有且仅有一个交 点,则椭圆的长轴长为 (A) 23 (B) 62 (C) 72 (D) 24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3)在△ABC中,AB=1,BC=2,B=60°,则 AC= 。 (14)已知 6 则 2 3 x y   - 0 yx  0 y  ,      z  3 x  y 的最大值为 。 (15)要排出某班一天中语文、数学、政治、英语、体育、艺术 6 门课各一节的课程表, 。(以数字作 要求数学课排在前 3 节,英语课不排在第 6 节,则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答) (16)函数 )( xf  2 x  2 x  22 x  5 x  4 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3 分,(Ⅰ)小问 5 分,(Ⅱ)小问 8 分) 设甲乙两人每次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分别为 3 和 ,且各次射击相互独立。 4 4 5 (Ⅰ)若甲、乙各射击一次,求甲命中但乙未命中目标的概率; (Ⅱ)若甲、乙各射击两次,求两命中目标的次数相等的概率。 (18)(本小题满分 13 分,(Ⅰ)小问 4 分,(Ⅱ)小问 9 分) 2 已知函数 cos    x    2 x   4   ) 2 。 sin( (Ⅰ)求 f(x)的定义域;
(Ⅱ)若角 a在第一象限且 cos  a 3 5 , )。(求 a f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Ⅰ)小问 6 分,(Ⅱ)小问 6 分。) 如题(19)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C=90°,AB=1,BC= 3 ,AA2=2;点 D 在棱 2 BB1 上,BD= 1 BB1;B1E⊥A1D,垂足为 E,求: 3 (Ⅰ)异面直线 A1D与 B1C1 的距离; (Ⅱ)四棱锥 C-ABDE 的体积。 题(19)图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用长为 18 cm 的钢条围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框架,要求长方体的长与宽之比为 2:1, 问该长方体的长、宽、高各为多少时,其体积最大?最大体积是多少?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Ⅰ)小问 4 分,(Ⅱ)小问 8 分) 如题(21)图,倾斜角为 a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y 两点。 2  的焦点 F,且与抛物线交于 A、B 8 x
(Ⅰ)求抛物线的焦点 F的坐标及准线 l的方程; (Ⅱ)若 a为锐角,作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 m交 x轴于点 P,证明|FP|-|FP|cos2a为 题(21)图 定值,并求此定值。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其中(Ⅰ)小问 5 分,(Ⅱ)小问 7 分)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前 n项和 Sn满足 Sn>1,且 6 S n  ( a n  )(1 a n  ,1)2  n  .N (Ⅰ)求{an}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bn}满足  2 na  n 1 ,1 3 T  log11 > ( a n 2  ),3 n  .N 并记 Tn为{bn}的前 n项和,求证: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60 分。 (1)A(2)D(3)A(4)B(5)A(6)B(7)C(8)A(9)D(10)C 答案 (11)B(12)C 二、填空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16 分。 (13) 3 (14)9(15)288(16)1+2 2 三、解答题:满分 74 分 解:(Ⅰ)设 A表示甲命中目标,B表示乙命中目标,则 A、B相互独立,且 P(A)= 3 4 , ( BP ) 4 5 ,从而甲命中但乙未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 ABP )  ( ( BPAP ) )  3 4    1   4 5    3 20 . (Ⅱ)设 A1 表示甲在两次射击中恰好命中 k次,B1 表示乙有两次射击中恰好命中 l次。 依题意有 k ( AP 1 )  C k 2 ( BP 1 )  C l 2       3 4 4 5    l    1     4   2 1     5   2  k , k  .2,1,0  l , l  .2,1,0 由独立性知两人命中次数相等的概率为 0  1 ( BAP  0 ( ( BPAP  2 2 1     4   1 16 ) 0 ) 0 1·   5  1 25 ( ( ) ) BAP BAP 11 2 2 ) ( ( ) ( ) BPAP AP   1 2 3· 1· 1· 4· · 4 4 5 5 4 9 16 193 25 16 25 400 3 4 C C 2 3        1 2 =  .0 == 4825 . )  C 2 2 ( BP 3·   4  ) 2 2    2 C 2 2 4·   5      (18)(本小题 13 分)    x  2  解:(Ⅰ)由 sin    0 得 x   2  , k  即 x  k    2 ( k  Z), 故 f(x)的定义域为 x  |R x  k       2 , k   .Z   (Ⅱ)由已知条件得 sin a  1  cos 2 a  1    3 5 2    4 5 . 从而 )( af  1  2 cos( sin( a   ) 4  2 a  ) 2 1  = 2    cos a  cos  4 cos a 2sin a sin  4   
1  = cos 2 a cos  a sin a  2 cos 2  a sin2 a cos a cos a = 2 (cos a  sin a )  14 5 . (19)(本小题 12 分) 解法一:(Ⅰ)由直三棱柱的定义知 B1C1⊥B1D,又因为∠ABC=90°,因此 B1C1⊥A1B1, 从而 B1C1⊥平面 A1B1D,得 B1C1⊥B1E。又 B1E⊥A1D, 故 B1E是异面直线 B1C1 与 A1D的公垂线 由 BD  1 BB 3 1 知 1 DB 4 3 , 1    4 3 2    5 3 . . 在 Rt△A1B1D中,A2D= 2 BA 11  DB 1 2  EBDA 1 · 1 又因 S △ DBA 11  1 2 · DBBA 11 1  1 2 故 B1E= · DBBA 11 DA 1 1  4·1 3 5 3  4 5 . (Ⅱ)由(Ⅰ)知 B1C1⊥平面 A1B1D,又 BC∥B1C1,故 BC⊥平面 ABDE,即 BC为四棱锥 C-ABDE 的高。从而所求四棱锥的体积 V为 1  V=VC-ABDE= 3 ,BC 其中 S为四边形 ABDE的面积。如答(19)图 1,过 E作 EF⊥BD,垂足为 F。 在 Rt△B1ED中,ED= 2 DB 1  EB 1 2 答(19)图 1    4 3 2      4 5 2    16 15 , DE  1 2 EFDB 1 · , 又因 S△B1ED= 故 EF= · EB 1 1 2 E· DEB 1 DB 1  16 25 .
因△A1AE的边 A1A上的高 BAh 11   EF  1 16 25  9 25 , 故 S△A1AE= 1 2 hAA 1 · 9·2· 1 2 25  又因为 S△A1BD= 1 2 · DBBA 11 1 S=S△A1AE-S△A1AE-S△A1B1D=2- . 9 25 4·2· 1 2 3 2 73 3 75 73 150   .  9 25 73· 3· 1 75 2 3 所以 V  1 · 3 · S BC  , 从而 2 3  . 解法二:(Ⅱ)如答(19)图 2,以 B点为坐标原点 O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则 答(19)图 2 A(0,1,0),A1(0,1,2),B(0,0,0). 3 ,0,2),D(0,0, 2 B1(0,0,2),C1( 2 ) 3 因此 AA 1  CB 2 1  设 E( ),0,1,0(  4,1,0(  3 ).   AB DA 1 ),0,0, ),2,0,0( 2( 3 3 ,y0,z0),则 2 EB 1  ( y , z 0 0 )2,  , 因此 CBEB 1 1 · 1  从而 ,0 CB 1 1  EB 1 . 又由题设 B1E⊥A1D,故 B1E是异面直线 B1C1 与 A1D的公垂线。 下面求点 E的坐标。 因 B1E⊥A1D,即 DAEB 1 · 1 从而,0 y 0  4 3 ( z 0  )2  ,0 )1( 又 EA 1  ,0( y 0  ,1 z 0  ),2 AEA ∥且 1 1 ,D 得
y 0 1  1 z 0  2  4 3 ,  )2( 联立(1)、(2),解得 0 y 16 25 , 0 z 38 25 ,即 E    16,0 25 38, 25    , 1EB     16,0 25 ,  12 25    。 所以 | EB   1 | 16 25 2      12 25 2    4 5 . (Ⅱ)由 BC⊥AB,BC⊥DB,故 BC⊥面 ABDE.即 BC为四棱锥 C-ABDE的高. 下面求四边形 ABDE的面积。 因为 SABCD=SABE+ SADE, | AB |,1|  BD 2|  3 = 19 25 . = 16 75 . 38·1· 1 25 2 2· 16· 1 2 25 3 73 75 .  而 SABE= 1 2 | AB | z 0 SBDE= 1 2 | BD | y 0 故 SABCD= 19 25 所以 V CABCD   16 75 1 · 3 S ABDE |· BC 1| 73· 3·  75 2 3  73 150 . (20)(本小题 12 分) 解:设长方体的宽为 x(m),则长为 2x(m),高为 18 h  x 12  4  35.4  x (m) 0 <<x    3 2    . 故长方体的体积为 )( xV  2 x 2 9)35.4(   x 2 x  3 (m6 x 3 ) 0( <<x 3 2 ). 从而 )( xV   18 x  18 x 2 )35.4( x   18 x 1(  x ). 令 V′(x)=0,解得 x=0(舍去)或 x=1,因此 x=1. 当 0<x<1 时,V′(x)>0;当 1<x< 2 时,V′(x)<0, 3 故在 x=1 处 V(x)取得极大值,并且这个极大值就是 V(x)的最大值。 从而最大体积 V=V′(x)=9×12-6×13(m3),此时长方体的长为 2 m,高为 1.5 m. 答:当长方体的长为 2 m 时,宽为 1 m,高为 1.5 m 时,体积最大,最大体积为 3 m3。 (21)(本小题 12 分) (Ⅰ)解: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y 2  ,则 px 2 2 p ,从而 8 .4p 因此焦点 ( pF 2 )0, 的坐标为(2,0). 又准线方程的一般式为 从而所求准线 l的方程为 x  。 p 2 2x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