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0年湖北武汉大学审计学与财务管理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0 年湖北武汉大学审计学与财务管理考研真题 财务管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投资组合 2.证券市场曲线 3.资本结构 4.经营租赁 5.可调换证券 二、简答题(第一小题 6 分,第二小题 7 分,共 13 分) 1.什么是贝它系数(β)?简述它的经济含义。 2.简述均衡证券市场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10 分) 论述公开市场的优缺点。 四、计算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1.假设 A 公司是一家固定增长型公司,β=1,当期股利 D0=1.90 元,股利增长率为 g=5%, 如果市场必要报酬率为 12%,市场无风险利率为 8%,试计算该公司股票价值。 2.假设 B 公司固定成本 F=$30000,变动成本为销售额的 70%,请分别计算销售额为 $300000、$200000、$100000 的经营杠杆系数。 审计学部分: 一、解释下列各组概念(12 分,每组 4 分) 1.全面审计与详细审计 答:全面审计又称全部审计,与局部审计相对。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财政财 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及其资料进行的全面审计。其审计业务范围较广泛,既涉 及到被审计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成本费用、利润及其分配等整个财务收支活
动及其结果,也涉及生产、供销、财务、技术等各个职能部门。其优点是审查详细彻底, 容易查出问题。缺点是审计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高。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业 务量较少的单位,或内部控制不健全、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差的单位。 详细审计与抽样审计相对,是指对被审计项目或某类经济活动的所有凭证、账簿和报 表的等会计资料的全部内容,毫无遗漏地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并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审 计方法。详细审计的特点是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资料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 全面、详细审查。其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查出会计资料中存在的各种错弊,特别是对弄虚作 假、营私舞弊等违反财经法纪行为,一般不易疏漏,审计风险小,审计工作质量有可靠的 保证。其缺点是审计工作量太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较高,很难普遍采用。因此,只能 用于规模较小的单位或特定情况。 2.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答: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其 中,误拒风险也称α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并不存在重 大错误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一般也会导致审计人员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 因为被审计单位特定账户实际上并不存在重大错误,但样本却支持得出该账户余额存在重 大错误的结论,从而使审计人员家大不必要的审计工作量,降低审计效率。 误受风险也称β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 错误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会影响审计效果,很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形成不正确的审计结论。 因为被审计单位特定账户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但样本却支持得出该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 错误的结果,从而使审计人员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可能不足以查出重大错误,得出的审计 结论不具备合理的基础。误受风险对审计人员来说是最危险的风险,因为它使审计人员无 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审计人员应予以特别关注。 3.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答:所谓符合性测试是指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是否适当、运 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通过符合性测试,可以评价对内部控制可信赖的确切程度, 并根据其结果确定或修正实质性测试程序。比如,假定控制程序规定“现金应每天如数送 存银行”,那么注册会计师可通过观察实际送存过程和检查有效的存款单据,测试该项控制 的有效性。符合性测试还包括向雇员询问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以及由审计人员重新执行 某项控制程序。 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后,便可按照原定的或修正的审计计划进行实质性测试。 所谓实质性测试是指对账户余额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实质性测试是在 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账户余额的检查,获取证实会计报表的各个 项目金额是否公允的直接证据,同时揭露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要错误和舞弊。 二、简要回答以下问题(前两题 6 分,后两题各 7 分,共 26 分) 1.审计人员进行的取证决策包括哪些要点?
答:取证决策,即是对取证程序,取证样本及取证时间的决策。因此,在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首先要进行审计程序的决策,以取得相关可靠的证据;其次,要进行样本规模及 其构成的决策,以取得充分的证据;最后,要进行取证时间的决策,以取得及时的证据。 所谓审计程序,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为获得审计证据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根据《独 立审计具体准则》的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 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针对不同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采取 适当的审计程序。一般说来,获取实物证据,审计人员可通过实际观察或监盘的方法。对 于书面证据,审计人员可通过检查、计算、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根据独立审计 准则,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它是审计 人员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必须建立在有足够 数量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之上,但这并不是说审计证据越多越好。审计人员为了进行有效率、 有效果的审计,通常把需要足够数量审计证据的范围降低到最低限度。越及时的证据越可 靠。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要尽可能收集到及时的审计证据。因为某一审计证据,只能 证实某一期间或某一时点的事项,超出这段时间,该证据就失去了特有的证明力。审计取 证决策与审计证据本身的质量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应根据不同的审计证据作出相应的取 证决策。 2.在哪些情形下,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答:保留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反映有所保留的审计意见。一般是由于某 些事项的存在,使无保留意见的条件不完全具备,影响了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表达,因 而注册会计师对无保留意见加以修正,对影响事项提出保留意见,并表示对该意见负责。 经过审计后,如果认为会计报表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 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会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 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2)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 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上述条件要求注册会计师在遇到可能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个别事项 时,应在审计意见中加以保留。如果性质严重,应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是注册会 计师提出审计意见时必须注意的。上述保留事项可归纳为以下两类:未调整事项和审计范 围受到局部限制。未调整事项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与注册会计师的看法不一致, 又不原进行调整,而且这种不一致产生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计量。审计范围受到局部限制是 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实施的审计程序,由于审计范围受到局部限制而无法实施, 也难以实施必要的替代审计程序,而且无法实施的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可能 产生影响。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意见段中使用“除……的影 响外”等专业术语。如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在范围段中提及这一情况。 3.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和审计准则三者的区别何在(举例证明)?
答:审计依据是指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在权限范围 内制定的与法律、法规相融的有关规定,是审计人员据以对审计对象进行审计评价判断的 依据(或称标准)。审计依据按性质、内容分类,可分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预算、计划、 合同;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等。所谓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获取的, 用以证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过程及其中具体事项真相的一切凭证或其他资料信息,是形 成审计结论(或称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审计证据是做出审计结论、决定和提出审计建 议的基础。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一是必须能证实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审计事项客 观存在的事实。如有关会计文件、资料依据,以及盘查现金、物资,审查会计凭证、账表 取得的证据等。二是必须经合法的程序和方式取证。如向有关单位或个人调查,审计人员 应有两人在场,全部证据须经当事人认证、签名、盖章。对于凭主观想象、推测或与审计 事项无关的材料,均不能作为审计证据。所谓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所应遵循的规 定,是审计人员专业行为的指南和规范。它是审计工作应遵循的规范和尺度,是评价审计 工作质量的权威规则。一般来说,审计准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员准则,即审 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资格和条件;二是行为准则,即进行审计工作和编写审计报告必须遵循 的程序和规则。审计准则是由专业机构制定和同意,以制度化条款形式公布于众,成为审 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反过来也成为考察审计工作质量和认定或 解除审计责任的依据。审计准则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稳定性 的特点。 4.什么叫分析性复核?它在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起什么作用? 答:所谓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 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11 号 —分析性复核》明确规定了在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应当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这类程序 包括简单的比较和使用涉及许多关系和数据的复杂数学与统计模型。 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分析性复核程序有三种用途:①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注册会计 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②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 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③在审计报告阶段,用于对被审会 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性复核程序在所有会计报表审计 的计划和报告阶段都要求必须使用,但在审计实施阶段则是任意选择的。 三、论述题(12 分) 论述审计诉讼案件的发生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及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的避免审 计诉讼对策。 答:审计诉讼案件一直是困扰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大难题,审计诉讼案件会对会计 师事务所的声造成不良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每年不得不为此耗费大量的精力,支付巨额的 赔偿金,购买昂贵的保险。 我国注册会计师应采取的避免审计诉讼对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严格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随着法律界及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了
解,注册会计师在发生法律诉讼案件时,判别注册会计师是否负有责任及应付多大的责任, 主要依据是独立审计准则。如果注册会计师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业务,并且 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反之,则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及注 册会计师本人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发生在美国 80 年代中期著名的 ESM 政府证券有限 公司审计案,就是由于一名叫乔斯。高母兹的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收受客户的财务, 最终导致他本人被判入狱,而其所在的亚历山大·格兰特会计师事务所(当时美国第十大 会计师事务所)被迫关闭了约 20%的办事处,名称也改为格兰特·索顿会计师事务所。独 立审计准则既规范注册会计师又保护注册会计师,是一把双刃剑,遵守了独立审计准则不 仅不容易产生审计失败,还为注册会计师摆脱不良客户导致的诉讼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2)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事务所是否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是 关系到事务所生存的大问题,如果一个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不严,很有可能因某一个人 或一个部门的原因导致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灭顶之灾。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健 全一套严密、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把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和每 一项业务,迫使注册会计师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保证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 (3)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业务约定书有法律效力,它是确定注册会计师和委托 人的责任的一个重要文件。如果忽视业务约定书的作用,在涉及法律涉讼时,将很难分清 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之间的责任,这对注册会计师不利。所以,会计师事务所无论承办何 种业务,都要按照要求与委托人签订约定书,这样才能在发生法律诉讼时将一切口舌争辩 减少的最低限度。 (4)深入了解客户情况,审慎选择客户。了解客户情况,是指对客户所处的经济环境 及所在行业的一般了解和对客户内部情况的具体了解。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客户时,必须了 解被审单位的情况,这样才能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以降低风险。如果忽视了解被审单位 的情况,只要有客户,不论风险的高低,统统照单全收,纳为自己的审计客户,无疑给自 己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因此,在了解客户情况的基础上慎重选择客户,是防止不必要 诉讼事件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在执业过程中,要注重了解客户的情况,特别是对高风险行 业的客户予以关注,将注册会计师可能发生法律诉讼的“隐患”降到最低。 (5)提取风险基金及购买责任保险。会计师事务所要按规定提取风险基金,在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购买责任保险,这样在发生法律诉讼的情况下,防止或减少诉讼失败是会计师 事务所发生的财物损失。因此,提取风险基金和购买责任保险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 发展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6)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有条件的话尽可能聘请熟悉 相关法规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如遇到重大法律问题,注册会计 师应与本所的律师或外聘律师详细讨论所有潜在的危险情况并仔细考虑律师的建议。一旦 发生法律诉讼,也应请有经验的律师参加诉讼。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