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辽宁省直事业单位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
A.公告
B.通告
C.通报
D.决定
【答案】A
【解析】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
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一种
行政公文。所以本题选 A。
2. 指令性的公文是指:
A.命令和决定
B.函
C.公告
D.通告
【答案】A
【解析】按公文的内在属性分为:规范性公文(规定、条例、章程、办法、细则等)、指
令性公文(命令、指示、决定等)、指导性公文(批示、意见等)、知照性公文(通知、通报、
公报、简报等)、公布性公文(公告、通告、布告等)、商洽性公文(函等)、报请性公文(请示、
报告等)、记录性公文(会议纪要、大事记等)。所以本题选 A。
3.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使用:
A.报告
B.决定
C.总结
D.请示
【答案】A
【解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这样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所以本题选 A
4.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用:
A.请示
B.报告
C.函
D.批复
【答案】C
【解析】向平行和不相隶属机关行文请求或回复需要批准的事项,应使用函,而不用请
示和批复。所以本题选 C。
5.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这样处理:
A.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B.主送一个上级机关
C.报送两个上级机关
D.
主送并抄送两个上级机关
【答案】A
【解析】根据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
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其请示事项。所以本题选 A。
6.公文标题的拟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省略( )要素。
A.发文机关名称
B.事由
C.文种名称
D.事由+文种名称
【答案】C
【解析】公文的标题通常有四种形式:一是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个要素全部具
备的公文标题。二是事由和文种两个要素构成的公文标题。三是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文种两
个要素构成的公文标题。四是只标明文种的公文标题。所以,其他可以少,文种不能缺。所
以本题选 C。
7.决定政府机构设置和规模的因素是:
A.全国人大
B.政府职能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全国政协
【答案】B
【解析】行政职能是反映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性质和基本方向,决定着政府机构的设置
及其规模的因素。所以本题选 B。
8.下列职务中不属于领导职务的有:
A.县级市市长
B.乡长
C.主任科员
D.司长
【答案】C
【解析】主任科员享受科级待遇,但是还是科员,不属于领导职务,其余几项都属于领
导职务。所以本题选 C。
9.财政部就财政收支和财务活动对其他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是:
A.一般监督
B.专门监督
C.职能监督
D.主管监督
【答案】C
【解析】一般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上产生的一种相互监督的
关系和活动一般监督包括日常监督、主管监督和职能监督三种主要形式,主管监督,是指上
级主管部门对下级相应的工作部门的监督;职能监督是以业务内容为核心的专项监督,如财
政部就财政收支和财务活动对其他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专门监督是指行政监察机关的监
督。所以本题选 C。
10.政府机构的主体是:
A.领导机构
B.职能机构
C.咨询机构
D.直属机构
【答案】B
【解析】政府机构也称国家行政机关,其主要是为人民提供服务的,所以政府机构的主
体是职能机构。所以本题选 B。
11.国家公务员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诉的必要理由是:
A.对公务员个人的处理不公正
B.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
C.公务员认为自身受到的处理或待遇不合理
D.须有涉及公务员个人的处理决定
【答案】B
【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九十条 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
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
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
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
接提出申诉:(一)处分; (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三)降职; (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五)
免职; (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
遇;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所以本题选 B。
12.重庆市副市长的职务等级名称是:
A.厅局级正职
B.厅局级副职
C.省部级副职
D.省部级正职
【答案】C
【解析】省长和副省长属于省部级,省长就是正职,副省长就是副职,重庆市是直辖市,
相当于省级,所以重庆市副市长的职务等级名称是省部级副职。所以本题选 C。
13.下列属于司法监督主体的是:
A.党委
B.国务院
C.人大
D.法院
【答案】D
【解析】党委是党的各级委员会的简称,人大是全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是行政机
关。司法监督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所以本题选 D。
14.承担外交职能的国家机构有:
A.外交部
B.国家外文局
C.国家外国专家局
D.外贸部
【答案】A
【解析】外交部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执行外交政策、主管外交事务的专门性机构,外
交部贯彻执行国家总体外交方针和国别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最高利益,代表国家处理双边和
多边外交事务等;国家外文局是承担党和国家书、刊、网络对外宣传任务的新闻出版机构;
国家外国专家局是国家外国专家局是中国政府主管国家智力引进的行政机构,主要负责管理
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和中国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出国及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
行政区、台湾地区培训工作。中国没有外贸部这个部委。所以这道题选 A
15.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其作用主要在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主要规定犯罪和刑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
则》是规定民事主体之间财产人身关系的,是一种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隶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也是一种私法;环境问题是我国的社会公共事务,因此《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事务制定的法律,属于公法,所以本题选 D。
16.将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作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称为:
A.法律整理
B.法律汇编
C.法律编纂
D.法律制定
【答案】B
【解析】法律汇编:指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如调整社会关系的领
域、类别或问题的性质,按照效力层级、时间顺序,作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所以本题选
B。
是:
17.法律的实施可以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几个环节。其中,执法的主体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检察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答案】D
【解析】执法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和县级以上各
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及其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所以本题选 D
18.法律的制定包括准备阶段、确立阶段和完备阶段。下列选项中处于法律完备阶段的
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立法动议的形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细则》
的制定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起草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
起草征询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
【答案】B
【解析】法律制定的准备阶段。又可以称为法律制定的起草阶段。这一阶段从提出的立
法建议被列入起草工作开始,直到把草案提交有权制定法律的机关进行审议、讨论为止。(2)
法律制定的确立阶段。又可以称为法律制定的通过阶段。这一阶段,各种立法活动主要是围
绕着有关的四个程序进行的,即: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和讨论;法律案的表决;法律
的公布。法律制定的确立阶段较之法律制定的准备阶段,在形式上更具法律化、制度化和程
序化。通常所说的“立法程序”,主要就是指这个阶段的过程和步骤。(3)法律制定的完善
阶段。又可以称为法律制定的后续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立法活动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立
法解释;法的修改和补充;法的实施细则的制定;法的废止;法的整理;法的汇编;法典编纂。本
题 ACD 显然是准备阶段,所以本题选 B。
19.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可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下列属于国际法的
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B.《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法》
【答案】B
【解析】AD 很明显是国内法,是由我国制定和实行的,这就是从主体的角度进行区分。
国际法通常是以条约、议定书、公约这样的形式出现的,制定主体一般是国家间组织、国际
会议等。所以本题选 B
20.法律的规定得到具体实施后,对普通人将来的行为会产生影响。这表明法律具有:
A.教育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答案】A
【解析】法的教育作用属于法的规范作用。具体表现在: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
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所以本题选 A。
2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
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行政法
【答案】C
【解析】中国法的正式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本题 A、
B、D 选项都属于法律,所以本题选 C。
2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
A.多党制
B.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所以本题选 D。
23.有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原因在于:
A.科学研究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B.科学研究同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没有什么联系
C.科学研究自发地倾向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D.科学研究自觉地贯穿着唯物主义和
辩证法
【答案】C
【解析】本题 A、B 选项不正确;C、D 选项中,自发和自觉含义不同,题目含义是说科
学研究与辩证唯物主义有天然亲近,与 C 项自发倾向含义相同。自觉是指主体自身对某事有
明确的认识或动机,与题干不符,所以本题选 C。
24.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错误的说法是:
A.它主张对以往的一切哲学进行彻底的否定
B.它坚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
C.它自身并不是一个绝对真理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完
善和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开放体系
D.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的道路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主张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扬弃”的过程,其本身也批判地继承了德
国古典哲学内容,所以 A 是不正确的说法。所以本题选 A。
2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一个宣言书是:
A.《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答案】D
【解析】1978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一个宣言书。所以本题选 D。
26.在国际国内严重政治风波考验面前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
A.《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
D.邓小平南方谈话
【答案】D
【解析】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
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
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所以本题选 D。
27.邓小平概括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两大原则是: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D.公有制和市场经济
【答案】C
【解析】1985 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
裕。所以本题选 C。
2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A.发展高科技
B.发展经济
C.发展教育
D.发展能源交通
【答案】B
【解析】1992 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说道:“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发展经济。”所以本题选 B。
29.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做出了新的发展,这体现在:
A.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B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C.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D 提出了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六个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本
质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所以本题选 B。
30.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共产党和东欧共产党没有及时有效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
B.戈尔巴乔夫的错误的改革路线
C.西方推行的国家“和平演变”战略
D.都对
【答案】B
【解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苏联共产党和东欧共产
党没有及时有效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同时,
西方推行的国家“和平演变”战略,构成了外部原因。而戈尔巴乔夫提倡的体制改革变成了
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是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所以,本
题选 B。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文种必然属于上行文的是:
A. 命令
B.通知
C.请示
D.报告
E.通报
【答案】CD
【解析】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下行文指上级机关
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指令、决定、决议、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
复等。所以本题选 CD。
2.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
A. 特急
B.急件
C.火急
D.加急
E.平件
【答案】AB
【解析】公文行文时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急件”;紧急电报标明的是
“特急”、“加急”,“平级”。所以本题选 AB。
3.一份完整的公文的书面格式,是由( )几部分组成。
A.眉首部分
B.主体部分
C.版记
D.页码
【答案】ABC
【解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
同版芯,即 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训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 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