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下半年海南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下半年海南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 A.0 B.1 C.2 D.3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2.当 x→x0 时,与 x→x0 是等价无穷小的是( )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3.下列四个级数中条件收敛的是( )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4.下列关于椭圆的叙述:
①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②平面内到定直线和直线外的定点距离之比为大于 1 的常数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③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的射线,经椭圆反射后通过椭圆的另一个焦点; ④平面与圆柱面的截面是椭圆。 正确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常数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动点轨迹是 椭圆,①错;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距离之比为小于 1 的常数的动点轨 迹是椭圆,②对;③正确;平面与圆柱面的截面可能是长方形、圆、椭圆,④错误。故选 C。 5.下列多项式为正定二次型的是( )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二次型正定的充要条件是它对应的矩阵的顺序主子式全大于零。对四个选项的二次型所对应 的矩阵逐一验证即可。下面只给出 B 选项中二次型的验证过程。 6.已知随机变量 X 服从正态分布 X(μ,σ2),假设随机变量 Y=2X-3,Y 服从的分布是( ) A.N(2μ-3,2σ2-3) B.N(2μ-3,4σ2) C.N(2μ-3,4σ2+9) D.N(2μ-3,4σ2-9)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X~N(μ,σ2),Y=2X-3,则 E(Y)=2E(X)-3=2μ-3,D(Y)=D(2X-3)=4D(X)=4σ2, 故 Y~N(2μ-3,4σ2)。 7.“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关系是( ) A.交叉关系 B.同一关系 C.属种关系 D.矛盾关系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外延中都包含常数数列,因此属于交叉关系。 8.在集合、三角函数、导数及其应用、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五个内容中,属于高中数学必修 课程内容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导数及其应用和空间向量均属于选修课程内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7 分,共 35 分) 9. (1)求子空间 V3 的维数; (3 分) (2)求子空间 V3 的一组标准正交基。(4 分) 参考解析:
10.据统计,在参加某类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中,有 60%是本专业考生,有 40%是非本专业 考生,其中,本专业考生的通过率为 85%,非本专业的考生的通过率是 50%。某位考生通 过了考试,求该考生是本专业考生的概率。 参考解析: 11.在平面有界区域,由连续曲线 C 围成一个封闭图形,证明:存在实数ξ,使直线 y=x+ξ 平分该图形的面积。 参考解析: 12.给出“平行四边形”和“实数”的定义,并说明定义方式。 参考解析: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定义方式为属加种差定义法。实 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定义方式为外延定义法。 13.简述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实数的乘法运算的区别。 参考解析:
(1)运算对象不同: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不仅涉及向量的长度,还涉及向量的方向;实数运算 的对象是实数,只涉及大小。 (2)运算律不同: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实数乘法运算虽然在运算过程中均满足运算律:交换 律、分配律,且运算结果均为实数,但实数的乘法运算满足消去律,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则不 满足;实数乘法运算中若 a 不等于 0,且 ab=0,则 b=0,但在向量数量积运算中若 a≠0,且 a·b=0,则有两种情况 b=0 或 a⊥b。 (3)运算的意义不同:向量曲的数量积表示的几何意义为|a||b|cosθ,实数运算并不具备几 何意义。 三、解答题(本大题 1 题, 10 分) 14. x 轴旋转一周,所成旋转曲面记作 S。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写出曲面 S 的方程; (6 分) (2)求曲面 S 与平面 x=0 所围成立体的体积。(4 分) 参考解析: (2)求益面 S 与平面 x=0 所围成立体的体积有两种方法: ①利用旋转体体积公式有,
四、论述题(本大题 1 小题,15 分) 15.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 (1)以“导数及其应用”教学为例,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6 分) (2)阐述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9 分) 参考解析: (1)①数学史知识的渗透。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导数知识的时候,由于导数是一个全新的概 念,不同于在小学就有所接触的方程等知识。因此,学生对于导数的历史比较感兴趣,教师 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知识的渗透,告诉学生导数的由来、发展和在实际生活、 工作中的应用。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撇去导数知识的枯燥乏味,使之变得有趣。 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a.极限思想。在导数部分主要体现在函数的连续性、导数的计算、 以及定积分内容上。b.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在导数以及应用部分的主要表现是对函数 图象的分析与求解。函数图象是导数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要求证函数的解析式就必须进行 数形结合。 ③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在导数部分主要的数学思维方式有两种:观察法和归纳法。比如观 察法在人教版中,导数及其应用部分主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材利用三个不同维度的 观察使得学生思考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法是从特 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在人教版教材中主要体现在△x 趋于 0 的计算。 (2)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文化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学命题、数学方法、 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还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等。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对 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如利用数学家的故事、数学问题的发现等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