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湖南学考选择性化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F:19 Na : 23 Mg : 24 Si : 28 Cl : 35.5 Ge : 73 Br :80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 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 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 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糖类、蛋白质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FeO 粉末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 3
Fe O
4
C.
2SO 可漂白纸浆,不可用于杀菌、消毒
D. 镀锌铁皮的镀层破损后,铁皮会加速腐蚀
3.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B
C
检验溶液中
FeSO 是否被氧化
4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 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净化实验室制备的 2Cl
测定 NaOH 溶液的 pH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 NaCl 溶液、浓 2
H SO 的洗气瓶
4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
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
A. A
B. B
C. C
D. D
4. 已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在现有工业路线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绿色”合
成路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与溴水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B. 环己醇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C. 已二酸与
NaHCO 溶液反应有 2CO 生成
3
D. 环己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5.
A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gH O 含有的中子数为 A
10N
18
2
B.
0.1mol L HClO
1
溶液中含有的 H 数为
4
0.1N
A
C. 2molNO 与
1molO 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 A2N
2
D.
11.2LCH 和
4
22.4LCl (均为标准状况)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
2
1.5N
A
6. 一种工业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 X 常选用生石灰
B.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
2MgCl 制备金属镁
C. “氯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MgO+C+Cl
2
高温
MgCl +CO
2
D. “煅烧”后的产物中加稀盐酸,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也可得到无水
2MgCl
7. 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 的原子序数等于 W 与 X 的原子序
数之和,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K 层的一半,W 与 X 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2:1 的18e 分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 Z X Y
B. W 与 Y 能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C. X 和 Y 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X Y
D. 由 W、X、Y 三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
8.
3KIO 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
6I +11KCIO +3H O 6KH IO +5KCl+3C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
2
2
2
Δ
2
3
A. 产生 22.4L(标准状况)
2Cl 时,反应中转移10mole
B.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6
C. 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 2Cl 制备漂白粉
D. 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 3
IO 的存在
9. 常温下,用
0.1000mol L
的盐酸分别滴定 20.00mL 浓度均为
1
0.1000mol L
三种一元
1
弱酸的钠盐
NaX NaY NaZ
、 、
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该 NaX 溶液中:
c
Na
c
X
c
OH
c
H
K
B. 三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 a
C. 当 pH 7 时,三种溶液中:
c
(HX)
X
c
K
a
Y
K
a
(HZ)
(HY)
c
Z
D. 分别滴加 20.00mL 盐酸后,再将三种溶液混合:
c
X
c
Y
c
Z
c
H
c
OH
10. 锌溴液流电池是一种先进的水溶液电解质电池,广泛应用于再生能源储能和智能电网的
备用电源等。三单体串联锌溴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N 极为正极
B. 放电时,左侧贮液器中
ZnBr 的浓度不断减小
2
C. 充电时,M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Zn
2e
Zn
D. 隔膜允许阳离子通过,也允许阴离子通过
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
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1. 已知:
A g
2B g
3C g
0H ,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 和
3molB 发生反应, 1t 时达到平衡状态 I,在 2t 时改变某一条件, 3t 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
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B. 2t 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 C
C. 平衡时 A 的体积分数: (II)
(I)
D. 平衡常数 K: (II)
K
K
(I)
12. 对下列粒子组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和分析均正确的是
粒子组
判断和分析
不能大量共存,因发生反应:
A
B
C
D
Na 、 3Al 、 Cl 、 3
NH H O
2
3
Al
4NH H O=AlO 4NH 2H O
3
2
2
4
2
H 、 K 、 2
3S O 、 2
4SO
2
不能大量共存,因发生反应:
2H S O S
=
2
3
2
SO
2
H
O
2
Na 、 3Fe 、 2
4SO 、 2
2H O
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
H 、 Na 、 Cl 、
4MnO
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
A. A
B. B
C. C
D. D
13. 1-丁醇、溴化钠和 70%的硫酸共热反应,经过回流、蒸馏、萃取分液制得 1-溴丁烷粗产
品,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CH (CH OH+NaBr+H SO
)
2 3
3
2
Δ
4
CH (CH Br+NaHSO +H O
)
2 3
3
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 I 中回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物质的挥发,提高产率
B. 装置Ⅱ中 a 为进水口,b 为出水口
C. 用装置Ⅲ萃取分液时,将分层的液体依次从下放出
D. 经装置Ⅲ得到的粗产品干燥后,使用装置Ⅱ再次蒸馏,可得到更纯的产品
14. 铁的配合物离子(用
情况如图所示:
L Fe H
表示)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HCOOH
催化剂
CO↑+H ↑
2
2
B. H 浓度过大或者过小,均导致反应速率降低
C. 该催化循环中 Fe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 该过程的总反应速率由Ⅱ→Ⅲ步骤决定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5~17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作答。第 18、1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此题包括 3 小题,共 39 分。
15. 碳酸钠俗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碳酸氢铵和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碳酸钠,并
测定产品中少量碳酸氢钠的含量,过程如下:
步骤 I.
Na CO 的制备
2
3
步骤Ⅱ.产品中
NaHCO 含量测定
3
①称取产品 2.500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 250mL 容量瓶中;
②移取 25.00mL 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加入 2 滴指示剂 M,用
0.1000mol L
盐酸标准溶液滴
1
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 1V mL ;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 2 滴指示剂 N,继续用
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 2V mL ;
0.1000mol 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
1
④平行测定三次, 1V 平均值为 22.45, 2V 平均值为 23.51。
已知:(i)当温度超过 35℃时, 4
NH HCO 开始分解。
3
(ii)相关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g /100gH O
2
温度/ C
0
10
20
30
40
50
6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NH HCO
4
3
11.9
15.8
21.0
27.0
NaHCO
3
4NH Cl
6.9
8.2
9.6
11.1
12.7
14.5
16.4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 I 中晶体 A 的化学式为_______,晶体 A 能够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
(2)步骤 I 中“300℃加热”所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3)指示剂 N 为_______,描述第二滴定终点前后颜色变化_______;
(4)产品中
NaHCO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5)第一滴定终点时,某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
NaHCO 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
3
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6. 氨气中氢含量高,是一种优良的小分子储氢载体,且安全、易储运,可通过下面两种方
法由氨气得到氢气。
方法 I:氨热分解法制氢气
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N N
H H
N H
键能
E/ kJ mol
-1
946
436.0
390.8
一定温度下,利用催化剂将 3NH 分解为 2N 和 2H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2NH (g)
3
N (g) 3H (g)
2
2
ΔH= _______
kJ mol
1
;
(2)已知该反应的
S
_______(填标号)
198.9J mol K
1
1
,在下列哪些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
A.25℃
B.125℃
C.225℃
D.325℃
(3)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
0.1molNH 通
3
入 3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此时容器内总压为 200kPa),各物质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