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2017 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24 分) 1.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与 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张骞通西域 C.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答案】 A 【考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为切入点,考查张骞出使西域。 【解答】 公元前 138 年、公元前 119 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 了基础。 2015 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有一 2. 项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它是( )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答案】 D 【考点】 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解析】 本题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为依托,考查《本草纲目》. 【解答】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有《本草纲目》.全书共收 1892 种药物,附药方 11000 多则, 插图 1160 幅,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C.上海 D.广州 B.福州 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 3. 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 A.厦门 【答案】 C 【考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解析】 本题以“《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的知识 点。 【解答】
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 发。1842 年 8 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被迫由南 往北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 2100 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 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所以《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上海。 4.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 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 A 【考点】 洋务运动的兴起 【解析】 本题以“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 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 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依据“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而 是开启了近代化的这辆车。”可知,这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故选 A,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BCD。 故选:A。 1919 年 6 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 5. 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答案】 B 【考点】 五四运动 【解析】 本题以 1919 年 6 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 字。 【解答】 据“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 国际会议。”可知,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19 年 1 月,在一战中战胜的 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签 订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了规定,其中
关于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其中,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 承,激起我国爱国人士情绪高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6.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 B.当家做主 C.胜利曙光 D.重返联合国 A.开天辟地 【答案】 B 【考点】 新中国成立 【解析】 本题以历史年代尺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成立。 【解答】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 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 主人。 ) 7.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它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 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 散伙了”分别是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考点】 三大改造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本题以小说《平凡的世界》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3 年国 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 1956 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 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 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故选 D。
8. 年 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 总部签署,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付诸的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 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 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B.雅尔塔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答案】 C 【考点】 亚非万隆会议 【解析】 本题以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为 依托,考查万隆会议。 【解答】 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 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 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 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 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资金问题 D.原料问题 ) B.市场问题 9. 俄国 1861 年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求的( A.劳动力问题 【答案】 A 【考点】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 1861 年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共同点。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俄国通过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 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 动力,故俄国 1861 年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求的自由劳动力问题。 故选 A。 20 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 10. 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
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答案】 C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 【解答】 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故关于两次世界 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故选 C。 1933 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代制度范围内运用明 ) 11. 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A.兴建公共工程 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答案】 B 【考点】 罗斯福新政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知识点。 【解答】 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消除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其主要特点是加强了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所以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故 B 正确; ACD 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故选 B。 12. 到 年,欧盟经过六次扩张,成员国增加到 个,总人口接近 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下 列标识属于欧盟的是( ) B. D. A. C. 【答案】 B 【考点】 欧盟 【解析】
本题考查了欧盟。 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解答】 欧盟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 颗金黄色的星,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 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联盟和欧洲统一性的印象,对应图片为 。 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26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 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 “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 远。 (2)材料中“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无 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种“民族凝聚力”是中国在这场战 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概括的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 步”。 (4)材料四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提出 了什么方针?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作为中学生的你,该怎么做? 【答案】 战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主要表现: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 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将来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等。 【考点】
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解析】 (1)本题以“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点。 (2)本题以“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3)本题以“民族凝聚力”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4)本题以“光辉的起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点。 (5)本题考查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中学生的做法。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是对鸦片战争的描述。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 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 年 8 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 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 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猛药重治”是指辛亥革命,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开颅洗脑”指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率 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 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 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卢沟桥事 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洗刷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 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 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题干中“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可以判断是十 一届三中全会,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和新的起点。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将来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等。 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权不能任性。 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人类第一次将王权关在了制度的笼子里,标志着社会发展开始进入文明的法制时代。 (1)材料一中“人类第一次将王权关在了制度的笼子里”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针对美国的 1787 年宪法,易中天如此评价:“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 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2)材料二中美国 1787 年宪法有何特点? 材料三: (3)图一、图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的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图一文献在建国初期起到了 什么作用?图三反映出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请举两例说明。 (4)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并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答案】 《权利法案》。 确定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体。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趋势: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或者由集权走向分权, 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启示: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都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 众的政治素质水平比较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因此又具有了艰巨性;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 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不要脱离法制的空洞民 主,也不要没有民主灵魂的法制。弘扬现行法制中的民主之魂乃是当务之急; 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 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考点】 人类政治文明演进趋势 历史开放性问题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新中国成立 美国 1787 年宪法 《权利法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美国、以及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历程及成就,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 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将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立了议会 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依据课本知识,1787 年美国宪法在当今的世界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确定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体。 1949 年 9 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 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 1954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通过的,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们要依法治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 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 进。 通过英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的演变,以及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可以推断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是:由专制走向民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都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进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