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着一方《峄(yì)山刻石》,这方刻石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
壹家天下……”。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解析:据题干“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这是秦始皇,公元前 230 年~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故选 A。
答案:A
2.1689 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这主要是因为该
法案(
)
A.制约了国王的权力
B.宣告国家独立
C.开启了工业化进程
D.确立了共和政体
解析:为限制王权,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
约,宣布议会至上,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
在英国建立起来。故选 A。
答案:A
3.“这一运动的领袖们将理性应用于经济、宗教和政治等领域,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
是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下列人物中属于这场运动的领袖是(
)
A.达·芬奇
B.哥白尼
C.伏尔泰
D.拿破仑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
受到猛烈的抨击”,根据所学可知,发生于 18 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抨
击封建制度,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ABD 三个人物与启蒙运动无关。
故选 C。
答案:C
4.“‘民国’之取代自秦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
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民国”“取代自秦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联系所学
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选 C。
答案:C
5.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下列
书籍中最适合的是(
)
A.
B.
C.
D.
解析: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开始,国共两党合作在 1926
年进行北伐,北伐军节节胜利,所向披靡。故选 A。
答案:A
6.“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是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
整。这一政策调整表明我国(
)
①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
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③人口素质整体还比较低
④重视保持合理人口增长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人口与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利于
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我国保持合理人口增长速度。①③是错误的,②④
正确。故选 D。
答案:D
二、解答题(16 分)
7.(16 分)“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
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当代中国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材料一:他率领的船队,在二十八年中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在榜
葛剌,国王派大臣帅几千人马到港口迎接,并陪到王宫。双方互赠礼物后,国王设宴招待。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中外交往的哪一史实?
材料二:1840 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
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
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2)“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它成为中华民族从
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受到了国际
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的理由。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复兴之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4)“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结合材料一至材料四,运用所学知
识加以论证。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解析:
(1)由关键词“率领的船队”“二十八年”“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判断是郑和下
西洋。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 年﹣1433 年,明成祖先后 7 次派郑和下西洋,前
后共 28 年,到达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1840 年﹣1842 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史
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面对外国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人民不断觉醒,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
近代化道路。
(3)抗日战争是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
争,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同时,中国抗日
战争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制了大量日军,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汉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推进了东
西方的互利合作。唐朝时,通使交好国家多达 70 多个,在首都长安的各国使臣、商人、留
学生云集成群,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活跃。明朝时,派出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访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没占一寸土地,却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国家的友好关系。这些都
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
和发扬。”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必
然选择。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这个起点出发到实现目标,仍有很长的
路要走,仍需要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没有和平,建设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答案:
(1)郑和下西洋;
(2)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道路;
(3)抗日战争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同时,中
国抗日战争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
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要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