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3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3 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7 题,每题 2 分;8 题 3 分;9 题每空 1 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jū) 享.受(xiánɡ) 歼.灭(jiān) 销声匿.迹(nì) B.绯.红(fēi)热忱.(chén)追溯. (shuò) 面面相觑.(qù) C.倔强.(jiànɡ) 宛.转(wǎn) 魅.力(mèi)惟妙惟肖.(xiāo)D.干涸.(hé) 贮.藏(zhù) 和煦.(xù) 不屑.置辩(xiè)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费雷罗这次不仅仅赢得了法网男单冠军,在最新的 ATP 冠军争夺战排名榜上,他也以 507 分遥遥.. 领先..。 B.上任后,为了搞活企业,他大胆引进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职工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企业的面貌容光焕发....。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 装饰更扣人心弦。 3.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 芳草萋美,杨 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 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 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4.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 )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 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鸟争向 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 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 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下面句子朗读错误的一项是( A.韩麦尔先生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 吧。” (朗读时要用缓慢、沉重的语气,读出韩麦尔先生面对国土沦陷,不能再使用民族语言的痛苦和悲 愤。)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朗读时,应在“河”和“入”之间有短暂停顿,以表达作者虽年老体衰,仍向往驰骋沙场报效祖 )
国的愿望。) C.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第二句中的“亲人”要重读,突出诗人刚刚踏上延安上地,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时急切、激动的 心情。) D.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两句话都用升调读,前句设问,后句反问作答,表现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由衷的赞美之情。) 6.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 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B.三气周瑜 )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 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 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 8.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 文字,描绘一个画面。(词语顺序可以颠倒,60 字左右) 。 ⑵ 。 ⑷ ,再而衰, 9.按课文原文填空。 ⑴烽火连三月, 三而竭。 ⑶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别样红。 ⑸劝君更尽一杯酒, 之间也。 ⑺《书湖阴先生壁》中赞赏庭院主人富有情趣的句子是 ⑻陈毅在《梅岭三章》中写道:“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诗中的“成仁”出自《论语》 “ 杀 身 以 成 仁 ” , “ 取 义 ” 出 自 《 鱼 我 所 欲 也 》 中 的 二、阅读(44 分) (一)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 10-13 题。(8 分) ,映日荷花 ,在乎山水 。 ⑹ , 。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 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 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 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遗. 痛恨.. 1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2.诸葛亮在安排内政时推荐郭攸之等人的理由是什么?(2 分)
13.选文第三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 分) (二)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 14-18 题。(11 分)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 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 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 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 四扇,八扇, 十二扇,综合起来看, 谁都要 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别开生面 ⑴ 别具匠心 别有天地 别有用心) ⑵ (赞叹 赏识 赞成 感慨)这是高 度的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①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 眼的颜色。②墙壁白色。③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④屋瓦和檐漏一 律淡灰色。⑤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⑥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 各种花明艳照眼。⑦ 1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处。(2 分) (l) (2) 15.选文从哪几方面体现了苏州园林“图画美”这一总特点?(3 分) 16.上面三段文字共用的说明方法是(2 分) 17.第三段文字可分为两个层次,请用“‖”线在下面标出。(2 分) 18.为什么到了花开时节,各种花会显得更“明艳照眼”?(2 分) (三)阅读《担子》,回答 19-23 题。(13 分) 担 子 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 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叫,让人好不惬意。 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 皮鞋却是黑的,不时发出缕缕光亮。 在这条道上,这两双脚曾有过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 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人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 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这也是一二年才有的事。 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 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啪——”担子变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草鞋人跌进山间杂草中。 “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人飞奔过来,草鞋人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 但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 “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 “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 “伟伟听话么?”草鞋人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 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 “很听话,他常常念着您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 因此这次增加了后半句。
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 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 “下了这道 坡,再走三里 路,就是马家溪 的枫亭口,到 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 动着带血的草 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在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 后作悠闲状。 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街道上移动着。 马家溪居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作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 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 走过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过。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 驼腰前进。 望着前面草鞋人负担的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 19.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明的语言概括。(3 分) 20.怎样理解“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这句话?(2 分) 21.具体说说文中“皮鞋人”对“草鞋人”的关心是通过哪些动作表现出来的?(3 分) 22.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23.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3 分) (四)阅读《养成好习惯》,回答 24-27 题。(12 分) 养 成 好 习 惯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 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 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 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规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 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孩子们早晨起来 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 戾之气如果不早早地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磨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 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当维持相当的礼貌。 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着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 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 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法排队,不可争先恐后地去乱挤。 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地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 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 无论其是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起“消遣”二 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大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 “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 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 光阴。 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帜。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辈食, 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能耐得清寒。
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在这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 位皇帝 Marcus 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加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 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业。这是很值得令人钦佩的。 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 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 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24.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3 分) 25.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请按课文内容在空格中补充完整。 清 晨 要 早 起 → (3 分) 26.文中引用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名言有什么作用?(2 分) → 遵 守 公 共 秩 序 → → 27.“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合于“自然”的生活应是怎样的生活,谈 谈你的看法。(4 分) 三、作文(50 分) 2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以《我理解了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老师”、“幸福”……⑵以记叙为主,也要有适当的议论 抒情。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二)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如自己的愿望未得到满足,考试成绩不佳或是有了错误受 到家长、老师的指责批评,或受到误解、委屈……如何面对?正确的态度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经 受磨炼,振作奋起。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这样。 请结合自己的,以《在挫折面前》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议论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 名。 》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 (二十一)黑龙江哈尔滨市 2003 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B 3.A 4.C 5.C 6.D ⑵ 一 鼓 作 气 ⑻舍生而取义者也 ⑶ 山 河 表 里 潼 关 路 ⑷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⑺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l.D 7.作品重在个人的 创造,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8.连词成句;运用联想、想象,形成画面;语言优美。9.⑴家书 抵 万 金 ⑸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⑹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阅读。(44 分)10.遗:给予 痛恨:痛心遗憾(各 1 分,共 2 分)11.希望陛下亲近他们, 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2 分)1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 分)13.亲贤远佞(2 分)14.(1)别具匠心 (2)赞叹(2 分)15.角落的布置 门窗的 雕琢 色彩的调配(3 分)16.举例子 17.①‖②③④⑤⑥⑦ (2 分)18.苏州园林建筑和 环境色彩淡雅 反衬各种花开放时明艳照眼(2 分)19.父亲在崎岖的山路上为儿子挑担子。(3 分) 20.送儿子上学、工作,突出了“草鞋人”对儿子的培养及付出的艰辛。(2 分)21.“皮鞋人”飞 奔过来抢担子;双手抢担子;马家溪镇上挑担子。(3 分)22.为后文写父亲挑担子的艰难作铺垫 渲 染愉快、和谐的气氛(2 分)23.结合主旨,能从一方面谈出深刻感受或从多方谈感受(3 分)结 合主旨,有自己感受并能简要阐述(2 分)只能谈出主旨,或只能简单表述感受(1 分)(共 3 分) 24. 从小养成好习惯。(3 分)25.懂礼貌 珍惜时间 提倡俭朴(3 分) 26.强调好习惯的养成应 从小事做起。 (2 分) 27.有创见或见解精辟,表述清晰流畅(4 分) 有见解,表述清楚(3 分) 28.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记叙文评分标准 有见解,表述尚清楚(2 分)有见解,表述不清楚(1 分)(共 4 分)
内容 语言 结构 一 类卷 46- 50 分 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 紧扣题目要求 语言流畅,用词准确 结构严谨 二 类卷 40- 45 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符合题目要求 语句通顺,用词较准 确 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有叙有议 三 类卷 33- 39 分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感受 较真实,基本符合题目要求 语句较通顺,个别有 语病 结构较完整,层次清楚 四 类卷 26- 32 分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不够具体,偏离 题意 语句基本通顺,有少 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 清楚 五类卷 25 分 以下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严重偏离 题意 语句不通顺 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议论文评分标准 内容 语言 结构 一 类卷 46- 50 分 切合题意,观点正确,中心明确,材料充 实,有点分析 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用词准确 结 构 完 整 , 条 理清楚 二 类卷 40- 45 分 切合题意,观点正确,中心较明确,材料 较充实,略有分析 语言通顺,用词较准确 结 构 完 整 , 条 三 类卷 33- 39 分 基本切题,观点正确,中心尚明确,材料 不够充实 语句较通顺 四 类卷 26- 32 分 偏离题目,观点基本正确,中心不够明确, 材料比较空泛 语言不通顺 五类卷 25 分 以下 文不对题,不知所云 语意不明,或不成文 结构混乱 说明:⑴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扣 1-2 分。 扣满 2 分为止。 ⑶不写标点或一逗到底,可酌情扣 1-2 分。 ⑵错别字每 3 个扣 1 分,重现不计, 理较清楚 条 理 尚 清 楚 , 能分段 条理不清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