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专
班
学
学
院: 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学院
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级: 076092
生:
刘希
号: 20071003913
指导教师: 宋 磊
(一)收音机制作
1.实验目的
(1)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和电子厂品的装接工艺。
(2)掌握电子器件手册,图纸和工艺文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
(4)焊接好收音机,使产品能正常使用。
2.实验原理
(1).超外差六管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 1 超外差六管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图
.
(2).收音机的原理图
本次课程设计组装的是中夏收音机厂的S66袖珍型超外差六管收音机,其电路如下图所
:
示
(3)、输入电路:又称输入调谐回路或选择电路,其作用是从天线上接收到
的各种高频信号中选择出所需要的电台信号并送到变频级。输入电路是收音机的
大门,它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对整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有重要影响。
(4)、变频电路:又称变频器,由本机振荡器和混频器组成,其作用是将输入
电路选出的信号(载波频率为 fs 的高频信号)与本机振荡器产生的振荡信号(频
率为 fr)在混频器中进行混频,结果得到一个固定频率(465kHz)的中频信号。
这个过程称为“变频”,它只是将信号的载波频率降低了,而信号的调制特性并没
有改变,仍属于调幅波。由于混频管的非线性作用,fs 与 fr 在混频过程中,产
生的信号除原信号频率外,还有二次谐波及两个频率的和频和差频分量。其中差
频分量(fr—fs)就是我们需要的中频信号,可以用谐振回路选择出来,而将其
它不需要的信号滤除掉。因为 465kHz 中频信号的频率是固定的,所以本机振荡
信号的频率始终比接收到的外来信号频率高出 465kHz,这也是“超外差”得名的
原因。
(5)、中频放大电路:又叫中频放大器,其作用是将变频级送来的中频信号进
行放大,一般采用变压器耦合的多级放大器。中频放大器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的重
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收音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质量好的中频放大器应有较高
的增益,足够的通频带和阻带(使通频带以外的频率全部衰减),以保证整机良
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频率响应特性。
(6)、检波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检波的作用是从中频调幅信号中取出音频信
号,常利用二极管来实现。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中频调幅信号通过检波二
极管后将得到包含有多种频率成份的脉动电压,然后经过滤波电路滤除不要的成
份,取出音频信号和直流分量。音频信号通过音量控制电位器送往音频放大器,
而直流分量与信号强弱成正比,可将其反馈至中放级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简称
AGC)。收音机中设计 AGC 电路的目的是:接收弱信号时,使收音机的中放电
路增益增高,而接收强信号时自动使其增益降低,从而使检波前的放大增益随输
入信号的强弱变化而自动增减,以保持输出的相对稳定
(7)、音频放大电路:又叫音频放大器,它包括低频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
一般收音机中有一至两级低频电压放大。两级中的第一级称为前置低频放大器,
第二级称为末级低频放大器。低频电压放大级应有足够的增益和频带宽度,同时
要求其非线性失真和噪声都要小。功率放大器是用来对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用以推动扬声器还原声音,要求它的输出功率大,频率响应宽,效率高,而且非
线性失真小
3. 焊接操作步骤
在动手焊接前用万用表将各元件测量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安装时先装低矮
和耐热的元件(如电阻),然后再装大一点的元件(如中周,变压器),最后装
怕热的元件(如三极管)。
先将铜板预热,预热后,将焊锡丝送到引脚与电烙铁焊接前,注意使电烙贴
头加锡,焊接的时候,要使电烙铁头同时与元件引脚、铜板紧密接触,使引脚头
所成的夹角处。待锡熔化后,把焊锡丝成 45 度角拿开。
4.调试过程
分别使 A,B,C,D 点的电流满足图示的电流值。如有较大误差,请重新坚持元
器件的接脚问题。
5.心得体会
这次电子制作给我的总体感觉还是比较简单,任务相对轻松。不过在组装和调试
收音机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在焊接完成之后,当把发光二极管放置在设定位置时,发现发管二极管焊到
另一面去了,又取下,重新焊接。
随后,装上电池,测量电流时,发现断开电位器时的电流值为11mA左右,比
所给值要大些,我问了一些同学,几乎都是这种情况,我就没在乎。接着将电位
器开关打开(音量旋至最小,测得IA=0.5mA,IB=0.8mA,IC=5.4mA,ID=11.3mA,
前三个数据与参考值相差无几,而第四组数据是参考值的四倍左右,于是我重新
检查了元器件接脚,但每一处出错,我就很郁闷了,直接问指导老师宋老师,老
师听了我的问题后,分析了一下,就鼓励我直接把四个点焊接起来试试看,我听
从了老师的话,结果真的成功了,能接受到四五个电台,声音比较大,且有点清
晰。
以上是我的焊接和调试过程,同时,我也帮助其他同学完成了他们的焊接及
调试阶段。有的同学的问题出现在A,B,C,D未焊接上,故没有调试成功;有的同
学是因为中周出现了问题,而导致调试失败;还有的同学是因为收音机的天线上
的漆包线未刮致使整个电路没有导通而失败。
虽然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但我总体感觉还是成功的亲身的体会到了亲手做出
来的东西,那带来的成就感。通过这次课程实践环节我更加的认识了收音机的原
理,而且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使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我想在以后的
理论学习中我就能够明白自己的学习方向,增进专业知识的强化。
(二)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
1.设计任务
截止频率:3KHZ
品质因数 Q=1.
2.相关原理
工作原理:
通带增益:2.
衰减率:优于 30Db/十倍频程
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幅频特性曲线(Excel).
二阶有源滤波器是一种信号检测及传递系统中常用的基本电路, 也是高阶
虑波器的基本组成单元。本次课程设计采用压控电压源型设计课题。
有源二阶滤波器基础电路如图 1 所示:
图1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基础电路
它由两节 RC 滤波电路和同相比例放大电路组成,在集成运放输出到集成运
放同相输入之间引入一个负反馈,在不同的频段,反馈的极性不相同,当信号频
率 f>>f0 时(f0 为截止频率),电路的每级 RC 电路的相移趋于-90º,两级 RC
电路的移相到-180º,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相反,故此时通过电容
c 引到集成运放同相端的反馈是负反馈,反馈信号将起着削弱输入信号的作用,
使电压放大倍数减小,所以该反馈将使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高频端迅
速衰减,只允许低频端信号通过。其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
传输函数为:
)(
sV
o
)(
sV
i
)(
sA
1
-(3
A
V
F
A
F
V
)
sCR
(
sCR
)
2
令
A
0
VA
F
称为通带增益
Q
1
VA
F
3
称为等效品质因数
c
称为特征角频率
1
RC
2
A
c
0
s
n
Q
则
)(
sA
2
s
2
c
上式为二节低通滤波电路传递函数的典型表达式
注:
3
当
A
V
F
0
,即
A
V
F
3
时
滤波电路才能稳定工作。
3.设计步骤
(1)本次设计题目是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要求截止频率 f0=3KHZ;通带
内电压放大倍数 A0=2,品质因数 Q=1。
VFAQ 3
1
由
A 0
VFA
=2。
=1 可 以 求 得 VFA , 所 以 低 通 滤 波 器 的 通 带 电 压 增
先选择 C=22nF,由增益的要求,可计算出 R=2.41KΩ,可取标准电阻 5.3K
Ω与 4.7KΩ并联,其值为 2.46KΩ。
为使通带增益 A0=2,有通带增益公式可知 R1=Rf,故可取 R1=Rf=10kΩ。
(
2
)
设
计
仿
真
电
路
如
图
: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仿真模拟电路图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仿真波形图
4.实验数据(f:HZ
Uo:V) 输入电压 Ui=1V
幅
频
特
性
曲
线
有以上数据可计算得:在输入电压为 1V 的情况下,当通带增益下降 3dB 即输出
电压约为 1.414V 时的频率为 3.1KHZ,与理论值(f=1/(2ΠRC)=2.94KHZ)有
较小误差,这是由于电阻与电容的设置存在偏差及兼顾通带内电压放大倍数,以
及实验仪器测量误差引起的。当输入频率 f=3.1kHZ 时,输出电压约为 0.021,有
公式计算的衰减率=-36.58/十倍频程,满足设计要求。
5.心得体会
起初认为这只是简单的电路设计与焊接,设计原理已经掌握了,在焊接过程
中也感到无比的轻松。但焊接完成后,在测量数据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烦。
首先,第一次检测时,几乎没输出电压,也就是说运放根本就没起到任何放
大作用,于是找同学帮忙检查了一下电路,结果是在图方便的过程中,把运放的
1 脚 2 脚接在一块了,找到问题后,马上改正过来了,也请同学帮忙检查了一下。
这次认为完全没问题了。让你给我明白了,像运放这种多脚的元器件,要保证其
没一个脚的独立性,不要无意之中把其不应该接在一起的两脚接在一块了。
随后,接上输入信号 1V,正负 12V 电压等,起初在设定频率等于 100HZ 时,
输出电压为 2.002V,看到希望了,赶快记录数据,然而,在增大频率的过程中,
输出电压不断增大,最大可达到 6V 左右,我郁闷了。思考着,怎么可能呢?于
是卸下来去检查电路,看是否有其它原因。同时也请同学看看一下,没发现问题!
同学建议,重做一个比检查出错误更容易,果断重做了一个,然而,没换原有的
任何元器件。
重做之后,再去测试,结果与上次情况几乎相同,输入频率很低时,增益接
近 2,但在输入频率上升的过程中输出电压最大值能达到 5.8V 左右。我又分析
了一下电路,实在找不出任何原因了,这时,指导老师来了,我认真的去请教了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听了我的问题后,认真分析了一下,指导着说,Q 值在等于
1 的情况下,频幅特性曲线是不会有这大的突变的,单路又很简单,只可能与耦
合电容有关。我正在疑惑中,老师补充道,你做实验之前测量电容值了吗?我恍
然大悟,赶紧用万用表测量其容值,结果标准值为 22nF 的电容测量出来为 30nF,
相对误差为 36.4%。记得老师说过,在 5%内是可以接受的。这太离谱了,随后
找到一个 223 的电容,测量了一下,容值大约为 24nF,先换了一个电容,然后
测量了一次,其输出电压与前几次完全不同,平缓一些,与理想中的接近了,同
时增益也几乎保持在 2 左右,我更加确定是电容的问题了。随后,在上次制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