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年全国卷Ⅰ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8 年全国卷Ⅰ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2 页,第 II 卷 3 至 9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 B, 互斥,那么 ( P B ( P A B ( ) P A    ) ) 如果事件 A B, 相互独立,那么 ( P A B  )  ( ( P A P B )  ) 球的表面积公式 S  2 4π R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 V 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0 1,2 n , , , C P ( ) P k n (1 P n k     k n ( k ) k ) 一、选择题 3 4 π R 3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1.函数 ( x x y  A. C. | x x≥ | x x ≥ x 1)   的定义域为( B.  0    D. 1 0 ) | x x≥  1 | 0 x≤ ≤  1 x 2.汽车经过启动、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若把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行驶 路程 s 看作时间t 的函数,其图像可能是( s ) s s s O t O t O t O t A. B. C. D. 3.在 ABC△  中, AB   c , AC  b .若点 D 满足  BD  DC  2  ,则 AD  ( )
A. 2 3 b 1 3 c 4.设 a R ,且 ( B. 5 3 c 2 3 b C. 2 3 b 1 3 c D. 1 3 b 2 3 c a i 2 ) i  为正实数,则 a  ( D. 1 a a  , 3 5 a C.0 4 4 ) 10  ,则它的前 10 项的和 10S  ( ) B.1 A.2 5.已知等差数列 na 满足 2 a A.138 B.135 C.95 D.23 6.若函数 y  ( f x 1)  的图像与函数 ln  y x 1  的图像关于直线 y x 对称,则 ( ) f x  ( ) A.e2x-1 7.设曲线 y  x x   A.2 B.e2x 1 1 8.为得到函数 y  C.e2x+1 D. e2x+2 在点 (3 2), 处的切线与直线 ax y   垂直,则 a  ( 1 0 ) B. 1 2 x cos 2   C.  1 2 D. 2  π 3    的图像,只需将函数 sin 2  y x 的图像( ) A.向左平移 C.向左平移 5π 12 5π 6 个长度单位 B.向右平移 个长度单位 D.向右平移 5π 12 5π 6 个长度单位 个长度单位 9.设奇函数 ( ) f x 在 (0 ) , 上为增函数,且 (1) 0  ,则不等式 f 集为( ) A.( 1 0) , , (1    ) B.(   , 1) (0 1) , C.(   , 1) (1   , ) D.( 1 0) (0 1) , ,  f (  x ) ( ) f x  x  的解 0 10.若直线  通过点 (cos M  , ,则( sin ) 1 )  y x b a b ≤ 2 A. 2 a 1 B. 2 a 2 b ≥ 1 C. 1 2 a  ≤ 1 2 b 1 D. 1 2 a  ≥ 1 2 b 1 11.已知三棱柱 ABC A B C 1 1 1 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 1A 在底面 ABC 内的射影为 ABC△ 的中心,则 1AB 与底面 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 A. 1 3 B. 2 3 C. 3 3 D. 2 3 12.如图,一环形花坛分成 A B C D 种 1 种花,且相邻的 2 块种不同的花,则不同的种法总数为( A.96 D.48 B.84 C.60 , , , 四块,现有 4 种不同的花供选种,要求在每块里 ) A B D C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 7 页,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本卷共 10 小题,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13.13.若 x y, 满足约束条件 y y x    x   0  ≥ 3   x ≤ ≤ 0 , 则 2 0 ≥ , 3 ,  z x  的最大值为 y . 14.已知抛物线 y ax 2 1  的焦点是坐标原点,则以抛物线与两坐标轴的三个交点为顶点 的三角形面积为 . 中, AB BC 15.在 ABC△ 椭圆的离心率 e  16.等边三角形 ABC 与正方形 ABDE 有一公共边 AB ,二面角 C AB D B   .若以 A B, 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 C ,则该  的余弦值为 cos , .  7 18 ,M、N分别是 AC、BC的中点,则 EM、AN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3 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0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 的内角 A B C, ,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 a、b、c,且 a cos B b  cos A  . c 3 5 设 ABC△ (Ⅰ)求 tan cotA (Ⅱ)求 tan( B 的值; ) A B 的最大值.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中,底面 BCDE 为矩形,侧面 ABC  底面 BCDE , BC  , 2 CD  , 2 四棱锥 A BCDE  AB AC (Ⅰ)证明: AD CE ; . (Ⅱ)设CE 与平面 ABE 所成的角为 45 ,求二面角C AD E  的大小. 
A B E C D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已知函数 ( ) f x  3 x 2  ax   , a R . 1 x (Ⅰ)讨论函数 ( ) f x 的单调区间; (Ⅱ)设函数 ( ) f x 在区间     2 3 , 内是减函数,求 a 的取值范围.  1 3   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已知 5 只动物中有 1 只患有某种疾病,需要通过化验血液来确定患病的动物.血液化验 结果呈阳性的即为患病动物,呈阴性的即没患病.下面是两种化验方法: 方案甲: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 方案乙:先任取 3 只,将它们的血液混在一起化验.若结果呈阳性则表明患病动物为这 3 只中的 1 只,然后再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若结果呈阴性则在另外 2 只中 任取 1 只化验. (Ⅰ)求依方案甲所需化验次数不少于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的概率; (Ⅱ)表示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求的期望.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双曲线的中心为原点O ,焦点在 x 轴上,两条渐近线分别为 1 l l, ,经过右焦点 F 垂直于 1l 2 l 的直线分别交 1 2  l, 于 A B, 两点.已知 OA AB OB  、 、 成等差数列,且 BF    与 FA 同向. (Ⅰ)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Ⅱ)设 AB 被双曲线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 4,求双曲线的方程.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设函数 ( ) f x   x x ln x .数列 na 满足 0 a 1 1  , 1 n   a ( f a n ) . (Ⅰ)证明:函数 ( ) f x 在区间 (0 1), 是增函数; (Ⅱ)证明: a n a  n 1 1  ; (Ⅲ)设 b a , ,整数 1( 1) k a ≥ 1 1 ln a b b .证明: 1ka   . b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7、D 12.B. 2、A 8、A 3、A 9.D 4、D 10.D. 5、C 6、B 11.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答案:9. 14. 答案:2. 15.答案: 案: 1 6 . 3 8 . 16. 答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解析:(Ⅰ)由正弦定理得 = a= , b   cos B  sin acosB-bcosA=( sin c A sin C sin c B sin C sin sin B A sin sin C C cos sin cos B B A  ) sin( BA  sin cos cos A B A  cos sin cos A B A  (tan cot )1 B c A  cot 1 tan A B  )1 cot B A c   1 cot A B  解得 tanAcotB=4 (tan tan sin sin 依题设得 3 5 = = c  cos A )c A  c B B  c (II)由(I)得 tanA=4tanB,故 A、B 都是锐角,于是 tanB>0 tan(A-B)= tan tan A B  1 tan tan A B  tan3 B 2 tan41  3 4 B , = ≤ 1 2 且当 tanB= 时,上式取等号,因此 tan(A-B)的最大值为 3 4 18.解: (I)作 AO⊥BC,垂足为 O,连接 OD,由题设知,AO⊥底面 BCDE, 且 O 为 BC 中点, 由 OC CD  CD DE 1 2 知,Rt△OCD∽Rt△CDE,
从而∠ODC=∠CED,于是 CE⊥OD, 由三垂线定理知,AD⊥CE (II)由题意,BE⊥BC,所以 BE⊥侧面 ABC,又 BE  侧面 ABE,所以侧面 ABE⊥侧面 ABC。 作 CF⊥AB,垂足为 F,连接 FE,则 CF⊥平面 ABE 故∠CEF 为 CE 与平面 ABE 所成的角,∠CEF=45° 由 CE= 6 ,得 CF= 3 又 BC=2,因而∠ABC=60°,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 作 CG⊥AD,垂足为 G,连接 GE。 由(I)知,CE⊥AD,又 CE∩CG=C, 故 AD⊥平面 CGE,AD⊥GE,∠CGE 是二面角 C-AD-E 的平面角。 AC CD  AD  2  2  2 3 6 1( 2 CG= GE= DE  2 AD  AD DE ) 2  2  5  10 3 , CE  ,6 6 4 3  2  10 3  2 3  10 10  6 10 3 cos∠CGE= CG 2 GE  2 CG  2  GE 2 CE  所以二面角 C-AD-E 为 arccos(  10 10 ) 解法二: (I)作 AO⊥BC,垂足为 O,则 AO⊥底面 BCDE,且 O 为 BC 的中点,以 O 为坐标原点,射线 OC 为 x 轴正向,建立如 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O-xyz. 设 A(0,0,t),由已知条件有 C(1,0,0), D(1, 2 ,0), E(-1, 2 ,0), CE  ),0,2,2( AD  ,2,1(  t ) 所以 CE  AD 0 ,得 AD⊥CE (II)作 CF⊥AB,垂足为 F,连接 FE, 设 F(x,0,z)则 CF =(x-1,0,z), BE  ),0,2,0( CF  BE  0 故 CF⊥BE,又 AB∩BE=B,所以 CF⊥平面 ABE,
∠CEF 是 CE 与平面 ABE 所成的角,∠CEF=45° 由 CE= 6 ,得 CF= 3 又 CB=2,所以∠FBC=60°,△ABC 为等边三角形,因此 A(0,0, 3 ) 作 CG⊥AD,垂足为 G,连接 GE,在 Rt△ACD 中,求得|AG|= 2 3 |AD| 故 G[ 2 3 22, 3 3, 3 ] GC      1 3 22,  3 ,  3 3     , GE      5 3 2, 3 ,  3 3     又 AD ,2,1(  )3 GC  AD  ,0 GE  AD  0 所以 GC与 的夹角等于二面角 C-AD-E 的平面角。 GE 由 cos( GC, GE )= GC | GC   GE | GE | |  10 10 知二面角 C-AD-E 为 arccos(  10 10 ) (19)解: (Ⅰ)f´(x)=3x2+2ax+1,判别式Δ=4(a2-3) (i)若 a> 3 或 a< 3 ,则在  a  ,     2  3 a 3     上 f´(x)>0,f(x)是增函数;  a  a 在 在         a 3 a 3 2  3 ,  a 2  3 a 3     内 f´(x)<0,f(x)是减函数; 2  3 ,      上 f´(x)>0,f(x)是增函数。 (ii)若 3 0,故此时 f(x)在 R 上是增函数。 (iii)若 a= 3 ,则 f´( a )=0,且对所有的 x≠ 3 a 都有 f´(x)>0,故当 a= 3 3 时,f(x)在 R 上是增函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