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下半年山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新一轮课程改革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最应体现 (
)
答 案
A,学术性
B,发展性
C,基础性
D,学科性
考 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学生在以后的成长的基础。
C
在新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应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点,以奠定
2,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 (
)
答 案
A,因材施教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D,教育影响连贯性原则
考 点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方法,即因材施教。
A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学中指的是教师应该按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
3,“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烈。”这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
具有 (
答 案
)
A,顺序性
B,可变性
C,不均衡性
D,个体差异性
考 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分
2
D
在本题中,不同的儿童呈现不同的特点,说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
4,在化学实验课中小虎做了一个实验,请教王老师时,王老师却说“这个不考,不用管它”。
王老师这一做法存在的问题是 (
答 案
)
A,教学方法单一
B,教学理念偏失
C,教学技能欠缺
D,教学态度不端
考 点
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B
王老师的这种“不考不管它”的做法存在教学理念偏失的问题。
5,“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解字》)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
答 案
A,专业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考 点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做,学生跟着学,说的正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B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意思说,教育就是老师
6,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 (
)
答 案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考 点
教育基本法——《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7,胡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但学校领导担心教学改革失败,有些教
师也反对他的改革计划。胡老师应该做的是 (
答 案
)
A,坚持改革,这是教师的权利
B,坚持改革,这是教师的义务
C,放弃改革,这是一时的冲动
D,放弃改革,这违背了教学常规
考 点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A
根据本班情况进行的教育改革,是教师的权利,胡老师应该坚持。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的责任
人是 (
答 案
)
A,当地政府
B,被监护人本人
C,户籍所在地的学校
D,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或其他监护人。
D
由《义务教育法》可知,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的直接责任人应是其父母
9,户籍在某市的儿童小亮要在本地上小学,他应该选择 (
)
答 案
A,户籍所在地的任意学校入学
B,家庭住址所在地的任意学校入学
C,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就近入学
D,家庭住址所在地的学校考试入学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学校入学。
B
像小亮这样户籍在外地,在本地上小学的儿童,应选择家庭住址所在地的任意
10,小强今年 l2 岁,上小学五年级,其父母在外做生意,让小强长期独自住在家里。小强
父母的行为 (
答 案
)
A,没有过错,符合法律规定
B,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B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
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
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11,教师李某经常在上课时间利用手机操作股票,没有认真教学,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造
成了损失。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学校可以对其 (
答 案
)
A,进行罚款
B,进行行政处罚
C,追究法律责任
D,进行行政处分或解聘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D
《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
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
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
师
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学生王某 15 岁,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拘留,张老师将这件事写成了一篇通讯报道,文中
采用了王某的真实姓名详细描述了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经过,并在当地晚报上发表。张老师的
做法 (
答 案
)
A,合法,这是张老师的著作发表权
B,合法,能对未成年人起到教育作用
C,不合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D,不合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考 点
学生的权利与保护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C
张老师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13,14 岁的小赵经常违反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学校下列做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答 案
A,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B,批评教育,问题严重时可以开除
C,批评教育,问题严重时可以强制其转学
D,批评教育,问题严重时可以勒令其退学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但不得责令学生停课、转学、退学或者开除学生。对有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学校和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严
加管教。也可以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14,某学校在校寄宿生罗某睡在上铺,由于床板与床架连接不牢,罗某翻身时,床板的一端
掉下砸伤了下铺的李某。造成李某受伤的责任主体是 (
答 案
)
A,学校
B,李某本人
C,学校和罗某
D,罗某的法定监护人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A
由于学校的原因,给学生造成伤害的,学校应是责任主体。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
务是 (
答 案
)
A,提高质量
B,促进公平
C,改革创新
D,育人为本
考 点
教育法规与政策
分 值
2
分
A
正确答案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全国
文字解析
各地正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战线最为紧
迫的任务。
16,雷小华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选择了师范专业,但毕业从教后,面对沉重、复杂的工作,
他难以适应,困惑、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萌生退意。他出现这种状况的症结在于 (
答 案
)
A,工作未得到家人的支持
B,角色期待与角色行为冲突
C,个性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
D,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
考 点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分 值
2
分
B
正确答案
雷小华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选择了师范专业,但毕业从教后,面对沉重、复
文字解析
杂的工作,他难以适应,困惑、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萌生退意。他出现这种状况的症
结在于角色期待与角色行为冲突.
17,下列选项中,对教师行为选择起决定作用的是其 (
)
答 案
A,学科专业水平
B,认知能力状况
C,职业道德修养
D,身体健康状况
考 点
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C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其教师行为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
18,段老师一直在关爱学生、严谨从教、待人和善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但有时却穿着拖鞋
上课,经常不注意仪表修饰。对段老师职业修养最恰当的评价是 (
答 案
)
A,值得肯定,师德修养重在内在品质,与仪表修饰无关
B,有待改善,师德修养是内在品质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C,无可非议,仪表随意是个性的表现
D,无关紧要,上好课才是最重要的
考 点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B
段老师的职业修养有待改善,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在各方面应起到表率垂范的作
用,师德修养是内在品质和仪表修养的结合。段老师师德优秀,但是仪表修饰有待改善.
19,教师给个别优秀的或者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开小灶”,这种做法 (
)
答 案
A,违背了教育公平
B,违背了教育良心
C,体现了教育公正
D,体现了教育民主
考 点
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分
2
A
教师给优秀或者暂时落后的学生单独“开小灶”的做法有违教育公平。
20,吴老师任教的班级有 30 多位学生考上了大学,每位家长自愿拿出 200 元表达对吴老师
的谢意。吴老师正确的选择是( )
答 案
A,接受,这是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体现
B,接受,这是教师社会地位提高的象征
C,接受,这是教师的辛勤劳动所得
D,婉拒,这是变相的腐败行为
考 点
教育法规与政策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教学氛围。
D
对于题中所述行为,吴老师应该婉拒,因为这是变相腐败的行为,可能会恶化
21,下列选项中,与秦始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答 案
A,焚书坑儒
B,七国之乱
C,黄巾起义
D,淝水之战
考 点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分 值
2
分
A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术士的事
件。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时期,黄巾起义发生在汉灵帝时期,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时期。
年和公元前
213
212
年焚毁书籍、坑杀
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答 案
A,“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
B,“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
C,“初唐四杰”指王勃、李白、卢照邻、骆宾王
D,“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扑、马致远和郑光祖
考 点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称,简称“王杨卢骆”。
C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
23,我国的“五岳”是指 (
答 案
)
A,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B,黄山 秦山 华山 衡山 天山
C,泰山 华山 庐山 恒山 嵩山
D,崂山 泰山 华山 衡山 天山
考 点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南岳衡山。
A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下列选项中,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是 (
)
答 案
A,望远镜
B,温度计
C,避雷针
D,内燃机
考 点
生活中的科技常识
分 值
2
分
C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富兰克林发明的最具代表的是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避雷装置。通常所见的避
雷针由三部分组成:一根上端比较尖的金属棒,金属棒下端连接着导线,导线连在一起埋在
地下的金属板上。避雷针是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当导体带电时,尖端附近的电场特
别强烈,使附近的气体电离,导致放电。避雷针有两个作用:一是当云块接近避雷针时,避
雷针可以把因静电感应带的电随时放人空中与云中的电中和,从而化剧烈的放电为缓和的多
次放电,
于破坏建筑物。
减少雷击的可能性;二是作为放电的通路,使电从避雷针的导线中流过,而不至
25,下列对“日食”发生原因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答 案
A,月亮挡在地球与太阳之间
B,太阳挡在月亮与地球之间
C,地球挡在太阳与月亮之间
D,金星挡在地球与太阳之间
考 点
地理知识
分 值
2
分
A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
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
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