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河南漯河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满分 50 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
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0-16 Na-23 S-32 C1-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4 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14 分)
1.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A.糖类
【答案】 A
【解析】
人体所需六大基本营养素: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油脂、无机盐、水,而淀粉、葡萄糖、纤维素等
属于糖类。
故选 A。
2.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B.洛阳剪纸
C.开封汴绣
D.汝州瓷器
A.南阳玉雕
【答案】 D
【解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前 3 个均为物理变化,瓷器的烧制属于化学变
化。故选 D。
3.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C.露天焚烧秸秆
【答案】 B
【解析】
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
A、B、C 三项做法会导致大气污染或者水资源污染。
故选 B。
4.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B. NH3
C. C60
D. NaCl
A. He
答案】 D
【解析】
A、He 为稀有气体,是有原子所构成的;
B、NH3 是由分子所构成的;
C、C60 是由分子所构成的;
D、NaCl 是由 Na+、CI-构成的:
故选 D。
5.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水气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
【答案】 C
【解析】
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属于纯净物:
B、酸碱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但有水生成的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含
有氢元素的物质的燃烧反应,也会有水生成;
C、可以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硬水中泡沫少、浮渣多;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故选 C。
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B.铁质铁锅
C.金制项链
D.铝制饮料罐
A.铜制电线
【答案】 A
【解析】
性质决定用途,金属能用于作导线,正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故选 A。
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稀释
B.闻气体气味
C.液体的倾倒
D.检查气密性
【答案】 B
【解析】
A 中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且稀释应该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错误;
C 中试管应倾斜,瓶塞应倒放在试验台上,标签应朝向手心;
D 中受热后的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从而无法在导管口处看到有气泡产生,故无法用于检验装置的
气密性。
故选 B。
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
【答案】 C
B.汽油
C.氢气
D.天然气
【解析】
H2 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为最理想的燃料。
故选 C。
9.生活中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下列几种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括号内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
分数最大的是
A.双氧水消毒液(H2O2)
C.酒精消毒液(C2H5OH)
【答案】 A
【解析】
B.“84"消毒液(NaClO)
D.过氧乙酸消毒液(C2H4O3)
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氧原子的个数 x16)/相对分子质量,列出各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
表达式,可知 A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A。
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C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C 时, 6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 20%需加水 10g
D.将 t1°C 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答案】 B
【解析】
A、溶解度的数值与温度有关,不指明温度,无法对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比较;
B、t1°C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列出计算等式,可计算得知:需要加水 40g;
D、t1°C 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在升温到 t2°C 时,二者溶质质量分数未发生改变,
仍相等。故选 B。
11.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B. Cl2
C. NaOH
D. NaNO3
A.H2
【答案】 D
【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为质量守恒定律,正确选项应为 D 选项。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及质量不变,
反应没有 N 元素,无法生成 NaNO3。
故选 D。
12.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汞都属于金属元素
B.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尿素、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
D.塑料、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答案】 C
【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为物质的分类,正确答案应为 C 选项。尿素的化学式为 CO(NH2)2,为氮肥。
故选 C。
13.右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 NO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7:22
【答案】 D
【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为微观反应示意图,配平得出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2CO 2NO
N 2CO
2
。图中有三
2
种氧化物,A 错;该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B 错;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 CO2,为 44, NO 相对分子
质量仅有 28,C 错。
故选 D。
14.已知镁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8:9,若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
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比为
B.4:3
C.1:1
D.1:2
A.3:2
【答案】 B
【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为金属与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一个镁产生-一个氢气,2/3 个铝产生一个氢气,
得 Mg~H2,2/3AI~H2,假设氢气质量均为 2g,通过计算可得出 Mg 需要 24g,Al 需要 18g,则镁和铝的比例为
24:18=4:3。
故选 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78%的气体是____。【答案】
氧元素(或 O);氮气(或 N2)
【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或 O);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78%的气体是氮气(或 N2)。
16.“嫦娥四号"探测到月幔中含橄榄石(主演成分 Mg2SiO4),Mg2SiO4 中硅元素中的化合价是______镁原
子(核电荷数为 12)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
【答案】
+4
【解析】
Mg2SiO4 中 镁 元 素 的 化 合 价 为 +2 价 , 氧 元 素 的 化 合 价 为 -2 价 , 设 硅 元 素 的 化 合 价 为 x ,
2×(+2)+x+4×(-2)=0,x=+4;镁是 12 号元素,即核电荷数是 12,根据电子排布规律,其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分别是 2,8,2 的排布结构。
17.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所需氯化钠固体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填“左盘”
或“右盘”)。上进行称量;若所配制溶质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量取水时______(填“俯视”或
“仰视”)量筒读数所致。
【答案】
左盘;俯视
【解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所以氯化钠固体应当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
进行称量;俯视读数,会使 C 所读取的数偏大,从而造成量取液体体积偏小,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
大。
18.右图为 CO 还原 Fe2O3 的微型装置图,则 A 处 V 型管内的固体粉末由_______色逐渐变黑; B 处 V 型
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____;将为其点燃,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
红棕;
Ca(OH) +CO CaCO +H O
═
2
2
3
2
;
2CO+O
2
点燃
2CO
.
2
【解析】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
末 变 黑 ; 二 氧 化 碳 和 澄 清 石 灰 水 反 应 生 成 碳 酸 钙 和 水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Ca(OH) +CO CaCO +H O
═
;尾气
2
2
3
2
处理是一氧化碳的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O+O
2
点燃
2CO
.
2
19. 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乙醇完
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 13.4g,完全燃烧后生成 26.4gCO2,则生成水
的质量为__g.
【答案】
C
隔绝氧气; 2
H OH+3
5
O
2
点燃
C
O
+3H
O
2
2
; 12.6g
【解析】
酒精灯用灯帽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
C
方程式为: 2
H OH+3
5
O
2
点燃
C
O
+3H
O
2
2
; 26.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6.4x 12
44
= 7.2g,而乙
醇 和 乙 醛 中 : 2C-O , 所 以 氧 元 素 的 质 量 为 4.8g , 故 氢 元 素 的 质 量 为 1.4g, 所 以 生 成 水 的 质 量 为 :
1.4
2
18
= 12.6
g
20. X、Y、Z 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他们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 X、Y 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Z 为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X 转化
为 Y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从微观角度解释 x、Y 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
(2)若 X 为固体单质;Y 可以用于灭火;Z 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Y 转化为 Z 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三种物质均含有钙元素; X 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Z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中金属元
素的质量分数为 40%,Y 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
M
n
O
2
(1)
2H O
2
2
2
H
2
O+O
2
;分子的构成不同
(2)
C CO
2
高温
2CO
(3) CaCl2
【解析】
(1) Z 是氧气,X 是过氧化氢,Y 是水,则 X 转化为 Y 的化学方程式为:
M
n
O
2
2H O
2
2
2
H
2
O+O
2
;
(2) Y 是二氧化碳,Z 是一-氧化碳,X 是碳单质,则 Y 转化为 Z 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C CO
2
2CO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 X 是 Ca(OH)2, Z 是 CaCO3,则 Y 是 CaCl2。
三、筒答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10 分)
21. (2 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哪种物质的较低量排放?
(2)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答案】
(1)二氧化碳
(2)铝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解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铝在常温下可以与氧气反应。
22. (2 分)在实验室里可采用多种方法制取氧气。
(1)写出用右图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
(2)收集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这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答案】
(1)
2KClO
3
MnO
2
△
KC2
l 3O
2
(2)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
(1)本题考察知识点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反应条件为加热,因此可采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
氧。(2)本题考察知识点为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该气体需要满足的条件。
23. (2 分)某化学小组从孔雀石【主要成分 CuCO3·Cu(OH)2】中提取金属铜的实验步骤如下:将孔雀
石粉碎,加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一种金属粉末。
(1)请填空:
CuCO Cu(OH)
3
2H SO
2
4
2
2CuSO 2CO
4
3____.
2
(2)写出可以加入的一种金属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H2O
(2) Fe 等,滤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铁可以与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生成铜。
【解析】
(1)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为质量守恒定律
(2)考察的知识点为金属活动性顺序
24. (4 分)某化学小组选用以下部分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 CO2。
(1)写出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将 a、b 连接,B 中溶液不变浑浊,这是因为 CO2 中混有什么杂质?
(3)为达到实验目的,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 接____、____接____、
_____接 j。
(4)用 F 收集 CO2, j 为进气口。请将 F 中的玻璃导管补化完整。
【答案】
(1) CaCO3+2HCl =CaCl2 +H2O+CO2↑
(2)氯化氢气体
(3)fgdc
(4)
【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的知识点。
(2)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使不能形成碳酸钙沉淀。
(3)根据实验的目的是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先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
氢气体,再用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四、综合应用题(共 10 分)
25.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因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_(填字母)。
(2)检验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_。
(3)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 pH 变化,实验结果如右图,当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