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湖北武汉科技大学安全管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某工程总承包单位两名施工人员用卸料平台转运钢管时,由于卸料平台倾斜,造成 2 名
作业人员和钢管一起坠落,坠落的钢管砸到路过的分包单位 3 名工人,这起事故造成 2 人死
亡,3 人受伤。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该起事故
等级是()。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2.某矿业公司在提高职工安全管理素质的安全管理培训过程中,提出“我公司虽一直处于
安全生产状态,但是要时刻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因为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
何事物中都潜伏危险因素”的观点,该观点符合()。
A.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D.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3.某冷库为扩大生产,在原有液氨储存量为 3t 的基础上,又计划在同一厂区内 280m 范围
内新建存储量为 6t 的液氨制冷设备。为提高企业安全防范水平,聘请评价机构对其拟扩建
设备进行了安全评价。该冷库需要进行的安全评价是()。
A.安全预评价
B.安全验收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
D.安全专项评价
4.下列属于工艺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A.紧急集合点位于工艺区下风向
B.反应釜未设置压力报警装置
C.设备耐火等级与建筑不符
D.控制室与工艺区靠太近
5.某水利发电企业依据相关要求和规范,组织制定实施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
全技术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A.安装电气装置安全闭锁
B.在电器中设熔断器
C.在水车外放置耳塞
D.安装工业电视系统
6.在工业生产中,设置防爆墙、防火门等主要是应用()预防伤亡事故。
A.系统安全理论
B.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7.()是把人体与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开,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隔离措施,是保护人
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A.避难
B.隔离
C.救援
D.个体防护
8.某冶金企业因市场原因解散,依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
理规范的通知》,下列关于其职业卫生档案的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
A.封存
B.移交保管
C.转让
D.销毁
9.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
品的选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下列选用原则中,错误的是()。
A.穿戴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B.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性质
C.劳动防护用品网站上的排名
D.劳动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
10.某企业为了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及时识别和获取了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制
定的《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等规范,并按照规范的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
的规章制度。下列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内容中,正确的是()。
A.使用进口的劳动防护用品,其防护性能不得低于原产国的相关标准
B.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应要求派遣单位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C.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该项经费在生产成本外据实列支
D.鼓励购买、使用获得安全标志的劳动防护用品
11.某石油冶炼企业组织常减压蒸馏装置加热炉突然熄火应急演练,为了让应急演练不干扰
生产操作,生产车间应采用“挂牌”方式考核操作员应急操作能力,挂牌有“开”“关”两
种,操作员需要把印有“开”或“关”字样的标牌挂在生产装置相关工艺管道的阀门上。根
据应急演练的内容分类,这种演练的类型是()。
A.单项演练
B.桌面演练
C.实战演练
D.综合演练
12.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在完成事故上报工作之后,进入事故调查阶
段。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该事故调查工作实行
的原则是()。
A.部门领导、部门负责
B.政府领导、部门负责
C.政府领导、分级负责
D.部门领导、分级负责
13.某煤矿企业安排电气焊作业人员切割“密闭”钢带。由于“密闭”内瓦斯浓度达到爆炸
极限,作业人员在切割“密闭”钢带时,点燃了钢带与顶板间煤层泄漏的瓦斯,引爆了“密
闭”内的瓦斯,造成了现场作业的 3 名人员当场死亡。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安排人员井下违章使用电气焊作业
B.施工“密闭”时未将钢带断开或拆除
C.“密闭”前的气割作业引爆“密闭”内瓦斯
D.电气焊作业时未派专业人员在场检查
14.某县天然气供气站发生着火爆燃事故,造成 1 名操作工烧伤、站内储罐供气设施烧毁,
该县政府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关于该事故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认定为自然事故,可不追究内操作工事故责任,但要对供气站进行行政处罚
B.如认定为自然事故,应按照爆燃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后果不同分别给予管理者行政处分
C.如认定为责任事故,事故调查组可给予事故责任者纪律处分
D.如认定为责任事故,应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5.某企业新一届领导班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制定总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将
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顶层设计,将安全生产总体目标进行了逐级布置,这种做法
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
A.行为原则
B.整分合原则
C.因果关系原则
D.能级原则
16.某餐饮店发生天然气泄漏,在先期处置中没能及时切断气源,继而引发燃爆。关于该餐
饮店应急响应的做法,错误的是()。
A.值班经理要求员工现场持续扑救,不得撤离危险区域
B.采取关闭气源阀门等处置措施
C.拨打 119 请求消防救援
D.立即封闭事故现场,通知人员疏散
17.“三同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是一种()措施。
A.强制
B.被动
C.事前保障
D.事后保障
18.某商场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模拟某处着火,商场确认着火后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并展开
应急处置活动。关于该商场应急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商场不必一开始就拨打报警电话
B.该商场的应急响应程序包括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
C.该商场的应急响应程序包括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救援、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
D.该商场组织人员撤离,拨打 119 报警电话
19.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引进可靠度高的自动化生产线,代替原有人员手工操作生产线,同时
加强人员行为失误的校正和培训,减少事故发生。这种做法符合事故致因理论中的()。
A.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B.轨迹交叉理论
C.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D.系统安全理论
20.甲市王某经人介绍前往某建筑公司工作,上班后第二天早上,王某提前到达工地现场,
在准备绑扎钢筋时,被正在实施维修作业的塔吊上掉落的扳手砸伤,致使右臂骨折。在处理
该事故工伤认定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该建筑公司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没有到上班工作时间为由,不认定为工伤
B.该建筑公司工会在事故发生 1 年后发现,公司并未按规定为王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随
后立即向甲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C.甲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王某工伤认定申请,根据该市司法机关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出具的结论,最终做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王某和该建筑公司
D.在工伤认定审核过程中,王某妻子坚持认为此事故情形完全符合工伤认定,但该建筑公
司不认为是工伤,并要求王某妻子承担举证责任
二、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1.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是指什么?
2.什么是海因里希事故法则?该法则对事故预防有什么指导意义?
3.什么是安全目标管理?做好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4.简述安全管理计划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5.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储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
统、凝结水系统、化学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灰渣与除尘脱硫系统、制氢系统、配电和送
电系统、灰库等;大型设备主要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制氢装置、水处理装
置、除尘装置等。发电用燃煤由汽车直接运往储煤场,在储煤场用滚轴筛将煤破碎后送入燃
煤锅炉。
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两套电解制氢设备及其管路等,运行时制氢
装置中存有的氢气为 50kg。制氢装置边缘 30m 处,有 6 个卧式储罐,作为生产过程成品周
转储罐。制氢装置与氢气储罐用管道连接。
锅炉点火助燃油为柴油。厂内有两个固定顶储罐,存储了柴油,两柴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
在距制氢系统外部边界 550m 处有一个汽油储罐区,有两个卧式汽油储罐,两个汽油储罐在
同一围堰内。
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
及其所在的生产工艺单元。(10 分)
(2)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3861-1992)给出的危险、有
害因素分类,指出该电厂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应的物质名称。(10 分)
2.某日,某煤矿近百人分 4 个组下井作业:一个组到采煤工作面出煤,两个组掘进切眼,
另外一个组去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回收铁栅子。回收组的几个人 8 时左右到达工作地点开始进
行回收作业,完成任务后往外走时,突然听到巨响,感觉出事了。他们根据冲击波方向判断
是采煤工作面发生了瓦斯爆炸,立即报告调度室。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
知救护队、医院、矿领导及有关人员,组成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派救护队进入采煤工作面进
行抢救。救护队连续工作 20 多个小时,先后发现 28 名遇难人员尸体。抢险救灾领导小组考
虑救护队已非常疲劳,且遇难的 29 人中有 28 人已找到,因此决定次日上午让救护队员休息
半天,下午再继续寻找另一名遇难者。次日中午 12 时,安排救护队到 413 工作面寻找另一
名遇难者的同时,又安排 26 人到采煤工作面外采区进风巷清理维修,为寻找另一名遇难人
员做准备。当救护队和维修作业人员还未到达作业地点时灾区发生了第二次爆炸,走在前面
的 21 人当场死亡,5 人受伤。
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①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哪些条件?具体到这起事故,主要聘请哪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鉴
定?(7 分)
②这起事故是由两次事故组成的,第一次是在生产作业时发生的事故,第二次是在抢险救灾
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两次事故的性质不同。是否应该按两次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主要教训
是什么?(7 分)
③调查组应该由哪些部门参加?(6 分)
2.B
12.C
3.A
13.C
4.B
14.D
8.B
18.B
10.D
20.C
6.D
16.A
7.D
17.C
9.C
19.B
5.A
15.B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A
11.A
二、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1.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是指什么?
答:(1)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3)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4)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2.什么是海因里希事故法则?该法则对事故预防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即 1:29:300 法则,是指在 330 起事故中,重伤(包括死亡)事故、
轻伤事故和重伤事故的比为 1:29:300。事故法则对事故预防的指导意义在于:轻伤和重伤
(包括死亡)事故发生前一般都会有大量的无伤害事故发生。当发生无伤害事故时必须高度
重视,及时分析事故原因,必须及时采取对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再次发生,从而避免伤
害事故的发生。
3.什么是安全目标管理?做好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安全目标管理是指在制定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体系、实施整体目标、评价目标成果的各阶
段,都必须同时建立安全目标,实施安全目标、同时评价安全目标成果。
为做好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应注意如下问题:①加强各级人员对安全目标管理的认识,尤其是
企业领导对安全目标管理要有深刻的认识;②企业要有完善的系统的安全基础工作;③安全
目标管理需要全员参与;④安全目标管理需要责、权、利相结合;⑤安全目标管理要与其他
安全管理方法相结合。
4.简述安全管理计划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答:(1)安全管理计划是安全决策目标实现的保证。
(2)安全管理计划是安全工作的实施纲领。
(3)安全管理计划能够协调、合理地利用一切资源,使安全管理活动取得最佳效益。
5.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
害程度。
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三、论述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的事故
类别及其所在的生产工艺单元。(10 分)
答:①火灾:储煤场。
②锅炉爆炸:燃烧系统。
③容器爆炸:制氢系统。
④其他爆炸: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
⑤触电:配电与送电系统。
⑥车辆伤害:储煤场;
⑦灼烫:燃烧系统。
⑧淹溺:汽水系统。
⑨机械伤害: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
④中毒和窒息:制氢系统。
(2)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GB/T 13861-1992)给出的危险、
有害因素分类,指出该电厂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应的物质名称。(10 分)
答:①易燃易爆性物质:汽油。
②自燃性物质:燃煤。
③腐蚀性物质:硫。
2.(1)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哪些条件?具体到这起事故,主要聘请哪方面的专家进行技
术鉴定?(7 分)
答:①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②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这起事故主要应该聘请瓦斯、通风、机电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2)这起事故是由两次事故组成的,第一次是在生产作业时发生的事故,第二次是在抢险
救灾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两次事故的性质不同。是否应该按两次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主要
教训是什么?(7 分)
答:这是一起特别重大事故,应该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进行调查和处
理,而不能按两起特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主要教训是救援人员的安全没有得到保障,所以,
应在矿井救灾计划中拟定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措施。
(3)调查组应该由哪些部门参加?(6 分)
答:调查组应该由有关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监察部门、工会组织、公安、煤炭管
理部门组成。